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一.启发思维,巧解学生心理障碍
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把书本的知识“灌”给学生,课堂毫无生气,学生的思维受到压制,既造成学生的心理压力,又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启发式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把握知识关键,巧设问题,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思维豁然开朗。如教“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时,教师如果把“先通分”这一环节强加给学生,即使学生掌握这一计算方法也会不知其然。因此,我是这样启发的:①5千克+6千克=?②“5千克+600克=?”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计量单位不同)要先解决什么问题?(化为相同单位名称);③“5/8+5/12”中,两个加数的分数单位各是什么?为什么要“先通分”?学生很容易明确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是因为分数单位不同,因此要先通分,把它们化为相同的分数单位。这样,难点解决了,学生心理又没有“疑团”。
二.创设轻松讨论气氛,减轻学生课堂心理压力
轻松、欢愉的教学气氛会使学生伴随着情感的不断深化而启迪思维,激发学习热情,形成健康心理。讨论式教学中,问题的提出,师生的讨论,共同寻求答案,让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中都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热烈、轻松、平等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如教“比的基本性质”时,我顺着学生的思路提出若干问题:(1)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2)比与分数有什么关系?(3)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这样,学生通过讨论,掌握分数与比的知识内在联系,自觉形成“比的基本性质”这一概念。
三.鼓励操作,满足学生好奇心理
教师有的放矢地运用操作的教学方法也可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如教“圆锥体积”时,我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找到答案。我备了几套同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几袋细沙,让学生反复几次把圆锥体装满沙子装进圆柱体中,让他们自己得出结论“同底等高圆锥体体积等于圆柱体体积的1/3,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圆锥体的3倍”,从而导出圆锥体“V=1/3sh”。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十分注重学生动手操作,“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分一分”等,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丰富课堂练习形式,保持学生的兴趣心理
数学教学应以“训练”作为教学的主线。使学生在练中发展思维,形成能力,同时获得成功的喜悦。“练习”又是检验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们要精心设计练习,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心理,以利于继续学习。如数学“较复杂的已知一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应用题”后我设计了几套练习:
(1)模仿练习:
① 什么数的1/5是20?
② 一个数减去它的1/5后是20,这个数是多少?
③ 甲数是20,比乙数少1/5,乙数是多少?
(2)变式练习:一个零件现在成本60元。______1/5 原来每个零件成本多少元?(补充条件并解答)
模仿练习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简单再现,以及时检查教学效果,适应于全体学生练习,为满足中低层生而设计,“变式练习”则适应于大部分学生的练习要求。
五.开展课外数学活动,满足学生的个性心理
学生的思维能力、知识水平、兴趣、特长存在着差异。教学活动应尽量满足学生的兴趣心理。如开设课外的教学“兴趣组”。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启迪思维掌握知识;开展必要的竞赛活动,使尖子生能施展自己的才华,满足其“冒尖”心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开展社会调查,让学生了解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的信心……
每种教学方法都不是孤立的、万能的,只有在深入了解学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设计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作者通联:562405贵州省兴义市捧乍镇中心小学)
一.启发思维,巧解学生心理障碍
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把书本的知识“灌”给学生,课堂毫无生气,学生的思维受到压制,既造成学生的心理压力,又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启发式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把握知识关键,巧设问题,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思维豁然开朗。如教“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时,教师如果把“先通分”这一环节强加给学生,即使学生掌握这一计算方法也会不知其然。因此,我是这样启发的:①5千克+6千克=?②“5千克+600克=?”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计量单位不同)要先解决什么问题?(化为相同单位名称);③“5/8+5/12”中,两个加数的分数单位各是什么?为什么要“先通分”?学生很容易明确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是因为分数单位不同,因此要先通分,把它们化为相同的分数单位。这样,难点解决了,学生心理又没有“疑团”。
二.创设轻松讨论气氛,减轻学生课堂心理压力
轻松、欢愉的教学气氛会使学生伴随着情感的不断深化而启迪思维,激发学习热情,形成健康心理。讨论式教学中,问题的提出,师生的讨论,共同寻求答案,让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中都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热烈、轻松、平等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如教“比的基本性质”时,我顺着学生的思路提出若干问题:(1)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2)比与分数有什么关系?(3)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这样,学生通过讨论,掌握分数与比的知识内在联系,自觉形成“比的基本性质”这一概念。
三.鼓励操作,满足学生好奇心理
教师有的放矢地运用操作的教学方法也可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如教“圆锥体积”时,我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找到答案。我备了几套同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几袋细沙,让学生反复几次把圆锥体装满沙子装进圆柱体中,让他们自己得出结论“同底等高圆锥体体积等于圆柱体体积的1/3,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圆锥体的3倍”,从而导出圆锥体“V=1/3sh”。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十分注重学生动手操作,“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分一分”等,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丰富课堂练习形式,保持学生的兴趣心理
数学教学应以“训练”作为教学的主线。使学生在练中发展思维,形成能力,同时获得成功的喜悦。“练习”又是检验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们要精心设计练习,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心理,以利于继续学习。如数学“较复杂的已知一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应用题”后我设计了几套练习:
(1)模仿练习:
① 什么数的1/5是20?
② 一个数减去它的1/5后是20,这个数是多少?
③ 甲数是20,比乙数少1/5,乙数是多少?
(2)变式练习:一个零件现在成本60元。______1/5 原来每个零件成本多少元?(补充条件并解答)
模仿练习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简单再现,以及时检查教学效果,适应于全体学生练习,为满足中低层生而设计,“变式练习”则适应于大部分学生的练习要求。
五.开展课外数学活动,满足学生的个性心理
学生的思维能力、知识水平、兴趣、特长存在着差异。教学活动应尽量满足学生的兴趣心理。如开设课外的教学“兴趣组”。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启迪思维掌握知识;开展必要的竞赛活动,使尖子生能施展自己的才华,满足其“冒尖”心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开展社会调查,让学生了解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的信心……
每种教学方法都不是孤立的、万能的,只有在深入了解学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设计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作者通联:562405贵州省兴义市捧乍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