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探讨活血化瘀法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0年3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肝功能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T、AST、TBil值分别为(68.7±6.7)U/L、(57.8±6.2)U/L、(48.4±5.3)?mol/L,对照组分别为(125.8±17.4)U/L、(70.5±7.7)U/L、(63.6±7.5)?mol/L,可见两组患者的ALT、AST、TBil值均出现明显下降(P<0.01),但观察组下降得更为明显(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为70.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活血化瘀法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显著,患者的肝功能得以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活血化瘀法 肝硬化腹水 效果
【中图分类号】 R657.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9-0389-02
肝硬化腹水为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在肝硬化腹水的形成病因中,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临床十分多见,临床上90%之多的腹水是由失代偿期肝硬化所致,其次是脂肪肝、酒精性肝硬化及药物性肝硬化等等。对于失代偿期、反复发作的腹水,常规西药治疗很难起到满意疗效,且毒副作用多,费用高,病情反复难以控制,并会不断加剧进展[1]。本研究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0年3月~2014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10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均经B超、生化、肝功能检查等确诊。其中观察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28~72岁,平均(52.8±6.6)岁,病程0.25~4.77年,平均(3.65±0.72)年;乙肝35例,丙肝5例,酒精肝6例,脂肪肝4例。对照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28~71岁,平均(51.7±6.9)岁,病程0.20~4.78年,平均(3.62±0.81)年;乙肝36例,丙肝5例,酒精肝5例,脂肪肝4例。排除并发肝性脑病、肝肺综合征、肝肾综合征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西医治疗,保肝、利尿、补充白蛋白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组方如下,川穹、赤芍、丹参、党参、黄芪、白术、当归、山药、桂枝、建曲、牛膝、内金、葶苈子、积壳、鳌甲。随证加减,呕血者加三七、白及、乌贼骨,研成细末;便血者加云南白藥;衄血者,加仙鹤草、白及;体温升高者,家连翘、板蓝根;肝昏迷者,加牛黄、冰片、珍珠粉等。水煎服,每次150ml/次,早晚各1次,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情况: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
1.4 疗效评定
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腹水、浮肿完全消退,肝脾肿大稳定,无压痛、叩痛,肝功能恢复正常,病情稳定半年以上;好转: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腹水、浮肿大部分消退,肝脾肿大稳定,无明显压痛、叩痛,肝功能指标下降幅度达50%以上但并未完全恢复正常;无效:腹水未见减轻,其他主要症状与肝功能均无改善或恶化。总有效为显效与好转之和。
1.5 统计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显著性水平σ=0.05。
2 结果
2.1 肝功能情况
3 讨论
肝硬化为肝病发展至终末期阶段,腹水的形成则是肝硬化由代偿期转至失代偿期的重要标志,这主要是因肝组织慢性纤维化,门静脉阻力上升,肝功能受损,低蛋白血症等病理因素所致。肝硬化腹水属于中医腹胀、臌胀、水蛊等病范畴,其形成是肝、肾、脾功能失调,血瘀、气虚、水饮等相互为患所致,病因复杂,其中与血瘀关系十分密切,故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显著[2]。
肝硬化腹水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肝脾肾脏器功能亏损,标实为血瘀、气滞、水停。本组活血化瘀方,黄芪、白术可补气健脾利水;大腹皮可下气宽中、利水消肿;桃仁可泄降导下,化瘀生新;红花活血化瘀、温通止痛;赤芍凉血、散瘀;川穹行气活血[3]。方中川穹、赤芍、丹参、当归为君药,白术、山药、黄芪、党参为臣药,佐之建曲、积壳、内金、葶苈子消积利水,以牛膝、鳌甲、桂枝为使引经升清降浊,诸药合用,可扶正固本、益气健脾、活血而不破血、利水而不伤正,标本兼治,使气血、水道畅通,故能起到满意疗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丹参能抗血小板聚集、疏通微循环,促使肝细胞增殖,增加肝细胞总蛋白生成量,减少胶原蛋白生成,加速肝纤维吸收;当归可减少肝细胞变性坏死,调节微循环,减少门静脉压,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进而抑制肝纤维化,促使肝细胞再生;赤芍可改善肝微循环、抑制胶原纤维增生,解毒保肝;黄芪能降低总蛋白与白蛋白增加,增强细胞免疫,保护受损肝细胞;白术可促使蛋白质合成,平衡电解质,具有持久的利尿效果,能抗凝、保肝[4]。
本研究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侯丽颖,季幸妹,刘友章,等.肝硬化腹水之中医思辨[J].新中医,2008,40(8):96.
[2]陈贱平.健脾化瘀利水汤治疗肝硬化腹水54例[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8,8(2):49.
[3]刘绮.肝硬化腹水中医治法研究近况[J].山西中医,2010,26(9):55-57.[4]张文忠.从瘀论治肝硬化腹水[J].四川中医,2013,31(2):40-41.
【关键词】 活血化瘀法 肝硬化腹水 效果
【中图分类号】 R657.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9-0389-02
肝硬化腹水为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在肝硬化腹水的形成病因中,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临床十分多见,临床上90%之多的腹水是由失代偿期肝硬化所致,其次是脂肪肝、酒精性肝硬化及药物性肝硬化等等。对于失代偿期、反复发作的腹水,常规西药治疗很难起到满意疗效,且毒副作用多,费用高,病情反复难以控制,并会不断加剧进展[1]。本研究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0年3月~2014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10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均经B超、生化、肝功能检查等确诊。其中观察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28~72岁,平均(52.8±6.6)岁,病程0.25~4.77年,平均(3.65±0.72)年;乙肝35例,丙肝5例,酒精肝6例,脂肪肝4例。对照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28~71岁,平均(51.7±6.9)岁,病程0.20~4.78年,平均(3.62±0.81)年;乙肝36例,丙肝5例,酒精肝5例,脂肪肝4例。排除并发肝性脑病、肝肺综合征、肝肾综合征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西医治疗,保肝、利尿、补充白蛋白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组方如下,川穹、赤芍、丹参、党参、黄芪、白术、当归、山药、桂枝、建曲、牛膝、内金、葶苈子、积壳、鳌甲。随证加减,呕血者加三七、白及、乌贼骨,研成细末;便血者加云南白藥;衄血者,加仙鹤草、白及;体温升高者,家连翘、板蓝根;肝昏迷者,加牛黄、冰片、珍珠粉等。水煎服,每次150ml/次,早晚各1次,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情况: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
1.4 疗效评定
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腹水、浮肿完全消退,肝脾肿大稳定,无压痛、叩痛,肝功能恢复正常,病情稳定半年以上;好转: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腹水、浮肿大部分消退,肝脾肿大稳定,无明显压痛、叩痛,肝功能指标下降幅度达50%以上但并未完全恢复正常;无效:腹水未见减轻,其他主要症状与肝功能均无改善或恶化。总有效为显效与好转之和。
1.5 统计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显著性水平σ=0.05。
2 结果
2.1 肝功能情况
3 讨论
肝硬化为肝病发展至终末期阶段,腹水的形成则是肝硬化由代偿期转至失代偿期的重要标志,这主要是因肝组织慢性纤维化,门静脉阻力上升,肝功能受损,低蛋白血症等病理因素所致。肝硬化腹水属于中医腹胀、臌胀、水蛊等病范畴,其形成是肝、肾、脾功能失调,血瘀、气虚、水饮等相互为患所致,病因复杂,其中与血瘀关系十分密切,故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显著[2]。
肝硬化腹水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肝脾肾脏器功能亏损,标实为血瘀、气滞、水停。本组活血化瘀方,黄芪、白术可补气健脾利水;大腹皮可下气宽中、利水消肿;桃仁可泄降导下,化瘀生新;红花活血化瘀、温通止痛;赤芍凉血、散瘀;川穹行气活血[3]。方中川穹、赤芍、丹参、当归为君药,白术、山药、黄芪、党参为臣药,佐之建曲、积壳、内金、葶苈子消积利水,以牛膝、鳌甲、桂枝为使引经升清降浊,诸药合用,可扶正固本、益气健脾、活血而不破血、利水而不伤正,标本兼治,使气血、水道畅通,故能起到满意疗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丹参能抗血小板聚集、疏通微循环,促使肝细胞增殖,增加肝细胞总蛋白生成量,减少胶原蛋白生成,加速肝纤维吸收;当归可减少肝细胞变性坏死,调节微循环,减少门静脉压,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进而抑制肝纤维化,促使肝细胞再生;赤芍可改善肝微循环、抑制胶原纤维增生,解毒保肝;黄芪能降低总蛋白与白蛋白增加,增强细胞免疫,保护受损肝细胞;白术可促使蛋白质合成,平衡电解质,具有持久的利尿效果,能抗凝、保肝[4]。
本研究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侯丽颖,季幸妹,刘友章,等.肝硬化腹水之中医思辨[J].新中医,2008,40(8):96.
[2]陈贱平.健脾化瘀利水汤治疗肝硬化腹水54例[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8,8(2):49.
[3]刘绮.肝硬化腹水中医治法研究近况[J].山西中医,2010,26(9):55-57.[4]张文忠.从瘀论治肝硬化腹水[J].四川中医,2013,31(2):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