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课程是当前中学必须学习的课程之一,是一门教师与同学之间互动性很强的学科,但是目前我国中学语文古诗文教学效率低下,大大影响了语文的教学。由此可见提高当前中学语文古诗文教学效率势在必行,能够有效的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以及语文的传播。
【关键词】
中学语文 古诗文 教学效率
当前我国教育中,老师教授知识时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与途径,可是当前部分教师教学内容十分枯燥单一,导致学生没有兴趣学习而减缓了学习进度,部分学生对古诗文的重视程度也不够,导致教学效率十分低下,严重影响了教学目的的达成。本文将以《与朱元思书》为例,探讨当前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及其对策。
1.教学内容枯燥单一
目前部分教师教学只是当作完成任务,认为只要教授完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即可,于是不以学生为教学中心,不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导致讲解内容学生不感兴趣而严重降低教学效率。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程序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
教学案例1
教师:同学们都很喜欢游山玩水吧,你们有写过游记类的文章吗?
学生1:写过游记类的日记,作文也写过风景类的。
教师:那同学们也算是接触过游记类文章的写法了,我们今天要学的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作的一篇著名骈体文,这篇文章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溢美之情,同时也抒发了作者的情感,这篇文章便是《与朱元思书》,同学们现在进行课文的朗读,大致领略作者所描述的山水之美。
此时教室响起朗朗的读书声,同学们开始大声朗读课文。
在以上案例中,教室以同学的自身经历作为切入点,在开篇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同学们暂时忘却这一篇文章是文言文,而是先从文中风景开始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样的教学方式避免了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以学生作为出发点,避免了程序化填鸭式教学。
2.当前学生对古诗文的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一些中学生认为语文只是背诵类学科,只要背诵全文能够在考试中进行填空就行了,完全忽略了语文本身的内涵。语文是一门极具美学的学科,且蕴含着科学性,能够帮助学生正确的理解中华文化,理解我国文化的传承。因此,当前学生对古诗文的重视程度不够,也是影响中学语文古诗文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
教学案例2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与朱元思书》在写景的同时也寄寓了作者个人情感,抒发了作者对名利与世俗官场的蔑视,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爱慕以及想要退隐的志趣。这些不仅仅只是古代人的情感,看似离同学们十分遥远,实则也能给同学们带去一些领悟,作者这样豁达的胸襟以及处事态度值得所有人学习。
此时学生陷入思考之中,似乎教师讲述的十分有道理,语文不仅仅是文字类学科,更是培养人们养成正确的三观。
学生:在文章的阅读中,领悟了作者其中的情感,也为以后自己在生活中学习中遇到相关问题时找到了前行道路。
在以上案例中,教师在首先告诉同学们古诗文的重要程度,告诉同学们应该重视古诗文的学习,这不仅仅是当前应付考试的一种,更是影响着学生以后的学习与生活。将利害关系为学生讲解清楚,中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能力,也能够很好的明白古诗文的重要性,从而重视这一门学科的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3.加强师互动提高教学效率
要提高教学效率还要明白一点,教师或者学生都不是教学过程中单一的存在,两者应该是互相作用的,同学接收来自教师的教诲,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由此可见两者应该增加互动,才能够真正意义上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案例3
教师:同学们找出在文中哪一些句子是表现了作者淡泊名利的呢,将这些句子进行勾画理解,同学之间相互沟通交流,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向老师提问。
此时同学之间再次理解文章,并完成教师提出的任务。
学生1:老师,除了吴均这一位作家以外,当时还有哪些作家在山水风景中寄寓自己淡泊名利的思想呢?
学生2:老师,当时朝代还有哪一些是优秀的山水文章呢?
教师:同学们都提出了很好的问题,说明不仅在学习本文也在进行其他的思考,这是值得表扬的,接下来我们挨个解决同学的问题。
由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中,为了加强师生互动,可以用相互提问的方式,布置了相关任务以后,告知同学们也可以对别的问题进行问答。有了这样的过程,同学们不管什么样的问题都可以向老师寻求帮助进行解答,无疑增进了师生关系,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能够更好的推进课程进度。
4.分組讨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我国有一句谚语叫做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指的是三个懵懵懂懂的人集思广益,也能够像诸葛亮一样全面的考虑问题。这就启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让学生讨论进行,即使一个同学不懂,但是不可能小组内成员都不明白,很多同学就是因为当时的问题没有弄明白而丧失了继续学习的兴趣,进而影响到教学效率。采用分组的方式,能够让同学们的问题在小组内便得到及时的解答,大大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案例4
教师:在学完这一篇《与朱元思书》以后,同学们还有没有不明白的呢,词句是否都理解到位了?现在进行小组内讨论,将你们还不明白的问题在小组中进行解答,
此时小组成员凑到一起,相互提出自己并没有明白的句子或者意思,对文章整体的把握等等进行讨论。
在以上案例中,教师在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以后,为了防止还有同学有问题没有弄懂,但是并不好意思当堂提出,所以留时间给同学们小组内成员进行讨论解决,能够帮助由于学习障碍而没有兴趣的同学重新燃起对语文学习的信心,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结 语】
语文是一门古老而传统的学科,能够在日常的学习中教会同学们处事的道理,帮助同学们养成正确的三观。由此可见语文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不仅仅是因为需要应付考试,解决当前语文古诗文教学效率低下问题也是势在必行。正如本文提到,教学效率低下有教师原因也有同学自身原因,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应该从同学与教师两方面出发。
语文课程是当前中学必须学习的课程之一,是一门教师与同学之间互动性很强的学科,但是目前我国中学语文古诗文教学效率低下,大大影响了语文的教学。由此可见提高当前中学语文古诗文教学效率势在必行,能够有效的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以及语文的传播。
【关键词】
中学语文 古诗文 教学效率
当前我国教育中,老师教授知识时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与途径,可是当前部分教师教学内容十分枯燥单一,导致学生没有兴趣学习而减缓了学习进度,部分学生对古诗文的重视程度也不够,导致教学效率十分低下,严重影响了教学目的的达成。本文将以《与朱元思书》为例,探讨当前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及其对策。
1.教学内容枯燥单一
目前部分教师教学只是当作完成任务,认为只要教授完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即可,于是不以学生为教学中心,不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导致讲解内容学生不感兴趣而严重降低教学效率。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程序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
教学案例1
教师:同学们都很喜欢游山玩水吧,你们有写过游记类的文章吗?
学生1:写过游记类的日记,作文也写过风景类的。
教师:那同学们也算是接触过游记类文章的写法了,我们今天要学的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作的一篇著名骈体文,这篇文章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溢美之情,同时也抒发了作者的情感,这篇文章便是《与朱元思书》,同学们现在进行课文的朗读,大致领略作者所描述的山水之美。
此时教室响起朗朗的读书声,同学们开始大声朗读课文。
在以上案例中,教室以同学的自身经历作为切入点,在开篇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同学们暂时忘却这一篇文章是文言文,而是先从文中风景开始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样的教学方式避免了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以学生作为出发点,避免了程序化填鸭式教学。
2.当前学生对古诗文的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一些中学生认为语文只是背诵类学科,只要背诵全文能够在考试中进行填空就行了,完全忽略了语文本身的内涵。语文是一门极具美学的学科,且蕴含着科学性,能够帮助学生正确的理解中华文化,理解我国文化的传承。因此,当前学生对古诗文的重视程度不够,也是影响中学语文古诗文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
教学案例2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与朱元思书》在写景的同时也寄寓了作者个人情感,抒发了作者对名利与世俗官场的蔑视,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爱慕以及想要退隐的志趣。这些不仅仅只是古代人的情感,看似离同学们十分遥远,实则也能给同学们带去一些领悟,作者这样豁达的胸襟以及处事态度值得所有人学习。
此时学生陷入思考之中,似乎教师讲述的十分有道理,语文不仅仅是文字类学科,更是培养人们养成正确的三观。
学生:在文章的阅读中,领悟了作者其中的情感,也为以后自己在生活中学习中遇到相关问题时找到了前行道路。
在以上案例中,教师在首先告诉同学们古诗文的重要程度,告诉同学们应该重视古诗文的学习,这不仅仅是当前应付考试的一种,更是影响着学生以后的学习与生活。将利害关系为学生讲解清楚,中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能力,也能够很好的明白古诗文的重要性,从而重视这一门学科的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3.加强师互动提高教学效率
要提高教学效率还要明白一点,教师或者学生都不是教学过程中单一的存在,两者应该是互相作用的,同学接收来自教师的教诲,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由此可见两者应该增加互动,才能够真正意义上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案例3
教师:同学们找出在文中哪一些句子是表现了作者淡泊名利的呢,将这些句子进行勾画理解,同学之间相互沟通交流,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向老师提问。
此时同学之间再次理解文章,并完成教师提出的任务。
学生1:老师,除了吴均这一位作家以外,当时还有哪些作家在山水风景中寄寓自己淡泊名利的思想呢?
学生2:老师,当时朝代还有哪一些是优秀的山水文章呢?
教师:同学们都提出了很好的问题,说明不仅在学习本文也在进行其他的思考,这是值得表扬的,接下来我们挨个解决同学的问题。
由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中,为了加强师生互动,可以用相互提问的方式,布置了相关任务以后,告知同学们也可以对别的问题进行问答。有了这样的过程,同学们不管什么样的问题都可以向老师寻求帮助进行解答,无疑增进了师生关系,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能够更好的推进课程进度。
4.分組讨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我国有一句谚语叫做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指的是三个懵懵懂懂的人集思广益,也能够像诸葛亮一样全面的考虑问题。这就启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让学生讨论进行,即使一个同学不懂,但是不可能小组内成员都不明白,很多同学就是因为当时的问题没有弄明白而丧失了继续学习的兴趣,进而影响到教学效率。采用分组的方式,能够让同学们的问题在小组内便得到及时的解答,大大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案例4
教师:在学完这一篇《与朱元思书》以后,同学们还有没有不明白的呢,词句是否都理解到位了?现在进行小组内讨论,将你们还不明白的问题在小组中进行解答,
此时小组成员凑到一起,相互提出自己并没有明白的句子或者意思,对文章整体的把握等等进行讨论。
在以上案例中,教师在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以后,为了防止还有同学有问题没有弄懂,但是并不好意思当堂提出,所以留时间给同学们小组内成员进行讨论解决,能够帮助由于学习障碍而没有兴趣的同学重新燃起对语文学习的信心,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结 语】
语文是一门古老而传统的学科,能够在日常的学习中教会同学们处事的道理,帮助同学们养成正确的三观。由此可见语文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不仅仅是因为需要应付考试,解决当前语文古诗文教学效率低下问题也是势在必行。正如本文提到,教学效率低下有教师原因也有同学自身原因,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应该从同学与教师两方面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