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执行力为抓手强化法律监督能力建设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gkhoan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检察机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新的起点上开创检察工作新局面,很重要、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有过硬的法律监督能力。而法律监督能力建设的关键在于提高执行力,通过抓实事、出实招、求实效来落实,在实战中展现、提升队伍法律监督能力。本文以基层检察院为视角,拟对执行力与法律监督能力关系、影响执行力的因素、提升执行力的路径等略陈管见。
  
  一、执行力与法律监督能力的关系
  
   什么是执行力?这个概念可以说是由执行力系列书籍带人国内的,从最初的《给加西亚的信》,到后来的《没有任何借口》,一入国门就受到不少企业的追捧。“执行力”是近几年来企业管理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赢在执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执行力”等观点普遍流行。尔后,这一概念又渗透到政府行政管理领域。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前所未有地提到了一个政府执行力的概念:“认真落实中央的各项政策措施,增强执行力,真正把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近年,执行力作为一个新鲜的名词进入检察人的视野。如高检曹建明检察长在多个场合提出“要注重提高执法行为规范的执行力”、“要在提高科学发展的执行力上狠下功夫”等论调;省院陈云龙检察长也在全省基层检察院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基层检察院必须在强化谋划力、推动力、执行力上下功夫”的观点。这说明,执行力问题逐渐被各类管理者所接受、所重视。
   笔者认为,执行力就是一种把决策转化为结果的能力。就个体而言,执行力是某人完成某一具体事项的能力或落实某指示、规定的程度,它主要取决于个体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其中,能力是基础,态度是关键,个人执行力的强弱,态度起决定性作用。就团体或组织而言,执行力就是某团体或组织在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执行路线政策等方面的工作效率或坚决程度。对检察机关而言,执行力其实质就是全体检察人员,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政策、法令、部署,不折不扣完成各项检察工作目标任务的能力。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是一种接受任务不讲条件,执行任务不讲借口,完成任务追求圆满的纪律;也可以把它理解成是一种求真务实、一丝不苟、一抓到底的作风;还可以把它理解成是一种上到整个检察系统,下到每名检察人员,为了捍卫神圣的法律尊严,维护公平正义这个共同目标,而锲而不舍、团结协作的精神。
   众所周知,检察机关的基本职能就是法律监督,法律监督必须靠业务工作、靠执法办案去完成,法律监督能力的高低,法律监督工作做得如何,换句话说,本质上就是一个执行力的问题。我们在关注法律监督能力的过程中,应当更多的思考和研究贯穿于法律监督工作始终的执行力问题。
   执行力对于基层检察院来说,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基层检察院是整个检察体系的基础,处于法律监督的最前沿,是国家法律政策的具体执行者。从组织架构来讲,基层单位就是一个执行机构。据统计,在全国3000多个检察院中,有80%以上是基层检察院;20多万检察干警中,有80%工作在基层检察院;检察机关每年所办的案件中,80%以上是由基层检察院承办的。这几个80%,说明基层检察院工作在整个检察工作中的重要性。检察职能作用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能力强不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层检察院的工作。上级检察院的工作固然重要,但如果上级院的决策、部署在基层得不到执行和落实,它的作用也难以发挥。所以,只要抓住了基层,就抓住了检察工作的根本;也只有抓好了基层,才能推动检察工作的全局。基层检察院的执行力强,法律监督能力就强,整个检察工作就主动,就能够取得好成绩;基层检察院的执行力不好,法律监督能力就弱,整个检察工作就会陷入被动。因此,我们必须从基层检察院抓起,也要从执行力的角度着眼,大力加强基层检察院的法律监督能力建设。
  
  二、影响执行力的因素
  
   影响基层检察工作执行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概括起来主要包含决策、制度、激励、素质四个方面。从这四点来看,提高检察执行力是一个自上而下的系统工程,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既要把板子打到执行不力、执行出错的责任人身上,也要充分考虑分析决策是否正确;既要强化制度的约束力,也要考虑制度本身的科学合理性;既要提高执行者的素质,更要提高管理者的领导才能。基层检察院作为国家法律政策的具体执行者,下面的三点,是当前检察工作执行不力的普遍表象:
   1、进取意识淡化,执行缺乏激情。检察职业的“终身制”和检察人员的“老龄化”, 岗位上缺乏竞争压力,客观上,造成了部分干警“船到码头车到站”、“做天和尚撞天钟”,思想上对提高检察工作执行力的认识不足,工作上缺乏激情和主观能动性。表现在工作上是“雷声大”、“雨点小”,平时满足于开会、发文件,真正抓落实的措施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多。有些工作虽然制定了计划和目标,但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执行措施保障和执行中的各自为阵,导致的结果是工作效率、办案质量达不到预期的要求。由于缺乏工作激情和主动性,对上级决定、决策满足于应付,照葫画瓢,执行中缺乏预先调查、超前思维,对可能发生的事情和可能遇到的困难考虑不深、不细,导致执行不力或执行出错。
   2、为民意识淡化,执行目的不明。当前,我国社会既处于“黄金发展期”,也处于“矛盾凸显期”,少数干警缺乏积极思维和全局观念,孤立办案、为钱办案,思想上偏离了“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检察宗旨要求。个别人把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监督权异化、扩大化,只讲应有权利,不讲应尽义务,工作不讲原则,以个人好恶为转移,置公平正义于不顾,对群众“冷、硬、横、推”,甚至出现“吃、喝、卡、拿、要”等严重违法违纪现象。还有的强调个人待遇,缺乏职责反思,工作不讲奉献,只要索取,法律意识淡薄,不依法办案、办事,片面认为“摆平就是水平,搞定就是安定,没事就是本事”。凡此种种,不仅损坏了检察机关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即便是执行了,也偏离了检察工作为民服务的大方向。
   3、勤廉意识淡化,执行缺乏自律。执行力的本身就是一种纪律作风的外在体现,既需要他律,更要强调自律。有些同志认为,只要战时拉得出,不要平时管得严,平时作风松散、不拘小节,不会影响关键时刻的作用发挥。还有些同志对制度规定不是不执行,而是走走停停,左顾右盼,看领导的态度,领导抓得紧,就执行得好点,领导顾不上,他就“开小差”。与时同时,我们的他律机制也不是很健全到位,比如对一些经常“开小差”的行为不管不顾。卡耐基有句名言:对于一个上班迟到的人来说,你如果不惩处他,那么工作时其他所有人也就都有了迟到的理由。如果事事都有“例外”,人人随心所欲,那么制度规定只会成为一纸空文,形同虚设,这样也就谈不上所谓的执行力了。
  
  三、提高基层检察院执行力的路径
  
   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也就没有监督力度。检察机关要构建和强化执行力,需营造相适应的氛围,应完善必要的工作机制。
   1、以目标定位提升执行力。目标既是工作的“契约”,又是促进事业发展的“方向标”和“助推器”。执行力的提升必须有赖于合理的发展目标作牵引。目标是落实的前提,执行力的方向。因此在抓落实时必须首先结合共性要求和个性实际,确立工作奋斗目标,通过目标来实现跃升,通过目标来凝聚人心,焕发动力,通过目标来统筹工作,统一行动。在目标确定之后,就要强化目标分解,各职能科室围绕奋斗目标和上级检察院对口业务部门的具体要求,突出部门的业务工作目标,并细化到每个干警,绝不允许不在状态、混日子的现象存在,运用目标引导将压力层层传递,形成人人有责任,个个有目标,每个岗位有压力的工作氛围,强化干警争先创优意识,为工作落实奠定坚实基础。
  2、以突出重点难点提升执行力。检察业务建设是检察工作的“主业”,抓落实关键在于此。以业务办案为中心,就是突出业务工作是全院工作的中心,业务工作就是落实的重点。打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稳定;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推进反腐败斗争;加强诉讼法律监督,维护司法公正,是检察机关的三项重点工作,要始终抓住不放,用重点突破来带动整体推进。抓重点过程中,关键要突破“难点”。如反贪污贿赂部门,发现线索难的问题比较突出,干警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当务之急是如何解决找“米”下锅这个现实的难点问题。大家都说谁不会办案呢?只要有线索,就可以拿下来。关键的问题是“米”从何来,案源在哪里?因此,应从机制上加以强化,解决主动出击、发现线索的问题。监所检察工作的重点是规范化建设和达标验收,民事行政检察重点目标是抗诉成功率稳中有升,批捕、公诉工作重点要在效率和“稳、准、狠”打击黑恶犯罪等严重刑事犯罪上下功夫,在保持严打声威和办案质量上下功夫。总之,职能部门都要以自己的突出工作来带动整体工作,“走活一子,带活全盘”,全院就会形成抓工作落实生龙活虎的局面。
   3、以干警素质提升执行力。人的素质与执行力成正比。毛主席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人就是决定因素。人是执行的根本。素质强,执行力就好,反之,执行力就弱。提高干警综合素质,是提高检察工作执行力的重要保证。要通过岗位练兵、专门人才培训、全员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干警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要下大力气培养必需的专业技能和社会知识,不断改善检察队伍知识结构。要增强干警的自我加压意识,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路作用,使全体检察人员“看有目标,学有榜样”。同时,要注重开展瑕疵案件的以案析理和反面典型的剖析活动,达到“解读一案,明晰一理,剖析一人,教育一片”的目的。
   4、以规范化管理提升执行力。要坚持从基层、基础工作着眼,以执法规范化建设为重点,以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为突破口,逐步健全检察机关的干警行为规范、工作规范和基础设施装备规范。要统一规范化建设标准,对各项工作全面实行流程管理,有效加强对执法质量、效率的过程控制,科学评价干警的工作绩效,完善监督制约机制,用严格的制度和科学的机制规范机关管理、干警言行和执法活动,通过管理出效率、树形象、升水平。同时,要积极探索业务建设、队伍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相结合的长效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基层检察工作的现代化、规范化建设的整体水平。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整合资源、发挥合力,提高团队的执行能力,以此来确保干警的执行能落到实处。
   5、以严格督察问责提升执行力。运用检务督察手段,对检察权运行的事前、事中进行有效监督,以加强检察机关执行力。要定期对各部门完成年度工作目标情况进行检查并予以公布,督促各部门尽早落实完成年度工作目标,推进全院各项检察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围绕检察人员的执法能力、执法行为、执法规范进行督察,同时也不能忽视考勤、卫生、后勤、机关效能建设等行政管理制度的落实的督察。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督察,发现及解决检察业务和队伍相关联的突出问题,及时进行通报批评,责令整改,必要的予以问责追究。通过严格的督察,保障检察机关和检察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严肃检察纪律,确保检令畅通,确保各项检察工作任务的落实。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深,贸易问题已不仅局限在贸易领域而与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挂钩,人权问题就是其中之一。WTO作为一个新兴多边贸易体制,有着其他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所不具有的争端解决机制,发达国家基于此极力倡导将劳工标准纳入到其中,他们认为贸易制裁是保护人权的最好武器。但是笔者从人权的法理特征分析,认为制裁非但保护人权反而还会践踏人权。  关键词:劳工标准;WTO;人权普遍性与特殊性    
期刊
摘 要:审查起诉阶段必须在讯问笔录中确认受贿犯罪嫌疑人关于利用自己职务便利的认识、为他人谋取利益认识、占有财物的认识,以及犯意产生的动机、目的、原因、过程等主观认识因素。对于斡旋受贿、利用影响力受贿案件,必须还明确是否有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认识。  关键词:受贿;审查起诉;证据标准    对受贿犯罪案件提起公诉,案件证据必须达到确实、充分的审查起诉标准,即据以认定受贿犯罪案件案情的证据都是查证属
期刊
摘 要:罚金刑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具有积极的意义,对它的推广适用符合世界刑罚轻缓化的发展趋势。但是在现实使用过程中,执行难的问题也比较普遍,影响了罚金刑作用的发挥。文章从我国罚金刑执行难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罚金刑在适用、数额、执行方法上的不足,最后提出应当从罚金刑的立法,司法等方面为其实施创造有利条件,不断对其完善,以确保其顺利执行。  关键词:罚金刑;罚金刑的执行;改善    一、引言    罚金
期刊
理论研究历来是我党工作的优良传统。中央在历时一年半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取得了三大成果(即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和理论成果),而理论成果就是其中之一,可见理论研究的重要性。然而,在我们基层检察院的部分干警中,对此项工作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不注重理论研究工作,把精力放在办案上,理论脱离实践,没能很好地总结工作经验,没有把工作实践提升到理论认识高度,导致工作质量、效率不高。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
期刊
摘 要:近年,我院在某高等院校先后侦破了5起贪污、受贿案件。这些案件涉及设备供应、采购等环节,涉案人员具有相应的行政管理权和对资金的支配权。为加强犯罪预防工作,我院预防部门深入案发单位,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本文结合调查实际,通过分析案件特点,查找犯罪原因,提出了预防高校职务犯罪的有关对策  关键词:高等院校;职务犯罪;特点原因;预防对策    长期以来,高校被人们看作是一方净土,认为大学教师能够自
期刊
摘 要:随着犯罪手段的日益智能化,渎职侵权罪案侦查的难度较以前显得更大。近年来,如何突破渎职侵权罪案侦查的难点,提高办案质量,已成为各级检察机关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针对构成渎职侵权案件侦破困难的原因进行剖析并结合当前基层“渎侦”队伍建设情况,针对普遍反映的“渎职案侦查难”问题进行一定深度的研讨,并提出突破“渎侦难”的几方面应对构想。  关键词:渎职侵权罪;侦查;难点;对策    最高人民检察院渎职
期刊
一、挪用资金罪主体要件中的一些问题    (一)如何认定犯罪主体中的“其他单位”的问题  挪用资金罪的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根据刑法第272条的规定,该类犯罪的主体为“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并且这些单位的人员不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由此可见,法条中将挪用资金犯罪的主体分为了以下三类的工作人员,即公司、企业、其他单位。对于公司和企业的认定在理论界并无异议,而关于其他单位,有的观点则认为“其他
期刊
近年来,由基层检察机关办理的各类刑事案件中,毒品犯罪案件数量急剧上升,大有日益蔓延的趋势,所占比例逐年提高。众所周知,此类案件的社会危害性极大,对人民群众乃至整个国家的潜在危害更不可忽视,因而,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历来都将毒品犯罪作为惩治重点。作为最基层也最重要的执法机关之一的基层检察机关,怎样在尊重立法原意的前提下,更好地把握好执法尺度,在打击、惩戒犯罪的同时又能预防毒品犯罪,显得意义重大。下面笔
期刊
案由    陈某与罗某有过暧昧关系,2009年5月,陈某(女)向罗某先后借29.2万元开店,因经营不善,双方协商陈某将店铺及货物全部归罗某抵26.2万元,另外3万元由陈某打一张欠条。尔后,罗某常打电话发短信给犯罪嫌疑人陈某,导致陈某和男朋友黄某经常吵架,并提出分手。黄某遂生产殴打罗某并以此敲诈其钱财的想法,黄某将想法告诉女朋友陈某后提出要其将罗某骗出,得到陈某同意,尔后将想法告诉了刘某并请他帮忙,
期刊
刑事和解作为我国刑事法领域的一种新理念,在运用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构建和谐社会的司法大背景下日益受到社会大众的关注。但是,由于缺少相关的法律依据,各地检察机关开展刑事和解的方式虽然各具特色,在程序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亟待进一步予以解决和澄清。笔者在总结各地刑事和解的实践经验后就公诉阶段适用刑事和解的程序提出自己的一些设想。    一、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一)适用阶段——审查起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