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国家思政教育当中的重要一环,近几年中考題目的变革顺应时代,更趋向于开放性、综合性,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传统的“背多分”模式不再是备考的关键,高分的钥匙。作为思政教师,更应迎变而变,注重培养学生的材料理解和分析能力,培养国家和时代需要的人才。经实践和历史的检验,时政五分钟是思政课上培养学生材料解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利用好这五分钟,我们可以实现精准高效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时政五分钟;材料解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思政课理论性较强,如果不能丰富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课堂会比较枯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理解能力都会大打折扣。课前时政五分钟是能够充分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巧用时政五分钟以培育初中生材料解读能力应是贯穿初中三年的工作,要求道德与法治教师从学生入学之初就做好三年的培育规划。因此,教师在落实课前五分钟时要有细心和耐心,并且要有一定的方法。以下是笔者在组织实施课堂时政五分钟实践的一些策略探索。
一、教师示范,学生模拟
初一新生刚开始接触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考试科目,对于这一科目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认知尚不清楚,所以在开学第一课笔者对课前时政五分钟提出具体的要求,并在接下来的半个学期内给学生做出展示:如何筛选符合课本知识且与时俱进的资料?如何把视频、语音等材料转化为课堂可利用的素材?如何加工成与学科素养相符的材料?如何结合课本知识点评材料?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出每个细节的展示与解说,需要花费大量的心思和时间。此环节是让学生意识时政新闻对学习政治的重要性,熟悉时政五分钟的基本操作流程,并培养他们关注时政的兴趣。
后半学期,笔者根据课本框题知识为主题,让学生自己尝试利用放学或者周末的时间通过各种途径寻找相关的材料,并通过QQ、微信、摘抄等方式上交作业,以此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关注身边事、社会事。作业上交后,笔者对每一位学生所选材料进行认真细致严格的批阅,并给出符合学生理解能力和认知特点的改进建议,让学生进行二次加工,使之更符合学科特点。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挑选优质的时政材料,鼓励学生,让学生尝试课前播报。此环节目的是锻炼学生的时政分享基本操作技能,进而激发他们表达自己和关注时政的兴趣。前期挑选优质时政播报稿有利于刺激学生相互学习,增长自信,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二、小组合作,精选材料
在学生熟悉时政五分钟的基本操作流程后,初二开学前对他们进行分组,以熟带新,相互促进。建议分组以自愿为原则,以2—4个人为宜,教师根据操作的熟悉程度,经得当事人同意后稍作调整,这样更利于学生组织工作的开展。
开学时笔者把分组名单、课时主题、交初稿时间、复稿时间和形式整理成一份表格,张贴在教室的公告栏,交代好学生,有利于学生明确本组的任务,提前做好准备。在交初稿时间前,每位小组成员通过纸质、互联网等途径寻找自己感兴趣并符合课时主题的时政材料,汇总给小组长。小组长组织讨论选出最满意的一则,小组成员协作把其整理为200字左右的时政材料,并为其添加评语,选出播报人和点评人,交给政治老师审核。
具体要求:
1、所选材料发生在播报前一个月内,并且切合主题。
2、选材加工要明确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简要经过。
3、在进行一分钟200字左右的复稿播报前,可以自选展示视频、语音、图画、当堂表演等原始材料,但展示时间最好不超过两分钟。
4、点评要结合课本知识,运用政治学科术语,并紧密结合时政材料的内容。点评语可以按照政治学科提问方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路进行。
此环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经过三个学期的实践,他们在小组合作中批评与自我批评,相互学习,能够达到思维锻炼的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会说敢说、会评敢评”的良好习惯,掌握了材料解读和分析的能力,启发了他们关注社会事,评论社会事,培养社会责任感。
三、善于归纳,提升素养
在时政播报的同时,每位同学都应准备一本时政摘录本,记录下每节课播报的事件,并写上一两句评语,养成习惯,善于思考。
笔者详细整理了每一位学生的播报成果,在学期末时整理成文档印发给学生或贴在班级文化展示栏上,整理的内容应该包括播报的事件、学生的点评、教师对时政材料的点评及学生表现的点评、该时政材料关联的知识性考点等,有利于学生在互相学习中进步,同时提升对时政材料的解读处理能力和自信心。
教师应该在汇总的时政材料中精选最有价值的时政材料,通过科学命题,将材料转化为一道高质量的周测题、月考题,这不仅可以检验、巩固学生对时政材料的信息获取能力和分析能力,也可以提升教师自身的命题能力。不过,在命题前,教师应接受过比较系统的命题培训,并花时间、精力来研究过大量的中考题的命题方式和习惯,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的命题,促进自我成长,有效引导学生解读和分析材料能力的提升。
四、考点突破,能力提升
经过两年多的反复训练,学生能够主动积累时政素材,也能自发地客观谈论、评价社会事、身边事,对一些社会事件也有自己的预判和想法,因此中考前的总复习阶段要进行时政材料考点实战,以巩固前期的成果。笔者会收集、精选复习资料上的模拟题并印发给学生,让学生每天花10分钟的时间简单作答并上交。到最后一学期,学生会全身心投入各科学习复习,难免会有疲惫感和懈怠感,因此笔者采取每两个星期积分奖励的办法激励学生做题的积极性,奖励能够长期坚持、做题做得好、做题有进步的学生一些有纪念和鼓励意义的学习用品。
经过两年多的训练,能够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巧用课前时政五分钟,对学生材料解读能力的提升及中考高分的突破会是一个好的尝试和实践。
参考文献
[1]陈天芬,巧用案例教学法,优化政治课教学[J].百度文库,2020.
[2]王谦锋.巧用当前时政热点 激活道德与法治课堂[J].基础教育参考,2017.
作者简介:陆沛晔(1994—),女,壮族,广西横州市,中学二级,大学本科,单位:南宁市高新初级中学,研究方向:基础教育。
关键词:时政五分钟;材料解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思政课理论性较强,如果不能丰富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课堂会比较枯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理解能力都会大打折扣。课前时政五分钟是能够充分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巧用时政五分钟以培育初中生材料解读能力应是贯穿初中三年的工作,要求道德与法治教师从学生入学之初就做好三年的培育规划。因此,教师在落实课前五分钟时要有细心和耐心,并且要有一定的方法。以下是笔者在组织实施课堂时政五分钟实践的一些策略探索。
一、教师示范,学生模拟
初一新生刚开始接触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考试科目,对于这一科目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认知尚不清楚,所以在开学第一课笔者对课前时政五分钟提出具体的要求,并在接下来的半个学期内给学生做出展示:如何筛选符合课本知识且与时俱进的资料?如何把视频、语音等材料转化为课堂可利用的素材?如何加工成与学科素养相符的材料?如何结合课本知识点评材料?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出每个细节的展示与解说,需要花费大量的心思和时间。此环节是让学生意识时政新闻对学习政治的重要性,熟悉时政五分钟的基本操作流程,并培养他们关注时政的兴趣。
后半学期,笔者根据课本框题知识为主题,让学生自己尝试利用放学或者周末的时间通过各种途径寻找相关的材料,并通过QQ、微信、摘抄等方式上交作业,以此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关注身边事、社会事。作业上交后,笔者对每一位学生所选材料进行认真细致严格的批阅,并给出符合学生理解能力和认知特点的改进建议,让学生进行二次加工,使之更符合学科特点。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挑选优质的时政材料,鼓励学生,让学生尝试课前播报。此环节目的是锻炼学生的时政分享基本操作技能,进而激发他们表达自己和关注时政的兴趣。前期挑选优质时政播报稿有利于刺激学生相互学习,增长自信,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二、小组合作,精选材料
在学生熟悉时政五分钟的基本操作流程后,初二开学前对他们进行分组,以熟带新,相互促进。建议分组以自愿为原则,以2—4个人为宜,教师根据操作的熟悉程度,经得当事人同意后稍作调整,这样更利于学生组织工作的开展。
开学时笔者把分组名单、课时主题、交初稿时间、复稿时间和形式整理成一份表格,张贴在教室的公告栏,交代好学生,有利于学生明确本组的任务,提前做好准备。在交初稿时间前,每位小组成员通过纸质、互联网等途径寻找自己感兴趣并符合课时主题的时政材料,汇总给小组长。小组长组织讨论选出最满意的一则,小组成员协作把其整理为200字左右的时政材料,并为其添加评语,选出播报人和点评人,交给政治老师审核。
具体要求:
1、所选材料发生在播报前一个月内,并且切合主题。
2、选材加工要明确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简要经过。
3、在进行一分钟200字左右的复稿播报前,可以自选展示视频、语音、图画、当堂表演等原始材料,但展示时间最好不超过两分钟。
4、点评要结合课本知识,运用政治学科术语,并紧密结合时政材料的内容。点评语可以按照政治学科提问方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路进行。
此环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经过三个学期的实践,他们在小组合作中批评与自我批评,相互学习,能够达到思维锻炼的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会说敢说、会评敢评”的良好习惯,掌握了材料解读和分析的能力,启发了他们关注社会事,评论社会事,培养社会责任感。
三、善于归纳,提升素养
在时政播报的同时,每位同学都应准备一本时政摘录本,记录下每节课播报的事件,并写上一两句评语,养成习惯,善于思考。
笔者详细整理了每一位学生的播报成果,在学期末时整理成文档印发给学生或贴在班级文化展示栏上,整理的内容应该包括播报的事件、学生的点评、教师对时政材料的点评及学生表现的点评、该时政材料关联的知识性考点等,有利于学生在互相学习中进步,同时提升对时政材料的解读处理能力和自信心。
教师应该在汇总的时政材料中精选最有价值的时政材料,通过科学命题,将材料转化为一道高质量的周测题、月考题,这不仅可以检验、巩固学生对时政材料的信息获取能力和分析能力,也可以提升教师自身的命题能力。不过,在命题前,教师应接受过比较系统的命题培训,并花时间、精力来研究过大量的中考题的命题方式和习惯,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的命题,促进自我成长,有效引导学生解读和分析材料能力的提升。
四、考点突破,能力提升
经过两年多的反复训练,学生能够主动积累时政素材,也能自发地客观谈论、评价社会事、身边事,对一些社会事件也有自己的预判和想法,因此中考前的总复习阶段要进行时政材料考点实战,以巩固前期的成果。笔者会收集、精选复习资料上的模拟题并印发给学生,让学生每天花10分钟的时间简单作答并上交。到最后一学期,学生会全身心投入各科学习复习,难免会有疲惫感和懈怠感,因此笔者采取每两个星期积分奖励的办法激励学生做题的积极性,奖励能够长期坚持、做题做得好、做题有进步的学生一些有纪念和鼓励意义的学习用品。
经过两年多的训练,能够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巧用课前时政五分钟,对学生材料解读能力的提升及中考高分的突破会是一个好的尝试和实践。
参考文献
[1]陈天芬,巧用案例教学法,优化政治课教学[J].百度文库,2020.
[2]王谦锋.巧用当前时政热点 激活道德与法治课堂[J].基础教育参考,2017.
作者简介:陆沛晔(1994—),女,壮族,广西横州市,中学二级,大学本科,单位:南宁市高新初级中学,研究方向: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