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在生活中扮演着多样的角色,其带来的相关问题也成为了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借助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为基点研究了新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异化的现象。分析异化劳动理论人工智能中的主要表现,消除人工智能忽视以人为本的弊端,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异化劳动理论;人工智能;异化
引言
随着工业体系的全面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导致工人失业问题、个人隐私数据泄露问题以及精神懈怠,缺乏创新思维问题等等,这些都是人工智能在应用过程中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要警惕人工智能异化对人造成的影响,使其造福人类、解放人类。
一、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
(一)异化劳动的来源
马克思在《手稿》的寫作之初,有意识的了解政治经济学材料中不同阶级之间的竞争。在“现代市民”中区分出了三大阶级即依赖工资的工人,依赖资本利润的资本家,以及依赖地租的旧贵族。经过探寻三大阶级之间的关系和三者之间的竞争结果,马克思探索出两个重大发现:第一,在工业革命不断进行的基础上,工业迅速发展,而单纯依赖地租存活的旧贵族会逐渐被社会淘汰,最终,三大阶级会演变为资本家和无产的工人阶级这两大阶级;第二,“国民经济学家对我们说,劳动的全部产品,本来属于工人,并且按照理论也是如此。但是他同时又对我们说,实际上工人得到的是产品中最小的、没有就不行的部分”。面对这一国民经济学基本的二律背反,马克思将国民经济学中的劳动观念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异化观念相组合,第一次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
(二)异化的表现
1.劳动者同他的劳动产品的异化
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与他的劳动产品分开,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劳动力成为了商品,劳动产品成了资本家的私有财产,这一现实违背了劳动价值论。劳动产品是由工人创造出来的,但是这些产品反过来支配并且控制活的劳动,也就是资本支配劳动,即劳动者同他的劳动产品的异化。
2.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
国民经济学家们发现了劳动是价值的唯一实体这一规律,劳动创造财富,无产的、勤劳的工人阶级是不排斥劳动的,劳动可以带来他们想要拥有的事物,只是他们不喜欢异化劳动。劳动者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他们在异化劳动过程中是被强制劳动。
3.人同人的异化关系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同自己的劳动活动都产生了异化关系,其表现为异己的对象。工人所进行的活动,以及活动所产生的产品都属于一个有别于他本身的存在物,即属于工人之外的他人。马克思曾认为人同自身的关系只有通过他同他人的关系,才成为对他来说是对象性的现实的综合。即人的异化,也只有通过人同人的异化这样一种关系表现出来,所以占有劳动以及劳动产品的存在物只能是人自身。
二、人工智能异化的概念及实质
(一)人工智能异化的概念
首先了解“异化”的概念,我们可以理解为人自身的活动及其劳动的产物没有促进人的发展,反而变成了阻碍人发展的异己力量。人工智能异化是指,作为劳动实践的产物被生产出来是为人的发展服务的,推动人进步的重要工具,但是作为人的创造物,却使人的发展受到限制,逐渐使人失去了主体地位,丧失主导权,产生异化。
(二)人工智能异化的实质
1.人工智能下人与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的自主的生命活动,劳动体现了人的实践本性,而人的劳动产品则是维持人类生存、发展的条件。人工智能被创造出来的本意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人类的全面发展并能够为自己服务的劳动产品。人在生产过程中机械做同样的事情会造成人的思辨能力下降,生活中缺乏创新思维,反而各方面的能力出现退化,惰性思维萌生,价值观出现扭曲迹象。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无非表明:人与其劳动产品—人工智能相异化。
2.人工智能下人同自己的劳动活动相异化
劳动作为人类生活中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人类最基本的存在方式。人通过劳动创造的人工智能产品它并不是从所有方面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在某些方面上也会阻碍人的发展。人工智能不过是人类创造人工智能这一劳动过程的总结。人同自己的劳动活动相异化主要的表现是:员工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高效率工作,为了不会失业劳动者就不得不牺牲大量的时间为企业创造价值,以期获得收入和不被人工智能所代替。他们受到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他们在劳动中感受到的不是幸福而是不幸,感受到的不是实现自由意志的喜悦时刻面临失业的痛苦,所以员工与他们的劳动活动产生了异化。
3.人工智能下人自身的异化
实际上,人工智能异化的实质是人自身的异化,人的一切活动都是有意识、有目的,人在改造对象的世界中确定自己是类存在物。而人工智能代替工人工作,员工的一切活动就表现为生活谋生的手段,只是为了维持生存的需要。
三、劳动异化理论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通过深刻剖析异化劳动理论,深刻认识并逐步解决我国社会中存在的异化现象,需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从而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克服异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何更好的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以达到实现共产主义 的伟大目标,从而消除异己现象,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实现人们的自由全面发展。
(二)有利于我国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关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理论。异化劳动理论能够指导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展开,在消除劳动异化现象基础上,促进现代化强国的建成。所以劳动异化现象是我国建设现代化强国过程中必须要克服和解决的。
四、总结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人工智能这一科技给人类带来巨大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因此,我们在发展人工智能的过程中采取积极的措施去克服人工智能异化现象,消除人工智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帮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其正成为人类生活中的“助手”。
参考文献:
[1]马克思.马克思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85:12-61.
[2]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 2004.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2018:506-507.
重庆交通大学 重庆 400074
关键词:异化劳动理论;人工智能;异化
引言
随着工业体系的全面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导致工人失业问题、个人隐私数据泄露问题以及精神懈怠,缺乏创新思维问题等等,这些都是人工智能在应用过程中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要警惕人工智能异化对人造成的影响,使其造福人类、解放人类。
一、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
(一)异化劳动的来源
马克思在《手稿》的寫作之初,有意识的了解政治经济学材料中不同阶级之间的竞争。在“现代市民”中区分出了三大阶级即依赖工资的工人,依赖资本利润的资本家,以及依赖地租的旧贵族。经过探寻三大阶级之间的关系和三者之间的竞争结果,马克思探索出两个重大发现:第一,在工业革命不断进行的基础上,工业迅速发展,而单纯依赖地租存活的旧贵族会逐渐被社会淘汰,最终,三大阶级会演变为资本家和无产的工人阶级这两大阶级;第二,“国民经济学家对我们说,劳动的全部产品,本来属于工人,并且按照理论也是如此。但是他同时又对我们说,实际上工人得到的是产品中最小的、没有就不行的部分”。面对这一国民经济学基本的二律背反,马克思将国民经济学中的劳动观念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异化观念相组合,第一次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
(二)异化的表现
1.劳动者同他的劳动产品的异化
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与他的劳动产品分开,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劳动力成为了商品,劳动产品成了资本家的私有财产,这一现实违背了劳动价值论。劳动产品是由工人创造出来的,但是这些产品反过来支配并且控制活的劳动,也就是资本支配劳动,即劳动者同他的劳动产品的异化。
2.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
国民经济学家们发现了劳动是价值的唯一实体这一规律,劳动创造财富,无产的、勤劳的工人阶级是不排斥劳动的,劳动可以带来他们想要拥有的事物,只是他们不喜欢异化劳动。劳动者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他们在异化劳动过程中是被强制劳动。
3.人同人的异化关系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同自己的劳动活动都产生了异化关系,其表现为异己的对象。工人所进行的活动,以及活动所产生的产品都属于一个有别于他本身的存在物,即属于工人之外的他人。马克思曾认为人同自身的关系只有通过他同他人的关系,才成为对他来说是对象性的现实的综合。即人的异化,也只有通过人同人的异化这样一种关系表现出来,所以占有劳动以及劳动产品的存在物只能是人自身。
二、人工智能异化的概念及实质
(一)人工智能异化的概念
首先了解“异化”的概念,我们可以理解为人自身的活动及其劳动的产物没有促进人的发展,反而变成了阻碍人发展的异己力量。人工智能异化是指,作为劳动实践的产物被生产出来是为人的发展服务的,推动人进步的重要工具,但是作为人的创造物,却使人的发展受到限制,逐渐使人失去了主体地位,丧失主导权,产生异化。
(二)人工智能异化的实质
1.人工智能下人与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的自主的生命活动,劳动体现了人的实践本性,而人的劳动产品则是维持人类生存、发展的条件。人工智能被创造出来的本意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人类的全面发展并能够为自己服务的劳动产品。人在生产过程中机械做同样的事情会造成人的思辨能力下降,生活中缺乏创新思维,反而各方面的能力出现退化,惰性思维萌生,价值观出现扭曲迹象。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无非表明:人与其劳动产品—人工智能相异化。
2.人工智能下人同自己的劳动活动相异化
劳动作为人类生活中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人类最基本的存在方式。人通过劳动创造的人工智能产品它并不是从所有方面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在某些方面上也会阻碍人的发展。人工智能不过是人类创造人工智能这一劳动过程的总结。人同自己的劳动活动相异化主要的表现是:员工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高效率工作,为了不会失业劳动者就不得不牺牲大量的时间为企业创造价值,以期获得收入和不被人工智能所代替。他们受到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他们在劳动中感受到的不是幸福而是不幸,感受到的不是实现自由意志的喜悦时刻面临失业的痛苦,所以员工与他们的劳动活动产生了异化。
3.人工智能下人自身的异化
实际上,人工智能异化的实质是人自身的异化,人的一切活动都是有意识、有目的,人在改造对象的世界中确定自己是类存在物。而人工智能代替工人工作,员工的一切活动就表现为生活谋生的手段,只是为了维持生存的需要。
三、劳动异化理论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通过深刻剖析异化劳动理论,深刻认识并逐步解决我国社会中存在的异化现象,需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从而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克服异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何更好的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以达到实现共产主义 的伟大目标,从而消除异己现象,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实现人们的自由全面发展。
(二)有利于我国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关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理论。异化劳动理论能够指导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展开,在消除劳动异化现象基础上,促进现代化强国的建成。所以劳动异化现象是我国建设现代化强国过程中必须要克服和解决的。
四、总结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人工智能这一科技给人类带来巨大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因此,我们在发展人工智能的过程中采取积极的措施去克服人工智能异化现象,消除人工智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帮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其正成为人类生活中的“助手”。
参考文献:
[1]马克思.马克思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85:12-61.
[2]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 2004.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2018:506-507.
重庆交通大学 重庆 40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