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提升高职护生职业信仰的策略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t20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护生的职业信仰教育关系到临床一线护理队伍的建设和稳定,关系到高职护生思想政治教学,关系到大国工匠精神的培养,关系到高职护生的成长和成才。当前护生在职业信仰方面存在着职业信仰缺失、信仰混乱、目标不明确等问题,学校要重视护生的职业信仰教育,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角度,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全方位、有针对性地加强对高职护生的职业信仰的培养。
  【关键词】课程思政  职业信仰  策略研究
  【课题项目】本课题为四川护理职业学院社会和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18RWY14。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3-0044-03
  一、研究背景
  (一)护士频频辞职的原因
  在对某三级甲等医院进行调研时,发现护士离职率居高不下,导致护理队伍稳定性较差,3年来近1/3护士为新更换的护士,医院成为护士的培训基地,护理质量下滑,病人安全不能得到保证。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就是新入职的护士辞职占比最多;学历层次方面,以大专生最多。年轻的小护士真正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发现护士工作根本没有电视里那么轻松美好,通宵的忙碌和熬夜根本就是家常便饭,再加上工作本身内容也很繁杂和劳累,就有很多人承受不住而辞职。
  (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现在很多年轻人对于学校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很反感,更多考虑的是自己的舒适性。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几个环节。要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教育改革,加快补齐教育短板。就目前而言,我国每年毕业的护理专业的学生,高职专科学历远远大于护理本科生,也就是目前在各大医院护理工作的主力。为了更好地稳定这一临床工作的主要生力军,把高职护生培养成各大医院需要的护理人才,需要加强高职护生的思政教育,培养她们的职业信仰,让她们热爱护理工作,为病人服务,就是一种神圣的使命。
  (三)弘扬传承品质——大国工匠精神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新时代的“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这四个方面的内容。临床护理工作越来越趋向于专业化、专科性发展,护生需要更多次专注地训练,反复练习,精益求精,所谓的工匠精神也非常适合高职护生的培养。
  二、本校高职护生的职业信仰现状
  (一)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高职护生职业信仰状况调查问卷》,调查组织方式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从本校护理系随机抽出部分班级对其实施的调查,所选择的样本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二)调查结果现状
  1.对职业信仰的重要性有广泛的认可度
  在国家大力倡导“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下,学校越来越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围下,在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理念下,高职护生从思想上高度认可职业信仰的重要性。问及“树立职业信仰对高职护生重要吗?”回答“非常重要”的占96.27%,回答“不重要”的占0.75%,回答“无所谓”的占2.99%。
  2.职业信仰缺失
  在对待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调查中,发现因为自己的兴趣选择仅占了32.09%。受社会的影响选择占了44.03%,父母做主的占了23.88%。问及学生对待护理工作的态度是,把护理工作看成谋生的工具,饭碗的占了8.96%,看成自己一技之长的占了83.58%,当成自己人生的信仰仅仅只有7.46%。这些数据表明学生选择护理专业的很大一部分是受社会风气的影响或者父母做主,本身对这个专业没有什么兴趣,就会导致在学习中投入的精力有限,不会愿意去为某项技能的训练而刻苦,缺乏工匠精神。对待护理这项工作的态度也表明,护理工作就是一门技术,不是自己的人生信仰。
  3.职业信仰混乱
  在调查学生“是否有自己的职业信仰?”回答“有的”占了71.64%,“没有的”占了8.21%,“不知道的”占了20.15%。但是问“是否清楚自己的职业信仰是什么?”回答“清楚的”占15.97%,“不清楚的”占84.03%。当今大学生虽然觉得自己有职业信仰,但是却不清楚自己的职业信仰是什么?说明学生的职业信仰很混乱,甚至搞不清楚究竟职业信仰是什么?
  4.目标不明确导致信仰危机
  在问及“高职护生是否存在信仰危机?”,明确回答“存在”的占61.19%,回答“不清楚”的占32.84%,只有5.97%认为“不存在”,说明了现实状况与理想目标的不一致,导致现在的高职护生对未来的迷茫和不确定,甚至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去把握,却又心存紧张和无奈。问及“高职护生缺乏职业信仰的原因有哪些?”,绝大部分护生选择的是“缺乏社会实践活动”“对本专业了解不足”“社会上不良事件的影响”,只有26.12%的护生选了“学校传授、引导不足”。
  5.互联网等成为主要途径
  在调查学生通过哪些途径了解职业信仰的时候,选择“互联网、电视、手机”的占了94.03%,选择“学校老师传授”的也有76.12%,选择“亲友、同学口口相傳”的也有55.22%,但选择“图书报纸、杂志”的仅仅只有16.28%。很显然网络信息传播的影响力和渗透性对二十一世纪的年轻人影响是巨大的,虽然网络文化良莠不齐,但其碎片化、快捷性和大众化的属性,受到了高职护生的欢迎。
  三、提升高职护生职业信仰的有效途径
  (一)发挥入学教育的作用,帮助高职护生构建职业信仰   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主宰者、幸福人生的创造者。职业是实现自我的阶梯,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把自己的职业与自己的生命信仰联系在一起,以一种尊敬、虔诚的心态对待自己的职业,甚至上升到一种敬畏的态度,就会对自己的工作产生神圣感和使命感。从调查的结果发现,选择护理专业的学生只有少部分是自己的兴趣选择,绝大部分是受社会和家长的影响,对这个专业也不了解,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学生了解护理这个职业,要引导护生感受到病人“生命所系,性命相托”那种沉重感和使命感,对白衣天使这个职业产生至高境界的仰望、相信、仰仗和敬仰,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职业信仰不仅关系到自身的职业生涯更关系到我国未来医疗行业能否获得持续健康发展,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热爱自己的职业,拥有崇高的职业信仰。譬如在入学教育中,让学生观看学校的宣传片,对学校的校史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也播放护理届著名的前辈的纪录片,让护生能产生一种敬仰。特别是每年的5.12护士节,学校会为护生举行庄严的授帽仪式,洁白的燕帽,象征着圣洁的天使;燃烧的蜡烛,象征着“燃烧自己,照亮他人”。在护理学创始人南丁格尔像前,伴随着“平安夜”的庄严乐曲,护生半跪在护理前辈面前,前辈为护生戴上圣洁的燕帽,护生接过前辈手中的蜡烛,站在南丁格尔像前宣读誓言。
  “余谨以至诚,于上帝及会众面前宣誓:终身纯洁,忠贞职守,尽力提高护理之标准;勿为有损之事,勿取服或故用有害之药;慎守病人家务及秘密,竭诚协助医生之诊治,务谋病者之福利。谨誓。”这一刻,油然而生的神圣,会给学生种下一颗坚实饱满信仰的种子。
  (二)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引导高职护生培养职业信仰
  信仰的种子播下以后,需要后天给予阳光、雨露、关怀才能使这颗种子能生根、发芽、成长。在问及“护生最影响自己职业信仰形成的因素中”,选择“专业课老师的影响”比选择“思政课老师的影響”的多了40%,这就是国家倡导的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护理专业课的教师同时具有临床和教学的经验,这种特殊性,决定了他们在护生职业信仰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专业课教师熟知专业领域里的各种知识,必定成为护生进入这个职业的领路人。专业课教师要确实地担当起教书育人的教育责任,肩负起教书育人的使命,使学生成长成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传播一些有关职业领域的相关信息,使学生对于专业知识有所了解,对于职业信息有所掌握。并对学生严格要求,夯实学生的基础,促进学生在专业上不断进步。专业课教师要注意自己的师德师风,自己也要有坚定的职业信仰,不断提高自身的护理人文关怀的理论和实践水平,言传身教,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正能量的传递。在技能操作教学过程中,更是一丝不苟,要求护生反复操作练习,让他们明白一万次精益求精的训练就可以成为专家,奏响全国上下传承的工匠精神。
  专业课教师不断完善自己的师德修养,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认真对待每一节课,潜移默化的影响护生,从而成为护生知识上的导师,品行上的朋友,人生的引路人,坚定自己的职业信仰,热爱自己的职业,工作上的点滴成绩就是自己的幸福快乐。
  (三)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让护生强化职业信仰
  在对护生的问卷调查中,有88.81%的护生认为“高职护生缺乏职业信仰的原因”是“缺乏社会实践活动”,而问到“您希望通过什么方式提高自己的职业信仰?”,有88.06%的护生选择了“参加、医院、养老院等社会实践活动”。护生的信仰教育不是空洞的道德说教,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也好、言传身教也好,最好还需要护生身体力行,才能真正内化。护理一切认知来源于实践,并作用于实践服务于大众,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得到发展完善。让护生多参加医院和养老院的实践活动是培养和强化职业信仰的有效途径。第一,情景中的实践性教育能使护生的职业信仰教育的内容由教条化、理性化转化成感性的、行为上的认识转变;第二,护生在医院、养老院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更能了解和认识社会,对护理的工作,对被病人的需要,对在工作中体会到那种满足感和成就感,因为被需要、被认可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第三,护生在医院、养老院的实践中,看到疾病给患者带来的身心痛苦、患者强烈的求生和渴望康复的欲望,更能珍惜健康的身体,激发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营造校园的文化氛围,重视护生的主体性
  传统的道德教育之所以效果不好,根本原因在于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一味的只顾把道德认知教育很古板地交给学生。二十世纪的学生,非常有个性和独立的人格,绝对不是那种惟命是从的乖宝宝,她们更喜欢从网络上了解信息,会受到社会上不良事件的影响,从而影响自己的认知。我们必须更尊重护生的个性差异,把她们看成与教师的人格上完全平等的独立个体,从护生的需要出发,设计职业信仰教育的目标和途径,营造育人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学生有兴趣的主体教育,让她们培养“救死扶伤,服务社会”的初心和使命。在教学楼的走廊挂上各位医学名家,护理专家的名言警句,实验室的装修尽量做到和医院的装修一致,让护生更早地感受和逐渐适应将来工作的环境,在进入临床一线工作的时候更快适应。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把学习和工作联系在一起,认同自己的职业,建立起使命感,并增强凝聚力。
  信仰是人的精神世界,黑格尔说: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根据国家新时期对高素质护理人才的要求、护理专业的内涵和护生的心理特征,我们要积极探索信仰教育的内容体系,进一步提升护生的职业信仰。
  参考文献:
  [1]于力,李灿.新护士离职原因调查[J].中国护理管理.2013(12)
  [2]李春香,王磊,王斌全.试论护理学的职业信仰淡化和原因[J].护理研究.2014(11C):4221-4224
  [3]孟晓媛.医科院校学生职业信仰的培养[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7(3):95-98
  [4]傅小清,徐荣丽.医学生医德信仰教育探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5(8):7-8
  [5]李丽,苏艳等.医学生职业信仰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94-96
  [6]冯巧玲.医高专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有效性路径探析[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8(3):270-273
  [7]姜丽君.把职业当成事业[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
  曾学燕,讲师,思想教育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职业信仰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群文阅读”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围绕同一个主题呈现多篇文章展开的探究性阅读教学。群文阅读的价值远远不止阅读数量的增加,更是深入文本内部,关注文章表达形式、核心观点等方面的内容,还能有效提高学生文学素养,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在小学语文中进行群文阅读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语文水平,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 群文阅读教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系统解剖学》是医学生入校后接触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把思政教育贯穿于《系统解剖学》教学过程中,有助于医学生更好地掌握系统解剖学知识,有助于医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文科学素养的提高,为将来能够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奠定基础。  【关键词】课程思政 系统解剖学 医学教育  【基金项目】2018年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8JGA238);2019年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9
期刊
【摘要】方言区非普通话使用区阅读教学有很多问题,其中很普遍的问题有:一、如何提高阅读速度;二、如何提高阅读理解的水平;三、如何有效开展课外阅读问题。  【关键词】方言区学生 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培养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职教育教师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2018T17号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3-0004-04  阅读教
期刊
【摘要】保护环境,教育为本[1]。中学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中学生中开展生态价值观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本文通过调查武威市中小学环境教育现状,查阅了国内外中小学环境教育相关文献,总结提炼出“3+3’机制与模式。即教育机制、管理机制、实践机制三种机制。教育机制包括思政课中进行环境教育、构建生态理论课堂、加强宣传,营造环境教育的文化氛围三种模式。管理机制包括加强制度建设、建设绿色校园环
期刊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媒体教育,它正在影响和改变着传统的教育。近些年来,我国对大部分的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的硬件大力投入了许多,比如电子备课室、电子白板、微课掌上通等等已经逐步走进每一个校园。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意识到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性,积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且要明确现代教育技术的功能和特点。使得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真正发挥其作用。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学风采和人生智慧。在小学语文中挖掘德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收效甚微,小学语文教师的德育教育方式存在不足,并且出现重视智育教育,忽视德育教育的现象。基于此,本文提出可以通过三个方面改进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  
期刊
【摘要】导入先进的教学技术是当下教学改革的热点。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引入“雨课堂”进行教学实践。通过对比使用雨课堂和未使用雨课堂的学生成绩,证实了雨课堂的运用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潜能,给教学成果带来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雨课堂 模拟电子技术 教学实践 实施效果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3-0082-03  引言  “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的推进促使当今教学发展了很大变化,从传统关注学生知识和能力提升逐渐向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转变。青少年时期是学生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此时班主任对学生身心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潛意识中影响着学生。本文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以中职教育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班主任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优势进行了分析,并对开展途径进行了如下探究,仅供相关教育研究参考。  【关键词】中职教学
期刊
【摘要】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综合型的人才更具有优势,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强化德育管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培养学生理论基础以及专业技能的同时,让学生形成高度的思想认知,能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工作素养,但是目前在高职德育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急需加以解决。本文通过对高职德育工作的问题分析,提出了强化高职德育工作的对策,以便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 问题 德育工
期刊
【摘要】为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要求,促进课程立德树人功能最大程度发挥,《学前教育学》课程思政建设应根据“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理念修订课程目标,深入挖掘整合课程内部思政元素和内容,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探索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从而在课程建设中回归人性,激发情感,实现知识与价值的同频共振。  【关键词】学前教育学 课程思政 课程改革  【课题项目】本文为洛阳理工学院2020年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