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口语训练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文本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良好资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利用好教材资源,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有目的、有计划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关键词: 低年级语文 文本教学 口语训练 口语能力
口语表达是人们相互交流的主要方式,也是现代生活中必备的能力之一。小学低年级学生是口语发展的最佳时期,作为他们的语文教师,应该在这个时期加强学生的口语训练,提高他们的口语能力。苏教版低年级语文教材不仅符合该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而且课文中新颖精美的插图,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好素材。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关注文本表达,采用有效的训练途径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一、朗读文本,精练表达
朗读是理解文本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学生朗读文本后,让他们自己用文本中的字、词、句、段进行简单的复述,这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最好时机。但是低年级学生认知能力低,知识面窄,无法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此时需要教师的引导,帮助他们抓住一些关键词和运用一些句式按一定顺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让学生逐步适应和学会这种表达。比如教学《司马光》时,在学生朗读课文后,教师出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问题:什么时间(古时候)?在什么地方(花园里)?谁(司马光和他的小伙伴们)?干什么(捉迷藏)?发生了什么(有个孩子掉进了大水缸)?结果怎样(司马光砸缸救出小伙伴)?然后提示学生删去一些不重要或者重复叠加的信息,学生在几步筛选及教师的提示下能表达出课文的主题:古时候,司马光在花园里砸缸救人的事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又帮助学生把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感受文本,提升表达
语文教学的真正价值在于引领学生感受文本,走进文本。苏教版低年级语文教材中的文章中用词简洁、生动、优美。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走进课文,感受课文,必须先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词。如学习《春到梅花山》时,文中在描写近观梅花用了“晶莹透亮”这个词,学生朗读后对这个词并不理解,因此体会和感受不到梅花的美。教师应出示梅花的图片,让学生结合图片,体会有着露水的梅花,在阳光的照耀下,“晶莹透亮”非常美丽。在学生理解词的含义后,教师可以追问:还有哪些事物是晶莹透亮的。学生很容易说出水晶、钻石、玻璃球等事物,同时知道原来许多事物都具有这个特点,懂得以后在说话、写作时对这些事物都能用上这个美妙的词。进一步感受到用词的精准、生动和语言的优美,同时也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三、模仿文本,优化表达
模仿是小学生口语训练的一种特殊的方法,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种方法非常必要,能帮助他们建立起句的概念。苏教版低年级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佳句美段,教师应善于从文本的典型句式、写作顺序等多方面让学生进行仿说训练。例如在学习《陈毅探母》时,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后需要运用文中“一边……一边……”进行造句。学生一开始并没有理解这组词,但在学习课文后让他们进行模仿课文造句他们很能联系生活实际表达出来。有的学生说:“妈妈一边织毛衣,一边看电视。”有的学生说:“妹妹一边唱歌,一边跳舞。”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表达出来的,由于符合他们的切身体会,表达时不仅流畅而且情绪高涨,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知,强化了学生的口头训练。
四、挖掘文本,丰富表达
新课标明确提出,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要能够创造性地利用教材。我们的教材中有体现作者思想、情感的文字,更有许多隐蔽于文字的“空白”,这些留白是作品有意不显露的表达,由读者自我的想象去填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学习《木兰从军》木兰说服家人时,可以师生配合,教师饰演木兰的家人,学生饰演木兰,以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想象表达:
父亲说:“你是女孩子怎能出征打仗呢,还是我去好。”木兰拉着父亲的手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弟弟说:“姐姐,我是男子汉,应该我去!”木兰摸着弟弟的头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母亲说:“孩子,你不能去,打仗多危险。”木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在锻炼口语表达的同时更能体会木兰为国为家的情怀。此外,在描写木兰立下赫赫战功这个情节时,可以让学生谈谈她会立下哪些功劳。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描述出一些场景,对于理解这个“赫赫”很有帮助。学生仿佛是作者的一支笔,甚至在与文本和作者进行对话。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同时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口头表达才能。
五、改编文本,延伸表达
低年级的学生在入学时都不是一张白纸,已经有了生活的阅历,借助这些生活阅历让学生发挥想象,畅所欲言。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课文,让学生续编故事或改编内容作为口语训练的素材。如学习《司马光砸缸》时,教师在同学们都知道司马光用大石头砸缸救出了小伙伴后,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除了司马光这个方法,我们还能用什么更好的救人办法?”在老师的带动下,同学们纷纷展开想象,有的说:“可以找一根长竹竿放到缸里,让缸里的小伙伴抓住竹竿,外面的伙伴就可以一起把他拉出来。”有的说:“找一个救生圈扔到缸里,让缸里的小伙伴先抓住救生圈,然后再等大人来救人。”……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发表自己的看法,畅所欲言,说得有声有色,有效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总之,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口语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只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巧妙利用文本资源,不断为学生创造表达的舞台,相信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定能得到提高。
关键词: 低年级语文 文本教学 口语训练 口语能力
口语表达是人们相互交流的主要方式,也是现代生活中必备的能力之一。小学低年级学生是口语发展的最佳时期,作为他们的语文教师,应该在这个时期加强学生的口语训练,提高他们的口语能力。苏教版低年级语文教材不仅符合该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而且课文中新颖精美的插图,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好素材。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关注文本表达,采用有效的训练途径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一、朗读文本,精练表达
朗读是理解文本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学生朗读文本后,让他们自己用文本中的字、词、句、段进行简单的复述,这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最好时机。但是低年级学生认知能力低,知识面窄,无法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此时需要教师的引导,帮助他们抓住一些关键词和运用一些句式按一定顺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让学生逐步适应和学会这种表达。比如教学《司马光》时,在学生朗读课文后,教师出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问题:什么时间(古时候)?在什么地方(花园里)?谁(司马光和他的小伙伴们)?干什么(捉迷藏)?发生了什么(有个孩子掉进了大水缸)?结果怎样(司马光砸缸救出小伙伴)?然后提示学生删去一些不重要或者重复叠加的信息,学生在几步筛选及教师的提示下能表达出课文的主题:古时候,司马光在花园里砸缸救人的事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又帮助学生把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感受文本,提升表达
语文教学的真正价值在于引领学生感受文本,走进文本。苏教版低年级语文教材中的文章中用词简洁、生动、优美。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走进课文,感受课文,必须先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词。如学习《春到梅花山》时,文中在描写近观梅花用了“晶莹透亮”这个词,学生朗读后对这个词并不理解,因此体会和感受不到梅花的美。教师应出示梅花的图片,让学生结合图片,体会有着露水的梅花,在阳光的照耀下,“晶莹透亮”非常美丽。在学生理解词的含义后,教师可以追问:还有哪些事物是晶莹透亮的。学生很容易说出水晶、钻石、玻璃球等事物,同时知道原来许多事物都具有这个特点,懂得以后在说话、写作时对这些事物都能用上这个美妙的词。进一步感受到用词的精准、生动和语言的优美,同时也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三、模仿文本,优化表达
模仿是小学生口语训练的一种特殊的方法,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种方法非常必要,能帮助他们建立起句的概念。苏教版低年级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佳句美段,教师应善于从文本的典型句式、写作顺序等多方面让学生进行仿说训练。例如在学习《陈毅探母》时,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后需要运用文中“一边……一边……”进行造句。学生一开始并没有理解这组词,但在学习课文后让他们进行模仿课文造句他们很能联系生活实际表达出来。有的学生说:“妈妈一边织毛衣,一边看电视。”有的学生说:“妹妹一边唱歌,一边跳舞。”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表达出来的,由于符合他们的切身体会,表达时不仅流畅而且情绪高涨,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知,强化了学生的口头训练。
四、挖掘文本,丰富表达
新课标明确提出,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要能够创造性地利用教材。我们的教材中有体现作者思想、情感的文字,更有许多隐蔽于文字的“空白”,这些留白是作品有意不显露的表达,由读者自我的想象去填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学习《木兰从军》木兰说服家人时,可以师生配合,教师饰演木兰的家人,学生饰演木兰,以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想象表达:
父亲说:“你是女孩子怎能出征打仗呢,还是我去好。”木兰拉着父亲的手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弟弟说:“姐姐,我是男子汉,应该我去!”木兰摸着弟弟的头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母亲说:“孩子,你不能去,打仗多危险。”木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在锻炼口语表达的同时更能体会木兰为国为家的情怀。此外,在描写木兰立下赫赫战功这个情节时,可以让学生谈谈她会立下哪些功劳。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描述出一些场景,对于理解这个“赫赫”很有帮助。学生仿佛是作者的一支笔,甚至在与文本和作者进行对话。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同时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口头表达才能。
五、改编文本,延伸表达
低年级的学生在入学时都不是一张白纸,已经有了生活的阅历,借助这些生活阅历让学生发挥想象,畅所欲言。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课文,让学生续编故事或改编内容作为口语训练的素材。如学习《司马光砸缸》时,教师在同学们都知道司马光用大石头砸缸救出了小伙伴后,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除了司马光这个方法,我们还能用什么更好的救人办法?”在老师的带动下,同学们纷纷展开想象,有的说:“可以找一根长竹竿放到缸里,让缸里的小伙伴抓住竹竿,外面的伙伴就可以一起把他拉出来。”有的说:“找一个救生圈扔到缸里,让缸里的小伙伴先抓住救生圈,然后再等大人来救人。”……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发表自己的看法,畅所欲言,说得有声有色,有效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总之,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口语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只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巧妙利用文本资源,不断为学生创造表达的舞台,相信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定能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