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俄瑞斯忒亚》三联剧中的复仇与正义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q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俄瑞斯忒亚》讲述了一个家族彼此仇杀的悲惨故事,其中牵扯多重复仇,各种正义观厮杀碰撞。复仇与反转逻辑陷入双重困境,惩罚错误导致错误,不惩罚同样是错误。三联剧从人和人的战争开始,结束在神与神的和解之中,但是神并没有给出摆脱命运罪责的答案,因此正义的冲突并没有结束,关于复仇与正义的命题一直拷问着世人。
  【关键词】《俄瑞斯忒亚》;复仇; 正义
  【中图分类号】I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1-0016-02
  一、《俄瑞斯忒亚》三联剧
  《俄瑞斯忒亚》是古希腊悲剧家埃斯库罗斯作品中的翘楚,同时也是流传至今的唯一一部完整的古希腊三联剧。由《阿伽门农》《奠酒人》和《报仇神》三部分组成。这些作品均用神话情节写成,取材于特洛伊系列长诗,关于阿伽门农之死的传说。整个剧作布局开阔,借由克吕泰墨斯特拉在三部剧中的出现贯穿始终。
  《阿伽门农》讲述了阿伽门农从特洛伊归来后,其妻克吕泰墨斯特拉用虚伪的赞美和钦佩接待他,然后用战斧杀了他的故事。《奠酒人》意为“墓前奠洒的妇女们”。克吕泰墨斯特拉指派这些妇女在阿伽门农的墓上完成祭奠儀式。俄瑞斯忒亚在父亲的丧礼上遇到了姐姐埃勒克特拉,两人一起制定复仇计划,最终杀死了母亲和她的情人。《报仇神》是这部悲剧的继续。开场时数年已经过去了,在此期间俄瑞斯忒亚一直被复仇女神追捕,远离家乡和王位。阿波罗建议他去恳请代表正义与智慧的雅典娜,雅典娜为此安排了一场审判,经过投票表决俄瑞斯忒亚获得赦免,回到了祖国成为了父亲的继承人。
  二、多重复仇:陷入双重困境
  这部三联剧多重复仇拉扯,各方力量角力,复仇与反转逻辑陷入双重困境,惩罚错误导致错误,不惩罚同样是错误。
  (一)母亲为女儿复仇
  双手沾满鲜血的克吕泰墨斯特拉拿着长柄斧站在阿伽门农尸体前面,盛气凌人地宣布这场仇杀是她干的,“我心中无所畏惧,让你们知道,不管你愿意称赞,还是想责备,对我却一样:这就是阿伽门农,我的丈夫,我这只右手杀了他,公正技师的作品”。解释自己此举是为开始远征时被杀害的女儿伊菲戈涅亚复仇。“他毫无顾忌,好像砍杀大群毛皮优美的绵羊群中的一头牲畜,杀献自己的孩子,我忍痛生育的最可爱的女儿。”阿伽门农为了祈求风向有利于到特洛伊的航行,一意孤行将自己的亲生女儿伊菲戈涅亚供奉阿耳式弥斯女神作为牺牲祭品。
  在阿伽门农远征期间,克吕泰墨斯特拉爱上了他的头号敌人埃葵斯托斯,因此她面临着被阿伽门农报复的可能。固然有这种恐惧在催促着她,但这位母亲的悲伤并非作假,面对亲手献祭女儿的丈夫该如何自处,失去孩子的悲痛该如何表达,临死前女儿不住祈求,“她对父亲的神圣呼唤和处女的生命都没能感动好战的首领们。”于是她选择手刃丈夫。克吕泰墨斯特拉在丈夫到达之前,向长老形容她眼见特洛伊城人民受苦的情形,她带着同情,对阿伽门农的成就没有表达出任何的钦慕。在某种意义上她的行为也是为特洛伊人报仇。
  (二)儿子为父亲复仇
  俄瑞斯忒亚成年之后,意识到摆在他面前为父亲报仇的义务,但是一想到为此他必须杀死自己的母亲,他又不寒而栗。为了解决自己的疑虑,他求阿波罗降示神谕。阿波罗警告他,如果他不能尽到自己的义务,那么残酷的惩罚就在等待着他。由于俄瑞斯忒亚从小被母亲送去了陌生人那里,他从母亲那儿得到的爱太少了。“你生育了我,却把我抛进不幸。” 他责备母亲忽略他,内心充满愤恨。
  当克吕泰墨斯特拉知道自己上当受骗了,她跪在儿子脚下,露出乳房央求他宽恕自己。“住手,孩子,我的儿啊,请尊重这乳房,你常常在这上面打盹,一面用牙床吮吸它丰富的奶汁。”面对母亲的深情恳求,俄瑞斯忒亚犹豫了,但当皮拉得斯向他提醒阿波罗的嘱托后,他心中的天平倾斜,鼓起勇气杀死了母亲。
  (三)复仇女神捍卫职责
  俄瑞斯忒亚刚杀完人,就看到了复仇女神厄里倪厄斯们追踪而来的骇人形象,他跑到阿波罗神庙里寻找生路。雅典娜为了审判俄瑞斯忒亚一案设立了特别法庭。复仇女神们提出了控告,并要求严厉地制裁这一前所未有的杀死母亲的罪行。复仇女神的职责在于“把杀母凶手赶出家门”,对于杀害丈夫的女人,她们认为“虽亲手杀戮,但不是血缘凶杀。”由此可见在复仇女神的观念里血缘是至关重要的,“他请求宽恕,也难逃报复,玷污宗族者必然受惩处。”
  三、正义观碰撞:谁更正义
  《俄瑞斯忒亚》中每一次复仇都带有其正义性,似乎都理所应当,他们有着共同的复仇理由,也就是神圣意志的要求。各种正义观厮杀碰撞,克吕泰墨斯特拉说她是为被杀害的女儿伊菲戈涅亚复仇;俄瑞斯忒亚说自己是遵从神的指示为父报仇;复仇女神捍卫自己的职责,认为玷污宗族血缘者必被惩罚。这三次复仇是否伸张了三次正义?靠颠覆正义的行为来伸张正义,这样的正义还是正义吗?正义有主次之分吗?
  (一)正义与更正义
  法庭审判中,俄瑞斯忒亚承认自己有罪,但是他把罪过推到阿波罗身上。阿波罗证实了这一点并论证了这种复仇的正义性,因为像被害的阿伽门农这样的父亲,对家庭来说比母亲有更大的作用。事实上俄瑞斯忒亚也这样认为,在弑母之前,母亲和他有这样一段对话:“你不羞于说说你父亲的罪行。孩子啊,女人离开丈夫有多辛苦。”“你坐在家中,不要侮辱劳苦之人。家中的女子靠男子的辛劳生活。”且不论这种论断是否正确,就算这种说法当时人们普遍赞同,但凭借是否有用来衡量生命贵贱这一逻辑实际上是一种权力话语,这种有用无用论似乎是正义与更正义的度量衡,谁掌权,谁就更有用,更正义。
  阿波罗作为“父神”,也就是“父系”氏族的庇护者而被崇敬,这就是在悲剧中强调克吕泰墨斯特拉杀害了俄瑞斯忒亚的父亲同时也就杀害了伟大统帅的原因。因此,克吕泰墨斯特拉犯下了反对“氏族的”父系社会的罪行,而这一社会已起而代替从前的母系氏族社会。所以她的罪行应该受到血统的、家族复仇的处置,这种复仇成为俄瑞斯忒斯的义务。   善与恶的抉择从来就不是最困难的,善与更善的选择才是悲剧的所在。例如小说《苏菲的选择》,在到达集中营的列车上,一个纳粹医生强迫苏菲在自己的两个孩子中选择一个,另一个交出来立即送到毒气室去,这种状况使她几乎陷于疯狂,但她又不得不做出抉择。三联剧中的几次复仇也一样,这远非对错问题,也没有正义与更正义之分,无论什么准则都无法判断哪种选择是最佳选项。
  (二)是正义还是交易
  雅典娜在听取了两方述说之后,要求法官们投票表决。她自己投了认为无罪的票,最终俄瑞斯忒亚被宣告完罪。俄瑞斯忒亚为了酬报对自己宣告无罪这一判决,以自己的国家阿耳戈斯的名义发誓,任何时候都不会拿起武器来反对雅典,这一段话包含着对当时政治关系的明显暗示,因为写作这一悲剧之际,正是不久前雅典同阿耳戈斯结成同盟之时。
  同时,这一判决削弱了复仇女神的权势,为此她們极端愤慨,但雅典娜极力安抚她们,许诺在雅典她们的权力的神圣性将得到更大的尊重,并且为了对她们表示崇敬,将要在雅典最高法院所在的山坡下建立一座神庙,她们将以“仁慈”的女神——欧墨尼得斯的名义受到崇敬。雅典娜与复仇女神暗中达成的共识是否可以理解为贿赂与接受贿赂,这种安抚与许诺是真的赞同还是为了自身的利益。雅典娜本是正义与智慧的化身,当正义被掺杂了利益往来还是真的正义吗?
  (三)被忽略的细节
  在史诗中,阿伽门农被害这件事被写成完全另一种样子。在《奥德修纪》中,埃葵斯托斯被称为主要的肇事者,而克吕泰墨斯特拉只是他的同谋者。而在埃斯库罗斯的笔下,埃葵斯托斯是在凶杀完成之后才出现的,而罪行完全归于克吕泰墨斯特拉身上。这是个聪明的女人,她像男子汉一样坚强果敢,开场中的守望人和后来的合唱队的长老们都这样评价她。她的形象被赋予了特殊的力量,克吕泰墨斯特拉在三部曲中均有出现,贯穿着这个漫长复仇故事的起伏。埃斯库罗斯如此改编使得剧情有了接续发展的更多可能,它的意蕴不再局限于一个家族的血仇和诅咒,它为我们的思考指向了城邦正义和政治生活的根本。
  虽说神话故事不能完全以人的生活和情感去度量,亲情并没有那么不可割舍,但不妨来思考一下这部剧复仇的开端,会发现有一个被忽略的问题,克吕泰墨斯特拉为女儿复仇,父亲阿伽门农献祭的女儿也是俄瑞斯忒亚和埃勒克特拉的姐姐,他们是否对父亲牺牲姐姐有过怨恨。实际上俄瑞斯忒亚理想化了他的父亲,而且遏制对死去父亲的敌意与恨意通常比对活着的父亲来得更加容易,他对阿伽门农的伟大的理想化,导致他否认阿伽门农牺牲了伊菲戈涅亚。
  四、结语
  《俄瑞斯忒亚》三联剧中宙斯几乎是所有神和人行事的原因,也是万物运行的规则,所有的惩罚最终都归咎于宙斯的意志,但复仇女神的正义之源并不是来自宙斯,因此全能如宙斯也没能综合复仇女神的正义。三联剧结局雅典娜和复仇女神们达成和解,新旧诸神从神义的分歧转向对凡人政治生活的共识,雅典娜似乎只是在重申神对政治的看法,但她始终没有告诉世人,政治生活的正义到底是什么。三联剧从人和人的战争开始,结束在神和神及其城邦的和解之中,但是正义的冲突并没有结束,没有一种正义能完全替代另一种正义,凡人依旧不知道如何摆脱命运的罪责。
  参考文献:
  [1]拉齐克.古希腊戏剧史[M].俞久洪,臧传真译.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9.
  [2]汉密尔顿.希腊精神[M].葛海滨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
  [3]吉尔伯特.古希腊文学史[M].孙席珍,蒋炳贤,郭智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4]埃斯库罗斯等.埃斯库罗斯悲剧[M].张竹明,王焕生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7.
  [5]梅兰妮·克莱因.嫉羡与感恩[M].姚峰,李新雨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6]乔戈.埃斯库罗斯《奥瑞斯忒亚》的神义论[J].求是学刊,2008(03):9-13.
其他文献
【摘要】字体类海报是当今招贴设计中占比极大的一种类别。当字体作为招贴主体来呈现时,字体元素的设计过程往往和图形设计的理论挂钩。本文由图形设计的角度切入,通过对多个国内外优秀案例分析,探析几种在字体类海报中常见的视觉语言与设计语言运用的手法。  【关键词】字体类海报;图形设计;招贴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2-01
期刊
【摘要】本文從心智哲学的视角出发,对古诗词英译过程和英译译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现心智哲学视角下的古诗英译的侧重点明确,强调意向性和心身随附性。心智哲学与语言认知和翻译活动都有强烈的互动关系,揭示了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基本规律。古诗词英译的全过程要注重意美、音美和形美,通过译者对古诗词英译全过程的准确把握,让古诗的美充分呈现,达成对译法的理性思考。  【关键词】心智哲学;古诗英译;译法;英
期刊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文化交流以及贸易往来愈加频繁。因此语言的接触也更加密切,由此必然产生很多外来语。这些外来语不仅存在于日语,也出现在汉语中。中日外来语既有不同点也有相同点。中日外来语的不同点主要是体现在吸收方式上,日语外来语多使用音译,而汉语外来语多使用意译。本文首先介绍了中日外来语的定义以及分类,接着对中日外来语的吸收方式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浅析中日外来语
期刊
【摘要】“春秋笔法”中的“微言大义”常被后世称赞,一字可寓褒贬、别善恶,体现《春秋》语言之含蓄严谨;《左传》作为《春秋》的扩充展写,既丰富了前人的记事,又蕴含了春秋时多面的古代文化。《左传》中的“称谓”也各有讲究,不同的情境,不同的称谓便有不同的含义,本文即就《郑伯克段于鄢》中的自称、他称和对称做出简要分析。  【关键词】春秋笔法;左传称谓;郑伯克段;情感意义  【中图分类号】I207
期刊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大众传播媒介为手段的文化形态越发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文化输出形式越发层出不穷,大众传媒本就深受青少年追捧,所以电影、电视剧、微博、短视频等大众文化对青年思想教育的影响更加直接。最近短视频达人李子柒的走红更是引起了广大网友对其文化输出影响的探讨,而她恬淡悠远的视频风格与充满传统文化气息的视频内容更是影响了当代青年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  【关键词】大众文化;青年价值观;李
期刊
【摘要】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的引言部分为了解释“修辞”二字引用了“修辞立其诚”这句话,后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修辞立其诚”成为其他修辞原则的基础,“诚”字也在发展过程中有了新的含义,我国传统修辞学的灵魂也在新时代发展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关键词】立诚;得体性原则;现代修辞学  【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2-
期刊
【摘要】1964年上映的好莱坞电影《窈窕淑女》改编自萧伯纳的戏剧作《卖花女》,自从上映以来,电影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也因此荣获多项奥斯卡奖项,由于这部经典电影中蕴含着浓厚的艺术气息,其语言、身份、性格等不同方面的内在联系,使得众多社会语言学者经常将《窈窕淑女》这部电影用来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窈窕淑女》;探究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观”作为审美活动中具有关键性意义的美学范畴,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道德经》仅五千余字,却蕴藏着丰富的政治之道、哲学意蕴、美学思想等等,对后世影响深远。《道德经》中的“观”中蕴含着丰富的本体论,认识论以及审美论的内容,本文将从《道德经》中体察“观”字的文化内涵、审美要求以及现世的审美价值,旨在“观”中反思当下生存活动,为人类追求一种精神自由的生存境界而提供一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期刊
【摘要】《城南旧事》是林海音的重要代表作,其在当代文学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在书写过程中特点鲜明,相较于同时期其他的小说作品来说,其首次尝试以儿童和女性的角度表达乡愁、离别以及成长这些文学作品中比较常见的主题,其语言和文字十分质朴,读者在阅读该作品时很容易被感染。对《城南旧事》的主题特色进行分析,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深层次内涵,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作品。  【关键词】儿童视角;《城
期刊
【摘要】唐·德里罗在《白噪音》中展现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社会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尤其是美国后现代社会存在的精神危机:由于消费主义带来的身份焦虑和精神恐慌,生态危机下高科技产品带来的变化以及冲击背后下的精神焦虑,现代人对死亡的恐惧和挣扎等。《白噪音》真实刻画了后现代人们的精神困境,展现了唐·德里罗对美国繁荣背后下人们精神空虚的思索。  【关键词】德里罗;《白噪音》;精神危机;消费;生态;死亡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