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主要途经,因此新课程改革必然是教学理念的改革与教学策略的革新。教师是新课堂教学的实施者,教师是否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并将理念与课堂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所学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信息进行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而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往往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并有利于经过学习能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受到更有价值的教育。因此教师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应研究学习情境创设的策略,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转化为问题情境,引发学生主动参与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捕捉“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教师根据小学生已具备的一定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更是充满着好奇。教学时,先让学生观察春夏秋冬自然风光的录像。一年中,春夏秋冬四季更换,周而复始,获得了对“循环”含义的初步理解,再让学生举出每星期从星期日到星期六,过了星期六又是星期日……周而复始,无穷无尽。这些自然现象都属循环现象,让学生观察数学知识中有没有“循环”现象,学生通过试算“7÷3、10÷9”,掌握了循环小数的含义。
(二) 还原“生活画面”,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来于生活实际,而这些生动的内容一旦被列入教材,就成了抽象的概念,如果教师能创造性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还原和再创造,将数学知识融合于生活中,勾勒出“生活画面”,就可帮助学生学好数学。例如:“加减混合计算题”,可从“公共汽车上的人上下车”这个问题引入,这样增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三) 模拟“生活经历”,创设问题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要求教师更多的是配置生活原型。有些问题不能真切地在课堂中展现出来,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经历过,教师可通过创造性活动,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材料,用问题情境模拟出来,让学生亲自体验。如“相遇问题”应用题,让二位同学模拟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中途相遇的情境,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掌握了相遇问题应用题数量关系的结构特征。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问题情境
多媒体的使用为课堂教学、数学学习提供了一个呈现形式多样化的平台,为创设数学学习情境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例如:在教学《周长的认识》时,我在这堂课利用多媒体创设了两只蚂蚁的三局比赛.它们分别爬过树叶、圆形操场、三角形路面,由于两只蚂蚁爬行的路线不同,所取得的成绩也不同。围绕着比赛公平吗?激发学生求知欲,进而使学生对“周长”的概念理解更深刻,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二、经历过程、促进学生的学习体验
数学教学要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理念。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不仅可以体会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得出的,某一数学知识是怎样应用的,以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充满探索和自主体验的过程中,能使学生逐步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如何用数学去解决问题,并且获得自我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师应重视研究如何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和发展过程的策略。
三、启迪引导、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
当学生重新建构解决问题的策略时,有时知识的处理与转换发生障碍,这是思路受阻,教师应及时给与启迪引导,帮助学生调整自己的理解,排除障碍,继续思考。教师还应创设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的情境,放手让学生说,充分展示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不要急于当“评判”、“接话”,硬将学生的思路往自己的教学思路上牵.应多问几个“你是怎样想的?”“有没有不同的意见?”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积极主动地表现自己,使学生的不同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要多给学生一些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让学生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使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四、反思总结、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
在学生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教师应随时给与恰当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反思.对解题方法进行反思,对解答结果进行反思.通过反思帮助学生调整学习活动中出现的偏差,并在总结过程中得以提升.使学生在反思、调整、总结、提升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数学思考能力,不断丰富他们的知识经验,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规律,获得更丰富的新经验。例如: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学生在课堂上自发地探索出“凑十法、点数法、算减想加”等,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同时,教師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帮助学生梳理“凑十法”,并用图式的方法展示“凑十”的过程,使学生对凑十法印象深刻,这对于刚刚接触进位加法的孩子来说,无疑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总之,只要我们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勇于思考,敢于创新,大胆实践,拥有了新课程下“有效教学”的理念,把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积累和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就会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研究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策略,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挖掘学生创新潜力,在知识的海洋中让学生自主学习,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主动发展的新天地。
一、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所学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信息进行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而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往往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并有利于经过学习能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受到更有价值的教育。因此教师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应研究学习情境创设的策略,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转化为问题情境,引发学生主动参与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捕捉“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教师根据小学生已具备的一定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更是充满着好奇。教学时,先让学生观察春夏秋冬自然风光的录像。一年中,春夏秋冬四季更换,周而复始,获得了对“循环”含义的初步理解,再让学生举出每星期从星期日到星期六,过了星期六又是星期日……周而复始,无穷无尽。这些自然现象都属循环现象,让学生观察数学知识中有没有“循环”现象,学生通过试算“7÷3、10÷9”,掌握了循环小数的含义。
(二) 还原“生活画面”,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来于生活实际,而这些生动的内容一旦被列入教材,就成了抽象的概念,如果教师能创造性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还原和再创造,将数学知识融合于生活中,勾勒出“生活画面”,就可帮助学生学好数学。例如:“加减混合计算题”,可从“公共汽车上的人上下车”这个问题引入,这样增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三) 模拟“生活经历”,创设问题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要求教师更多的是配置生活原型。有些问题不能真切地在课堂中展现出来,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经历过,教师可通过创造性活动,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材料,用问题情境模拟出来,让学生亲自体验。如“相遇问题”应用题,让二位同学模拟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中途相遇的情境,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掌握了相遇问题应用题数量关系的结构特征。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问题情境
多媒体的使用为课堂教学、数学学习提供了一个呈现形式多样化的平台,为创设数学学习情境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例如:在教学《周长的认识》时,我在这堂课利用多媒体创设了两只蚂蚁的三局比赛.它们分别爬过树叶、圆形操场、三角形路面,由于两只蚂蚁爬行的路线不同,所取得的成绩也不同。围绕着比赛公平吗?激发学生求知欲,进而使学生对“周长”的概念理解更深刻,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二、经历过程、促进学生的学习体验
数学教学要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理念。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不仅可以体会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得出的,某一数学知识是怎样应用的,以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充满探索和自主体验的过程中,能使学生逐步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如何用数学去解决问题,并且获得自我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师应重视研究如何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和发展过程的策略。
三、启迪引导、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
当学生重新建构解决问题的策略时,有时知识的处理与转换发生障碍,这是思路受阻,教师应及时给与启迪引导,帮助学生调整自己的理解,排除障碍,继续思考。教师还应创设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的情境,放手让学生说,充分展示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不要急于当“评判”、“接话”,硬将学生的思路往自己的教学思路上牵.应多问几个“你是怎样想的?”“有没有不同的意见?”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积极主动地表现自己,使学生的不同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要多给学生一些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让学生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使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四、反思总结、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
在学生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教师应随时给与恰当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反思.对解题方法进行反思,对解答结果进行反思.通过反思帮助学生调整学习活动中出现的偏差,并在总结过程中得以提升.使学生在反思、调整、总结、提升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数学思考能力,不断丰富他们的知识经验,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规律,获得更丰富的新经验。例如: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学生在课堂上自发地探索出“凑十法、点数法、算减想加”等,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同时,教師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帮助学生梳理“凑十法”,并用图式的方法展示“凑十”的过程,使学生对凑十法印象深刻,这对于刚刚接触进位加法的孩子来说,无疑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总之,只要我们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勇于思考,敢于创新,大胆实践,拥有了新课程下“有效教学”的理念,把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积累和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就会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研究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策略,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挖掘学生创新潜力,在知识的海洋中让学生自主学习,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主动发展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