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的四点尝试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sadad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关于识字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识字教学,识字教学很关键,它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可是,在目前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有一部分教师还仍然奉行那种传统的机械识字的方法,这种识字方法高耗低效,很不适宜当前教学的需要。因此,我们要积极探索一种新型的识字教学方法,这对提高识字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识字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践告诉我们,识字教学的第一步是先让学生产生识字的兴趣,让其乐意学。因为小学生特别容易受到感情因素的感染,所以我们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还要巧妙地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去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去。
  第二,教师要在教学中经常想方设法变换形式,让学生边玩边学。游戏是孩子们最乐意参与的活动,在识字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让学生猜一猜、比一比、演一演、连一连。在词组教学中,我们还可以让他们“摘苹果”“找朋友”“词语开花”“迷宫”等,让学生动起来,在玩中学习、思考、创新。
  第三,教师要教会学生掌握汉字的方法和规律。我们知道,汉字是表意文字,其中70%以上是形声字,因此我们要注意分析其声旁的读音功能和形旁的表意功能,告诉孩子们通过声旁去读音,通过形旁(部首)去辨义。此外,我们还要教会学生查字典,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其自主地给汉字加拼音、组词,使其学习的潜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第四,让生活成为识字的大舞台。我们可以多多关注一下身边的诸如大街上的广告、招牌,校园中的墙报、标语,公园里的标签、禁示用语,家庭中的电视、电脑等等,把汉字学习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把生活当成语文课堂,在生活舞台上识字。运用这些方法教学生识字,就会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使识字的效率得到提高。
  二、关于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审美教育的重要阵地。新课程改革后,小学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文章俯拾皆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去深入体味和感受作品,通过反复阅读,在头脑中出现想象的画面,就能进入课文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也就能达到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感受到美。而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欣赏和审美的过程。可见,要想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阅读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因此,我们在小学高年级的的语文教学中,就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也许,小学生的这种审美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十分肤浅,有些幼稚,他们不具备成人的思想水平和艺术修养,他们的欣赏更不像鉴赏家的欣赏,但这是一种渗透、一种融入、一种尝试,有这就足够了。小学生的阅读审美,更重具体形象的感受,更重情感的熏陶。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把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熏陶放在第一位,把理性的分析与概括放在其次。我们的阅读教学就是为了大大提升学生的健康审美情趣和语言欣赏能力,就是为了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
  三、关于朗读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搞好朗读教学很重要。朗读教学重在:一要把握好朗读的时机。例如,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只是把语句读通顺、字音读正确。在讲读课文时,则要求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反复朗读,要注意课文中的景与作者的情的交融。二要把握好朗读的形式。对不同的课文内容采用不同的朗读方法,可以自由读,可以分角色读,可以一唱一和读,不管采用那种方法读,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在读的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三要把握好读的分寸。要求学生读的数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不能平均用力,对文章的精彩之处,让学生多读,以致熟读成诵。对中高年级教材中写人记事的文章,要注意让学生读出人物的特色,或少年的纯真,或中年的成熟,或老年的老成。教师还要教育学生用心理解课文的内容,用心体会作者的感情,朗读时做到声情并茂,以声传情,以情感人。
  四、关于作文教学
  小学的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应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1.教给学生方法,使学生善于观察生活
  有好多成名的文学大家都认为:文学源于生活,生活是文学的生命,文学离开了生活,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学生的作文又何尝不是如此,脱离了生活实际的作文,一定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告诉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生活,因为“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教师还要教育他们养成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去感悟,努力发现生活的五彩缤纷,切身感受生活的幸福美好。情要抒得真,感要发得实,这样的作文才能紧紧地跟生活联系在一起,读起来才更加生动感人。
  2.积累精词美句,使学生善于学以致用
  古人曾说过:“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由此可见积累的重要性。只有积累了广博的知识,学生写作起来才能信手拈来,应用自如。也就是说,要使学生养成多积累的好习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集锦本,将自己在读书中认为精美的词句摘抄下来,并在需要的时候拿出来为己所用。只有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有文采。
  3.提倡模仿范文,使学生善于举一反三
  在语文教学中,每一个单元安排的内容都一样。我们应在单元教学中,找出一篇好的适宜学生仿写的文章作为习作范文,给学生一个习作的模式。在仿写时,告诉学生模仿与抄袭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可以仿文章的立意和构思;可以仿文章的谋篇与布局;可以仿文章的语言表达方式,或平铺直叙,或形象生动,但不能照抄原文的句子。
  4.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情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作文教学中此言堪称“放之四海而皆准”。我们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的形象性、再现性、可控性的特点,把诸如人、事、物、景等写作材料,通过实物、图片、录音、投影、录像、电脑等进行再现,让那些声、光、色、像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来唤起学生的记忆或再造想象。这样做既营造了情境氛围,又激发了学生情趣,也对学生认识实际的焦距做了弥补,同时也大大缩短了时空,把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融于五彩斑斓的画面之中。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能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且把作文当做自己最好的伙伴,写作能力定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其他文献
中学音乐大纲和新课改都强调音乐欣赏的目的是对学生音乐兴趣、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诸方面素质的培养,降低了学生对音乐知识概念的掌握和基本技能训练的要求。如果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还是像过去一样为了学生的考试分数,侧重传授音乐知识,训练音乐技能,就背离了新课改的主旨。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学生主动的学习,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所面对的学生的学习意识、学习方法都发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各种因素在连续教学活动中的相互作用与运动发展的结果。优化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主要是使教与学在动态中的组合具有高度的和谐性,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发挥他们的合力作用,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供必要的条件保证。那么,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呢?  一、坚持完整性原则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完整性包括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相互联系的深度、
在"重理轻文"传统教育观的影响下,我国理工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精神状况不容乐观。基于我国理工科院校校园人文精神培育机制的现状分析,在借鉴国外理工科院校人文精神培育机制相关
基于学习领域的课程开发是学习领域的中心,通过对学习领域的学习,开发出相应的课程,并通过课程实现相关联学习领域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水平。文章主要以《ASP.Ne
IT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软件技术人才变得炙手可热。为社会培养出符合IT产业发展要求,适应市场需要的合格软件技术专业人才,成为时代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呼唤。本文以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