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打造学的课堂,已成为大家的共识。让孩子在课堂上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主人,这样的课堂必是充满自主学习氛围的课堂,彻底摒弃传统的“教师一讲到底”、“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学生机械接受学习”的误区。怎样达到这样的状态目标,从而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方法,形成学的全面素养,必须找到一个突破口。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尝试了一种有效的做法:引导学生自我调节。培养学生具备自我调节的意识、习惯、方法,是自主学习的前提与保证。
苏教版第十册的《早》这篇课文,记叙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后园的梅花和鲁迅书桌上的“早”字的来历,赞扬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暗示人们要珍惜时间。这篇课文无论在言语的人文内涵,还是在言语的表达形式上,都是很好的上品例文。怎样让小学生在自我调节中用好这篇文本,笔者做了这样的引导。
一、做好新知的铺垫,为自我调节做好起点准备
任何教学方法都在一定的起点上,阅读教学也不例外。传统的课堂很重视新授前的复习,所谓“温故而知新”。学生的自主学习不是空中楼阁,不是空穴来风,应建立在相应的基础上,既有知识系统的承接性要求,也有相关学科知识的支持。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起点,就会产生相应的认知内驱力,就会有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自我调节也就有了基础。三味书屋的陈设介绍是参观类的写法,学生以前有过接触,在准备作业中须引导复习几个知识点:1、方位顺序清晰;2、方位词明确;3、特点鲜明,简明扼要;4、可以有相关的描述联想。后园梅花的描写有暗示人文精神的作用。学生必须先有梅花的植物学知识,应在课前引导学生做好这方面的准备,否则会抑制孩子的理解。鲁迅与“早”的故事的有关背景也可先熟悉一下,为课堂学习中的生成做好准备。
二、做好充分预习,为自我调节学习做好“先行组织者”
教师上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学生也一样。只有先预先自学了,在课堂上才能跟上全班的节奏,才能找到与标准的差异,才能产生自我调节的机会,才能有主观能动性。充分的预习是课堂学习的前奏,并产生相应的问题,为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提供对应的学习内容。此时的预习,就起到了“先行组织者”的作用。自我调节学习需要有调节的基础,只有当学习者认识到自己与标准和同伴的距离,才会去自我调节。如课后第三题的思考题: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学生要心里先有梅花的知识,并预先思考本文的主题思想在形式和精神层面有哪些关联,此时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一定思考和先知,在课堂中对老师的引导和同伴的观点就能产生碰撞或呼应,或引起他足够的学习动力、兴趣,新的课堂生成便在孩子的自我调节中滚雪球般成长。
三、先练后导,为自我调节学习留下可能
一味让孩子跟着老师走,孩子也就失去了自我调节的可能和内需。如都是老师先教再做,孩子就失去了主动思考的习惯,特别是失去策略类知识的领会。打造学的课堂,跟传统相比,有一个关键,就是处理好自学与跟学、“练”与教的关系。学生在自学预习的基础上,在课堂中先让孩子实践练习,检验基本内容的掌握,同时孩子产生自我反馈,伴随有适度的学习焦虑,也就产生了认知内驱力,孩子会自觉地或在无意识中进行自我调节学习的策略和内容,并生成期许和改进。学习是为了运用,在实践中运用,会遇到所有的问题,此时的自我调节才是最充分和最彻底的。如这篇课文要引导孩子掌握第3自然段的写法,可让孩子先写一篇短文,介绍熟悉的一个场所,在课堂中互相评价修改,课堂作业既完成了,重点目标也实现了。在第一课时的前半堂,可以把补充习题上的课堂作业先给学生做,再评议交流。
四、教师适时调试,为自我调节学习“保驾护航”
没有教师的主导,孩子的自我调节是没有保证的。教师的适时调控是必须的,有时是牵引机,有时是催化剂,有时是调节器。在暗示或明示的教学引导的无痕状态中,孩子逐渐领会自我调节的精髓。教师的刻意或过分张扬课堂控制,会破坏学习氛围,或冲淡学生的自我调节;教师的“不作为”,会使孩子自流,部分孩子跟不上节奏。教师的课堂宏观调控艺术很重要,须螺旋上升。教师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方式,进行多大程度的引导,是教师课堂适时调适的关键所在。在《早》这篇课文教学的全过程中,从布置准备和自学作业,到课堂中的先练再导,最后的作业布置与评价,教师都必须紧扣着有利于引导学生的自我调节,营造学的氛围,打造出学的课堂。
(作者电话:13773630266;信箱:[email protected])
苏教版第十册的《早》这篇课文,记叙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后园的梅花和鲁迅书桌上的“早”字的来历,赞扬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暗示人们要珍惜时间。这篇课文无论在言语的人文内涵,还是在言语的表达形式上,都是很好的上品例文。怎样让小学生在自我调节中用好这篇文本,笔者做了这样的引导。
一、做好新知的铺垫,为自我调节做好起点准备
任何教学方法都在一定的起点上,阅读教学也不例外。传统的课堂很重视新授前的复习,所谓“温故而知新”。学生的自主学习不是空中楼阁,不是空穴来风,应建立在相应的基础上,既有知识系统的承接性要求,也有相关学科知识的支持。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起点,就会产生相应的认知内驱力,就会有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自我调节也就有了基础。三味书屋的陈设介绍是参观类的写法,学生以前有过接触,在准备作业中须引导复习几个知识点:1、方位顺序清晰;2、方位词明确;3、特点鲜明,简明扼要;4、可以有相关的描述联想。后园梅花的描写有暗示人文精神的作用。学生必须先有梅花的植物学知识,应在课前引导学生做好这方面的准备,否则会抑制孩子的理解。鲁迅与“早”的故事的有关背景也可先熟悉一下,为课堂学习中的生成做好准备。
二、做好充分预习,为自我调节学习做好“先行组织者”
教师上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学生也一样。只有先预先自学了,在课堂上才能跟上全班的节奏,才能找到与标准的差异,才能产生自我调节的机会,才能有主观能动性。充分的预习是课堂学习的前奏,并产生相应的问题,为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提供对应的学习内容。此时的预习,就起到了“先行组织者”的作用。自我调节学习需要有调节的基础,只有当学习者认识到自己与标准和同伴的距离,才会去自我调节。如课后第三题的思考题: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学生要心里先有梅花的知识,并预先思考本文的主题思想在形式和精神层面有哪些关联,此时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一定思考和先知,在课堂中对老师的引导和同伴的观点就能产生碰撞或呼应,或引起他足够的学习动力、兴趣,新的课堂生成便在孩子的自我调节中滚雪球般成长。
三、先练后导,为自我调节学习留下可能
一味让孩子跟着老师走,孩子也就失去了自我调节的可能和内需。如都是老师先教再做,孩子就失去了主动思考的习惯,特别是失去策略类知识的领会。打造学的课堂,跟传统相比,有一个关键,就是处理好自学与跟学、“练”与教的关系。学生在自学预习的基础上,在课堂中先让孩子实践练习,检验基本内容的掌握,同时孩子产生自我反馈,伴随有适度的学习焦虑,也就产生了认知内驱力,孩子会自觉地或在无意识中进行自我调节学习的策略和内容,并生成期许和改进。学习是为了运用,在实践中运用,会遇到所有的问题,此时的自我调节才是最充分和最彻底的。如这篇课文要引导孩子掌握第3自然段的写法,可让孩子先写一篇短文,介绍熟悉的一个场所,在课堂中互相评价修改,课堂作业既完成了,重点目标也实现了。在第一课时的前半堂,可以把补充习题上的课堂作业先给学生做,再评议交流。
四、教师适时调试,为自我调节学习“保驾护航”
没有教师的主导,孩子的自我调节是没有保证的。教师的适时调控是必须的,有时是牵引机,有时是催化剂,有时是调节器。在暗示或明示的教学引导的无痕状态中,孩子逐渐领会自我调节的精髓。教师的刻意或过分张扬课堂控制,会破坏学习氛围,或冲淡学生的自我调节;教师的“不作为”,会使孩子自流,部分孩子跟不上节奏。教师的课堂宏观调控艺术很重要,须螺旋上升。教师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方式,进行多大程度的引导,是教师课堂适时调适的关键所在。在《早》这篇课文教学的全过程中,从布置准备和自学作业,到课堂中的先练再导,最后的作业布置与评价,教师都必须紧扣着有利于引导学生的自我调节,营造学的氛围,打造出学的课堂。
(作者电话:13773630266;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