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刻洞墨盒是文人雅士案头必备的文房器具,在清末民初盛极一时,堪称京城名物之一。
刻铜墨盒“身世”考证
据说清嘉道年间有一秀才赴省城乡试,其妻恐其滴水磨墨耗时,遂用一团扑面的棉丝粉饼汲墨汁后装入化妆粉盒,让夫携去考场备用,应试时秀才思绪专注,一气呵成,名列榜首,此事传开,学子仿效,原始墨盒诞生了。这当然是传说。
那么,刻铜墨盒究竟始于何时?由于历史久远,年代更迭,对铜墨盒的“身世”众说纷纭:
我国历史学家邓之诚先生在《骨董琐记》中说,“墨盒之制,阮文达道光丙午年(1846年)以旗匾银制墨盒,其制正园为天盖地式,光绪初叶,尚藏其家。”阮文达即阮元,系两江总督,又系编纂《十三经注疏校刊记》的大学者,他是嘉道年间人物,其断可信。
南京明代吴祯墓发掘中,该墓室石壁龛出土一件铜墨盒,外加木盒,长10.2厘米,宽9.8厘米,高5厘米,并且盒中还残存汲过墨汁的千丝棉,可见铜墨盒早在明代就已出现了。
清震钧《天咫偶闻》云:“墨盒盛行,端砚日贱,宋代旧坑,不逾十金,贾人也绝不识,士大夫案头,墨盒之外,砚台寥寥。”这时铜墨盒已成文人雅士的时髦之物。
晚清谢崧梁《今文房四谱》称:“墨盒者因砚而变通者也,因块墨而用砚,因砚而用盒,因盒而用汁,古今递变亦其势然。”反映了文房中墨盒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众说纷纭,不一为足,刻铜墨盒究竟始于何时,未得定论,笔者认为最迟始于清中期,而盛极于清末民初无误也。
清末民初刻铜墨盒三大家
刻铜墨盒制作材料有白铜和黄铜两种,内胆多为红铜,因红铜含铅量高,性软防腐,所浸墨汁不致变质腐臭,墨盒内嵌端石砚板,作掭笔之用。墨盒底部一般铭有制作作坊或古玩商铺之名称,如“万丰”、“宝源”、“北平”、“大成”、“大源”、“荣禄”、“荣宝”、“宝斋”等。形状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扇形、椭圆形、六角形等。
清末民初的铜墨盒上大多数刻有精美的宇和画,由此产生了陈寅生、张樾臣、姚茫父刻铜三大家。陈寅生字麟炳,北平人,生于1830年,卒于1908年,清同治秀才。邓之诚《骨董琐记》说“京师厂肆专业墨盒者推万礼者为最先,刻字则始于陈寅生秀才”。陈寅生书画诗刻样样俱佳,楷行草篆无一不精,尤以刻铜艺术为最,其代表作品有楷书“兰亭序”和“出师表”等。由于陈氏盛极一时的声誉,在其身后,有大量赝品出现。
张樾臣(1883-1961年)又称张樾丞,名福荫,河北新河县人,14岁进京在琉璃厂“益元斋”刻字铺拜师学艺,宣统二年移寓“明远阁”专事刻铜。张广交名士,曾得到严复、杨守敬、陈师曾、袁寒云等指点相助,技艺大增。张樾臣的刻铜刀法遒劲,圆润纯熟,并大量采用名家的作品画稿,故有较强的艺术性。
姚茫父(1876-1930年),与张樾臣是同时代人,名华,字重光,光绪进士,后留学日本,民国后曾任北平美专校长。他多才多艺,一生作品甚丰,早年常出入琉璃厂,与张樾臣结为至交,并开始合作,由茫父作画,樾臣镌刻。其自刻之作品落款有“茫父”或“姚华”,作品刀法清晰,气韵婉丽。
字字珠玑的刻铜墨盒
刻铜墨盒成为文人雅士不可或缺的心爱之物后,往往成了彼此交往的馈赠礼品和重大事件的纪念之物,而且工艺越发精湛和隽永。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一个星期日上午,笔者在上海城隍庙一个天津人的杂件摊上,瞥见一个陈寅生刻白铜墨盒,此墨盒长8.8厘米,宽5.9厘米,高2.9厘米。盒盖上刻有七绝诗一首:“间将堆垛化云烟,墨作香池砚作田。逸少风流君嗣响,几回飞埽浣花笺。”台鉴为“鸿宾一兄大人雅啊”,落款“寅生刻”。28个字可谓字字珠玑,一刀一刻真乃入铜三分,一笔一画犹胜纸上书法,每每观之,让人爱不释手。笔者好说歹说,终以180元成交购回(图1)。
1996年,上海城隍庙福佑路地摊上,笔者又有幸购得一方“兰亭序”刻铜墨盒,此墨盒?厘米见方,上刻兰亭序365个字,细细观赏,无一败笔,鬼斧神工,削铜如泥,令人感叹不已。墨盒落款为“壬午秋日,斗初自铭”,底款为“招竹”二字,从墨盒品相包浆辨认应是光绪八年(1882年)之物。那么“斗初”是谁呢?至今笔者没有考证出来(图2)。
2000年初的一个星期六早晨,上海方浜路藏宝楼三楼,笔者在一个杂件摊上购得一个大铜墨盒,此墨盒ll厘米见方,足有600克重,上刻一幅风景山水画,气势恢弘,构图不凡,笔笔到位,刀刀有力。墨盒底部有“赵麻子”落款,夜阑人静,欣赏此盒,追寻着古人远去的鸿踪爪印,使人沉思而发幽(图3)。
刻铜墨盒的文化与收藏价值
与其他艺术品相比较,刻铜墨盒有着较高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内涵,因此也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文房藏品行情的上涨,刻铜墨盒也逐渐显示出投资价值,在古玩市场上开始逐步走俏,在上世纪90年代,一般200元左右就可买到一方品相和纹饰都不错的铜墨盒。现在一方雕刻精细的铜墨盒价格往往在千元上下,如有名头的刻铜墨盒,交易价格已超过2000元。在前两年,南方某城市一次拍卖会上,一方民国白铜八骏图大墨盒成交额已达到5000元,至于极品铜墨盒的价格更是高得难以想象。笔者从一则报道中获悉,在2003年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会上,一只御制铜胎珐琅鸟趣图墨盒,起拍价竟高达20万港币。
总之,清末民初京城名物——刻铜墨盒,目前价格尚处于启动的初级阶段,其价格仍被低估,二三年后现时之价格将不复存在,如今真是刻铜墨盒收藏的大好时机。
(责编:王兰芳)
刻铜墨盒“身世”考证
据说清嘉道年间有一秀才赴省城乡试,其妻恐其滴水磨墨耗时,遂用一团扑面的棉丝粉饼汲墨汁后装入化妆粉盒,让夫携去考场备用,应试时秀才思绪专注,一气呵成,名列榜首,此事传开,学子仿效,原始墨盒诞生了。这当然是传说。
那么,刻铜墨盒究竟始于何时?由于历史久远,年代更迭,对铜墨盒的“身世”众说纷纭:
我国历史学家邓之诚先生在《骨董琐记》中说,“墨盒之制,阮文达道光丙午年(1846年)以旗匾银制墨盒,其制正园为天盖地式,光绪初叶,尚藏其家。”阮文达即阮元,系两江总督,又系编纂《十三经注疏校刊记》的大学者,他是嘉道年间人物,其断可信。
南京明代吴祯墓发掘中,该墓室石壁龛出土一件铜墨盒,外加木盒,长10.2厘米,宽9.8厘米,高5厘米,并且盒中还残存汲过墨汁的千丝棉,可见铜墨盒早在明代就已出现了。
清震钧《天咫偶闻》云:“墨盒盛行,端砚日贱,宋代旧坑,不逾十金,贾人也绝不识,士大夫案头,墨盒之外,砚台寥寥。”这时铜墨盒已成文人雅士的时髦之物。
晚清谢崧梁《今文房四谱》称:“墨盒者因砚而变通者也,因块墨而用砚,因砚而用盒,因盒而用汁,古今递变亦其势然。”反映了文房中墨盒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众说纷纭,不一为足,刻铜墨盒究竟始于何时,未得定论,笔者认为最迟始于清中期,而盛极于清末民初无误也。
清末民初刻铜墨盒三大家
刻铜墨盒制作材料有白铜和黄铜两种,内胆多为红铜,因红铜含铅量高,性软防腐,所浸墨汁不致变质腐臭,墨盒内嵌端石砚板,作掭笔之用。墨盒底部一般铭有制作作坊或古玩商铺之名称,如“万丰”、“宝源”、“北平”、“大成”、“大源”、“荣禄”、“荣宝”、“宝斋”等。形状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扇形、椭圆形、六角形等。
清末民初的铜墨盒上大多数刻有精美的宇和画,由此产生了陈寅生、张樾臣、姚茫父刻铜三大家。陈寅生字麟炳,北平人,生于1830年,卒于1908年,清同治秀才。邓之诚《骨董琐记》说“京师厂肆专业墨盒者推万礼者为最先,刻字则始于陈寅生秀才”。陈寅生书画诗刻样样俱佳,楷行草篆无一不精,尤以刻铜艺术为最,其代表作品有楷书“兰亭序”和“出师表”等。由于陈氏盛极一时的声誉,在其身后,有大量赝品出现。
张樾臣(1883-1961年)又称张樾丞,名福荫,河北新河县人,14岁进京在琉璃厂“益元斋”刻字铺拜师学艺,宣统二年移寓“明远阁”专事刻铜。张广交名士,曾得到严复、杨守敬、陈师曾、袁寒云等指点相助,技艺大增。张樾臣的刻铜刀法遒劲,圆润纯熟,并大量采用名家的作品画稿,故有较强的艺术性。
姚茫父(1876-1930年),与张樾臣是同时代人,名华,字重光,光绪进士,后留学日本,民国后曾任北平美专校长。他多才多艺,一生作品甚丰,早年常出入琉璃厂,与张樾臣结为至交,并开始合作,由茫父作画,樾臣镌刻。其自刻之作品落款有“茫父”或“姚华”,作品刀法清晰,气韵婉丽。
字字珠玑的刻铜墨盒
刻铜墨盒成为文人雅士不可或缺的心爱之物后,往往成了彼此交往的馈赠礼品和重大事件的纪念之物,而且工艺越发精湛和隽永。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一个星期日上午,笔者在上海城隍庙一个天津人的杂件摊上,瞥见一个陈寅生刻白铜墨盒,此墨盒长8.8厘米,宽5.9厘米,高2.9厘米。盒盖上刻有七绝诗一首:“间将堆垛化云烟,墨作香池砚作田。逸少风流君嗣响,几回飞埽浣花笺。”台鉴为“鸿宾一兄大人雅啊”,落款“寅生刻”。28个字可谓字字珠玑,一刀一刻真乃入铜三分,一笔一画犹胜纸上书法,每每观之,让人爱不释手。笔者好说歹说,终以180元成交购回(图1)。
1996年,上海城隍庙福佑路地摊上,笔者又有幸购得一方“兰亭序”刻铜墨盒,此墨盒?厘米见方,上刻兰亭序365个字,细细观赏,无一败笔,鬼斧神工,削铜如泥,令人感叹不已。墨盒落款为“壬午秋日,斗初自铭”,底款为“招竹”二字,从墨盒品相包浆辨认应是光绪八年(1882年)之物。那么“斗初”是谁呢?至今笔者没有考证出来(图2)。
2000年初的一个星期六早晨,上海方浜路藏宝楼三楼,笔者在一个杂件摊上购得一个大铜墨盒,此墨盒ll厘米见方,足有600克重,上刻一幅风景山水画,气势恢弘,构图不凡,笔笔到位,刀刀有力。墨盒底部有“赵麻子”落款,夜阑人静,欣赏此盒,追寻着古人远去的鸿踪爪印,使人沉思而发幽(图3)。
刻铜墨盒的文化与收藏价值
与其他艺术品相比较,刻铜墨盒有着较高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内涵,因此也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文房藏品行情的上涨,刻铜墨盒也逐渐显示出投资价值,在古玩市场上开始逐步走俏,在上世纪90年代,一般200元左右就可买到一方品相和纹饰都不错的铜墨盒。现在一方雕刻精细的铜墨盒价格往往在千元上下,如有名头的刻铜墨盒,交易价格已超过2000元。在前两年,南方某城市一次拍卖会上,一方民国白铜八骏图大墨盒成交额已达到5000元,至于极品铜墨盒的价格更是高得难以想象。笔者从一则报道中获悉,在2003年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会上,一只御制铜胎珐琅鸟趣图墨盒,起拍价竟高达20万港币。
总之,清末民初京城名物——刻铜墨盒,目前价格尚处于启动的初级阶段,其价格仍被低估,二三年后现时之价格将不复存在,如今真是刻铜墨盒收藏的大好时机。
(责编:王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