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老年骨折患者术后护理措施。方法 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预防和控制并发症,同时加强心理护理。结果全部患者的合并症经术前处理相对稳定。结论老年患者手术风险大,加强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老年;骨折;护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物医学的进步,人类寿命逐渐延长,老年人口的增加,使骨科老年患者就医的人数也相应增加,由于老年人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处于衰退阶段,一旦遇到外伤或不慎跌倒极易造成骨折。骨折后病程长、恢复慢、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所以为了使老年人骨折后顺利康复,在护理上,以下几个方面应引起重視。
1.腹胀
由于老年人胃肌肉萎缩,胃蠕动机能减退,唾液、胃液、和消化液分泌减少,骨折后长时间卧床,消化机能就更加减弱,食物在胃内滞留时间过长而发酵,压迫肺下部使之不张,引起呼吸困难等,所以加强镇痛和饮食管理很重要,如为病人制定营养合理易消化的食物,嘱病人尽量不吃豆类、糖类等产气食物,进食速度宜慢,少饮含有碳酸的饮料,以减少肠内气体产生。必要时给助消化的药物,以及腹部热敷或进行肛管排气。
2.便秘
老年病人由于肠蠕动减弱,加之活动少,进食少,骨折后疼痛,床上排便不习惯等,3-4天不排便较多见,有的甚至更长时间,病人非常痛苦,因此病人住院后,护士为其建立合理的食谱,如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含有膳食纤维多的食物,多饮水,适当摄取油脂类食物。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如果已经发生便秘,应及时处理,消除病人的紧张焦虑情绪,提供排便的环境,帮助病人采取适当的体位和姿势,腹部按摩并且使用通便剂(如开塞露、甘油栓),软化粪便,润滑肠壁,刺激肠蠕动而促进排便。上述方法无效时,及时给予灌肠。
3.褥疮
老年人褥疮的发生率较高,由于皮肤的衰老,皮下组织及血管数量的减少,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的退行性病变,以及结缔组织再生能力的减弱等,加上卧床时间长,局部组织受压而导致缺血、营养障碍,或皮肤经常受潮湿、摩擦等物理刺激,导致局部组织极易形成溃烂和坏死。褥疮一旦发生,不仅给病人增加痛苦,影响骨折愈合,严重时可因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所以必须加强皮肤护理,尤其对大手术后、下肢牵引、石膏固定、截瘫、昏迷、身体较瘦弱的老年人,更应该警惕。要做到勤翻身、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交接班时,要严格细致地交接受压部位皮肤情况及护理措施。
4.口腔卫生
老年人身体抵抗力弱,唾液分泌减少,再加上骨折的创伤,饮水进食的减少,会引起舌炎、口腔炎等口腔疾病的发生,因此护士在与病人沟通时,及时给予口腔护理指导,鼓励或协助其进食后漱口,早晚刷牙。昏迷或高热等病人,每天进行口腔护理。
5.疼痛
老年人神经反射迟钝,痛觉阈提高,往往疼痛严重而表现轻。一般情况下,病人在白天由于精力分散,疼痛表现不明显。夜间安静时,骨折处常感疼痛不适,影响休息,护士应及时给予镇静止痛处理。因老年人休息不好,机体免疫力降低,就会引起一些并发症,如血压升高,肺部感染等,若发现病人疼痛难忍时,一定要查明原因,如:检查石膏固定是否过紧,伤口是否感染等。
6.肺部并发症
老年人呼吸功能相对减退,肺活量减小。骨折前可能已有慢支、肺气肿的存在,入院后因疼痛、卧床久不翻动、体弱无力咳嗽,还有不合理使用镇静、镇痛药,导致呼吸运动幅度减小,呼吸道分泌物坠积,因此对老年人来说,骨折后肺部并发症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因此,入院后要详细了解病人的情况,并保持病室新鲜、空气流通,同时注意保温,预防着凉。嘱咐病人在床上做深呼吸运动,帮助病人多翻身或适当取坐位、半坐位,能下床者应鼓励早下床活动。鼓励病人多饮水,有效排痰,可配合超声雾化吸入,促进痰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7.泌尿系感染及结石
病人因卧床、肢体疼痛、排尿困难,而不愿意多饮水,或一些男性老年人以前就有前列腺肥大,骨折后由于疼痛,排尿就更加困难,且有尿潴留。加之机体抵抗力又低,所以细菌容易在局部繁殖而发生感染,再者长期卧床可引起骨骼脱钙,尿钙上升,尿液滞留而形成结石。针对这些情况,护士应掌握病人心理,一方面,治疗引起排尿困难的原发病,另一方面,帮助病人适应床上排尿,鼓励病人多饮水,以达到稀释尿液、冲洗泌尿系的作用,以减轻炎症和减少结石的形成。如果排尿困难者,首先应给予开心、安慰,消除其焦虑不安的情绪,提供排尿环境,帮助调整排尿的体位和姿势,热敷、按摩下腹部,放松肌肉,促进排尿,或者让病人听流水声,以引起排尿反射,必要时在无菌操作下导尿。
8.总结
由于老年人在生理、心里上的特殊性,使护理任务也具有一定的艰巨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骨科老年病人的护理比治疗任务更繁重更重要,因此我们要求护士在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的同时,再多一份爱心、耐心与责任心,为老年人营造一个温暖、舒适、安全的环境,使其身心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以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作者信息:张秀云 155100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四方台区集贤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
关键词: 老年;骨折;护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物医学的进步,人类寿命逐渐延长,老年人口的增加,使骨科老年患者就医的人数也相应增加,由于老年人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处于衰退阶段,一旦遇到外伤或不慎跌倒极易造成骨折。骨折后病程长、恢复慢、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所以为了使老年人骨折后顺利康复,在护理上,以下几个方面应引起重視。
1.腹胀
由于老年人胃肌肉萎缩,胃蠕动机能减退,唾液、胃液、和消化液分泌减少,骨折后长时间卧床,消化机能就更加减弱,食物在胃内滞留时间过长而发酵,压迫肺下部使之不张,引起呼吸困难等,所以加强镇痛和饮食管理很重要,如为病人制定营养合理易消化的食物,嘱病人尽量不吃豆类、糖类等产气食物,进食速度宜慢,少饮含有碳酸的饮料,以减少肠内气体产生。必要时给助消化的药物,以及腹部热敷或进行肛管排气。
2.便秘
老年病人由于肠蠕动减弱,加之活动少,进食少,骨折后疼痛,床上排便不习惯等,3-4天不排便较多见,有的甚至更长时间,病人非常痛苦,因此病人住院后,护士为其建立合理的食谱,如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含有膳食纤维多的食物,多饮水,适当摄取油脂类食物。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如果已经发生便秘,应及时处理,消除病人的紧张焦虑情绪,提供排便的环境,帮助病人采取适当的体位和姿势,腹部按摩并且使用通便剂(如开塞露、甘油栓),软化粪便,润滑肠壁,刺激肠蠕动而促进排便。上述方法无效时,及时给予灌肠。
3.褥疮
老年人褥疮的发生率较高,由于皮肤的衰老,皮下组织及血管数量的减少,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的退行性病变,以及结缔组织再生能力的减弱等,加上卧床时间长,局部组织受压而导致缺血、营养障碍,或皮肤经常受潮湿、摩擦等物理刺激,导致局部组织极易形成溃烂和坏死。褥疮一旦发生,不仅给病人增加痛苦,影响骨折愈合,严重时可因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所以必须加强皮肤护理,尤其对大手术后、下肢牵引、石膏固定、截瘫、昏迷、身体较瘦弱的老年人,更应该警惕。要做到勤翻身、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交接班时,要严格细致地交接受压部位皮肤情况及护理措施。
4.口腔卫生
老年人身体抵抗力弱,唾液分泌减少,再加上骨折的创伤,饮水进食的减少,会引起舌炎、口腔炎等口腔疾病的发生,因此护士在与病人沟通时,及时给予口腔护理指导,鼓励或协助其进食后漱口,早晚刷牙。昏迷或高热等病人,每天进行口腔护理。
5.疼痛
老年人神经反射迟钝,痛觉阈提高,往往疼痛严重而表现轻。一般情况下,病人在白天由于精力分散,疼痛表现不明显。夜间安静时,骨折处常感疼痛不适,影响休息,护士应及时给予镇静止痛处理。因老年人休息不好,机体免疫力降低,就会引起一些并发症,如血压升高,肺部感染等,若发现病人疼痛难忍时,一定要查明原因,如:检查石膏固定是否过紧,伤口是否感染等。
6.肺部并发症
老年人呼吸功能相对减退,肺活量减小。骨折前可能已有慢支、肺气肿的存在,入院后因疼痛、卧床久不翻动、体弱无力咳嗽,还有不合理使用镇静、镇痛药,导致呼吸运动幅度减小,呼吸道分泌物坠积,因此对老年人来说,骨折后肺部并发症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因此,入院后要详细了解病人的情况,并保持病室新鲜、空气流通,同时注意保温,预防着凉。嘱咐病人在床上做深呼吸运动,帮助病人多翻身或适当取坐位、半坐位,能下床者应鼓励早下床活动。鼓励病人多饮水,有效排痰,可配合超声雾化吸入,促进痰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7.泌尿系感染及结石
病人因卧床、肢体疼痛、排尿困难,而不愿意多饮水,或一些男性老年人以前就有前列腺肥大,骨折后由于疼痛,排尿就更加困难,且有尿潴留。加之机体抵抗力又低,所以细菌容易在局部繁殖而发生感染,再者长期卧床可引起骨骼脱钙,尿钙上升,尿液滞留而形成结石。针对这些情况,护士应掌握病人心理,一方面,治疗引起排尿困难的原发病,另一方面,帮助病人适应床上排尿,鼓励病人多饮水,以达到稀释尿液、冲洗泌尿系的作用,以减轻炎症和减少结石的形成。如果排尿困难者,首先应给予开心、安慰,消除其焦虑不安的情绪,提供排尿环境,帮助调整排尿的体位和姿势,热敷、按摩下腹部,放松肌肉,促进排尿,或者让病人听流水声,以引起排尿反射,必要时在无菌操作下导尿。
8.总结
由于老年人在生理、心里上的特殊性,使护理任务也具有一定的艰巨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骨科老年病人的护理比治疗任务更繁重更重要,因此我们要求护士在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的同时,再多一份爱心、耐心与责任心,为老年人营造一个温暖、舒适、安全的环境,使其身心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以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作者信息:张秀云 155100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四方台区集贤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