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瓷器赏析

来源 :收藏界·古文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wellerym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釉双龙耳瓶2.7厘米 口径10厘米底径10.9厘米唐代
  瓶盘口,细长颈,溜肩,腹部丰满,至颈处渐收,颈上突起5道弦纹。口沿与肩之间有两个对称的龙形柄高耸直立,龙头探进瓶口衔住口沿。胎极白。施半截白釉。
  此瓶以造型的空间虚实以及轮廓线的自然和谐见长,对称的龙形柄与口、肩相连所形成的虚实对比,于浑厚质朴中洋溢出俊俏与妩媚,圆滑的曲线与折角处分明的棱角有机结合后,又于刚健挺拔中透出协调柔和的韵律美。器身施白釉,更显高贵典雅。这种瓶的形制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在融进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后,端庄典雅的形体一展大唐盛世的神韵。
  双龙耳瓶是唐代流行的瓶式,除白釉外还有青釉、唐三彩等品种。
  青釉玉璧形底碗高3.5厘米 口径14.4厘米 足径6.6厘米唐代
  碗撇口,浅腹斜收,玉璧形底,里外满施青釉。从各方面特征看,此碗应属于唐代越窑产品。
  根据浙江诸暨牌头茶汤唐贞元十年(794年)墓和上虞联江帐子山唐贞元十七年(801年)墓出土的资料看,当时已有撇口碗,这种碗斜腹,玉璧形底,是中唐时期出现的一个新品种。玉璧形底碗始见于唐代,以底足像玉璧而得名,在南北方瓷窑普遍烧造,如河北的邢窑、定窑,河南的巩义窑,山西的浑源窑,陕西的耀州窑,浙江的越窑,湖南的长沙窑等都有烧造。外国的很多古城、古遗址中也出土有中国的玉璧形底瓷碗。这种碗的品种主要是白瓷和青瓷。口边有唇口和不带唇口的两种。碗壁有的直壁斜出,有的微带弧度。足一般宽而浅,中心凹处有的施釉,有的无釉。这种碗与敞口斜壁玉璧底盘及撇口平底碟的造型风格相同,是一种新颖的饮食用具。
  绞胎三足炉高11 口径10.7 足距15.8厘米 唐代
  炉口外卷,圆腹,下承以三兽足。此炉通体绞胎,即以两种颜色的胎泥绞出花纹。
  此炉造型端正,炉身与三足比例合理。利用绞胎的纹理将器身的纹饰搭配成不规则的团花图案,是绞胎器物中难得的佳作。
  三足炉是河南巩义窑常见的器形,其造型仿自唐代的金银器,品种以唐三彩较为多见,此外还见有白釉、黑釉、蓝釉等品种。此绞胎三足炉亦应是巩义窑制品。
  邢窑白釉玉璧形底碗厘米 高4.7厘米 口径15.6厘米 足径6.7厘米唐代
  碗唇口,腹壁斜出与水平面呈45。角,玉璧形底。釉色洁白,不用化妆土,施釉到足墙,光素无纹饰。釉质莹润。
  邢窑白瓷胎骨坚实、致密、厚重,胎土白而细洁,瓷化程度较高,扣之作金石声。玉璧形底更为唐代邢窑白釉碗的典型特征。
  玉璧底碗始出现于唐代,以底足像玉璧而得名,当时的南北方瓷窑中普遍烧制,如河北的邢窑、定窑,河南的巩义窑,山西的浑源窑,陕西的耀州窯,浙江的越窑,湖南的长沙窑等都有实物或标本传世。外国的很多古城、古遗址中也出土有中国出品的玉璧底碗。这种碗的品种主要是白瓷和青瓷。口边有唇口和不带唇口的两种;碗壁有的直壁斜出,有的微带弧度;足一般宽而浅,中心凹处有的施釉,有的无釉。
  青釉八棱瓶厘米高22.5厘米 口径1.7厘米 足径7.2厘米 唐代
  瓶通体呈八棱形,直口,长颈,溜肩鼓腹,腹以下渐收至底,圈足。胎体呈灰白色。釉面明亮,釉色青绿,犹如一汪湖水。瓶体凸棱部位釉色浅淡,更增加了器形的美感。此瓶在装饰上颇具匠心,瓶类多为圆形,此瓶则呈八棱形,且颈、肩相接处有三条凸棱,可谓与众不同。此物的用途是做洗手用的净水瓶。
  在唐代,制瓷业达到了一个历史高峰,出现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南方以越窑的青瓷为代表,北方则以邢窑的白瓷著称。当时越窑生产规模庞大,产品备受世人青睐,许多文人纷纷吟诗作赋赞美它。唐人陆羽撰《茶经》,形容越窑青瓷“类玉”、“似冰”,并把越窑列为唐代诸窑之首。诗人陆龟蒙则有“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干峰翠色来”之句,把越窑青瓷比作干峰翠色,苍郁葱茏,沉静深远,形象地表达出越窑青瓷所蕴含的艺术魅力。
  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唐代地宫出土了14件唐代越窑青瓷,同在地宫出土的衣物帐碑上将这些越窑瓷器明确记载为“瓷秘色”。其中一件与此件八棱瓶相同,因此这件越窑青釉八棱瓶亦应属于秘色瓷。
  花瓷双系罐高19.9厘米 口径7.4厘米 底径10.7厘米 唐代
  罐口微外撇,短颈,颈两侧对称各置一系,丰肩,肩以下渐收,平底。近底处刻深弦纹一道。通体施黑釉,近底处露胎。乌黑的釉面上装饰四块灰蓝色斑块,似色料自然流淌而成,妙趣天成。
  长沙窑模印贴花褐斑注子高22.5厘米 口径10厘米 底径14.5厘米 唐代
  注子直口,阔颈,丰肩,腹壁斜直,平底。肩置八棱形流,对称处安三条形曲柄。与流、柄成十字形的颈、肩之间置一对三条形系。通体施青釉,釉色青中略显灰黄。肩、腹处模印贴花椰枣纹,其上覆盖大块褐色釉,形成三个椭圆形斑块,突出了图案的装饰效果。
  此件注子的贴花纹反映了长沙窑贴花艺术的特点,朴实、自然、生动。器物造型和图案特殊,是唐代长沙窑生产的外销西亚各国的产品。
  长沙窑的釉色种类较多,仅单色釉即有青釉、黄釉、褐釉、黑釉、白釉、绿釉、蓝釉等。模印贴花装饰是长沙窑瓷器的特色之一,出现于唐中后期,系在器物的系或腹上作局部装饰。其做法是先用模具印出装饰物,趁坯体未干时把装饰物粘贴在坯体上,经施釉、涂彩后,再人窑经高温烧成。塑贴花纹有双鱼、双鸟、花朵、葡萄、椰枣、狮子、宝塔、人物等。
  青釉印花高足盘高12.5厘米 口径27.5厘米 足径14.5厘米 隋代
  盘直口微外撇,盘心坦平,有印花装饰,并有5个支钉痕,下承以空心喇叭状高足。内外施青釉,外壁仅施半截釉。
  此件高足盘釉色偏黄,从其胎釉特征看,应属安徽淮南窑制品。
  高足盘是南北方瓷窑普遍烧造的器物。从考古发掘资料看,高足盘最早见于北朝,北齐天统三年(567年)墓葬中即出土青釉高足盘。这种器物在隋代比较流行,隋代的绘画、壁画上都有所见。目前发现隋代烧造高足盘的瓷窑有河北的贾壁窑,河南的安阳窑、巩义窑,安徽的淮南窑,湖南的湘阴窑,四川的邛窑等。上述瓷窑主要烧造青釉高足盘,釉色淡青而透明,有些可见胎上的黑点杂质。河南的巩义窑在唐代还烧造三彩高足盘。
  越窑青釉菱花口盘高2.1厘米 口径10.7厘米 底径5.3厘米 五代
  盘口呈菱花状,斜壁,平底。里外施青釉,釉色莹润纯正,外底有支钉痕。
  这件菱花口盘,口沿线条流畅,盘壁浅薄,给人以轻巧玲珑之感。釉面有明显经使用而留下的磨痕,说明是一件令人喜爱的传世珍品。
  花口盘自唐代中晚期开始流行,其造型受同时期金银器影响,至五代时最为盛行。此时的瓷器受金银器造型的影响较大,不仅盘多做成花口,瓶也多作成瓜棱形。五代时期的花口盘与唐代相比,口沿变化更为丰富,有五瓣、六瓣甚至十瓣口的器物。
其他文献
明代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常召唤出所在地域的“土地爷”,并向其询问各种情况。本文以明清时期有关信仰及其在小说中的艺术表现,简介相关的造像与水陆画等物质遗存。  一、国家祭祀体系中的社神与地衹  土地神源于古代的“社神”,最先是专指“皇天后土”中的“后土”神祇。社神更多地带有自然属性。《公羊传》注曰:“社者,土地之主也。”据《礼记·祭法》载祭祀土地神已有等级之分:“王为群姓立社曰大社,诸侯为百姓立社
期刊
自古以来,和田玉就以其质地坚韧细腻、色泽光洁柔美,品质温润含蓄而深得国人的喜爱,所以从古到今都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等说法,而且人们还将自身的道德理念赋予和田玉,即常说的玉有五德:仁、义、智、勇、洁,可见国人对和田玉的推崇是深入人心,千古不变的。  近些年,随着人们对和田玉收藏的热衷不断提升,对和田玉的了解越来越深入,对和田玉的产出状况也越来越关注,所以和田玉籽料倍受人们
期刊
黃丕烈(1763-1825)字绍武,号荛圃,晚号复翁,又自号佞宋主人、求古居士、书魔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家境殷实,少时受到很好的教育,表兄石蕴玉称他“少岁读书,务好精纯”。19岁得中秀才,乾隆五十三年(1788)26岁以第三名中举,一时春风得意。但此后屡次落第,未能考取进士。嘉庆六年(1801)39岁时曾因朝廷“大挑”,位列  等而获知直隶某县,但他不愿上任,辞官归里,此后专事收藏、校雠、著
期刊
编者按:  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是一个收藏展示古陶瓷的专业博物馆,馆内收藏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古陶瓷千余件以上。其中有仰韶文化的彩陶,秦汉时代的原始瓷,唐代的三彩,南北朝的瓷塑,还有唐、宋、元时代精美的贡瓷和官窑瓷器,也有同时期缤纷多彩的著名窑口的民窑瓷器,以及部分明、清时代的精美陶瓷器。从去年以来,博物馆陆续举办古代陶瓷专题展,首场展览是国庆节前夕举办的唐宋陶瓷茶酒具特展,《收藏界》2016年第5期已
期刊
西藏博物馆是西藏第一座具有现代化功能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一座民族文化和艺术殿堂。西藏博物馆文物丰富,其中的明清瓷器有鲜明的特色,笔者曾到博物馆参观,对其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所收藏瓷器有两个显著特点。  瓷器珍藏量多质精。  西藏博物馆藏明清瓷器数干件,品种全、质量高,在国内省级博物馆中很少见,堪称“雪域珍宝”。这些瓷器应是明清时期朝廷赏赐给西藏上层人士的。明清时期,汉藏关系密切,西藏的朝贡和
期刊
识之興达,乃数年前深圳茶博会。一会薨薨,众生杂杂,所谓丁蜀制壶名师匠者,各举旗帜招展。近年宜兴紫砂暴富,得之名利双收,遂鱼目混珠,贩夫走卒蜂拥入行,工艺术之,到处标榜大家。然泥腿替之泥手,粉妆金装,终不脱本性市侩,吃相如猪形象如屠,罕见斯文者也。  兴达青年,一不蓄须,二不戏服,不若他人伪作深沉。只衬衫白净,面庞素净,修长款款伫立一众,真特出俗中。相面近交,与之攀谈,乃知其丁蜀土生,母亲制壶能师,
期刊
“一代草圣”于右任先生,不仅是党国元老、新闻前驱,在中华历史上的贡献及影响有着令人景仰的崇高地位,尤在书法艺术中亦是在当代书画研究里,依然是让人倾心仰慕的重要典范。  今年时逢于右任先生140岁纪念,由淡江大学、中华海峡两岸文化资产交流促进会主办,中华书学会、陕西于右任书法研究会、刘延涛文教基金会、中国标准草书学会等单位协办的“取墨来一一于右任先生140岁诞辰纪念书法大展”,邀请张炳煌教授擔任策展
期刊
编者按:  《文物藏品定级标准》(文化部2001年第19号令)规定:文物藏品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分为一、二、三级。具有特别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代表性文物为一级文物。书画一级文物的定级标准为:元代以前比较完整的书画;唐以前首尾齐全有年款的写本;宋以前经卷中有作者或纪年且书法水平较高的;宋、元时代有名款或虽无名款而艺术水平较高的;具有特别重要价值的历代名人手迹;明代到清代早期特别重要
期刊
2019年S月19日(星期日)下午,“于右任生平影像文献展”在西安于右任书法艺术博物馆隆重举行开幕式。2019年是于右任先生诞辰140周年,于右任书法艺术博物馆精心推出此次文献展,旨在纪念这位旷代草圣。作为亲历晚清、民国,并滞留于台湾的爱国诗人,于右任的一生不论是高尚的民族气节,伟岸道德人格,还是登峰造极的书艺,都值得我们继承与弘扬。  于右任(1879-1964),名伯循,字右任,陕西三原县人,
期刊
在玉器进入世俗化社会之前,佩饰类玉器作为王室控制和垄断下的产物,它兼具着供贵族阶层王孙公子佩挂、装饰、赏玩、馈赠及礼仪等多种功能与作用。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佩饰玉器代表着某个时代玉器雕琢的最高水准,也是该时期社会文化信仰和生产力发展的一个缩影。  商王朝尤其是商代晚期200多年的时间里,那些造型生动、数量众多的佩饰玉器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我们以建国后考古发掘的商代晚期墓葬中的玉器为例:在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