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人类意识形态的不断发展,人的思想认识、觉悟不断提高,设计观念不断发生变化,设计艺术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不断增加,设计艺术的重心部分正在转移)。设计艺术对弱势群体的人性化设计体现无微不至的人性关怀,随着我们认识的不断提高,对人性的进一步理解和关爱。
关键词 艺术设计 人性化 弱势群体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现代人的价值观、审美观、人文观有了很大的变化,从各种利益的角度来说,人类间的人情变得越来越淡漠。在这个人情淡漠的社会,赋予了设计师更多的使命,他们的设计不断的从人性化的角度来进行考虑,希望唤起人们对人性的关注,设计总是渴求着为更多的人服务,满足人们多方位的需要。
韦塞尔指出:“人类的特性不仅在于他渴望真理,还在于他有互助心和责任感。”①从设计艺术原理的角度来分析弱势群体设计,有助于我们处理在现代设计中弱势群体设计所面临的问题,认清弱势群体设计,进而在多重矛盾中找到问题的本质,来更好的展开对弱势群体的设计,进行推陈创新。
设计是一种富有意义的行为,为弱势群体进行的设计更是如此。
一、关于弱势群体
弱势群体包括残障者、老年人、病人、儿童。弱势群体设计包含的范围很多,但总的设计目的就是为了让弱势群体通过设计享受到平等、尊严,体会到善良与关爱。弱势群体设计分为硬环境设计和软环境设计。硬环境设计:坡道建设、忙道建设、使用设施高低位、操作工具人性化。软环境设计:标识导向、盲文、多种语言文字并用、环境色彩烘托、界面友好、风俗习惯与文化的相互交融、语言识别信息等等。
二、从古至今来谈为弱势群体的设计
历史上,人类因为没有自觉地从物质实践向自我回归的主观意识而导致了人类自我关怀与实践活动的脱节,在设计的真正独立于造物并开始自觉地思考人与物的关系后,就历史地肩负起了在特定领域中的文化回归的任务。
(一)古代(为弱势群体的设计)。
人类的设计实践也是在人与自然的不断比照中产生和发展。远古人类站在地下的实践与认识高度上,无法从人与自然中发现自我。而一旦人类社会独立(在形而上学来说也可以说是脱离)于自然,便因为认识与实践的历史局限而丧失了直面自然的广阔视野。人类从对物质世界的逐渐认识中,经过不断的历史探求最终回归到对自我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物性的昭示与束缚、人性的领悟与抗争交织在一起,在摇摆中交错推动人类文明的前行。
(二)近代(为弱势群体的设计)。
伴随着工业大革命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人类在思想意识上也带来了很大的变化。经济实力增强,人类有了更多的人力和物力为弱势群体进行设计,为他们提高更好的生活,体现人人平等的思想。
1829年,布萊叶的写了第一部盲字著作。1837年布莱叶盲字法确立。
以日本为例:
1925年,法律确认了使用盲文投票的权利得到了。1940年出现了一家盲文图书馆(私人拥有而不是政府所有)。
1961年开始,通过邮寄的方式盲文读物成为免费的了。
1965年,发明了为视觉障碍的行人设计的具有触觉警告/向导区域,并且申请了专利,在1967年被正式安装到人行道上。
从1970年开始,人们发现在建筑较好的环境中弱势群体使用轮椅有较明显的困难,所以人们就开始寻找其他的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在火车站里安装了为轮椅用户设计的特殊的直升电梯,后来又有了将三级台阶转换成平的站台的升降梯。这些都是建筑物或者设施的拥有/操作者自行安装的,并不是受命安装。
1994年,制定了无障碍和可用的建筑物法,其重要性被广泛认识。随着日本老龄化社会的快速出现,这些法规加速了通用设计概念的发展,使得为弱势群体的设计被大众广泛接受。
为残障人士的设计渐渐的改变了它的地位,同时出现了向通用设计或者包含式设计的转变, 也就是指所有的用户(残障的健全的)在设计的时候都应该被考虑到。
这是对于更加专业的无障碍设计(为辅助技术和设施设计,或者孤儿技术,即为具有特殊的残疾,且对于他们生活质量影响很关键的残疾人士的设计)的补充。
(三)现代(为弱势群体的设计)。
人类意识不断发展,人的思想认识、觉悟不断提高,设计观念不断发生变化,设计艺术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不断增加(设计艺术部分重心转移)。
设计艺术关注弱势群体,朝着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不仅能提升经济和设计价值,更加有助于提高和完善人的人性和人格。
设计艺术对弱势群体的人性化设计体现无微不至的人性关怀,随着我们认识的不断提高,对人性的进一步理解和关爱。
现代设计为弱势群体的设计从产品设计到设计氛围都做了很大的努力。轮椅的改进由普通的轮椅发展到现在的意念轮椅。公共场所的各种弱势群体设施,例如:孩子的乐园、公车上特设的弱势群体座椅、盲道、残障人士的卫生间等的等。还有盲人照相机。以及非物质化设计中为弱势群体所做的设计。例如:在注册用户名的时候,需要输入验证码,在验证码的旁边有个小喇叭图案,这都是为了更加方便弱势群体所做的设计。
三、总结
设计就是为人类创造出更合理生活方式,设计对这种价值认识和判断的领悟与实际应用于造物实践,不仅仅是对造物的关怀,更是对人类文明的关怀。我们生活在自己设计的世界里,我们也将因为自己的设计而拥有一个未知但与我们的设计对应的确定的归宿。
关键词 艺术设计 人性化 弱势群体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现代人的价值观、审美观、人文观有了很大的变化,从各种利益的角度来说,人类间的人情变得越来越淡漠。在这个人情淡漠的社会,赋予了设计师更多的使命,他们的设计不断的从人性化的角度来进行考虑,希望唤起人们对人性的关注,设计总是渴求着为更多的人服务,满足人们多方位的需要。
韦塞尔指出:“人类的特性不仅在于他渴望真理,还在于他有互助心和责任感。”①从设计艺术原理的角度来分析弱势群体设计,有助于我们处理在现代设计中弱势群体设计所面临的问题,认清弱势群体设计,进而在多重矛盾中找到问题的本质,来更好的展开对弱势群体的设计,进行推陈创新。
设计是一种富有意义的行为,为弱势群体进行的设计更是如此。
一、关于弱势群体
弱势群体包括残障者、老年人、病人、儿童。弱势群体设计包含的范围很多,但总的设计目的就是为了让弱势群体通过设计享受到平等、尊严,体会到善良与关爱。弱势群体设计分为硬环境设计和软环境设计。硬环境设计:坡道建设、忙道建设、使用设施高低位、操作工具人性化。软环境设计:标识导向、盲文、多种语言文字并用、环境色彩烘托、界面友好、风俗习惯与文化的相互交融、语言识别信息等等。
二、从古至今来谈为弱势群体的设计
历史上,人类因为没有自觉地从物质实践向自我回归的主观意识而导致了人类自我关怀与实践活动的脱节,在设计的真正独立于造物并开始自觉地思考人与物的关系后,就历史地肩负起了在特定领域中的文化回归的任务。
(一)古代(为弱势群体的设计)。
人类的设计实践也是在人与自然的不断比照中产生和发展。远古人类站在地下的实践与认识高度上,无法从人与自然中发现自我。而一旦人类社会独立(在形而上学来说也可以说是脱离)于自然,便因为认识与实践的历史局限而丧失了直面自然的广阔视野。人类从对物质世界的逐渐认识中,经过不断的历史探求最终回归到对自我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物性的昭示与束缚、人性的领悟与抗争交织在一起,在摇摆中交错推动人类文明的前行。
(二)近代(为弱势群体的设计)。
伴随着工业大革命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人类在思想意识上也带来了很大的变化。经济实力增强,人类有了更多的人力和物力为弱势群体进行设计,为他们提高更好的生活,体现人人平等的思想。
1829年,布萊叶的写了第一部盲字著作。1837年布莱叶盲字法确立。
以日本为例:
1925年,法律确认了使用盲文投票的权利得到了。1940年出现了一家盲文图书馆(私人拥有而不是政府所有)。
1961年开始,通过邮寄的方式盲文读物成为免费的了。
1965年,发明了为视觉障碍的行人设计的具有触觉警告/向导区域,并且申请了专利,在1967年被正式安装到人行道上。
从1970年开始,人们发现在建筑较好的环境中弱势群体使用轮椅有较明显的困难,所以人们就开始寻找其他的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在火车站里安装了为轮椅用户设计的特殊的直升电梯,后来又有了将三级台阶转换成平的站台的升降梯。这些都是建筑物或者设施的拥有/操作者自行安装的,并不是受命安装。
1994年,制定了无障碍和可用的建筑物法,其重要性被广泛认识。随着日本老龄化社会的快速出现,这些法规加速了通用设计概念的发展,使得为弱势群体的设计被大众广泛接受。
为残障人士的设计渐渐的改变了它的地位,同时出现了向通用设计或者包含式设计的转变, 也就是指所有的用户(残障的健全的)在设计的时候都应该被考虑到。
这是对于更加专业的无障碍设计(为辅助技术和设施设计,或者孤儿技术,即为具有特殊的残疾,且对于他们生活质量影响很关键的残疾人士的设计)的补充。
(三)现代(为弱势群体的设计)。
人类意识不断发展,人的思想认识、觉悟不断提高,设计观念不断发生变化,设计艺术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不断增加(设计艺术部分重心转移)。
设计艺术关注弱势群体,朝着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不仅能提升经济和设计价值,更加有助于提高和完善人的人性和人格。
设计艺术对弱势群体的人性化设计体现无微不至的人性关怀,随着我们认识的不断提高,对人性的进一步理解和关爱。
现代设计为弱势群体的设计从产品设计到设计氛围都做了很大的努力。轮椅的改进由普通的轮椅发展到现在的意念轮椅。公共场所的各种弱势群体设施,例如:孩子的乐园、公车上特设的弱势群体座椅、盲道、残障人士的卫生间等的等。还有盲人照相机。以及非物质化设计中为弱势群体所做的设计。例如:在注册用户名的时候,需要输入验证码,在验证码的旁边有个小喇叭图案,这都是为了更加方便弱势群体所做的设计。
三、总结
设计就是为人类创造出更合理生活方式,设计对这种价值认识和判断的领悟与实际应用于造物实践,不仅仅是对造物的关怀,更是对人类文明的关怀。我们生活在自己设计的世界里,我们也将因为自己的设计而拥有一个未知但与我们的设计对应的确定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