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外踝关节皮肤软组织缺损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m30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外踝关节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19例腓肠神经营养皮瓣转位修复外踝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面积(7 cm×5 cm)~(16 cm×13 cm)。结果19例皮瓣中,17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远端皮肤部分坏死,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结论腓肠神经营养皮瓣是一种修复外踝关节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关键词】 腓肠神经营养皮瓣;踝关节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术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2006年7月至2010年6月应用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外踝关节皮肤软组织缺损19例,经术后3~12个月随访,获得相关数据。本组男19例,男16例,年龄7~50岁,平均32岁。致伤原因:重物压伤后外踝关节皮肤坏死4例,车祸碾压伤后皮肤坏死12例,车祸碾压伤后皮肤缺损1例,烫伤2例,皮瓣最大面积16 cm×13 cm,最小面积7 cm×5 cm,皮瓣筋膜蒂宽3~5 cm,长3~9 cm。
  1.2手术方法
  1.2.1皮瓣的设计轴心点为术前彩超探测腓动脉最靠近创面的肌间隔皮肤穿支,该点一般位于外踝上5~8 cm。轴心线为外踝后缘与跟腱外侧缘连线的中点至腘窝中点的连线。解剖界面为深筋膜下。皮瓣筋膜蒂的长度为旋转点至创面近端的距离加上2 cm,宽度为以轴心线为中心3~5 cm。筋膜蒂上带1.5~2 cm宽的皮条,皮条下端距旋转点1~2 cm。
  1.2.2手术步骤①受区的处理。距创缘0.5 cm的正常皮肤处开始清创,彻底清除失活创缘或疤痕、感染病灶、竇道。创缘四周皮肤锐性游离0.5~1 cm以利于皮瓣缝合。②皮瓣的切取。根据创面大小放大10%面积后,根据术前设计确定皮瓣的点、线、面与范围。先游离筋膜蒂表面的皮肤,于皮条的两侧及蒂部下端的轴心线切开皮肤至真皮层,真皮下带薄层脂肪组织游离至筋膜蒂两侧的宽度设计线。切断两端结扎小隐静脉,再切开深筋膜找到腓肠内侧皮神经和腓肠外侧皮神经,并锐性切断。③筋膜蒂及明通道的游离。先切开筋膜蒂的后缘至深筋膜下,沿筋膜蒂后缘的延长线至旋转点以下2~3 cm切开。在旋转点附近,在深筋膜下从后向前游离蒂部,找到腓动脉最靠近创面的皮肤穿支。再切开筋膜蒂的前缘,从上往下游离筋膜蒂至穿支的上方。然后自旋转点以下皮瓣蒂部前侧与创面距离最短的延长线做明通道,将通道皮肤向两侧游离。④皮瓣转位。皮瓣及蒂部游离之后,皮瓣转位与创面缝合,明通道两侧的皮肤与筋膜蒂表面的皮条缝合,注意仅缝合皮肤层,不要全层缝合,以免破坏蒂部血供。⑤皮瓣供区创面另切取全厚或中厚皮片移植,打包加压包扎。
  2 结果
   本组19例皮瓣中,17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远端皮肤部分坏死,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其中1例清除坏死皮肤组织后换药,待肉芽长出后二期植皮愈合,1例清除坏死组织后拉拢缝合。19例皮瓣供区植皮均完全成活。18例皮瓣经术后3~12个月随访,功能外形良好。
  3 讨论
  3.1 手术技巧
   皮瓣设计时以彩超定位最靠近创面的腓动脉穿支为皮瓣旋转点,缩短皮瓣至创面的距离。皮瓣面积较大时,筋膜蒂设计稍宽,约4~5 cm,增加皮瓣筋膜蒂对皮瓣的血供。自旋转点以下皮瓣蒂部前侧与创面距离最短的延长线做明通道,避免从蒂部中线延长线切开损伤腓动脉穿支的可能,并减少皮瓣转位的距离,保证了皮瓣的完全存活。术后将患肢踝关节固定于功能位,减少皮瓣的张力。
  3.2 适应证
   临床报道腓肠神经营养皮瓣的解剖学特点及切取范围不一,但大多倾向于皮瓣的上界不超过小腿中上1/3,内、外侧界不超过小腿侧中线,下界不低于外踝上5 cm,其修复的旋转弧最远达足背中段[1]。如果需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则必须将皮瓣的旋转点下移[2]。在本组19例皮瓣中,旋转点不低于外踝上5 cm,虽有2例皮瓣远端表皮或者皮肤坏死,但均达到了修复要求。因此,只要注意以上手术技巧,保障皮瓣血运,减少张力,腓肠神经营养皮瓣的切取范围上界可以达到中上1/3以上。
  3.3 手术优点
   与随意皮瓣、交腿皮瓣、游离皮瓣相比较,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有以下优点:①手术操作技术简单,一次完成,成功率高。本组病例完全成功率达89.4%(17/19),并且都达到了修复目的。②在同一肢体手术,不损失肢体知名主干血管。③可供皮瓣区面积大。④避免肢体固定,患者体位舒适,可早期开始功能锻炼。⑤皮瓣皮下脂肪较少,厚薄适中,质地优良,术后不会很臃肿,美观而且有利于穿鞋。
  参考文献
  [1] 王令全,程建生,李晓平等.腓肠神经营养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下肢远端皮肤缺损.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2005,16(3):325-326.
  [2] 舒兵,刘成亮,张春书,等.腓肠神经营养皮瓣应用中的几个问题.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8,23(3):196-197
其他文献
【关键词】 髋关节;痛风石   痛风是一种尿酸代谢障碍性疾患,血尿酸增加导致尿酸盐沉积各种间叶组织内,特别是第一跖趾关节常易受累,而以血尿酸正常髋关节为首发部位者实属罕见,我院2010年收治一例。  1 临床资料   本病例,女,40岁,以左髋部疼痛5年余就诊,5年前偶走路时左髋关节部位不适感,偶有疼痛,未注意未治疗。1年前左髋部疼痛加重,在当地医院拍X光片提示左髋关节高密度影2cm*1cm,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平片X线征象对继发性腕关节不稳定的诊断价值。 方法 搜集437例腕部损伤X线平片,分别测量舟月骨距、头月骨角,舟月骨角、桡月骨角、腕高指数、尺腕距离比。结果 腕关节不稳定的发生率为9.2%。其中,舟月分离15例,背屈不稳7例,掌屈不稳8例,背侧偏移6例,掌侧偏移4例。结论 腕部损伤致腕关节不稳定的临床发病率较高,X线平片可提供有价值的诊断。   【关键词】 腕关节;功能恢复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辅助治疗甲亢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1月~2010年12月门诊治疗的70例甲亢性心动过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稳心颗粒辅助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36例,两组患者治疗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比较治疗效果。结果:(1)观察组显效22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4例,总有效
期刊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对医疗质量、服务态度等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居民更期望在此得到质优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然而现实存在着医疗条件差,医务人员医疗技术能力弱的客观现象,医患关系的过度紧张,导致防御性医疗行为普遍存在于各级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中,进一步加剧了医患矛盾。现将投诉原因进行分析如下  1 投诉原因  1.1 门诊超负荷社区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Her-2/neu和MMP-2在胃癌中和癌灶远隔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Her-2/neu和MMP-2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研究Her-2/neu和MMP-2在胃癌组织和癌灶远隔胃组织的表达情况,并分析Her-2/neu和MMP-2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Her-2/neu、MMP-2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门诊戒烟求助者戒烟率,分析戒烟成功的影响因素,为戒烟门诊提供有效干预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门诊戒烟求助者首次求助12月后进行随访,调查求助者年龄、婚姻、受教育程度、吸烟基本情况和社会支持等在戒烟成功与否之间的差异。结果 门诊戒烟求助者总体戒烟成功率为40.85%,低年龄组、吸烟量少、烟龄短、首次戒烟者的成功率较高(P0.05)。结论 医务人员对不同的人群要提供不同的戒烟策略,提高求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左侧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价值。方法2008年7月-2010年7月收治2度以上原发性左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37例。结果 37例手术均获成功,无并发症发生,平均时间36分钟,平均住院时间3天。术后随访3月-12月,所有患者症状消失,无复发。术前精液常规异常17例,15例改善明显,2例无变化。 讨论后腹腔镜下高位结扎左精索静脉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底,手术时间短,创
期刊
【摘要】 目的 为了解我县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共抽取城市调查点6个,农村调查点6个。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深入样本户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本次抽取的城市和农村调查点中所有15~69岁的城乡常住人口。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我县城乡居民健康理念和健康基本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整体处于较低水平。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糖化血红蛋白(HbA1C)监测在糖尿病诊断及治疗评价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筛查糖尿病的460例受检者及之后住院治疗的100例病人临床资料,总结糖化血红蛋白(HbA1C)监测在其中的应用价值。结果:①HbA1C诊断糖尿病的切入点为6.4%,敏感性84.6%,特异性96.0%,曲线下面积93.1%;②OGTT诊断糖尿病的FPG切入点为6.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更昔洛韦与干扰素联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12月收治的73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更昔洛韦和干扰素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更昔洛韦,7~10d为一疗程,比较临床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痊愈率为67.6%,总有效率为97.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2.8%,83.3%(P<0.05)。观察组患儿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