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未来一段时间,
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将处在最晦暗不清的时刻,
冰火间的交替运行或将是经济出现的常态
尽管再温和的投资者也会对中国股市近3个月的走势投以鄙夷态度,但很难否认,近三个月,中国股市正在出现冰火两重天的态势。一方面,以地产、银行为首的低估值蓝筹不断下跌,在估值低洼处砸出个个深坑;另一方面,以创业板为首的新兴经济小盘股不断上涨,创出了百倍上的市梦率,这形成了中国股市上证指数熊冠全球而创业板指数牛气冲天的特殊景观。
很多人,尤其是坚持价值投资的老手会对此怀疑,出现这样的情况是不是市场犯错了。现在,投资者的社交网站雪球上有着一大批满仓银行、地产等蓝筹股的投资者,在他们看来,现在A股市场错杀了银行股。他们坚信,作为“百业之母”,银行在经济周期中有着特殊的优势,未来市场将会逐渐发现这点,一旦市场纠错,银行股将会回升,使他们赚个盆满钵满。不过,并非每一个市场人士都对此表示认同,很多以务实态度看待中国经济的人观点却截然相反,他们认为,传统行业的大危机还未爆发,当这颗定时炸弹因为某些外部因素引爆后,银行、地产等蓝筹股将成为爆炸的中心。实际上,这样的争论早已有之,但由于现在的时点特殊,这样的争论显得更加针锋相对。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发改委研究员坦承:“中国经济正处在关键的十字路口,现在谁都看不清未来的情况,要等政策出台落地后才能说话。”
“调音师”
曾被全球称为“经济沙皇”的前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有一句名言:“我就是一位忙碌的‘调音师’,当弦刚刚显得太紧的时候,就去松一点;当弦刚刚显得太松的时候,再去紧一下,这样,我就能使琴弦永远保持最佳的音调。”凭借着这手绝技,艾伦·格林斯潘在任期间,美国出现了历史上最长的经济增长期,更在克林顿时代创造出“零通胀”的经济奇迹。格林斯潘使美国经济平均每年增长3%左右,平均失业率徘徊在5.5%左右,这是一份足以名垂青史的经济奇迹。而现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可能正在向这位前辈学习如何为经济调音。
不久前,李克强说出了他对中国经济调控的总体思路:“宏观调控要让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不过这一表述也揭示了中国经济现在面临的困难与挑战,“目前中国经济‘上限’调控的最大问题在于,需要在对出口与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进行稳中有降的调控下,刺激消费这一关键增长点。”投资者高斌说。
从出口情况看,过去几年由于经济增长过快,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已经切近企业能承受的极限。这样下去最有可能的结果是使中国失去出口的竞争优势和世界工厂的地位。实际上,这样的结果可能是难以避免的,但如果能够保证其进程平稳,中国经济则能在这一过程中寻求新的增长空间;而从投资角度看,过往的投资对应中国经济表现为有些微饱和。这是因为,过往投资适应中国在构建世界制造工厂中所需资金的总体需求,但现在,企业已出现产能过剩与产品不适应需求的情况,未来如果继续大量投资,原本还属正常的资产负债表会迅速恶化。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继续大量投资,未来随着大中型国有企业利润的日渐稀薄,国家的“现金流”也会出现萎缩,而大量的在建工程和恶化的财务情况会使国家的举债空间缩小,一旦当期现金流入无法满足当期债务支出,流动性危机就会出现。这并不是妄加猜测,不久前,2012年度世界500强榜单发布,根据其排名,中国有95家企业上榜,不过仔细观察增长质量,却发现一些不妙的迹象,比如,上榜的非金融类企业在GDP全年增速7.9%,企业杠杆率4.42倍的情况下,净利润率仅为4%左右,而美国的同类企业在GDP增速不到3%,杠杆率2.79倍的情况下,净利润率在8%左右。要知道,上榜的央企大多居于垄断或非充分竞争行业,所以,未来中国经济出现投资赶不上盈利的情况将是大概率事件。
从刺激消费的角度看,中国急需新的行业来支撑自己未来现金流的增长。这导致中国政府不断出台新兴行业刺激方案。2013年8月13日,中国互联网大会在北京开幕,当天大会现场很多挤不进分会场的观众席地而坐,与其他会展门庭冷落形成了鲜明反差。14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把发展信息消费提升内需上升到国家重大战略层面。在这背后,正是中国经济对增长“换挡”与“升级”的迫切希望。
不过,也有人对“上下限”的提法感到疑惑。在一些人看来,上下限的界限很难厘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经济学者举例说:“如何确定就业水平呢?现在中国统计数据的水分如此之大,根本就难以确定现在的失业率状况,所以用这些指标确定上限很容易出现失误。”
外部改变
与前几年不同,目前世界经济也处在一个微妙阶段。一方面,曾将发达国家从金融危机泥淖中拯救出来的新兴市场国家增长速度正在大幅减缓;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的财务状况正在发生转变,这引起了全球流动性的极大关注。根据之前金砖四国发布的资料,中国2013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7.5%,印度增长5%左右,巴西和俄罗斯已经下降到2.5%,这一数字尚不及其经济增长高峰期的一半。对此,主流经济学界认为,新兴市场的飞速增长时代已经结束。
这样的判断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长期影响意义深远。最近半年来,美国国债和黄金这种低风险的资产被大量抛售,股票、信用债这类高风险的资产被不停买入,导致了信用债和国债利差之间不断靠拢,这既可以理解为投资者认为高风险偏好开始改变,也可以间接说明大家觉得美国经济开始复苏;实际上,欧盟也在出现相同的情况,不久前,希腊国债开始持续回升,德国国债的利差缩小到只有10%左右,这已经是欧债危机大爆发之前希腊国债与德国国债利差的数值。
表面看来冰火两重天的现象又在新兴经济体与发达国家间出现,发达国家仿佛正在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段。但事物的本质并不像现象这样容易看清,实际上,这样的情况是由于流动性资本本身也难以看清世界经济形势,要知道,希腊毕竟是高风险国家,在确定出现明显的本质转变前,这样的资产配置风险已经变得越来越高。如果我们把这些现象串起来,就会发现一条若隐若现的逻辑。继发达国家陷入经济疲弱怪圈后,由于新兴市场增长放缓,一时难有其他经济体迅速补缺提振全球经济,而若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无法实现强劲复苏,经济萧条则会继续加剧。这也就是说,在未来这段时间,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将处在最晦暗不清的时刻。
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将处在最晦暗不清的时刻,
冰火间的交替运行或将是经济出现的常态
尽管再温和的投资者也会对中国股市近3个月的走势投以鄙夷态度,但很难否认,近三个月,中国股市正在出现冰火两重天的态势。一方面,以地产、银行为首的低估值蓝筹不断下跌,在估值低洼处砸出个个深坑;另一方面,以创业板为首的新兴经济小盘股不断上涨,创出了百倍上的市梦率,这形成了中国股市上证指数熊冠全球而创业板指数牛气冲天的特殊景观。
很多人,尤其是坚持价值投资的老手会对此怀疑,出现这样的情况是不是市场犯错了。现在,投资者的社交网站雪球上有着一大批满仓银行、地产等蓝筹股的投资者,在他们看来,现在A股市场错杀了银行股。他们坚信,作为“百业之母”,银行在经济周期中有着特殊的优势,未来市场将会逐渐发现这点,一旦市场纠错,银行股将会回升,使他们赚个盆满钵满。不过,并非每一个市场人士都对此表示认同,很多以务实态度看待中国经济的人观点却截然相反,他们认为,传统行业的大危机还未爆发,当这颗定时炸弹因为某些外部因素引爆后,银行、地产等蓝筹股将成为爆炸的中心。实际上,这样的争论早已有之,但由于现在的时点特殊,这样的争论显得更加针锋相对。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发改委研究员坦承:“中国经济正处在关键的十字路口,现在谁都看不清未来的情况,要等政策出台落地后才能说话。”
“调音师”
曾被全球称为“经济沙皇”的前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有一句名言:“我就是一位忙碌的‘调音师’,当弦刚刚显得太紧的时候,就去松一点;当弦刚刚显得太松的时候,再去紧一下,这样,我就能使琴弦永远保持最佳的音调。”凭借着这手绝技,艾伦·格林斯潘在任期间,美国出现了历史上最长的经济增长期,更在克林顿时代创造出“零通胀”的经济奇迹。格林斯潘使美国经济平均每年增长3%左右,平均失业率徘徊在5.5%左右,这是一份足以名垂青史的经济奇迹。而现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可能正在向这位前辈学习如何为经济调音。
不久前,李克强说出了他对中国经济调控的总体思路:“宏观调控要让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不过这一表述也揭示了中国经济现在面临的困难与挑战,“目前中国经济‘上限’调控的最大问题在于,需要在对出口与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进行稳中有降的调控下,刺激消费这一关键增长点。”投资者高斌说。
从出口情况看,过去几年由于经济增长过快,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已经切近企业能承受的极限。这样下去最有可能的结果是使中国失去出口的竞争优势和世界工厂的地位。实际上,这样的结果可能是难以避免的,但如果能够保证其进程平稳,中国经济则能在这一过程中寻求新的增长空间;而从投资角度看,过往的投资对应中国经济表现为有些微饱和。这是因为,过往投资适应中国在构建世界制造工厂中所需资金的总体需求,但现在,企业已出现产能过剩与产品不适应需求的情况,未来如果继续大量投资,原本还属正常的资产负债表会迅速恶化。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继续大量投资,未来随着大中型国有企业利润的日渐稀薄,国家的“现金流”也会出现萎缩,而大量的在建工程和恶化的财务情况会使国家的举债空间缩小,一旦当期现金流入无法满足当期债务支出,流动性危机就会出现。这并不是妄加猜测,不久前,2012年度世界500强榜单发布,根据其排名,中国有95家企业上榜,不过仔细观察增长质量,却发现一些不妙的迹象,比如,上榜的非金融类企业在GDP全年增速7.9%,企业杠杆率4.42倍的情况下,净利润率仅为4%左右,而美国的同类企业在GDP增速不到3%,杠杆率2.79倍的情况下,净利润率在8%左右。要知道,上榜的央企大多居于垄断或非充分竞争行业,所以,未来中国经济出现投资赶不上盈利的情况将是大概率事件。
从刺激消费的角度看,中国急需新的行业来支撑自己未来现金流的增长。这导致中国政府不断出台新兴行业刺激方案。2013年8月13日,中国互联网大会在北京开幕,当天大会现场很多挤不进分会场的观众席地而坐,与其他会展门庭冷落形成了鲜明反差。14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把发展信息消费提升内需上升到国家重大战略层面。在这背后,正是中国经济对增长“换挡”与“升级”的迫切希望。
不过,也有人对“上下限”的提法感到疑惑。在一些人看来,上下限的界限很难厘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经济学者举例说:“如何确定就业水平呢?现在中国统计数据的水分如此之大,根本就难以确定现在的失业率状况,所以用这些指标确定上限很容易出现失误。”
外部改变
与前几年不同,目前世界经济也处在一个微妙阶段。一方面,曾将发达国家从金融危机泥淖中拯救出来的新兴市场国家增长速度正在大幅减缓;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的财务状况正在发生转变,这引起了全球流动性的极大关注。根据之前金砖四国发布的资料,中国2013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7.5%,印度增长5%左右,巴西和俄罗斯已经下降到2.5%,这一数字尚不及其经济增长高峰期的一半。对此,主流经济学界认为,新兴市场的飞速增长时代已经结束。
这样的判断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长期影响意义深远。最近半年来,美国国债和黄金这种低风险的资产被大量抛售,股票、信用债这类高风险的资产被不停买入,导致了信用债和国债利差之间不断靠拢,这既可以理解为投资者认为高风险偏好开始改变,也可以间接说明大家觉得美国经济开始复苏;实际上,欧盟也在出现相同的情况,不久前,希腊国债开始持续回升,德国国债的利差缩小到只有10%左右,这已经是欧债危机大爆发之前希腊国债与德国国债利差的数值。
表面看来冰火两重天的现象又在新兴经济体与发达国家间出现,发达国家仿佛正在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段。但事物的本质并不像现象这样容易看清,实际上,这样的情况是由于流动性资本本身也难以看清世界经济形势,要知道,希腊毕竟是高风险国家,在确定出现明显的本质转变前,这样的资产配置风险已经变得越来越高。如果我们把这些现象串起来,就会发现一条若隐若现的逻辑。继发达国家陷入经济疲弱怪圈后,由于新兴市场增长放缓,一时难有其他经济体迅速补缺提振全球经济,而若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无法实现强劲复苏,经济萧条则会继续加剧。这也就是说,在未来这段时间,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将处在最晦暗不清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