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antait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季多小雨。小雨似少女。
  一切的纯真,一切的无邪,都是小雨独有的。婉约,痴迷,清秀,浅笑,也是小雨特有的。小雨无声,优雅着来,清晨抑或傍晚。你听不见任何声响,除非就站在一树繁花的跟前,听见的也不过是花仙子的尖叫。“淅淅沥沥”“沙沙沙”这些声响不过是人们的错觉,小雨太细,太轻,太小,落在哪儿都轻飘飘,柔到极致,软到极致。石头,铁皮,瓦楞,湖面,谁都挡不住小雨的温柔。
  年少时,走在乡间土路上,小雨多么调皮,悄然落于手臂上或脸颊一旁,再跑开,躲起来。“下雨了?”疑惑着抬头看看天,竟然什么也没有。站定了等一会儿,空空如也。那便继续走路吧,谁料想,过几分钟它又来,比针尖还要小的凉轻盈地落在手背上,几乎可以忽略,然而,第一滴连着第二滴,三五秒后,第三滴又来了,凉便成了叫人享受的凉。放慢脚步,在天地之间伸展开双臂,闭眼,仰脸,陶醉,那种无与伦比的广阔与清新之感深入骨髓,至今难以忘怀。
  土路上的坏小子——不安分的细尘之土这下变乖了,被小雨们一一摁住,哄睡了似的,不乱动,不出声。但是,有味道在空气中蔓延,是好闻的腥味,不同于任何一朵花的芬芳,那味道独一无二,冲进鼻孔,直钻心肺。谁人知道,那味道里可否有小雨点的秘密?
  后来,偏爱在雨里走。小雨霏霏,无须撑伞,无所顾忌,漫无目的,这三个“无”对一个四十不惑的成年人来说难能可贵。小雨善解人意,一路上无声地陪伴左右和前后,轻柔地抚摸粗糙的脸和麻木的心,仿若吹去上面的尘埃。小雨润心,雨天是最好的机会,去漫步,去沉思,去释放,去寻找。把自己想象成一粒尘土、一棵嫩苗、一片叶子,这亦是一个人最本初的样子,在雨丝里天真,在雨雾里浪漫,触摸到最简单最隽永的快乐。
  “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古人觅到小雨身上太多的韵味,却也在丝丝缕缕的雨帘下“为赋新词强说愁”。还好,微冷之中,有一人“一蓑烟雨任平生”,你瞧,此时的我如他一般,信步而行,在心中默念“也无风雨也无晴”。
  “轻阴阁小雨,深院晝慵开。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是小雨,恢复了太多生命本该有的活力。只有我知道,那是因为它轻柔,它纯真,它笑意浅浅,它情意深深。
  (常朔摘自《湛江晚报》2021年3月31日/图 雨田)
其他文献
上完课,夜色已临,光线暗淡,她却兴致不减。母亲低着头,凑近本子,仔细地看。九岁的儿子则在母亲身旁欢呼雀跃。母亲很高兴,孩子也非常开心,正神气地向母亲汇报着什么。  他们那一份喜悦与甜蜜让我一动也不想动,只愿这么喜悦地看着他们。他们是如此专注,如此开心。好一会儿,他们才开着车走了。我看着他们远去的车影,心里填满了温情的回忆。  她第一次带他来的时候,表情淡然。她是因朋友热情相邀才带着孩子来这儿的,她
以前,父亲只是送东西给女儿才进女儿的门:第一茬香椿,第一茬韭菜,自家地里的蔬菜……东西送到,立马回乡下。可自从母亲走后,父亲像是眼看着稀里哗啦就老得没了形样。不再利索,不再健谈,整日里就木木地坐着,各种病也乘虚而入将父亲捉弄得狼狈不堪。父亲独自待在老家,别说能不能按时把吃喝送进嘴里,单就他的安全,也叫人放心不下。  决定让父亲进城跟我们一起生活,得看着他一日三餐到口,睡觉起床正常。为了我自己的心安
7月8日,由伦敦西区原版团队打造的世界第十四个语言版本——中文版《妈妈咪呀!》将在上海大剧院拉开世界首演序幕,即使英语水平有点“搭浆”的观众也能听懂演员在唱些什么,更真切地感受剧中人物的情感波动。为了中文版的演出赢得更多的狂欢声,瑞典著名ABBA(阿巴乐队)的主唱比扬·乌尔维斯和王菲全家也将为《妈妈咪呀!》捧场。据歌剧界人士称,有着世界第一音乐剧美誉的《妈妈咪呀!》,已经让全球4200多万人感受了
幸福就是找一个闲暇的日子,放下手中所有的事情,在舒适而温暖的家中,将自己深埋在沙发的一角,打开音响,让室中升起轻柔曼妙的音乐,再随手握一本《生活的艺术》,与林语堂聊聊生活这个常过常新的话题。不妨,再泡上清茶一杯,美美地享受那份独得的快乐与自在。  我的小窝好像与门外的浑浊世界脱离了,我好幸福,能在这烦琐喧闹的都市中,找到安宁静谧的角落,暂离平凡的生活,自认与众不同,跨越时空,享受异时异域的情调,领
水能载舟,亦能煮粥。  粥,是水与米的相互偎依,相互成全,相互懂得。粥,很简单,也很复杂。可以什么都不放,也可以什么都放。可俭,也可奢,俭到数杯清水一撮米,奢至山珍海味入锅来。曾看过广东人煲粥,从器皿到食材,再到火候,都有严格的讲究,煲出的艇仔粥、鱼生粥、潮汕砂锅粥等都是名震了江湖的。  读食谱《山家清供》,里面有一道粥,叫梅粥,用凋落的梅花瓣和雪水煮的白粥。这是最能称得上阳春白雪的一道粥,什么皮
每年三月一到,我的舍友就会在群里发消息:“走,去植树啊!”简直比布谷鸟报春都积极。  他每年都会关注新公布了哪些义务植树点,然后提早做好准备。看他的样子,就像是要奔赴一场与春天的浪漫约会。  只可惜我比冬眠的熊还要懒,所以一直都是他去植树,而我则为他的朋友圈点赞,算是间接地“参与”了。  舍友种树的照片里有几个老面孔,那是他认识的几位“树友”,他们也坚持每年都来植树:“想给自己留一份纪念。每年都种
村庄不是我一个人的,露珠来的时候,枣树上的叶子知道,地垄间的红薯蔓知道,风永远是不请自来,它熟悉每一道门,都是什么做成的,哪道门上还刻着刀印,哪个弹痕是谁的杰作;铁焊的门散发着炉火的甘醇,门把儿被许多手摸过,门里门外两重天。风喜欢闻木头的香气,狗尾巴草的新鲜味儿,风走来走去,四季就在它的身体里轮回反复,将一些人、一些事,带走,像蒲公英一样飘落,春暖花开时,那里便有一片绿拱土而出,年年岁岁,循环往复
小时候的乡村,真是热闹。  傍晚的乡道小路,迎面走来的除了牧童和黄牛,就是身披晚霞的鹅和鸭了,它们吃了一肚子的青草,正满足地从田野缓缓归家。  赶鹅娃赤着小脚,饥肠辘辘,手持竹竿,嘴里吆喝着。鹅却大摇大摆,旁若无人,挺着胸,仰着头,走一走,停一停。“嘎嘎”“嘎嘎”,完全不理会小主人的一脸愠色。  我的家里常年养鹅,幼鹅刚买回家的时候,披一身黄毛,柔软光滑,小眼睛,长嘴巴,一摇一晃,走路蹒跚,模样着
竹子算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奇怪的物种之一,它空心的管子一节接着一节,笔直地往上叠加,它的枝叶从来不会在主干上胡乱生出,而是从一节节管子的衔接处生出来,没有例外。竹子的一生都是在生长过程中,当生长期结束,它就会果断死去,从主干到枝葉全都变成枯黄色,非常决绝。  我心中理想的住所是屋后有一小片竹林的,现在看来,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我只能继续蜗居在鸽子笼般的斗室之内,做着与竹为邻的美梦了。  古往今来,爱竹
行走在密林间,忽听得前方有人高呼,筲箕泉到了!立刻怔住。恍惚中觉得简直就是在朝圣。如在梦中。  路旁有一道小溪,兀自在乱石间欢唱。那溪水真是清澈。然而边上分明是一眼井?几步之外有一亭。那亭子一望便可知是现代建筑物,然而我宁愿相信,它就是当年大痴道人黄公望作画之所在。想当年名列“元四家”之首的黄公望,汲水煮茶的井就在眼前。井眼极小,已被丛生的杂草与枯叶拥塞,找根树枝往里试着探戳,可以深入。历年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