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语法,《现代汉语词典》上这样解释:"语法,语言的结构方式,包括词的构成和变化、短语和句子的组织。"黄伯荣、廖序东所编的《现代汉语》中是这样界定的:"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可见,语法所包含的规律是很广的。包括词怎样组合成短语,词或短语怎样构成各种句子,单句又以什么关系、什么方式构成复句,等等。所谓淡化语法主要表现为语法知识内容过简,语法知识缺乏系统性和准确性。
初中语文教学要加强语法教学,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并且早改变着语文老师的教学观念,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我们人往往都很功利,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就要;否则就弃之如敝履,逐渐被"淘汰出局"。
对于教学来说 我们同样也是很功利的。考,我们就教;不考,我们就不教。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谁也不愿去做劳而无功的事。语法淡化了,中考不考了,所以就由"淡化"到"淡而化之"了。那么语法真的就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从此成为昨日黄花,如今无人堪摘了吗?
以前,初三毕业班师生还在为弄懂句子成分、单句和复句、多重复句的结构层次等而奋战。现在中考不考了。这对于初三毕业班的师生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确实迎合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我们再也不用为主语、谓语,单句、复句等那些一大堆"剪不断理还乱"的劳什子烦心劳神了。可是,我们的语文教学,并不就是从此一片朗朗晴空。离开了语法知识,不少问题我们都说不清、道不明,真是"心有千千结"。
一是学生的错别字。比如,"燥、躁、澡"三个字学生混淆乱用的话,我们只让学生死记硬背,效果肯定不佳。如果我们根据汉字集声音、形象、辞义于一体的特性,运用语法中形声字的知识,帮助分析错误的原因,教给学生正确记忆的方法:三个字都是形声字,左形右声,有火是干燥;着急会跺脚;洗澡要用水。学生就会记得清楚、深刻。
二是修改病句。这是中高考必考的题型。常见的辨别病句的方法有:看句子的结构是否完整(是否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成分搭配是否恰当(主谓语搭配、动词和宾语搭配、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语序是否合理(组成句子的词语,排列先后有一定的规律);表达是否前后一致。这些都会用到句子成分、提取句子主干等语法知识。
三是提取句子主要信息、理解句子的含义。作文中如何正确地遣词造句(学生们往往并非不知道该说什么、写什么,而是不能用正确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其中,绝大多数是以语法结构错误为主要特征的语言性错误!这些错误形式严重影响了其语言输出的准确性,甚至造成了令别人无法理解的现象),也要用到相关的语法知识。
四是学习古诗、对联等,讲到对偶时要用到词性知识。由于淡化语法,教学这些内容时,提到有关语法知识,学生都是如坠云里雾中。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懂什么形声字、词性、句子成分、句子主干等。没办法,为了不带着学生陷入语法的"泥潭"而无法自拔,我只好教学生跟着感觉走。如修改病句:先把句子反复地读几遍,然后看什么地方让你觉得别扭、不顺畅,往往那里就有问题,再锁定目标细心诊断,确定病因,最后根据语言习惯加以改正。老师讲的模模糊糊,学生听的懵懵懂懂。句子短还好说,句子一长,就会让缺乏语法功底的学生,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心中一片茫然,不知路在何方。特别重要的是,语文教学很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学生了解一定的语法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语法规则、形成一定的语法思维习惯,可以促進语感的形成。语感固然要靠经验,但更缺少不了语法层面的理性认识。
从学生的后续发展来看,高中语文考语法、英语考语法,学生没有相应的语法知识基础,怎么能"万丈高楼平地起呢"?
所以,我觉得初中语文教学,语法不能淡化,更不能 "淡而化之"而是要大力加强。当然,也不是说,我们再重新回到过去那"剪不断,理还乱"的精深、烦琐、难偏的语法教学状态中。而是说,对于最基本的语法知识、最起码的语法技能,是不宜"删",不宜"淡化"的,这不利于学生的后续发展和终身发展。
初中语文教学要加强语法教学,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并且早改变着语文老师的教学观念,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我们人往往都很功利,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就要;否则就弃之如敝履,逐渐被"淘汰出局"。
对于教学来说 我们同样也是很功利的。考,我们就教;不考,我们就不教。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谁也不愿去做劳而无功的事。语法淡化了,中考不考了,所以就由"淡化"到"淡而化之"了。那么语法真的就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从此成为昨日黄花,如今无人堪摘了吗?
以前,初三毕业班师生还在为弄懂句子成分、单句和复句、多重复句的结构层次等而奋战。现在中考不考了。这对于初三毕业班的师生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确实迎合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我们再也不用为主语、谓语,单句、复句等那些一大堆"剪不断理还乱"的劳什子烦心劳神了。可是,我们的语文教学,并不就是从此一片朗朗晴空。离开了语法知识,不少问题我们都说不清、道不明,真是"心有千千结"。
一是学生的错别字。比如,"燥、躁、澡"三个字学生混淆乱用的话,我们只让学生死记硬背,效果肯定不佳。如果我们根据汉字集声音、形象、辞义于一体的特性,运用语法中形声字的知识,帮助分析错误的原因,教给学生正确记忆的方法:三个字都是形声字,左形右声,有火是干燥;着急会跺脚;洗澡要用水。学生就会记得清楚、深刻。
二是修改病句。这是中高考必考的题型。常见的辨别病句的方法有:看句子的结构是否完整(是否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成分搭配是否恰当(主谓语搭配、动词和宾语搭配、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语序是否合理(组成句子的词语,排列先后有一定的规律);表达是否前后一致。这些都会用到句子成分、提取句子主干等语法知识。
三是提取句子主要信息、理解句子的含义。作文中如何正确地遣词造句(学生们往往并非不知道该说什么、写什么,而是不能用正确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其中,绝大多数是以语法结构错误为主要特征的语言性错误!这些错误形式严重影响了其语言输出的准确性,甚至造成了令别人无法理解的现象),也要用到相关的语法知识。
四是学习古诗、对联等,讲到对偶时要用到词性知识。由于淡化语法,教学这些内容时,提到有关语法知识,学生都是如坠云里雾中。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懂什么形声字、词性、句子成分、句子主干等。没办法,为了不带着学生陷入语法的"泥潭"而无法自拔,我只好教学生跟着感觉走。如修改病句:先把句子反复地读几遍,然后看什么地方让你觉得别扭、不顺畅,往往那里就有问题,再锁定目标细心诊断,确定病因,最后根据语言习惯加以改正。老师讲的模模糊糊,学生听的懵懵懂懂。句子短还好说,句子一长,就会让缺乏语法功底的学生,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心中一片茫然,不知路在何方。特别重要的是,语文教学很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学生了解一定的语法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语法规则、形成一定的语法思维习惯,可以促進语感的形成。语感固然要靠经验,但更缺少不了语法层面的理性认识。
从学生的后续发展来看,高中语文考语法、英语考语法,学生没有相应的语法知识基础,怎么能"万丈高楼平地起呢"?
所以,我觉得初中语文教学,语法不能淡化,更不能 "淡而化之"而是要大力加强。当然,也不是说,我们再重新回到过去那"剪不断,理还乱"的精深、烦琐、难偏的语法教学状态中。而是说,对于最基本的语法知识、最起码的语法技能,是不宜"删",不宜"淡化"的,这不利于学生的后续发展和终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