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永青,无脚鸟从荒原掠过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rong08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种鸟,会甩尽一生的生命,唱出最动人的歌曲。无脚鸟,也叫极乐鸟,传说中任性的鸟……青春,大概也是这样子——被欲望焚炼得痛不可挡的肉体,加上寂寞的疯狂的灵魂。一切的奋不顾身,飞蛾扑火,直到生命的终结。”这是美国作家考林·麦卡罗的小说《The Thorm Birds》中的一段话。采访叶永青前,从没有想到过有可以如此贴切形容他的文字,但和叶永青聊下来,这段文字飞掠过脑海,然后挥之不去……再回头看_遍,觉得每一个字叙述的就是叶永青。
  一只无脚鸟的宿命
  如果是无脚鳥,叶永青绝对是把自己的灵魂直接放逐到荒原上的那一只,真诚地享受无脚鸟的命运,不在意历史的沧桑之手。采访那天正好广州降温,我们坐在一家酒店的屋顶花园里,手捧着格兰菲迪旗下最好的单一麦芽威士忌——“雪凰”,这必须产自于冰天雪地里的顶级佳酿,我们就在散发着苹果、梨子和蜂蜜复合的香气中开始聊天。
  广州璀璨的夜色就落在他的眼底,当说他是一只无脚鸟时,那些璀璨就在他眼里微微颤动,然后突然笑得像个顽皮的孩童,连开场白也是相当有深意,“那就说画个鸟吧,尽管非关鸟事”。后来才想起来,那是他众多展览里其中的两个展览主题——《画个鸟》《非关鸟事》。必须承认,叶永青和鸟的缘分真的很深。
  他甚至是因鸟成为中国最早的网红艺术家,中国最贵的“画鸟”艺术家。搜一下网络,他那张画于1999年,被中国瀚海拍卖到25万元,有一只孤零零小“丑鸟”的手稿,从2010年至今仍然是一些艺术论坛里喋喋不休的热门话题。当时网友们都觉得不可思议:一个大圆肚子的身体,稀疏的羽毛,伶仃的两条乌腿,完全是小孩子充满荒唐感的涂鸦,如何匹配得起25万元的价值?叶永青说,当时新闻稿一出,浏览量很快就过了百万。只是那个时候对网络太过于陌生,白白丢失了—个把这个有趣的问题继续讨论和推广下去的契机。而他自己也承认,自己一直也在“借鸟说鸟事”。
  成稿之前,又刚好与擅书画与古琴的作家杨典专门探讨了一段关于画鸟的观点,觉来通透。杨典认为把鸟做一个艺术符号的选择是个挑战,因为“事实上鸟就是最难画的,比大幅山水和人物都难。因为鸟有一种奇怪的速度和精神,有一点像大自然疯癫的核心,无论工笔写意,无论仿学前人还是师法造化,都不好捕捉。有时候笔再工都没有用。但一般观画者甚至一些职业画家都没有意识到”。
  鸟,在中国的艺术世界里本来就是个非常特殊的独立符号:徽宗这个中国艺术史上的通才皇帝,最后会让鸟与花一起成为与山水、人物并列的独立母题门类;八大山人的乌让现代西方艺术世界读出表现主义和象征主义的要素……
  20多年前,叶永青在伦敦看到美国照相写实主义大师克罗斯的回顾展,找到艺术共鸣,开始画鸟,画一些随便涂鸦的符号。没想到“鸟”,最终把他推向世界。后来在广州的“南山之南”展上看到他的作品时,正是他的鸟与克里特的鸟在进行对话。
  以一管墨和一支细小的眉笔,鸟陪他20年携行天涯,至今创作出上百张辨识度非常高的相关作品。回看这些鸟,大多丑中带萌,天然呆里又含着某些深邃的骄傲,偶尔也有寂寥,比如他致力参与守护的濒临消失的绿孔雀。
  现在说起那次网红事件,叶永青用一副对联来回应,“问梅子熟时,个中人酸甜自别。问木檀香否,门外人坐卧由他。”联含禅机,中国当代艺术界称谓“才情画家”的才情到此显山露水。关于鸟事,他有自己对速度和精神的认知。
  “比如像《鸟》,我的方法就是在其中埋下不安定的因素,让人去质疑。我以2秒内的东西用天长地久的时间一点点地画,看似打发时间,却暗藏玄机。”
  他的观念一直处于开放的前沿,谨守艺术家就是要对人类命运进行终极关怀的本分,给观者提供新鲜的视角和体验去评论,去争议,不惧怕质疑,他认为只有这样才会促进文明的进步。
  心灵居所
  无脚鸟睡在风中,没有尽头的路上,虽然居无定所,但留下的每一痕迹都是居所。不仅是物质上的,更是心灵中的。
  1991年,叶永青已经意识到了无脚鸟的命运,那年他给著名策展人栗宪庭的一封信中说:“我总是将自己看成是一只不断迁徙的候鸟,居无定所。我用相同的方式来绘画、创作,达到一个目标,然后继续前行。”
  大理、重庆、北京三处都设有画室,自然也是心灵居所。
  最重要的居所还是叶永青的原乡,云南大理。每年无脚鸟可以漫游世界,但总要有一段特别的时间会留给大理。叶永青认为,云南这块天地下的美好,来自于自生与外来的共生混长,这些自由生活时现时隐的飞地,其存活及其品质的依靠,一是要没人管,二是不必本土化。这本就是一片自由的天空,每一种个性都能够得到尊重。他的骨血已经与这里交融为一体,也是这座城里的灵魂人物之一。大理的一砖一瓦,一花一树,他都可以如数家珍。提到叶永青时,立刻会联想到大理,想到他那个隐逸的艺术家社区,那个社区的人都会亲切地叫他一声“叶帅”。
  毕竟独特的地域性哺育了他特别的观察视角,少数民族原生态的感受力可以直达心灵核心,再结合了他对艺术现代性的个人解读,加上高更以及印象派的影响,反而让他的创作在观念艺术上具备了前瞻性的意识。1997年他就已经在一些小丝绸片上画一些符号和隐喻,那是他对真实世界的思考,即使在今天看来仍然先进。好的艺术就是要超越国界、种族、性别以及时空,就如比尔盖茨对他作品的收藏,何尝不是一种相知与欣赏?
  从上河会馆到创库,叶永青一直处在一个中心的位置全力推动着当代艺术在云南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扩散开来。
  叶永青第二个无法逾越的居所是重庆。因为这里有著名的四川美术学院,有著名的上世纪77、78两届培养的中国当代艺术大家阵营。叶永青运气很好,遇到了文艺的春天。
  那时候的川美,尽管校园里还有占地工厂的轰鸣,却前所未有地汇集了各年龄层的人才,以“伤痕艺术”、“乡土艺术”为主的四川画派名噪一时。当年在校园和各个画室里各种游玩的自己,还是一个懵懂的幼童,浑然不知与自己擦身而过的都是将在当代艺术界里有赫赫声名的未来大家。   其中77届有四大金刚——何多苓、高小华、程丛林、罗中立,张晓刚,现今都是当代艺术界的大牛,但是当年在班里却属倒数后几名。翌年,叶永青从昆明考入川美。他和张晓刚、周春芽同一寝室,隔壁是程丛林,对面住着罗中立。
  其中叶永青和张晓刚两人都来自昆明,所以两人在学校有一个绰号“云南两怪”,他们的风格与当时的四川画派格格不入,偏向西方现代主义技法。
  起因是图书馆里的一本《世界美术全集》全然打开了他的世界,那个过程十分珍贵。“经过有关人士批准、洗手后才能去饱看,我恨不得把眼睛变成嘴把那画册给吃了。”在学习的过程中,他关注到了波普艺术大师罗伯特劳申伯格,并且埋下了缘分的种子。
  叶永青正好在那个特殊时间段里走在时代的前列,一心想着如何做颠覆性的艺术。重庆,不管在他心里如何定义,但至少让他破冰而出,终于可以追逐理想顺风而行。
  叶永青生命里还有一所心灵居所与北京相关。
  那是1985年的冬天,著名波普艺术大师罗伯特劳森伯格来到中国开展,这是一个刚刚改革开放后的国度迎来的第一位国际级艺术家,那时中国的文艺青年们还不知道国际大展到底是什么规模。展览全部作品用军用运输机从世界各地将作品运至北京和西藏。劳森伯格看来,军人最理想的作用就是保护艺术与文化。劳森伯格认为这是一种人类最美好的工作象征。信奉艺术改变世界的他最为著名的名言是:“共享不同,世界如此亲切!”
  对叶永青而言,这一切真是太迷人了。
  他当时正为追寻艺术的“真谛”和抵抗如日中天庸俗的主流绘画而四处漂泊,去北京時全部家当只是行囊里的一瓶水和一份作为午餐的煎饼果子,以及一本赫伯特里德《现代绘画简史》。他是在中国美术馆门口撞到了日常在画册上见到的国际级大师一劳申伯格,他竟然赠给叶永青两张他的限量印刷作品,并且大笔一挥签上大名。叶永青清晰记得那是粉红色马克笔签下的潦草字母,在初冬的艳阳下不只是醒眼,更驱走了他身体和精神上遭遇的寒冷。
  劳森伯格带来的波普艺术和观念艺术无可阻挡地席卷并洗劫了他以及一代人匮乏的视野。对他而言,这是前所未有的震撼以及影响至深的创作启迪。那天的影响是现代性的颠覆,对他的启蒙几乎是转折性的。他清晰记得劳森伯格最重要的理论:“如果我能画出或者制造出诚实的作品,它所体现出的所有这些成分就是现实……我的作品,必须至少看上去跟窗户外面发生的事情一样有趣才行。”从那时起,艺术不再只发生于诗和远方,不只局限于书本化的完美与正确的方式,更不消非要在遥远的云南和西藏边地风情中寄托和汲取源泉。在北京冬日暖气管道和臭烘烘的冻白菜堆集的小屋里,他的画面上第一次出现了原本厌恨逃避的重庆发电厂的烟火世界……他才突然开悟:原来艺术也可以置于周遭和日常,无奈的现实也可以与人如此亲近、爱痛交加。重要的是在生活与艺术之间获得的那份诚实的游戏感,艺术的目的不是为了谋图一个正确的答案,而是通过艺术告诉观者,人生也是一场有趣的游戏,不论对错,不分等级与富贵贫贱——而是将有趣置于正确之上的直觉和勇力。
  三处心灵居所,都给予了他不同的生命养分。
  平常心为终极之道
  对叶永青而言,艺术与生活是不可分离的双生花。他擅长把生活用艺术的方式记录下来,也喜欢将艺术做到烟火生活,他骄傲地认为,来自艺术的生活就是被艺术家点赞了的生活!
  明明无脚鸟注重漂泊,并不在乎居有定所,但往往与居所或者空间有关的事会自动找上叶永青。
  “芊子园”是叶永青在云南建造的一处空间,这座园子远在云南,艺术家却先在笔墨中建起了它。由纸上的图册转向一处实地的土木营造。芊子园不仅是一个处所,更是叶永青个人探寻研究这些灵感谱系的秘密花园。“读书铺”则是读书和睡觉的地方。通过看书,艺术家可以与过去和历史对接;通过做梦,在现实的世界以梦为马,与未来和古今相交。
  他经常向有缘人介绍,读书铺里有花、有书、有床、有柴火,而且“读书铺”这三个字是栗宪庭老师写的。他现在对生活的欲望已经简单到干净而有阳光气息的床铺,就足以感觉到幸福。
  但很多人不知道他也有不简单的要求,那就是对美食的挑剔。从那一杯“雪凰”,足以窥得他不俗的鉴赏力。他是很好的食客,也是一本活的美食指南。从排骨、肥肠、梅子酒、鸡枞油到一颗柠檬如何运用他都能够如数家珍。为什么有那么多艺术家愿意把“生活在别处”的去处安放在大理,很大程度是受了他的诱惑。“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人来到这儿,这是个英雄不问来处的地方,在都市里建立的价值观,来到这里被稀释掉。你来自哪里、有多大名气,大家都不看重,反而你能不能烤出一个香喷喷的苹果派才是最重要的。”在他的影响下,一座城的时间和闲心都用来研究烹饪美食了,况且他又是那么有热情鼓掌的一个。
  孔雀,也是叶永青再熟悉不过的一个关注。他亲自养过孔雀,目前在为保护西双版纳绿孔雀而四处奔走,对这个濒临灭绝的物种,叶永青甚至在他的创作中也让绿孔雀保有一个特殊的位置。作为一位关心人类终极命运的艺术家而言,独特与珍惜都会让他想尽办法去挽留。就像他当年在香格里拉的独克宗古城努力向政府请命,尽管最后没有如他所愿,但他也真诚地希望古城可以焕发出可持续的活力。
  至于自己,他知道无脚鸟一直在路上,一直不能停下脚步:“我们不会因为旅行的结束马上变成另一个人,事实上那是不可能的。这段旅程只是一个开始,而且正在进行,也许会影响我们接下来的日子。”
  这,本就是叶永青的宿命。
  (编辑/李木子)
其他文献
何俊华,这位因忙碌而消瘦,却目光锐利的画家,骨子里该是个不认输的人。40多年的从艺生涯,有过许许多多外人看起来令人羡慕的机会,他却选择放弃,宁愿做一个艺术路上的苦行僧,耕耘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如今,从岭南画派走出来的他,早已摆脱了早年师承的路数,而朝着自己个性山水在当代视野中自由奔跑。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艺术之路很长,无须急于求成,无须和别人攀比,只要坚持自己的理念和对艺术的无限向往,艺术的胜利之
期刊
甫进约好的茶室,先看见柴祖舜老先生的背影。身材瘦削,斜斜靠在高背椅的扶手上,其中一只颤抖的手拿着一根拐杖,始终与木地板敲击着发出笃笃声。一眼之下,很轻易地就能够判断出这位老人是帕金森患者。但走到他的身边,却会突然吃一惊:赢弱的身躯隐含着一种强大的能量,不知怎么会联想到他画的那些老虎;但那一双眼,丛林里的兔子般,微微有些警惕,但澄澈而濡湿,带着几分天真和悲悯……当时心念是,他要不就是一个很纯粹的人,
期刊
你若是看过电影《天生购物狂》,就一定对女主角拍卖L呼袋那场戏印象深刻。和剧中女主角—样,王菲、刘嘉玲等明星都是限量版手袋的粉丝。不要以为这些明星仅仅是喜爱这种奢侈品,其实她们是在玩投资。这也是近些年拍卖场上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名牌手袋已经从拍场边角料而逐渐占据春秋拍两季的中心舞台。相对于书画、瓷器、珠宝等拍品,名牌手袋的价值处于相对低位,入门门坎较低,且价格更加透明,广受藏家行家认可。作为一类实用
期刊
从一名媒体人转行进入艺术行业,再到成为“艺集”的掌门人,李冬莉简单地把这段经历概括为“在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  作为艺术藏家,李冬莉在生活中很简朴,但买起艺术品来,却毫不手软,经常会因为一眼之缘买下几十万的画。如何让不懂艺术的人消费艺术,是她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为了打破大多数人对艺术品只用于收藏和投资用途的刻板印象,她将“艺集”打造成为一家提供家庭艺术品,让艺术变成家居和日常互动的场所。在她看来
期刊
跟包包和鞋子相比,首饰是女人真正的私藏品。跟金钱地位无关,完全展现着内心的喜爱、欲望,对自我气质的期许,以及外在形象的表现。不同于包包和鞋子,首饰貌似更加可有可无。而往往可有可无的东西一旦变成私藏,才最能代表真實的内心需求。  去年我在苏富比拍卖会上拍下一箱苏格兰贵族专场里的首饰套件,一箱子各种各样琳琅满目的首饰。这个专场是19-20世纪的两大苏格兰贵族家族的物件,从艺术品到家居品,从书信到首饰等
期刊
造型,艺术作品塑造的物体特有形象。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不管架上绘画还是三维雕塑,造型都是鉴赏艺术品最基础的着力点之一。它是作品自身的体态,它的优美与否,决定着一件作品的成败。历史上,艺术家要在造型上实现创新,除了自身在技法上的深耕,还离不开艺术上的相互借鉴。东西方在上千年的文化交流和碰撞中,各自总在汲取对方之长,完善自我。本期展场以“造型”为线索和着力点,解读三个近期国内的重要展览:湖南省博物馆的两
期刊
重庆电视台资深编导,国内著名丝路金银币藏家,曾帮多家博物馆引进丝路钱币类馆藏。  《收藏·拍卖》:传统收藏领域的女性藏家都有怎样的品位和喜好?  霍博:收藏的圈子似乎是男人的天地,系统或持久地做一个专题收藏的女性相对较少,每个圈子的女性藏家也有自己的品位和喜好。但是在国内古钱币收藏这个圈子基本没有女性的藏家。但在国外情况有所不同,希腊罗马古钱币因为带有人像艺术,欧美的女性藏家还有一些。  其实女性
期刊
有一句古话,“每一部艺术史都是一部当代史”。  其实无论是艺术界还是与艺术界紧紧相随的时尚界,尽管永远高举求新创造的大旗,但无数范例都在说明,经典的才是最好的,它们经过了历史的沉淀、保留至今,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反而更容易成功。  是以,在任何一个时代,复古都能够成为不断轮回的一种潮流。  但是复古常常又被误读,很多人认为复古就是将“古”原封不动地拿来,其实不然,传承与复古从本质而言根本是两码事。
期刊
晨起洗漱毕,取水生炉、选器择花。席前坐下,取香炉理灰埋炭起香,炭不可深,深则香气不发,又不能浅,浅则温度过高香材投入尽化青烟,香气变作焦糊味道,香气隐然而起又无烟气最佳。然后取茶器茶叶,准备泡茶。“今天用哪把壶呢?”“先喝哪個茶呢?”“要不要用那支好久没用的茶则……”每到这样的时候,就会被一种幸福的焦灼感所包围。  居室用香向为古人所重。起居晏坐,读书会客莫不用之。香气是最容易改善空间气氛的,所以
期刊
对于很多试图进入收藏领域的人来说,什么样的艺术品、哪一类的艺术品在未来数年内具有可观的升值空间?这是他们最为关心的。的确,寻找具有升值前景的价值洼地,是收藏界永不过时的话题。如何找到洼地?归结起来,无外乎两点:一是回眸过去,在艺术史中找到那些尚未被人大力挖掘的“埋没者”;二是需要有前瞻性的目光,找到正在兴起的、反映当下时局大势的优秀艺术。  致敬,丝路文明的艺术宝库  本期封面选取版画艺术家陈济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