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历史背景
正安县土坪镇上坝完小,其历史,可谓岁月悠悠,往事悠悠。上坝完小诞生的时间大概是70年代,人们不会忘记,当年上山下乡运动如火如荼,在上坝的大塘边矗立着几座砖瓦结构的知青房。知青全部返城之后,正安县土坪镇上坝完小在知青房里应运而生了,从此房里传出了阵阵的朗朗读书声。
在上坝完小就读的学生送走一茬又一茬,教师换了一批又一批。鼎盛期,教师就有20多名,学生将近500名。不知何故,学校与镇完小三番几次合了又分,分了又合。到1985年才成为独立体的一间完小,而且是以教学点形式矗立到现在。
2学校现状
正安县土坪镇上坝完小建校于1985年9月,距镇完小、政府所在地有3公里,距村所在地也有3公里。完小邻近镇中学(现已改称县第六中学)。土坪村由原来的大田村、杨柳村、光辉村合并,服务区内人口约有6000人。学生来源:一是本村学生就读,二是外村(含群江、新乐、新洪、石志、联合等村)的学生就读,三是外乡镇学生就读。因镇中学升格为正安县县直属中学,即第六中学,可谓形势一片大好。
学校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有教学楼1栋,砖混结构。学校总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运动场约500平方米。教室有6间,每间教室约40平方米,办公室1间,约30平方米,保管室1间,约30平方米,厕所1间,约40平方米。学校无实验室、教师寝室、微机室。单人课桌凳300套;图书672册,生均4.6册,仪器61件。
学校现有班级6个,教师有12人,在校学生有173人,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在学校教师中有高级教师1名,其余基本都是一级教师。学校情况大概如此。
3机遇和发展
正安县土坪镇上坝完小面临着发展,这是不容争议的事实。学校经历了几番风雨几番修葺。先是简陋的知青砖瓦房,接着是比较毛糙的教学楼,再接着是重修现在教学楼,这说明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教育的高度重视。
尤为可喜的,上坝完小位邻正安县第六中学,这无疑给上坝完小提供了发展的空间,也给上坝完小带来了许多机遇和困难。外村学生就读有之,外乡镇学生就读有之,学生来源于四面八方。可以这样说:到此读书的学生积极踊跃,生源正出现蓬勃向上的态势。
上坝完小仅六间教室远远不够,不适应当前教育教学的发展。从以后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寄宿式学校的建成将消除当前学校存在的不足。学校应有微机室、综合教室、图书室、仪器室、学生寝室等,而目前我们所说的微机室、实验室、学生寝室是没有的。学校要发展,如果离开了上级党委政府的鼎力支持,可谓寸步难行、举步维艰。
从目前上坝完小的生源来看,学校学生仅有173人。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打工浪潮的冲击,父母携子女外出就读;二是私立学校灿如繁星,呈现公平竞争;三是自身内部管理不力;四是计划生育严重制约着人口的增长。五是群江完小和牛都完小生源急剧下降等因素。如果说回归自然,这些是短暂的。中央对西部实施大开发的英明决策,无疑给学校带来了勃勃生机,可谓大有作为。当然,学校发展离不开和谐氛围,离不开积极向上、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的团队精神。
4思路和策略
正安县土坪镇上坝完小,曾经在一段时间里只有137个学生。当今上坝完小也有173人,这说明发展是给上坝完小带来了许多机遇和许多希望。上坝完小的发展是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学校的上方有一个大型水库,与学校挨着的就有一个中型水池,而水池或多或少地局限了学校的发展空间。就学校而言,仅凭一幢教学楼,一间厕所,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一旦学校要升格为镇级第二完小或村级完小管理模式,那就必须与发展接轨。土坪镇是我县有六万人口的大镇,由于社会各行各业的竞争,特别是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竞争,自然要从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各间学校的发展趋势。上坝完小也立足自身实际来认识发展,描绘学校发展的宏伟目标的蓝图已摆上议事日程。
针对上坝完小实际,上坝完小的发展是有一定的特殊性是不容置疑。生源就靠当地的农民子女就近入学,是解决不了根本性的实质问题。这就需要学校考虑是否要创建校中园和如何发展的问题。
5结束语
我曾经在此工作过,其情况我也比较清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话用于正安县土坪镇上坝完小的发展是比较贴切的。外村、外乡镇前来第六中学就读的学生中,就有哥带弟、姐带妹的现象举不胜举。形势非常喜人,明天会更加美好。这就昭示了正安县土坪镇上坝完小教育的明天定然是丰硕累累,兴兴向荣。只要解决了学校存在的问题,学校教育教学的明天,定会是前景辉煌、光辉灿烂。我们期待着美好的明天会早日到来。
发展是硬道理,生源是生产力。多举措、多渠道、多办法,把上坝完小打造成寄宿式的完全小学,不断挖掘教育资源,众志成城,群策群力,上下齐心,共同谱写教育美好的明天而孜孜以求。
正安县土坪镇上坝完小,其历史,可谓岁月悠悠,往事悠悠。上坝完小诞生的时间大概是70年代,人们不会忘记,当年上山下乡运动如火如荼,在上坝的大塘边矗立着几座砖瓦结构的知青房。知青全部返城之后,正安县土坪镇上坝完小在知青房里应运而生了,从此房里传出了阵阵的朗朗读书声。
在上坝完小就读的学生送走一茬又一茬,教师换了一批又一批。鼎盛期,教师就有20多名,学生将近500名。不知何故,学校与镇完小三番几次合了又分,分了又合。到1985年才成为独立体的一间完小,而且是以教学点形式矗立到现在。
2学校现状
正安县土坪镇上坝完小建校于1985年9月,距镇完小、政府所在地有3公里,距村所在地也有3公里。完小邻近镇中学(现已改称县第六中学)。土坪村由原来的大田村、杨柳村、光辉村合并,服务区内人口约有6000人。学生来源:一是本村学生就读,二是外村(含群江、新乐、新洪、石志、联合等村)的学生就读,三是外乡镇学生就读。因镇中学升格为正安县县直属中学,即第六中学,可谓形势一片大好。
学校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有教学楼1栋,砖混结构。学校总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运动场约500平方米。教室有6间,每间教室约40平方米,办公室1间,约30平方米,保管室1间,约30平方米,厕所1间,约40平方米。学校无实验室、教师寝室、微机室。单人课桌凳300套;图书672册,生均4.6册,仪器61件。
学校现有班级6个,教师有12人,在校学生有173人,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在学校教师中有高级教师1名,其余基本都是一级教师。学校情况大概如此。
3机遇和发展
正安县土坪镇上坝完小面临着发展,这是不容争议的事实。学校经历了几番风雨几番修葺。先是简陋的知青砖瓦房,接着是比较毛糙的教学楼,再接着是重修现在教学楼,这说明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教育的高度重视。
尤为可喜的,上坝完小位邻正安县第六中学,这无疑给上坝完小提供了发展的空间,也给上坝完小带来了许多机遇和困难。外村学生就读有之,外乡镇学生就读有之,学生来源于四面八方。可以这样说:到此读书的学生积极踊跃,生源正出现蓬勃向上的态势。
上坝完小仅六间教室远远不够,不适应当前教育教学的发展。从以后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寄宿式学校的建成将消除当前学校存在的不足。学校应有微机室、综合教室、图书室、仪器室、学生寝室等,而目前我们所说的微机室、实验室、学生寝室是没有的。学校要发展,如果离开了上级党委政府的鼎力支持,可谓寸步难行、举步维艰。
从目前上坝完小的生源来看,学校学生仅有173人。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打工浪潮的冲击,父母携子女外出就读;二是私立学校灿如繁星,呈现公平竞争;三是自身内部管理不力;四是计划生育严重制约着人口的增长。五是群江完小和牛都完小生源急剧下降等因素。如果说回归自然,这些是短暂的。中央对西部实施大开发的英明决策,无疑给学校带来了勃勃生机,可谓大有作为。当然,学校发展离不开和谐氛围,离不开积极向上、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的团队精神。
4思路和策略
正安县土坪镇上坝完小,曾经在一段时间里只有137个学生。当今上坝完小也有173人,这说明发展是给上坝完小带来了许多机遇和许多希望。上坝完小的发展是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学校的上方有一个大型水库,与学校挨着的就有一个中型水池,而水池或多或少地局限了学校的发展空间。就学校而言,仅凭一幢教学楼,一间厕所,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一旦学校要升格为镇级第二完小或村级完小管理模式,那就必须与发展接轨。土坪镇是我县有六万人口的大镇,由于社会各行各业的竞争,特别是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竞争,自然要从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各间学校的发展趋势。上坝完小也立足自身实际来认识发展,描绘学校发展的宏伟目标的蓝图已摆上议事日程。
针对上坝完小实际,上坝完小的发展是有一定的特殊性是不容置疑。生源就靠当地的农民子女就近入学,是解决不了根本性的实质问题。这就需要学校考虑是否要创建校中园和如何发展的问题。
5结束语
我曾经在此工作过,其情况我也比较清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话用于正安县土坪镇上坝完小的发展是比较贴切的。外村、外乡镇前来第六中学就读的学生中,就有哥带弟、姐带妹的现象举不胜举。形势非常喜人,明天会更加美好。这就昭示了正安县土坪镇上坝完小教育的明天定然是丰硕累累,兴兴向荣。只要解决了学校存在的问题,学校教育教学的明天,定会是前景辉煌、光辉灿烂。我们期待着美好的明天会早日到来。
发展是硬道理,生源是生产力。多举措、多渠道、多办法,把上坝完小打造成寄宿式的完全小学,不断挖掘教育资源,众志成城,群策群力,上下齐心,共同谱写教育美好的明天而孜孜以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