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06年十月初,国际拍卖业的两个龙头老大之一苏富比公司,在香港率先敲响秋拍槌声。这场秋拍比以往来得更早一点,一改苏富比过去相对稳健的行事风格,内中的意图耐人寻味,恐怕有投石问路,抢占市场的动机,兼或含有对市场信心不足的隐情。但是这一动作的结果并不理想:以中国陶瓷工艺品专场的各项指标看:推出拍品173件,成交额一亿挂零,成交率只有41%,可以说是相当差强人意的。不过,结合整个2006年中国瓷器工艺品大市场逐渐冷却的氛围,这个结果恐怕也是预料之中的。
先来分析一些数据
下面我们根据现场的统计数据来分析一下,看看能够获得一些什么样的有用信息:
总计推出拍品173件,成交75件。其中,达不到估价的有30件,占了40%;刚刚超过估价的29件,也占了40%,超过估价接近一倍或者一倍以上的只有16件,不到20%。未成交和成交但达不到估价的相加起来,占了总百分比接近77%,这个比例是非常高的。数据反映出两个信息:一是卖家对市场的预测失去准绳,二是买家对市场持观望甚至是稍有失望的态度。
此外,在超估价接近一倍或者一倍以上的16件拍品中,瓷器有十件,杂项有6件。在瓷器之中,超价的幅度大多在35%至100%左右,只有一件超价达6倍,占十分之一(但这件器物是个例外,不应该作为标准)。而超价的6件杂项中,有两件分别超过5倍和7倍,占十分之三还强,说明买家看好杂件的潜力十分巨大,这或许会对今后杂项的走势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大气候转冷的同时,局部热点仍然存在
在今年苏富比公司春拍之后,我曾经为《收藏·拍卖》杂志撰写过文章,认为从今开始往后的一段时间内,瓷拍市场将进入一个调整期(见《收藏·拍卖》杂志06年第五期)。这个预想从目前的整个市场情况看,恐怕是应验了。在同一篇文章中我还提出,在大气候转冷的同时,局部热点仍然存在,这个观点在这次秋拍中同样得以体现。下面我们在来看看具体的例子:
热点之一,单色釉器:
这次拍卖成交超百万元的拍品共计25件,其中单色釉器有七件,占了近三分之一。其中1002号拍品乾隆仿哥釉长颈瓶估价25万130万港币,成交价168万元(港元,下同),超出底价近六倍,可以说是最抢眼的拍品之一。此外,1014号乾隆粉青釉三牲弦纹壶估价500万-700万,成交价874万,1005号雍正粉青浮雕缠枝莲纹扁壶估价500万一700万,成交773万等,都是不错的结果。
热点之二,明清彩瓷:
这次成交超百万的明清彩瓷总计6件,并不算理想,这与这次拍卖彩瓷总量太少有关,明、青彩瓷仅有寥寥数件,湮没在一大堆单色釉器和青花器之中。不过1063号乾隆青花釉里红海水龙纹扁壶估价70万—90万,成交价144万,1030号雍正斗彩长颈小瓶估价15万—20万,成交价42万等,表现不错。亮点还出现在同时举办的明代御制瓷器工艺品专场中,0922号万历斗彩葡萄纹高足杯估价200万一3D。万,成交962万,0925号万历斗彩八吉祥灵芝纹碗估价220万—280万成交333万,都是很好的数据。
青花瓷表现出众,杂项大出风头
在这次秋拍中还有两个现象值得关注,其一是传统中国陶瓷强项青花瓷表现出众,第二是一些另类工艺品异军突起,大出风头。
青花瓷器历来是中国传统古董拍卖场上的强项,但在05年及06年的上半年表现不是太理想,风头尽被彩器、单色釉器所掩盖。内中原因,一来是当年拍卖场上其他的选择太多,分散了投资收藏者的目光,二来也可能是遭遇审美疲劳。但在这次苏富比拍卖会上青花器卷土重来,在成交价超百万元以上的拍品中占了三分之一强,如果再算上明代御制瓷器工艺品专场中7件,则占了总数的近一半,显示出强劲的势头。1066号乾隆青花缠枝花大扁壶估价300万—400万,成交价504万;0908号成化青花小碗成交价3336万;0902永乐青花折枝瑞果纹盖罐估价2500万—3000万,成交价2812万,可以说是传统古董投资价值观的回归。
青花瓷可以说是中国的国宝了,早在元代就已经风靡全球,为世人所珍,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一直以来青花瓷也是中国古董珍玩收藏、投资中的重中之重。同时,传统中国古代青花瓷器的鉴定基本上已经过关,对付赝品相对把握较大。因此可以相信在未来,青花瓷器仍将在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早在05年末,另类工艺品的突起势头就已经初现倪端,竹雕制品、犀角雕、铜胎掐丝珐琅器以及玉器、石雕等都有不错的表现,我也曾经在年初发表过文章,预计在未来杂项应有更好的表现。在这次拍卖会上杂项大放异彩:1080号乾隆彩织无量寿佛像挂屏估价4万—6万,成交价近23万,超出底价近六倍;1105号19世纪白玉雕孔雀一对估价6万—8万,成交价38万,也超出底价六倍多,都是令人满意的数据。更惊人的是一件17世纪田黄石雕瑞狮纸镇,成交价为4168万,成为本次拍卖会超千万的三件拍品之一,同时也创下全场最高成交价格(佛华普照:明初鎏金铜佛专场除外)。在传统瓷器拍品货源日渐枯竭的情况下,杂项的这个发展势头恐怕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高古瓷器将迎来高潮
在拍卖预展上,有一个小插曲引起我的注意:预展之中有三件高古瓷器,一件龙泉纸锤瓶,一件宋钧窑天青釉红斑小盏和一件宋定窑白釉刻花盘,是将在伦敦拍卖的拍品。开始我还没有太过在意,当我要求现场职员取出实物观看时,她们告诉我说她们没有权利开锁取这三件东西,只有主管以上才能拿出展柜,令我感到有点意外。再注意看看标价:龙泉青瓷为咨询价,钧窑小盏25万一30万英镑,相当于400万人民币!而定窑盘中间还带有原窑裂,价格居然为45万英镑,接近60075-人民币!这就更加令我震动。过去的三年内,中国人到世界各地去搜刮明清瓷器,令明清民窑瓷器价格上涨了接近20倍。与此同时外国人却在不动声色地抢购中国的高古瓷器,并屡在世界各大拍场上创出超高价:04年德国纳高、05年伦敦嘉士德和纽约苏富比都有这方面的记录,对比国内外同类高古瓷器的价格,相差接近100倍!03年我曾经在《羊城晚报》上发表文章预测未来高古瓷器将迎来高潮,国内这两年已经在逐渐升温,但是比起国际市场却仍然是相差太大。相对于明清瓷器,中国高古瓷器才是真正的国宝,才是真正值得我们鼓励国民去抢救的,因此国内的文物政策制订者们是不是应该及时关注这种现象,并积极进行政策的调整呢?
中国艺术品市场在转折
06年是中国艺术品市场泡沫开始消散,投资者逐渐冷静,大市场进入调整期的转折点。在这个转折点前,有人惊呼艺术品投资开始遭遇寒流,更有悲观者称从此往后中国的艺术品投资将进入冰河期。我个人并不同意这样的观点。任何投资行为总是有潮起潮落的时候,这是很正常的。虽然中国的艺术品投资市场已经走过了十多个年头,但其实这才是刚刚起步,有很多先天生成的缺陷还没有来得及克服,又有很多后天人为造成的缺陷还在不断地生发出来。整个市场操作有很多的硬伤,而这些硬伤使得中国的艺术品市场迟迟未能与传统的国际市场正常接轨,严重阻碍了艺术品投资行为的发展进步。在这种状况下,调整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事实上也只有在泡沫散尽的情况下,人们才能更清楚地看到沉在砂砾中的金子,只有在市场不断克服各种硬伤、不断剔除各种人为造成的缺陷而走向规范化、规模化,中国的艺术品投资才能更健康地发展。
先来分析一些数据
下面我们根据现场的统计数据来分析一下,看看能够获得一些什么样的有用信息:
总计推出拍品173件,成交75件。其中,达不到估价的有30件,占了40%;刚刚超过估价的29件,也占了40%,超过估价接近一倍或者一倍以上的只有16件,不到20%。未成交和成交但达不到估价的相加起来,占了总百分比接近77%,这个比例是非常高的。数据反映出两个信息:一是卖家对市场的预测失去准绳,二是买家对市场持观望甚至是稍有失望的态度。
此外,在超估价接近一倍或者一倍以上的16件拍品中,瓷器有十件,杂项有6件。在瓷器之中,超价的幅度大多在35%至100%左右,只有一件超价达6倍,占十分之一(但这件器物是个例外,不应该作为标准)。而超价的6件杂项中,有两件分别超过5倍和7倍,占十分之三还强,说明买家看好杂件的潜力十分巨大,这或许会对今后杂项的走势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大气候转冷的同时,局部热点仍然存在
在今年苏富比公司春拍之后,我曾经为《收藏·拍卖》杂志撰写过文章,认为从今开始往后的一段时间内,瓷拍市场将进入一个调整期(见《收藏·拍卖》杂志06年第五期)。这个预想从目前的整个市场情况看,恐怕是应验了。在同一篇文章中我还提出,在大气候转冷的同时,局部热点仍然存在,这个观点在这次秋拍中同样得以体现。下面我们在来看看具体的例子:
热点之一,单色釉器:
这次拍卖成交超百万元的拍品共计25件,其中单色釉器有七件,占了近三分之一。其中1002号拍品乾隆仿哥釉长颈瓶估价25万130万港币,成交价168万元(港元,下同),超出底价近六倍,可以说是最抢眼的拍品之一。此外,1014号乾隆粉青釉三牲弦纹壶估价500万-700万,成交价874万,1005号雍正粉青浮雕缠枝莲纹扁壶估价500万一700万,成交773万等,都是不错的结果。
热点之二,明清彩瓷:
这次成交超百万的明清彩瓷总计6件,并不算理想,这与这次拍卖彩瓷总量太少有关,明、青彩瓷仅有寥寥数件,湮没在一大堆单色釉器和青花器之中。不过1063号乾隆青花釉里红海水龙纹扁壶估价70万—90万,成交价144万,1030号雍正斗彩长颈小瓶估价15万—20万,成交价42万等,表现不错。亮点还出现在同时举办的明代御制瓷器工艺品专场中,0922号万历斗彩葡萄纹高足杯估价200万一3D。万,成交962万,0925号万历斗彩八吉祥灵芝纹碗估价220万—280万成交333万,都是很好的数据。
青花瓷表现出众,杂项大出风头
在这次秋拍中还有两个现象值得关注,其一是传统中国陶瓷强项青花瓷表现出众,第二是一些另类工艺品异军突起,大出风头。
青花瓷器历来是中国传统古董拍卖场上的强项,但在05年及06年的上半年表现不是太理想,风头尽被彩器、单色釉器所掩盖。内中原因,一来是当年拍卖场上其他的选择太多,分散了投资收藏者的目光,二来也可能是遭遇审美疲劳。但在这次苏富比拍卖会上青花器卷土重来,在成交价超百万元以上的拍品中占了三分之一强,如果再算上明代御制瓷器工艺品专场中7件,则占了总数的近一半,显示出强劲的势头。1066号乾隆青花缠枝花大扁壶估价300万—400万,成交价504万;0908号成化青花小碗成交价3336万;0902永乐青花折枝瑞果纹盖罐估价2500万—3000万,成交价2812万,可以说是传统古董投资价值观的回归。
青花瓷可以说是中国的国宝了,早在元代就已经风靡全球,为世人所珍,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一直以来青花瓷也是中国古董珍玩收藏、投资中的重中之重。同时,传统中国古代青花瓷器的鉴定基本上已经过关,对付赝品相对把握较大。因此可以相信在未来,青花瓷器仍将在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早在05年末,另类工艺品的突起势头就已经初现倪端,竹雕制品、犀角雕、铜胎掐丝珐琅器以及玉器、石雕等都有不错的表现,我也曾经在年初发表过文章,预计在未来杂项应有更好的表现。在这次拍卖会上杂项大放异彩:1080号乾隆彩织无量寿佛像挂屏估价4万—6万,成交价近23万,超出底价近六倍;1105号19世纪白玉雕孔雀一对估价6万—8万,成交价38万,也超出底价六倍多,都是令人满意的数据。更惊人的是一件17世纪田黄石雕瑞狮纸镇,成交价为4168万,成为本次拍卖会超千万的三件拍品之一,同时也创下全场最高成交价格(佛华普照:明初鎏金铜佛专场除外)。在传统瓷器拍品货源日渐枯竭的情况下,杂项的这个发展势头恐怕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高古瓷器将迎来高潮
在拍卖预展上,有一个小插曲引起我的注意:预展之中有三件高古瓷器,一件龙泉纸锤瓶,一件宋钧窑天青釉红斑小盏和一件宋定窑白釉刻花盘,是将在伦敦拍卖的拍品。开始我还没有太过在意,当我要求现场职员取出实物观看时,她们告诉我说她们没有权利开锁取这三件东西,只有主管以上才能拿出展柜,令我感到有点意外。再注意看看标价:龙泉青瓷为咨询价,钧窑小盏25万一30万英镑,相当于400万人民币!而定窑盘中间还带有原窑裂,价格居然为45万英镑,接近60075-人民币!这就更加令我震动。过去的三年内,中国人到世界各地去搜刮明清瓷器,令明清民窑瓷器价格上涨了接近20倍。与此同时外国人却在不动声色地抢购中国的高古瓷器,并屡在世界各大拍场上创出超高价:04年德国纳高、05年伦敦嘉士德和纽约苏富比都有这方面的记录,对比国内外同类高古瓷器的价格,相差接近100倍!03年我曾经在《羊城晚报》上发表文章预测未来高古瓷器将迎来高潮,国内这两年已经在逐渐升温,但是比起国际市场却仍然是相差太大。相对于明清瓷器,中国高古瓷器才是真正的国宝,才是真正值得我们鼓励国民去抢救的,因此国内的文物政策制订者们是不是应该及时关注这种现象,并积极进行政策的调整呢?
中国艺术品市场在转折
06年是中国艺术品市场泡沫开始消散,投资者逐渐冷静,大市场进入调整期的转折点。在这个转折点前,有人惊呼艺术品投资开始遭遇寒流,更有悲观者称从此往后中国的艺术品投资将进入冰河期。我个人并不同意这样的观点。任何投资行为总是有潮起潮落的时候,这是很正常的。虽然中国的艺术品投资市场已经走过了十多个年头,但其实这才是刚刚起步,有很多先天生成的缺陷还没有来得及克服,又有很多后天人为造成的缺陷还在不断地生发出来。整个市场操作有很多的硬伤,而这些硬伤使得中国的艺术品市场迟迟未能与传统的国际市场正常接轨,严重阻碍了艺术品投资行为的发展进步。在这种状况下,调整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事实上也只有在泡沫散尽的情况下,人们才能更清楚地看到沉在砂砾中的金子,只有在市场不断克服各种硬伤、不断剔除各种人为造成的缺陷而走向规范化、规模化,中国的艺术品投资才能更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