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我国少数民族语言保护存在着缺乏保护意识、缺少科学研究、其它语言替代、使用环境破坏等四个方面的问题。对此,以生态语言学为视角,必须从增强保护意识、加强语言研究、改善使用环境三个方面做出努力,以期有效改进新时代的少数民族语言保护工作。
关键词:语言生态学;少数民族语言;保护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由五十六个民族构成,每个民族往往有比较独特的语言,特别是少数民族语言,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财富,值得我们永久保护。然而,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物质文明的发展,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没有采取应有的措施。因此,从语言生态学的视域来探究少数民族语言保护的可行策略,意义重大。
一、语言生态学概述
“语言生态学”由“语言”和“生态”两个核心概念构成,理解 “语言生态学”,必须对“语言”和“生态”有清楚的认识。“生态”与生态学有关,即自然界中万物相互关联的一种状态,很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语言”即人们用以交流的符号形式。“语言生态学”即是指语言的生存状态,这一状态受其所处的人文、历史和地理等环境影响,处在一个发展变化的状态。它最早由美国人提出,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及认可,现在已经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语言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具有科学性、实践性,能够为人们分析研究少数民族语言提供独特的视角。
二、全面分析语言生态学视域下少数民族语言保护的现状
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少数民族語言的保护,先后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受时代大环境的影响,当前我国少数民族语言保护仍然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保护意识
意识决定行为。在语言生态学视域下,当前我国少数民族语言保护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意识缺乏,既包括某些地方政府,也包括少数民族群众。一方面,受“唯GDP”思想的影响,少数民族所在的地方政府把更多的人力和物力、财力放在了引进投资、发展经济上,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当地语言的保护,没有明确的保护计划,更没有投入相应的资金和人力。另一方面,作为保护少数民族语言的直接主体,少数民族群众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使用更多的是普通话,没有意思到自身语言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长此以往,少数民族语言在逐渐消失。
(二)缺少科学研究
国内外的成功经验表明,少数民族语言保护,离不开长期、系统的科学研究,这项工作主要由特定的文字研究机构来承担。然而,遗憾的是,就目前而言,我国专门的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机构寥寥无几,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更是凤毛麟角,少数民族群众和社会组织参与语言研究的程度不够。以上种种,决定了少数民族语言的挖掘和保护工作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无法实现有效保护,这项工作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其它语言替代
当今时代的高速发展,极大地撼动了语言生态,具体表现在互联网在全球的日益普及、汉语、英语等通用语言的广泛应用以及微信、QQ、短信等通讯方式的日渐流行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少数民族语言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小、频率越来越低、时间越来越短,人们对少数民族语言的兴趣逐渐降低,逐渐失去应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从而被其它语言所替代。
(四)使用环境破坏
在市场经济下,人们根据个人理性的原则,普遍追逐利益最大化。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不少少数民族群众纷纷离开家乡,前往广东、深圳等城市打工,少数民族群众散居在全国各地,逐渐被当地人同化,部分留在家乡的群众的居住地也并不集中,少数民族语言使用的原生态环境不复存在。同时,现在的少数民族青年为了适应全球化时代的发展,倾向于去大城市学习汉语和英语、日语等,使得少数民族语言保护工作难上加难。
三、积极探索语言生态学视域下少数民族语言保护的可行策略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语言生态学的视域下积极探索少数民族语言保护的可行策略,多方面、全方位改进少数民族语言保护工作,具体来说可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增强保护意识
有效保护少数民族语言,首要任务是增强相关主体的保护意识。就政府而言,可以指定专门机构负责少数民族语言保护工作,并给予财政支持,同时需要建立健全语言保护的规章制度,为少数民族语言保护工作提供强有力保障。就少数民族群众而言,必须对其加强宣传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少数民族语言的重要性,提高语言使用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语言使用的频率,自觉增强保护自身语言的强烈意识。
(二)加强语言研究
要想实现少数民族语言的永久保护,必须提高研究力度,这也是我们国家的历史责任,必须把其作为一项历史任务认真对待。对此,政府相关部门要营造研究、宣传少数民族语言的社会氛围,选择合适的高校开设少数民族语言保护专业,培养相关人才。同时,政府还需要主动扶持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机构,并出台配套政策,为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和保护工作提供便利。
(三) 改善使用环境
针对少数民族语言使用环境被破坏的现状,必须尝试打造语言生态圈,支持鼓励少数民族集中居住、共同生活,尽可能还原原始的少数民族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为少数民族语言的复兴提供必须的支撑。同时,要对这一语言生态圈加强保护,避免再受破坏。
参考文献:
[1] 王艳、张雨江.新时代少数民族方言的传承与保护——以镇沅苦聪话与补远基诺语为例.贵州民族研究,2018年第03期.
[2]李秀华.语言·文化·民族:民族语言认同与民族共同体的建构.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02期.
[3] 左广明.语言生态学视角下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贵州民族研究,2018年第02期.
关键词:语言生态学;少数民族语言;保护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由五十六个民族构成,每个民族往往有比较独特的语言,特别是少数民族语言,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财富,值得我们永久保护。然而,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物质文明的发展,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没有采取应有的措施。因此,从语言生态学的视域来探究少数民族语言保护的可行策略,意义重大。
一、语言生态学概述
“语言生态学”由“语言”和“生态”两个核心概念构成,理解 “语言生态学”,必须对“语言”和“生态”有清楚的认识。“生态”与生态学有关,即自然界中万物相互关联的一种状态,很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语言”即人们用以交流的符号形式。“语言生态学”即是指语言的生存状态,这一状态受其所处的人文、历史和地理等环境影响,处在一个发展变化的状态。它最早由美国人提出,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及认可,现在已经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语言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具有科学性、实践性,能够为人们分析研究少数民族语言提供独特的视角。
二、全面分析语言生态学视域下少数民族语言保护的现状
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少数民族語言的保护,先后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受时代大环境的影响,当前我国少数民族语言保护仍然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保护意识
意识决定行为。在语言生态学视域下,当前我国少数民族语言保护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意识缺乏,既包括某些地方政府,也包括少数民族群众。一方面,受“唯GDP”思想的影响,少数民族所在的地方政府把更多的人力和物力、财力放在了引进投资、发展经济上,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当地语言的保护,没有明确的保护计划,更没有投入相应的资金和人力。另一方面,作为保护少数民族语言的直接主体,少数民族群众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使用更多的是普通话,没有意思到自身语言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长此以往,少数民族语言在逐渐消失。
(二)缺少科学研究
国内外的成功经验表明,少数民族语言保护,离不开长期、系统的科学研究,这项工作主要由特定的文字研究机构来承担。然而,遗憾的是,就目前而言,我国专门的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机构寥寥无几,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更是凤毛麟角,少数民族群众和社会组织参与语言研究的程度不够。以上种种,决定了少数民族语言的挖掘和保护工作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无法实现有效保护,这项工作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其它语言替代
当今时代的高速发展,极大地撼动了语言生态,具体表现在互联网在全球的日益普及、汉语、英语等通用语言的广泛应用以及微信、QQ、短信等通讯方式的日渐流行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少数民族语言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小、频率越来越低、时间越来越短,人们对少数民族语言的兴趣逐渐降低,逐渐失去应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从而被其它语言所替代。
(四)使用环境破坏
在市场经济下,人们根据个人理性的原则,普遍追逐利益最大化。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不少少数民族群众纷纷离开家乡,前往广东、深圳等城市打工,少数民族群众散居在全国各地,逐渐被当地人同化,部分留在家乡的群众的居住地也并不集中,少数民族语言使用的原生态环境不复存在。同时,现在的少数民族青年为了适应全球化时代的发展,倾向于去大城市学习汉语和英语、日语等,使得少数民族语言保护工作难上加难。
三、积极探索语言生态学视域下少数民族语言保护的可行策略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语言生态学的视域下积极探索少数民族语言保护的可行策略,多方面、全方位改进少数民族语言保护工作,具体来说可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增强保护意识
有效保护少数民族语言,首要任务是增强相关主体的保护意识。就政府而言,可以指定专门机构负责少数民族语言保护工作,并给予财政支持,同时需要建立健全语言保护的规章制度,为少数民族语言保护工作提供强有力保障。就少数民族群众而言,必须对其加强宣传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少数民族语言的重要性,提高语言使用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语言使用的频率,自觉增强保护自身语言的强烈意识。
(二)加强语言研究
要想实现少数民族语言的永久保护,必须提高研究力度,这也是我们国家的历史责任,必须把其作为一项历史任务认真对待。对此,政府相关部门要营造研究、宣传少数民族语言的社会氛围,选择合适的高校开设少数民族语言保护专业,培养相关人才。同时,政府还需要主动扶持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机构,并出台配套政策,为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和保护工作提供便利。
(三) 改善使用环境
针对少数民族语言使用环境被破坏的现状,必须尝试打造语言生态圈,支持鼓励少数民族集中居住、共同生活,尽可能还原原始的少数民族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为少数民族语言的复兴提供必须的支撑。同时,要对这一语言生态圈加强保护,避免再受破坏。
参考文献:
[1] 王艳、张雨江.新时代少数民族方言的传承与保护——以镇沅苦聪话与补远基诺语为例.贵州民族研究,2018年第03期.
[2]李秀华.语言·文化·民族:民族语言认同与民族共同体的建构.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02期.
[3] 左广明.语言生态学视角下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贵州民族研究,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