讴歌亲情 学习写得充实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uf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常作文训练中,常常见到“情感的伪化”,一套空话连篇的“文字泡沫”,全不见少年出乎自然的纯真和独特体验。这些陈词滥调的背后,是学生对作文兴趣的消退,真情失落已成为作文教学中的痼疾!
  新课标强调“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语文教师想方设法让学生在作文中倾注真性情,这应该是提高作文教学的明智之举和疗疾之药。
  教学目标:
  1.借助多种方法通过情感渲染,让学生充分感受和体悟至爱亲情。
  2.激发学生尽情倾吐内心情感的表达欲望。
  3.领会到“我手写我心”的习作真谛,学会运用生活化的典型细节来表现细腻的至爱亲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感受亲情)
  
  听韩红演唱的歌曲《天亮了》
  教师旁白:这首歌是韩红的《天亮了》,这首歌曾打动了亿万电视观众,可是谁知道这动人的歌声背后,还隐藏着一个真实的、催人泪下的故事。那是1999年10月,在贵州的一个风景区,正在运行的缆车突然坠毁,36名乘客中有14位不幸遇难。而就在缆车下滑即将坠地的那一瞬间,一对年轻的夫妇,用双手托起了自己两岁半的儿子。结果,儿子得救了,这一对年轻的父母却失去了生命。儿子的生还,是他父母双手托起的一个奇迹。在生和死的瞬间,父母想到的并不是自己,他们用双手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儿子。
  欣赏结束后,学生说感受
  
  (二)描述亲情
  
  如果把生命比作一条河流。那么,父母就是我们生命的发源地。他们静静地流淌在我们的生命之流中,一路陪伴我们穿过礁石,越过险滩,直到他们最后枯竭。可是,我们却很少踏进父母生命的河流,去体味其中的滋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也走进父母生命的河流,去感受其中的欢歌与泪水、汗水与艰辛……
  多媒体展示经典例文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把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朱自清《背影》
  师生共同讨论这一段是怎么写父亲的。
  师:父母之爱,常在细节。我们的感动,也源于细节。无论是送别时的句句叮咛,还是考场外父母望穿秋水的期盼。总有那么一个瞬间,你不能忘怀。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多情的笔,描绘父母给你的印象最深的一个画面,表达你的感动。
  学生片段欣赏
  
  (三)讴歌亲情
  
  播放背景音乐《懂你》
  师:在平凡的每一天,或许,我们不会留意到父母又长出了一根白发,又多了一道皱纹。为人子为人女的我们,谁不想挽住父母飞逝的青春。可是,我们,谁又能挽住他们飞逝的青春呢!看着日渐老去的父母,我亲爱的同学,你最想对父母说什么呢?请同学们思考一分钟,然后用一兩句有蕴味的话来表达自己的心声。
  保持背景音乐《懂你》,学生发言。
  
  (四)教师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徜徉在父母生命的河流中,我们用真情去体悟真情,用真情去写我真心。你写下的这些文字,无论是长还是短,我相信,那都是你最真心的话。把开头的你的感受、中间的细节和结尾对父母说的话,连起来,稍加修改,我相信,那就是一篇优美的文章。晚上回去,读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作者单位:大连瓦房店市第二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 观察能力是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幼儿学习发展和改进教育教学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幼儿园教师的观察普遍面临价值取向缺失,目标框架模糊,观察情境缺失,观察方法失当,结果阐释不足与运用缺位等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的理论素养不足。“观察渗透理论”深刻阐述了理论在观察前、观察中和观察后的作用。幼儿园教师的观察也应体现理论先行、理论伴随和理论解释的特点,将理论渗透在观察准备、
《新课程标准》确定了“人文教育”的目标,它倡导教学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每个学生都成长起来。即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才能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以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    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有不少老师认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础,淡化知识。课堂上特别重视对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对字词
在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方兴未艾。公开课、创优课、示范课没有了多媒体似乎就不成课。对教师们的要求中也有一条,就是“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们学电脑,用电脑备课、上课蔚然成风。一些教师们甚至热衷到了所有的课都想用上多媒体的程度。在这一番“热”中,我觉得有必要对多媒体教学的优劣,作一些冷静的思考。  诚然,在语文课中使用多媒体教学,确实有很多优点,具体表现为:能激
目前,幼儿科学教育领域中存在学科和生活化两种取向。在教育实践中,生活取向的科学教育往往因为内容选择与教学实施的广泛有余、深入不足,致使幼儿无法从繁杂的外部世界中建构一些科学概念,而仅停留在对现象的认识上。以“做中学”为代表的学科取向的科学教育弥补了这一不足,它一方面强调立足于幼儿的原有概念,设计一系列的活动,促进幼儿的概念转变,另一方面强调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让幼儿在观察、猜测、实验、交流的过程中
新课程的改革之风已经吹遍了神州大地,各地的课堂中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了新面貌。但我发现,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特别是作文课堂上还有这样一种现象:有的同学一到写作文就抓耳挠腮无从下笔;有的同学等老师一出题目就赶紧鄱出“优秀作文宝典”“考场作文大全”来“临时抱佛脚”;还有的同学竭力要求自己做到“文笔优美”,以致把作文的主题抛之脑后……这样,就使作文成为我们同学的一种极重的心理负担,越怕越不会写,越不会写越怕,
为了优化课堂结构,实施教学改革,突破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尊重每个学生,要不断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我不断探索,总结出如下几点教学方法。    一、“畅所欲言”教学法    初中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是人生最重要阶段。他们自主意识不断增强,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另外,好奇心也强、爱发表不同看法,教师应该了解他们的
[摘 要]“玩学融通”的课程建设理念,是始终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让课程的建设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水墨教学在于传承中国画的知识与技法,培养小学生对中国画的认知,但只单纯教授水墨技法太过枯燥乏味,只有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自我发现、求知、探索、解惑、创新,美术教学才会变得生动且有生机。  [关键词]水墨游戏;玩学融通;以生为本  [中图分类号] G6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
一直以来,我们化学课堂教学都在搞教学方式探索:学校有课题,自己有专题,每学期要写教改论文,教学过程中要写教学反思。那么,作为一名一线的化学教师,我们应该做怎样的探索呢?在教学方式探索中怎样才能做到这种“基于学生问题而展开的教学探索研究”呢?我想首先必须在思想上明确以下三点:  一、必须具备的一种实验精神  按照中国传统的理论就是“格物致知”,朱熹对这四个字的解释是“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
[摘要]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手、口等多种感官协同运作,让他们获得切身的感受与体验,从而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调动;感官;数学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8)18003302  智障儿童的思维特点和智力水平决定了他们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就阅读教学而言,朗读与默读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必须同等训练。课标还提出:第三学段(五、六年级)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那么,如何重视默读,让默读与朗读并驾齐驱,给孩子一个宁静的时空去细细品味,默默感受呢?  一、此时无声胜有声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面:老师提出问题,课堂上却鸦雀无声。在这种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