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教学观念 优化语文教学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up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确定了“人文教育”的目标,它倡导教学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每个学生都成长起来。即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才能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以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
  
  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有不少老师认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础,淡化知识。课堂上特别重视对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教学,几乎没有提及,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搞这些教学就显得落后、过时,平时教学不重视了,上公开课更是不教这些不能“出彩”的“添头”。而“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最新认识。因此,我们强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决不能以削弱学生的基本语文训练为代价。应在兼顾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同时,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只有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
  
  二、方法模式化,但不能忽视创新
  
  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们一个一个词语的积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阅读、一次一次说话的练习、一个一个片断的写作,语文教学活动应以教材为凭借,但决不能局限于教材,应把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体验性能力寓于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更为广阔的天空中翱翔。给学生提供一定的信息,让学生依据信息,广开思路,充分想象。为达到某一目标寻找出尽可能多的能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从而达到创新与提高。
  
  三、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不能放任自流
  
  我们在教学上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认识,并且鼓励学生的自我认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营造学生主体发展的环境,就是要营造让所有学生共同参与、全体发展的环境。当前应当重视的是,课堂上,特别是低年级课堂上,过于注意形式,表面上快快乐乐、热热闹闹,实际上用大量的非语文活动挤占了学语文的时间,结果快乐有余,收效不大,没能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学习的基础,这是与课程改革的目标背道而驰的。至于课外语文活动,有的目的不明,组织不利,时间花了不少,学生在学语文、用語文上收获不大。这就需要加强目的性,减少盲目性;加强计划性,减少随意性;要切实可行,讲求实效。因此,在没有充分引导虚设情境的情况下让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
  在教育教学理念上,应深入领会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真切内涵,自觉地贯彻实施新课改精神,用新课改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建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让自己的思想和时代一起张扬。
  作者单位:河北省万全县膳房堡学区
其他文献
传统习作教学中,教师总是一味关注习作新授课,总以为新授课决定一切。殊不知,写作文于学生而言是一种全新的创造过程,即便教师的讲授再精彩、再全面,学生仍旧是处于摸索尝试的模仿阶段,写出来的作文总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在当下的习作教学中,加强对学生习作的讲评,才能真正针对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提升习作教学的效益。  一、评讲策略:底线与灵动维度下的交融共生  1.基本策略:习作讲评共同承担的底线
[摘 要]学生是不成熟的、富有个性的学习个体,而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变化的过程,所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对于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教师应及时捕捉并给予正确的判断和评价,从中选择、利用有价值的生成资源,及时调整、修改自己的教学预设,将错误演绎精彩,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错误;精彩;预设;生成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既是物理知识教学的基础,也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主要渠道和有效手段。加大物理实验教学力度,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他们创新能力的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  那么,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实验,通过实验来锻炼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呢?    一、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跟物理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课资源内容丰富多样、形式短小精悍,在阅读教学中占据了绝对的教学优势,深得一线教师的喜爱。但微课使用有着自己的原则和规律,阅读教学中对于微课的使用需要在学生主体性地位的落实、适切性时机的把握、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历练等方面给予充分地关注,最终借助微课为高效课堂助力。  [关键词]微课;高效课堂;合理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
[摘 要] 为解决错综复杂的幼小衔接问题,各主要利益相关者都应建立基于儿童健全成长取  向的幼小衔接教育观。本研究利用来自武汉市17所幼儿园和13所小学由家长、教师、管理者填写的2296份调查问卷数据,对当前主要利益相关者在这一幼小衔接教育观上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儿童生态发展因素上,家园之间和家校之间对幼小衔接的认识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家长认识偏  低;在儿童学习品质因素上,小学家长是幼小
地理概念是地理基础知识的组成部分,也是理解和掌握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关键。高中地理综合性强、涉及面大,课本中出现的概念多,特别是地理术语和地理名词多,学生学习难度大。笔者认为,对地理概念要重在理解,理解它的内涵和外延,不应死记硬背。本人采用了下列做法。    一、实地观察    一些概念照本宣科很抽象,可带领学生到室外实地考察,先观察地理事物的外部特征,再综合、分析,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形成概
2008年5月12-13日。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无锡市人民政府与华东师范大学在无锡共同举办了“2008儿童教育与发展论坛”(以下简称论坛)。这是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两会”精神,继2005年主办“儿童发展国际论坛”以来第二次举办的以“儿童发展”为主题的公益性学术论坛。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孚凌。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俞贵麟。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院长杨
读书学习以学生为主体,这是人所共知的事情。从学生的角度讲,“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书是学生读懂的,反复读而习句读识精义,绝非老师代替所能完成。从教师的角度讲,“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目的是教师把好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反复实践、运用中养成习惯,形成能力。最终举一反三,徙此于彼,能独立自主地开展学习活动,并受用终生。此所谓授之“渔”而非授之“鱼”。  课前五步自读法强调教师讲授之前学生必须完成五遍自
[摘 要]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概念时应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灵活运用数形结合等策略,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数学概念。  [关键词]数形结合;建构;数学概念;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3-0030-01  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指将“数”与“形”结合起来,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
[摘 要] 观察能力是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幼儿学习发展和改进教育教学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幼儿园教师的观察普遍面临价值取向缺失,目标框架模糊,观察情境缺失,观察方法失当,结果阐释不足与运用缺位等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的理论素养不足。“观察渗透理论”深刻阐述了理论在观察前、观察中和观察后的作用。幼儿园教师的观察也应体现理论先行、理论伴随和理论解释的特点,将理论渗透在观察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