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

来源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car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滑头的皮匠,做生意只备有一双皮鞋底。他替人掌鞋,客人走出门,鞋底必掉。鞋匠就尾随客人走一段路,把掉了的鞋底再拾回来,当生意的本钱。有一天出了意外。客人走出门后,他追出去很远,也没拾回鞋底,于是急得直哭,说:这回本钱可是断送了!没想到刚回自己店里,一眼看到鞋底已经落在店内了。世间未必真有这样的皮匠。不过,做任何事,不讲职业道德。一味坑蒙拐骗。终究会砸了自己的招牌。这个道理,古今无不同。
其他文献
1 那是一顶可爱的无边帽,用安哥拉纱线编织而成,帽子的软顶上挂着个安哥拉绒毛做的小球,两边垂下两条系带。  2 买这顶帽子的时候,茉莉才6岁。由于她的耳朵很容易发炎,我们要她在冬天出门时戴着这顶帽子。但是她很讨厌戴帽子,她会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拒绝。当她找不出什么理由的时候,她就会把它藏起来,害得我们经常到处找帽子。  3 有一天早晨,校车在外面鸣着喇叭等她,我们又一次开始找她的帽子。  4 “我昨晚
期刊
①一位小学老师来邀请我给小学四年级学生做一场演讲,  ②我问他:“要谈些什么呢?”  ③那学佛非常虔诚的老师说:“跟孩子们讲讲极乐世界吧!”  ④这对我有一点艰难。因为极乐世界是与生命痛苦相对的概念,对大人都有点说不清楚,何况面对的是十来岁的孩子。再说,我觉得十来岁的孩子只要在生活中无灾无病,就是住在极乐世界了、  ⑤在老师的坚持下,我还是勉强去对孩子们说话。因为她说:“我只是希望培养孩子美好的向
期刊
说起语言表达技巧,有人会想到玄妙的修辞手法,想到所谓的丽词美句。其实,用简单的方法、普通的字词,一样能组合出“有文采”的句子。这样表现出来的“文采”,是真文采,不是那种华而不实的假文采。  台湾作家琦君的散文,被收入多种语文教材。《故乡的桂花雨》和《春酒》是她的名篇,很多初中生可能读过。这两篇散文语言品质很高:简洁、优雅、清新,表达鲜明,有珠玉的质地。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表达效果?琦君作品的语言
期刊
诗人蔡其矫有首诗写“船家女儿”,其中两句给我留下了较深印象:“那圆润的双肩从布衣下探露,那赤裸的双脚如海水般晶莹……”写得真好,把劳动中的女孩子那种天然去雕饰的美写出来了。  我生长在农村,稍稍打开一点记忆的闸门。眼前就会浮现出一双双赤裸的双脚。  每年一到仲春,天气渐渐暖和起来的时候,村子里就开始看到一双双赤脚了。我们那里主产水稻,许多劳作都是在水田里进行的,要下地干活当然得脱掉鞋袜。甚至在早春
期刊
①《红楼梦》第九十四回写了发生在大观园里的一件怪事:那些本该在阳春三月开花的海棠树,在花木凋零的十一月却突然开满了鲜花。聪明过人的探春心想:“大凡顺者昌。逆者亡。草木知运,不时而发,必是妖孽。”不久,大观园开始走向衰落。  ②植物究竟有没有预知天灾人祸及天气变化的能力呢?虽说植物预知人祸的能力大多在文学作品中才能看到,但预测天灾及天气变化的本领却是活生生的事实,许多科学家对这一有趣的问题进行了大量
期刊
交代背景法,就是在文章的开头。先交代事情发生的背景,介绍人物的生活背景、经历背景等内容。这里的背景,包括事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事情的起因、地理环境、社会环境、风俗习惯、人物的家庭状况、人物身份信息、人物身世和生活处境等。通过交代这些内容,一是可引出要写的重点内容;二是让读者从整体上把握记叙的内容,使叙述更全面和清晰;三是可起到衬托所写事件或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四是增加文章的生活气息。交代背景法,
期刊
愿意平平常常地死去,  像那些花儿死在田野间,  不是蜡烛,是繁星在头顶闪耀,  大地就是灵床让我长眠。  让人民把出卖祖国的叛徒  藏在阴暗的屋子里不见日光。  我的正直的一生得到了报酬:  死去时面对着上升的太阳。    (孙玮/译)  (选自《外国哲理诗选》,漓江出版社出版)
期刊
那天早上,我同往常一样,5点半起床,喝了父母头天夜里为我准备的牛奶。为了节省时间,我就用暖瓶里的开水勾兑了喝。然后,抓一个冷馒头,拎起书包奔出家门。  冬天,北京街头堆积的残雪,像是一堆堆乌黑的煤。寒风裹挟着从树枝上摇落的雪粒,打在脸上有些痛。我从日坛路出发。往西,先步行一站地,20多分钟;再等来9路公交车,坐四站地,到崇文门的中学去上早自习。  那时刚刚“改革开放”,我们这些初中生也已经分明地感
期刊
呱呱鸟的呱呱    “比喻”其实就是让语言形象化,让事理好懂。但是这里大呱呱鸟要提醒小呱呱鸟们注意两点哦!首先,喻体要常见、易懂,如果喻体大家都不熟悉,那么就达不到比喻的目的;其次,比喻要贴切,必须对喻体和本体的共同点认真分析概括。如果忽视了这些,嘿嘿,就容易在比喻中闹笑话啦。  好了,赶快一起来看看小呱呱鸟那些关于“比喻”的搞笑事儿吧!  一天,老师正在讲“比喻”,想叫一个同学举个例子,于是叫了
期刊
牧场突然骚动起来,游人们奔向同一方向,草地上顿时人头济济,看不清谁和谁了,用心辨认,也还能认出维吾尔族的长衫,哈萨克族的短裙,小伙子的自衫衣和服饰新颖多变的外宾们。青绿的革地上泼满了这些斑斓的彩色,仿佛是画家的一块硕大无比的调色板。  (吴冠中《新疆行》)    在一般人看来,画家之所长应该只是对事物静态的描摹。然而对于吴冠中来说,却绝非如此。从这段文字中,我们不难发现吴冠中观察世界的又一个特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