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游戏教学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形式,对小学生的成长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组织更多的富有生活性、情趣性的游戏,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达到教学的目的。同时游戏的选择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保证游戏能够顺利的进行,也要注意游戏的选择,好的游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在教学中要有针对性的运用不同的方法完成教学目的。
关键词:体育;游戏;教学
小学生的特点是爱动,热于参加各项活动,尤其是游戏。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组织更多的富有生活性、情趣性的游戏,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的同时,达到教学的目的。同时也要注意游戏的选择,好的游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没有组织好的话,整个课堂就会变得乱作一团。
一、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在体育教学中依着书本的知识点,按部就班的进行教学,对于小学生,他们的好动的特点,要想达到好的效果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穿插一些游戏的成份,或者贯穿整个课堂的始终,游戏在体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认知能力
认识的形成过程,首先是大脑对外界信号的收集过程,然后是对收集在大脑皮层的信息资料加以分析、判断、去伪存真的过程。大脑对外界信号的接收效果如何,直接决定了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体育游戏往往来源于生活,贴切生活,有利于激发孩子们探求美好生活的热情。他们在游戏的情节之中扮演各自角色,更好地体会、认识生活。
(二)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
体育之所以加入游戏的内容,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边动手,边动脑,锻炼孩子们的观察力、记忆力、判断力,提升相应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教师应在活动中给孩子们更多的思考空间,提出疑问,让孩子们去思考与创造。
(三)培养训练孩子的公德素质
思想品德是四有之首,没有好的思想品德,其他的教育都是徒劳。教育的宗旨在于育人,忽视了品德的培养,便失去了教育的意义。孩子由于世界观还没有形成,思想可塑性较大。这就要求用品德教育贯穿游戏之中。用特定的角色规范孩子的言行,让他们有责任感及正义感。
(四)培养孩子的学习热情
要改变以往教师是主人的传统观念,充分认识教育的主体应该是学生。师要放下架子,关心、帮助、尊重儿童。孩子们可能有很多新鲜、独特的想法,只有让他们发言,课堂才会充满生机活力。
二、体育游戏教学的组织原则
无论什么游戏,都必须具备学生、场地、器材、规则等条件。如何合理的使用游戏,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如何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去选择体育游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所以组织游戏教学要注意以下原则:
(一)体育游戏应适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的特点
一般来说,小学生的年龄在7—12岁之间,这时期的他们可谓是不知疲倦的年龄。多动、喜欢无约束、纪律性缺乏。对于这些特点,我们在上体育课时,如果只是一味的进行书本教法是没有多大的效果的。所以,我们要把书本的知识要求转变成游戏方式,也就是说用游戏的方式达到教学的目标。
(二)体育游戏应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
体育游戏是为体育课教学服务的,不能为了活跃课堂气氛,随便使用体育游戏,而置教学内容不顾,要根据具体的需要,有目的地选择。如:在快速跑教学中,使用了20米的迎面接力;在篮球“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使用了“迎面行进间传球接力”的体育游戏。
(三)体育游戏要结合实际,便于教学
有些时候,学生的上课的主动性不强,只知道一味的去玩,我们在编排游戏时,应该注意到班级的特点的同时,还要考虑这一游戏是否结合实际,便于教学。如果要快速跑时,让他们毫无范围的乱跑,要发号施令时就非常的困难,甚至教学的效果也就体现不出了。
(四)体育游戏应为多方面服务
结束部分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体育游戏对于心理、机体的放松具有独特的功效。以健康有趣,协调放松,轻松愉快合为一体的游戏性放松活动,能转移大脑皮层运动神经的兴奋,使运动器官得到放松与恢复,使学生恢复到较好的身心状态。
三、体育游戏教学采用的教学法
在游戏选择时还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很多人在家庭中都是百般呵护,家中的小皇帝,从小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而离开家庭后,则会产生较强的焦虑和不安全感,甚至导致性格的孤僻。有些时候他们的游戏兴趣也不是很高,所以体育游戏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教学的开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角色任务法
在活动中让他们担任一定的游戏角色,促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集体对自己所承担的角色的期望,而得到同伴的喝彩和教师的表扬。从而得到自我肯定和确认,让他们对该运动产生兴趣。
(二)逐渐增加难度的新奇游戏法
好奇是学生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好奇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而且是推动科学进步的原始动力。学生对事物产生了好奇感,常常想亲自体验。这样在不自不觉中就在学习了。所以,教师在上课时,应多采用新异有趣的教学方法,并逐渐增加活动的难度来引导他们保持对活动的兴趣,如“三条腿走路”“推车”“捕鱼”等。
(三)自由发挥法
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特别是小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多彩。在体育项目中有些项目比较枯燥。针对这些项目,体育教师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用自己的方法完成体育活动,教师再在其基础上加以引导,对他们的进步取得的成绩加以肯定表扬。使其对自己的能力加以肯定,建立成就感,增强自信心。这就有助于学生对本来枯燥泛味的体育项目产生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集体荣誉法
集体荣誉是一种团体精神,团体精神对团体中的每一份子都有很大的影响力。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组,给予一定难度的活动,内容如“舞蹈”、“攻守堡垒”等等。对取胜的小组给予表扬,以后又多次分组,打乱学生的组合,使多数学生都有取胜的机会。
四、上好体育游戏课应注意的问题
为了保证体育游戏课上得生动活泼,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除了有针对性的游戏内容和严密组织教学方法之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把组织纪律性放在第一位
一堂好的课必须有好的纪律作为保证,在上课时要把思想教育贯穿于游戏的全过程。要强调组织纪律性,运用游戏方法时,要强调执行规则的自觉性。如:在迅速将队伍排列整齐,宣读游戏的规则,在要分队、分组游戏时应合理的进行分组,落实好每组的组长进行协助管理。特别是跑动中进行的游戏和投掷项目,一定要按照规则。不按序次或不按规则进行,就很容易出现伤害事故或造成混乱局面。
(二)注意观察学生情绪的变化
儿童另一个特点是:喜乐无常。当游戏很有趣时,他们会忘形,当游戏的趣味性不是很强,他们很容易表露出来。同时,学生在游戏中情绪如何,是衡量游戏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成功的游戏,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要提高学生在游戏中情绪,一定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地选择游戏项目。
(三)注意安全,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任何游戏都必须防止伤害事故。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一般都是由于课前准备不充分或组织不严密、或思想上不重视而引起的。因此,必须从思想高度上重视并相应地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
总之,游戏教学是小学重点教材之一,它深受学生喜爱,又有很好的锻炼价值。我们要不断深入地研究教材、教法,发挥游戏的作用,把游戏教学教好、教活。充分发挥其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实践证明:恰当地运用体育游戏这种“特殊的练习方法”对于完成教学训练任务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邓平《体育游戏》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2000)
[2] 体育学院本科通用教材《运动心理学》 1988
[3] 王步标 华明 邓树勋《运动生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4] 王世勋 谢俊东《“拓展运动会”教学设计》体育教学2004(2)
关键词:体育;游戏;教学
小学生的特点是爱动,热于参加各项活动,尤其是游戏。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组织更多的富有生活性、情趣性的游戏,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的同时,达到教学的目的。同时也要注意游戏的选择,好的游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没有组织好的话,整个课堂就会变得乱作一团。
一、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在体育教学中依着书本的知识点,按部就班的进行教学,对于小学生,他们的好动的特点,要想达到好的效果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穿插一些游戏的成份,或者贯穿整个课堂的始终,游戏在体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认知能力
认识的形成过程,首先是大脑对外界信号的收集过程,然后是对收集在大脑皮层的信息资料加以分析、判断、去伪存真的过程。大脑对外界信号的接收效果如何,直接决定了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体育游戏往往来源于生活,贴切生活,有利于激发孩子们探求美好生活的热情。他们在游戏的情节之中扮演各自角色,更好地体会、认识生活。
(二)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
体育之所以加入游戏的内容,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边动手,边动脑,锻炼孩子们的观察力、记忆力、判断力,提升相应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教师应在活动中给孩子们更多的思考空间,提出疑问,让孩子们去思考与创造。
(三)培养训练孩子的公德素质
思想品德是四有之首,没有好的思想品德,其他的教育都是徒劳。教育的宗旨在于育人,忽视了品德的培养,便失去了教育的意义。孩子由于世界观还没有形成,思想可塑性较大。这就要求用品德教育贯穿游戏之中。用特定的角色规范孩子的言行,让他们有责任感及正义感。
(四)培养孩子的学习热情
要改变以往教师是主人的传统观念,充分认识教育的主体应该是学生。师要放下架子,关心、帮助、尊重儿童。孩子们可能有很多新鲜、独特的想法,只有让他们发言,课堂才会充满生机活力。
二、体育游戏教学的组织原则
无论什么游戏,都必须具备学生、场地、器材、规则等条件。如何合理的使用游戏,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如何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去选择体育游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所以组织游戏教学要注意以下原则:
(一)体育游戏应适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的特点
一般来说,小学生的年龄在7—12岁之间,这时期的他们可谓是不知疲倦的年龄。多动、喜欢无约束、纪律性缺乏。对于这些特点,我们在上体育课时,如果只是一味的进行书本教法是没有多大的效果的。所以,我们要把书本的知识要求转变成游戏方式,也就是说用游戏的方式达到教学的目标。
(二)体育游戏应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
体育游戏是为体育课教学服务的,不能为了活跃课堂气氛,随便使用体育游戏,而置教学内容不顾,要根据具体的需要,有目的地选择。如:在快速跑教学中,使用了20米的迎面接力;在篮球“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使用了“迎面行进间传球接力”的体育游戏。
(三)体育游戏要结合实际,便于教学
有些时候,学生的上课的主动性不强,只知道一味的去玩,我们在编排游戏时,应该注意到班级的特点的同时,还要考虑这一游戏是否结合实际,便于教学。如果要快速跑时,让他们毫无范围的乱跑,要发号施令时就非常的困难,甚至教学的效果也就体现不出了。
(四)体育游戏应为多方面服务
结束部分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体育游戏对于心理、机体的放松具有独特的功效。以健康有趣,协调放松,轻松愉快合为一体的游戏性放松活动,能转移大脑皮层运动神经的兴奋,使运动器官得到放松与恢复,使学生恢复到较好的身心状态。
三、体育游戏教学采用的教学法
在游戏选择时还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很多人在家庭中都是百般呵护,家中的小皇帝,从小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而离开家庭后,则会产生较强的焦虑和不安全感,甚至导致性格的孤僻。有些时候他们的游戏兴趣也不是很高,所以体育游戏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教学的开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角色任务法
在活动中让他们担任一定的游戏角色,促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集体对自己所承担的角色的期望,而得到同伴的喝彩和教师的表扬。从而得到自我肯定和确认,让他们对该运动产生兴趣。
(二)逐渐增加难度的新奇游戏法
好奇是学生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好奇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而且是推动科学进步的原始动力。学生对事物产生了好奇感,常常想亲自体验。这样在不自不觉中就在学习了。所以,教师在上课时,应多采用新异有趣的教学方法,并逐渐增加活动的难度来引导他们保持对活动的兴趣,如“三条腿走路”“推车”“捕鱼”等。
(三)自由发挥法
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特别是小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多彩。在体育项目中有些项目比较枯燥。针对这些项目,体育教师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用自己的方法完成体育活动,教师再在其基础上加以引导,对他们的进步取得的成绩加以肯定表扬。使其对自己的能力加以肯定,建立成就感,增强自信心。这就有助于学生对本来枯燥泛味的体育项目产生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集体荣誉法
集体荣誉是一种团体精神,团体精神对团体中的每一份子都有很大的影响力。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组,给予一定难度的活动,内容如“舞蹈”、“攻守堡垒”等等。对取胜的小组给予表扬,以后又多次分组,打乱学生的组合,使多数学生都有取胜的机会。
四、上好体育游戏课应注意的问题
为了保证体育游戏课上得生动活泼,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除了有针对性的游戏内容和严密组织教学方法之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把组织纪律性放在第一位
一堂好的课必须有好的纪律作为保证,在上课时要把思想教育贯穿于游戏的全过程。要强调组织纪律性,运用游戏方法时,要强调执行规则的自觉性。如:在迅速将队伍排列整齐,宣读游戏的规则,在要分队、分组游戏时应合理的进行分组,落实好每组的组长进行协助管理。特别是跑动中进行的游戏和投掷项目,一定要按照规则。不按序次或不按规则进行,就很容易出现伤害事故或造成混乱局面。
(二)注意观察学生情绪的变化
儿童另一个特点是:喜乐无常。当游戏很有趣时,他们会忘形,当游戏的趣味性不是很强,他们很容易表露出来。同时,学生在游戏中情绪如何,是衡量游戏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成功的游戏,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要提高学生在游戏中情绪,一定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地选择游戏项目。
(三)注意安全,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任何游戏都必须防止伤害事故。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一般都是由于课前准备不充分或组织不严密、或思想上不重视而引起的。因此,必须从思想高度上重视并相应地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
总之,游戏教学是小学重点教材之一,它深受学生喜爱,又有很好的锻炼价值。我们要不断深入地研究教材、教法,发挥游戏的作用,把游戏教学教好、教活。充分发挥其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实践证明:恰当地运用体育游戏这种“特殊的练习方法”对于完成教学训练任务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邓平《体育游戏》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2000)
[2] 体育学院本科通用教材《运动心理学》 1988
[3] 王步标 华明 邓树勋《运动生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4] 王世勋 谢俊东《“拓展运动会”教学设计》体育教学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