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很关注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认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要让学生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可见,新课程改革把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作为改革重点之一。那么如何使探究性学习成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学习方式呢?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育学生的探究精神呢?我认为首先要知道探究学习的几个特点: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学生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任务,或者在某一情景中自己发现问题。这一任务或问题可以是完整的,也可以是局部的(如只是提出假设,或只是设计方案),但应符合下四个要求:能引起学生兴趣;有一点难度;不同的学生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应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首先通过学生对已掌握的圆的有关知识,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提出我还想知道圆的周长、面积等有关知识来引入新知识。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通过感知摸一摸,知道圆的周长是一条曲线。让学生从开放式的周长可能会与什么有关系猜:“周长可能和什么有关系?”于是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设想:“圆的周长可能和直径有关系”,“那么圆的周长究竟和直径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老师通过小组合作对自己的学具进行测量、计算,得出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是3倍多一些。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但是积极主动的探究者,知识的构建者,而且学生的探究意识、探究能力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培养。
二、留给学生独立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学生应有充分的时间、空间,在教师的支持下对提出的问题或任务进行探究,并获得自己的探究结果。探究活动可以采用个别、小组合作、小组分工、集体等多种不同的形式进行。
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要给学生留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时间以及动口表达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较多获取知识的机会。不能只留于形式,做做过场。如:在教学三个数字能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探究它们的规律,同时也孕育了加、减法的关系。最后通过游戏的形式把整个学习带入高潮,学生通过找自己的兄弟姐妹,进一步地深化对三个数字可以写四个算式的理解。这样通过学生自主参与探究学习的活动获得亲身体验,不仅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和谐的发展。
三、引导学生开展合作与交流
教师应组织学生奖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表达出来,并参与和指导下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实际上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研究者,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素质,探究性学习模式提供一个有利于人际交流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在课堂内完成探究性学习任务时,一般都离不开小组内合作和小组外的沟通,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例如我在教学中,常常把方法比较多或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交给小组讨论来解决,久而久之学生自己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他们常常会要求我,对我说:“老师我们小组合作讨论一下行吗?”如我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我问学生你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吗?学生一下愣住了,我接着说你能有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吗?有位学生说:量一量不就知道了吗。我说好,就请同学们量一量。学生立即测量起来。有的量出来是178度,有的是181度,还有的是180度……。这时我就叫学生猜想,三角形内角和究竟是多少度?这时同学们议论纷纷各说不一。我说你们有什么好的方法来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究竟是多少度吗?于是,同学就开始动脑筋、想办法。有的学生说就用量的方法。有的学生说,量不太准确,用拼的方法,我说怎样拼?学生说:把三个角剪下来正好拼成一个平叫,不就是180度吗。我说你真聪明。还有的学生说剪太麻烦了,就用折的方法就可以证明了,我问怎样折?教教我好吗?于是,他就边说边折起来。最后通过多种方法证明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读。通过学生间小组合作、实验、交流,很快地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在教学中,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积极参与,积极开展数学操作,进行数学交流,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培养了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当然,这样的教学是比较费时间的,我们第一线的老师,教学任务重,为完成教学任务有时哪里能有这么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实践……。干脆来个直接告诉会省很多时间的。但是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养成依赖思想,只是为学知识而学知识。长久下去就会扼杀学生的探究、创新的精神。
四、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
探究性学习非常强调学习与儿童现实生活联系的重要性,客观真实的问题解决的探索性与开放性,以及学习情境中丰富的体验性。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把整个教学过程故事话,生活化,使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下面就从以上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探究学习”的基本特征是“提出问题、开展探究 、进行表达和交流”。而《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和“探究学习”的要求是不谋而合的。
二、从获取新知识的角度来看,不是所有的学科知识和技能都适合于通过 “ 探究学习”的方式來获取,而实践证明,对小学数学教学特别很适合于探究学习的方式来获取的。那么,也应该同样适合用探究学习的方式来获取的 。
三、从探究任务的特点来看,“探究学习”主要是围绕学科中的、已经有明确结论的问题进行探究,注重的是过程。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的认识过程,也不是简单地模仿教师提供的现成的结论,正确的方法是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发现”。正由于“探究学习”和小学数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努力尝试把“探究学习”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点就放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上。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情境中激活思维,主动质疑,大胆求异求新,逐步达到培养其创新意识。
“探究学习”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是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教学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敢于猜想、乐于质疑、勇于标新立异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欲望。因此,我们说“探究学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途径。另外,把“探究学习” 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还要建立合理的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小学数学探究学习,在教学中应提供给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学生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任务,或者在某一情景中自己发现问题。这一任务或问题可以是完整的,也可以是局部的(如只是提出假设,或只是设计方案),但应符合下四个要求:能引起学生兴趣;有一点难度;不同的学生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应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首先通过学生对已掌握的圆的有关知识,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提出我还想知道圆的周长、面积等有关知识来引入新知识。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通过感知摸一摸,知道圆的周长是一条曲线。让学生从开放式的周长可能会与什么有关系猜:“周长可能和什么有关系?”于是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设想:“圆的周长可能和直径有关系”,“那么圆的周长究竟和直径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老师通过小组合作对自己的学具进行测量、计算,得出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是3倍多一些。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但是积极主动的探究者,知识的构建者,而且学生的探究意识、探究能力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培养。
二、留给学生独立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学生应有充分的时间、空间,在教师的支持下对提出的问题或任务进行探究,并获得自己的探究结果。探究活动可以采用个别、小组合作、小组分工、集体等多种不同的形式进行。
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要给学生留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时间以及动口表达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较多获取知识的机会。不能只留于形式,做做过场。如:在教学三个数字能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探究它们的规律,同时也孕育了加、减法的关系。最后通过游戏的形式把整个学习带入高潮,学生通过找自己的兄弟姐妹,进一步地深化对三个数字可以写四个算式的理解。这样通过学生自主参与探究学习的活动获得亲身体验,不仅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和谐的发展。
三、引导学生开展合作与交流
教师应组织学生奖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表达出来,并参与和指导下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实际上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研究者,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素质,探究性学习模式提供一个有利于人际交流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在课堂内完成探究性学习任务时,一般都离不开小组内合作和小组外的沟通,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例如我在教学中,常常把方法比较多或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交给小组讨论来解决,久而久之学生自己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他们常常会要求我,对我说:“老师我们小组合作讨论一下行吗?”如我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我问学生你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吗?学生一下愣住了,我接着说你能有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吗?有位学生说:量一量不就知道了吗。我说好,就请同学们量一量。学生立即测量起来。有的量出来是178度,有的是181度,还有的是180度……。这时我就叫学生猜想,三角形内角和究竟是多少度?这时同学们议论纷纷各说不一。我说你们有什么好的方法来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究竟是多少度吗?于是,同学就开始动脑筋、想办法。有的学生说就用量的方法。有的学生说,量不太准确,用拼的方法,我说怎样拼?学生说:把三个角剪下来正好拼成一个平叫,不就是180度吗。我说你真聪明。还有的学生说剪太麻烦了,就用折的方法就可以证明了,我问怎样折?教教我好吗?于是,他就边说边折起来。最后通过多种方法证明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读。通过学生间小组合作、实验、交流,很快地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在教学中,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积极参与,积极开展数学操作,进行数学交流,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培养了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当然,这样的教学是比较费时间的,我们第一线的老师,教学任务重,为完成教学任务有时哪里能有这么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实践……。干脆来个直接告诉会省很多时间的。但是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养成依赖思想,只是为学知识而学知识。长久下去就会扼杀学生的探究、创新的精神。
四、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
探究性学习非常强调学习与儿童现实生活联系的重要性,客观真实的问题解决的探索性与开放性,以及学习情境中丰富的体验性。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把整个教学过程故事话,生活化,使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下面就从以上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探究学习”的基本特征是“提出问题、开展探究 、进行表达和交流”。而《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和“探究学习”的要求是不谋而合的。
二、从获取新知识的角度来看,不是所有的学科知识和技能都适合于通过 “ 探究学习”的方式來获取,而实践证明,对小学数学教学特别很适合于探究学习的方式来获取的。那么,也应该同样适合用探究学习的方式来获取的 。
三、从探究任务的特点来看,“探究学习”主要是围绕学科中的、已经有明确结论的问题进行探究,注重的是过程。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的认识过程,也不是简单地模仿教师提供的现成的结论,正确的方法是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发现”。正由于“探究学习”和小学数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努力尝试把“探究学习”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点就放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上。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情境中激活思维,主动质疑,大胆求异求新,逐步达到培养其创新意识。
“探究学习”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是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教学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敢于猜想、乐于质疑、勇于标新立异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欲望。因此,我们说“探究学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途径。另外,把“探究学习” 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还要建立合理的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小学数学探究学习,在教学中应提供给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