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平时写作业,做练习或小测验成绩非常好,可一到考试孩子的成绩就大幅下滑”,不少同学都可能会遇到这种情况。这是怎么回事?应该如何更有效地面对?本文分别从知识建构、模拟练习、总结分析三个方面探讨了其中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知识建构;模拟练习;有效分析
一、案例
北京某报纸编辑转来一封家长读者的来信:我的孩子今年马上就要中考,平时写作业,做练习或小测验成绩都非常好,可一到考试孩子的成绩就大幅下滑,这是怎么回事?孩子就说一考试就怕做不完,一考试心就慌,家长做了许多工作可是效果不明显,急死了。请问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二、原因分析
“平时写作业,做练习或小测验成绩非常好,可一到考试孩子的成绩就大幅下滑”,不少同学都可能会遇到这种情况。这是怎么回事?
1.没有很好地进行知识建构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信中所说的,做一道题题花的时间过多,导致会做的题做不完。这是因为学生在平时学习时,没有很好地进行知识建构,而在需要从大脑提取知识时,提取的速度就会很慢。比如说,我们从书店买了两本书,让你从中找出要找的书,很容易,但如果买了一百本书,杂乱地堆成一堆,让你从中找出要找的书,就很困难;而如果我们把这一百本书分门别类地在书架摆放好,无论找哪本书,都会容易得多。大脑也一样,如果想提取、运用知识时快速,就需要在学习时对知识进行加工,把知识在大脑分门别类地放好。
2. 做模拟题时比较随意
有些学生平时写作业,做练习或做在家模拟题时,比较随意,用的时间比较多,而且边做题边看书。这样,在考试时,时间一紧,又不能看书、不能问同学,就会导致做题时间不够,在没有提醒情况下,有的题也不会做了。
3. 没有很好地掌握分析模拟题的方法
出现考试时做题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还没有很好地掌握分析模拟题的方法。实践表明,多分析、总结自己做过的题,比多做几套模拟题作用更要大。但当问到如何分析做过的模拟题或练习题时,一般同学会说,要总结错题。问题主要就出在这儿:就是只总结错题,而不总结做对的题。
如果只总结错题,不总结做对的题,就是出现这种现象,这个题上次做对了,下次就做错了。因为上次虽然做对了,但掌握的不透,下次稍做变化,就可能出错;即使好不容易做出来了,但因为不熟练而用时过多。
三、对策建议
应该如何更有效地面对?
1. 运用“过电影法”促进知识的建构
在复习时,不看书、笔记,独立地回想要复习的内容,知识框架、要点;思考本次复习内容的重点;分析解题思路、注意问题。实在想不起来的,再翻开书或者笔记本看看,然后重新回忆刚才看过的内容。
这样,可以使人的大脑细胞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学习效率高;在大脑皮层留下更深的痕迹,使记忆牢固,而且提取迅速;为建立更多的暂时神经联系提供机会,使神经联系变得容易,可以提高自己的知识迁移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能够从一个更加广阔的视角和更具全局性的眼光看待一个问题,从而使我们在回答问题时能够做到全面、概括和富有逻辑性。
2. 模拟严格,讲求规范
学生需要重视每一次模拟或者练习。以考试时的要求和状态完成模拟试题。要以在学校测验、考试时的要求和竞技状态完成作业,自觉参照考试中的题量与相应考试时间的比例自行规定做题时间。
必须独立完成。解题中需要用到的公式、化学方程式或词汇等,一概不能翻书照抄。找几道有评分标准的考题,认真做完,再对照评分标准,看看答题是否严密、规范,并且恰到好处。
3. 全面有效地分析模拟题
学生如果能注意在总结错题时,还总结做对的,不但能保证做题的准确率,使得成绩稳定,而且会大大缩短做题的时间。就不会出现考试时会做的题没有时间做,非常遗憾懊悔的事了。
怎样分析自己做过的模拟题或练习题呢?
错的:找出原因,想出解决办法、以后注意的地方。每次订正试卷或作业时,在做错的试题旁边要写明做错的原因。错题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①找不到解题着手点;②概念不清、似懂非懂;③概念或原理的应用有问题;④知识点之间的迁移和综合有问题;⑤情景设计看不懂;⑥不熟练,时间不够;⑦粗心或算错。
对的:再一次明确思路、规律。分析时,将以往做过的模拟题集中放在一起,对一些重点问题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构建知识框架:
比较相关题目的出题角度、方式、变化,从而发现出题、解题规律,形成基本解题思路;
通过整理小专题、画图表、建表格等方式对联系密切的一些重点问题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和对比研究,从中探索出某一问题变化发展的过程和规律,研究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拓展,对同一问题从不同的层次和角度进行系统的探究。
这样,既可以复习和巩固基础知识,又可以提高自己的知识迁移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使自己能够从一个更加广阔的视角和更具全局性的眼光看待一个问题,从而在回答问题时能够做到全面、概括和富有逻辑性。达到考试时遇到与此有关的题目就胸有成竹,有思路,而且找到该注意什么问题,所用时间也少。甚至还可以从中生发出与之有联系的新知识、新思路,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 贵在坚持
据研究,大脑构筑一条新的神经通道需要21天时间。所以,人的行为暗示,经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而90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通过这个心理学法则,帮助学生了解持续的力量,更加有耐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感悟,越是好的方法,其真正的好效果也越会在你坚持使用之后才会显现。
四、效果
对辅导过的几十名学生进一步追踪表明,这几条对策,当学生领悟并坚持运用之后,成绩都会取得较大的变化,甚至有的学生成绩提高非常显著。
参考文献:
1.陈琦、张建伟. 建构主义与教学改革[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3
2.徐杰英,刘恩山. 运用问题解决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初探[J].教育学报,2005,01
3.刘冰. 中学生化学探究性学习的心理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2002
关键词:知识建构;模拟练习;有效分析
一、案例
北京某报纸编辑转来一封家长读者的来信:我的孩子今年马上就要中考,平时写作业,做练习或小测验成绩都非常好,可一到考试孩子的成绩就大幅下滑,这是怎么回事?孩子就说一考试就怕做不完,一考试心就慌,家长做了许多工作可是效果不明显,急死了。请问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二、原因分析
“平时写作业,做练习或小测验成绩非常好,可一到考试孩子的成绩就大幅下滑”,不少同学都可能会遇到这种情况。这是怎么回事?
1.没有很好地进行知识建构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信中所说的,做一道题题花的时间过多,导致会做的题做不完。这是因为学生在平时学习时,没有很好地进行知识建构,而在需要从大脑提取知识时,提取的速度就会很慢。比如说,我们从书店买了两本书,让你从中找出要找的书,很容易,但如果买了一百本书,杂乱地堆成一堆,让你从中找出要找的书,就很困难;而如果我们把这一百本书分门别类地在书架摆放好,无论找哪本书,都会容易得多。大脑也一样,如果想提取、运用知识时快速,就需要在学习时对知识进行加工,把知识在大脑分门别类地放好。
2. 做模拟题时比较随意
有些学生平时写作业,做练习或做在家模拟题时,比较随意,用的时间比较多,而且边做题边看书。这样,在考试时,时间一紧,又不能看书、不能问同学,就会导致做题时间不够,在没有提醒情况下,有的题也不会做了。
3. 没有很好地掌握分析模拟题的方法
出现考试时做题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还没有很好地掌握分析模拟题的方法。实践表明,多分析、总结自己做过的题,比多做几套模拟题作用更要大。但当问到如何分析做过的模拟题或练习题时,一般同学会说,要总结错题。问题主要就出在这儿:就是只总结错题,而不总结做对的题。
如果只总结错题,不总结做对的题,就是出现这种现象,这个题上次做对了,下次就做错了。因为上次虽然做对了,但掌握的不透,下次稍做变化,就可能出错;即使好不容易做出来了,但因为不熟练而用时过多。
三、对策建议
应该如何更有效地面对?
1. 运用“过电影法”促进知识的建构
在复习时,不看书、笔记,独立地回想要复习的内容,知识框架、要点;思考本次复习内容的重点;分析解题思路、注意问题。实在想不起来的,再翻开书或者笔记本看看,然后重新回忆刚才看过的内容。
这样,可以使人的大脑细胞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学习效率高;在大脑皮层留下更深的痕迹,使记忆牢固,而且提取迅速;为建立更多的暂时神经联系提供机会,使神经联系变得容易,可以提高自己的知识迁移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能够从一个更加广阔的视角和更具全局性的眼光看待一个问题,从而使我们在回答问题时能够做到全面、概括和富有逻辑性。
2. 模拟严格,讲求规范
学生需要重视每一次模拟或者练习。以考试时的要求和状态完成模拟试题。要以在学校测验、考试时的要求和竞技状态完成作业,自觉参照考试中的题量与相应考试时间的比例自行规定做题时间。
必须独立完成。解题中需要用到的公式、化学方程式或词汇等,一概不能翻书照抄。找几道有评分标准的考题,认真做完,再对照评分标准,看看答题是否严密、规范,并且恰到好处。
3. 全面有效地分析模拟题
学生如果能注意在总结错题时,还总结做对的,不但能保证做题的准确率,使得成绩稳定,而且会大大缩短做题的时间。就不会出现考试时会做的题没有时间做,非常遗憾懊悔的事了。
怎样分析自己做过的模拟题或练习题呢?
错的:找出原因,想出解决办法、以后注意的地方。每次订正试卷或作业时,在做错的试题旁边要写明做错的原因。错题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①找不到解题着手点;②概念不清、似懂非懂;③概念或原理的应用有问题;④知识点之间的迁移和综合有问题;⑤情景设计看不懂;⑥不熟练,时间不够;⑦粗心或算错。
对的:再一次明确思路、规律。分析时,将以往做过的模拟题集中放在一起,对一些重点问题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构建知识框架:
比较相关题目的出题角度、方式、变化,从而发现出题、解题规律,形成基本解题思路;
通过整理小专题、画图表、建表格等方式对联系密切的一些重点问题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和对比研究,从中探索出某一问题变化发展的过程和规律,研究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拓展,对同一问题从不同的层次和角度进行系统的探究。
这样,既可以复习和巩固基础知识,又可以提高自己的知识迁移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使自己能够从一个更加广阔的视角和更具全局性的眼光看待一个问题,从而在回答问题时能够做到全面、概括和富有逻辑性。达到考试时遇到与此有关的题目就胸有成竹,有思路,而且找到该注意什么问题,所用时间也少。甚至还可以从中生发出与之有联系的新知识、新思路,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 贵在坚持
据研究,大脑构筑一条新的神经通道需要21天时间。所以,人的行为暗示,经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而90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通过这个心理学法则,帮助学生了解持续的力量,更加有耐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感悟,越是好的方法,其真正的好效果也越会在你坚持使用之后才会显现。
四、效果
对辅导过的几十名学生进一步追踪表明,这几条对策,当学生领悟并坚持运用之后,成绩都会取得较大的变化,甚至有的学生成绩提高非常显著。
参考文献:
1.陈琦、张建伟. 建构主义与教学改革[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3
2.徐杰英,刘恩山. 运用问题解决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初探[J].教育学报,2005,01
3.刘冰. 中学生化学探究性学习的心理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