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激励原理作为一门科学,一门管理艺术,正逐步被更多的实验室管理者所认知和掌握,并在实验管理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激励的方式复杂多样,但是我们相信,只要有激励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愿望,同时又堅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我们一定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和完善,通过管理,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逐步形成严谨的工作作风,从而充分发挥实验室队伍的最佳效能。
【关键词】激励 高校实验室 科研团队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0-0024-02
激励是管理心理学的重要理论,是一门科学和艺术,是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积极性的有效手段。科学研究表明,人们的需要引起动机,动机引起行为,行为指向一定目标。需要是活动性的源泉,一旦通过各种激励满足或达到人们的需要或要求时,人们就会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就会为自己所奋斗的目标忘我的工作。因此,激励是调动实验室技术人员积极性的最有效手段。
衡量实验室水平的标志一是人,二是设备,其中人是第一位的。因为即使有了高水平的实验设备,若没有高素质的实验室技术人员,设备仍发挥不了效益。众所周知,高校实验室是进行教学、科研的基地,是高校办学的重要支柱之一,是反映学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實验室建设规模逐步增大,实验室管理走向综合化和规范化,因而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也将变得更加繁重和复杂。
高校实验室科研团队属于知识团队范畴,这种知识员工的工作团队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进行协作劳动的绩效组织,它具有以下特征:
高校实验室科研团队目的和目标不同于课题的目的和成果,对于实验室团队而言,共同的有意义的目的能够确定群体的基调和方向。这个目标既属于这个群体,也属于群体中的每个人,这样的目标既可以激发自豪感,也可以增强责任心。一个优秀的团队应该把这样的目标视作要不断培养和关爱的产物,团队成员应定期重新探讨这个目标,以明确行动的方向。
因此,在高校实验室科研团队中,要想促使各团队成员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将目标转化为行动的过程,从而取得满意的研究成果。那么实验室科研团队就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从而促进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科学合理的激励措施能激发实验技术人员的实践意识和创造力,促进实验教学的发展,有效的激励措施,包括晋升激励,薪酬激励,发展激励及各种奖励等多元化的激励方式。激励包括事前激励,事中激励和事后激励,激励需设计合理的激励方案,体现公平性、竞争性、经济型和合法性。
激励一般通过三种形式发挥作用,一是内在动力,二是外在压力,三是吸引力。经过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激励已经从少量的激励因素发展到了多元化激励因素组成的激励体系,对于高校实验室技术队伍建设而言,构建实验室激励机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激励机制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调动人的积极性放在首位。机制的设立必须承认并满足人的需要,尊重并容纳人的个性,重视并实现人的价值,开发并利用人的潜能,统一并引导人的思想,把握并规范人的行为,鼓励并奖赏人的创造,营造并改造人的环境。
(二)公平透明原则。在设计和实施激励措施时,一定要强调公平性,注重不同激励对象的心里平衡,以防激励一批人,挫伤一批人;激励措施还必须贯彻透明性原则,政策的制定、执行、结果都要透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充分调动激励对象的积极性买最大程度的发挥工作和学习的潜能。
(三)差异适用原则。高校实验室技术人员队伍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差异,如年龄、性别、学历、职称、个性、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激励须因人、因时而异,应该针对不同的激励对象采取不同的激励方法。只有充分认识到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激励对象的需要层次结构和不同时期的主导需要,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才能持续有效的调动激励对象的积极性。
(四)适度适时原则。激励的力度要适度把握,既不能无功而赏,也不能功大而小赏或功小而大赏。激励要与贡献相适应,激励太多,不加努力即可获得,产生不了动力;激励太少,努力无望也产生不了积极作用。激励要坚持即时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的原则,使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适应,既要保证当前利益又要兼顾长远利益,才能保持人们的当前积极性,又能对未来充满希望从而产生动力。
(五)综合层次原则。激励应具有综合全面性,既要有物质的激励,也要有精神的激励、情感的激励;激励还应具有层次性,注意低层次激励与高层次激励结合。要通过激励,使激励对象的积极性得到很好的调动,同时对其他对象产生练好的影响,取得激励的辐射效果。
建立有效的激励措施不仅可以鼓舞实验技术人员的士气,提高素质和工作绩效,增强科研队伍的凝聚力,还可以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保证高校实验室的可持续、健康的发展。激励措施的建立是深化高校实验室改革,建设高水平实验技术队伍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张峰.高校实验技术队伍激励机制初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6):240-241.
[2]韩忠春.高校教师管理工作中激励问题研究[J].北方经贸,2004(3):127-128
[3]陈丽萍,张雪萍.教学管理激励机制的建构[J].高等农业教育,2005(4):41-42
[4]杜占东,陈爽.运用激励机制做好实验室人员管理工作[J].煤炭高等教育,1997(1).
作者简介:
窦娟(1980-),女,陕西西安人,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管理工程。
【关键词】激励 高校实验室 科研团队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0-0024-02
激励是管理心理学的重要理论,是一门科学和艺术,是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积极性的有效手段。科学研究表明,人们的需要引起动机,动机引起行为,行为指向一定目标。需要是活动性的源泉,一旦通过各种激励满足或达到人们的需要或要求时,人们就会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就会为自己所奋斗的目标忘我的工作。因此,激励是调动实验室技术人员积极性的最有效手段。
衡量实验室水平的标志一是人,二是设备,其中人是第一位的。因为即使有了高水平的实验设备,若没有高素质的实验室技术人员,设备仍发挥不了效益。众所周知,高校实验室是进行教学、科研的基地,是高校办学的重要支柱之一,是反映学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實验室建设规模逐步增大,实验室管理走向综合化和规范化,因而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也将变得更加繁重和复杂。
高校实验室科研团队属于知识团队范畴,这种知识员工的工作团队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进行协作劳动的绩效组织,它具有以下特征:
高校实验室科研团队目的和目标不同于课题的目的和成果,对于实验室团队而言,共同的有意义的目的能够确定群体的基调和方向。这个目标既属于这个群体,也属于群体中的每个人,这样的目标既可以激发自豪感,也可以增强责任心。一个优秀的团队应该把这样的目标视作要不断培养和关爱的产物,团队成员应定期重新探讨这个目标,以明确行动的方向。
因此,在高校实验室科研团队中,要想促使各团队成员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将目标转化为行动的过程,从而取得满意的研究成果。那么实验室科研团队就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从而促进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科学合理的激励措施能激发实验技术人员的实践意识和创造力,促进实验教学的发展,有效的激励措施,包括晋升激励,薪酬激励,发展激励及各种奖励等多元化的激励方式。激励包括事前激励,事中激励和事后激励,激励需设计合理的激励方案,体现公平性、竞争性、经济型和合法性。
激励一般通过三种形式发挥作用,一是内在动力,二是外在压力,三是吸引力。经过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激励已经从少量的激励因素发展到了多元化激励因素组成的激励体系,对于高校实验室技术队伍建设而言,构建实验室激励机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激励机制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调动人的积极性放在首位。机制的设立必须承认并满足人的需要,尊重并容纳人的个性,重视并实现人的价值,开发并利用人的潜能,统一并引导人的思想,把握并规范人的行为,鼓励并奖赏人的创造,营造并改造人的环境。
(二)公平透明原则。在设计和实施激励措施时,一定要强调公平性,注重不同激励对象的心里平衡,以防激励一批人,挫伤一批人;激励措施还必须贯彻透明性原则,政策的制定、执行、结果都要透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充分调动激励对象的积极性买最大程度的发挥工作和学习的潜能。
(三)差异适用原则。高校实验室技术人员队伍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差异,如年龄、性别、学历、职称、个性、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激励须因人、因时而异,应该针对不同的激励对象采取不同的激励方法。只有充分认识到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激励对象的需要层次结构和不同时期的主导需要,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才能持续有效的调动激励对象的积极性。
(四)适度适时原则。激励的力度要适度把握,既不能无功而赏,也不能功大而小赏或功小而大赏。激励要与贡献相适应,激励太多,不加努力即可获得,产生不了动力;激励太少,努力无望也产生不了积极作用。激励要坚持即时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的原则,使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适应,既要保证当前利益又要兼顾长远利益,才能保持人们的当前积极性,又能对未来充满希望从而产生动力。
(五)综合层次原则。激励应具有综合全面性,既要有物质的激励,也要有精神的激励、情感的激励;激励还应具有层次性,注意低层次激励与高层次激励结合。要通过激励,使激励对象的积极性得到很好的调动,同时对其他对象产生练好的影响,取得激励的辐射效果。
建立有效的激励措施不仅可以鼓舞实验技术人员的士气,提高素质和工作绩效,增强科研队伍的凝聚力,还可以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保证高校实验室的可持续、健康的发展。激励措施的建立是深化高校实验室改革,建设高水平实验技术队伍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张峰.高校实验技术队伍激励机制初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6):240-241.
[2]韩忠春.高校教师管理工作中激励问题研究[J].北方经贸,2004(3):127-128
[3]陈丽萍,张雪萍.教学管理激励机制的建构[J].高等农业教育,2005(4):41-42
[4]杜占东,陈爽.运用激励机制做好实验室人员管理工作[J].煤炭高等教育,1997(1).
作者简介:
窦娟(1980-),女,陕西西安人,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管理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