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通过英语获取信息的能力,听力教学是获取信息最重要、最初始的环节。初中英语教学大纲对听力技能要求作了如下规定:一级目标要“能基本听懂没有生词、题材熟悉、内容简单的语段。听三遍能了解其主要内容,理解正确率为70%”。二级目标则要求更高。然而现状表明: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英语听力教学在农村中学仍处在探索阶段,如何从实际教学条件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提高听力教学的质量,既是当前创新教育所面临的一个研究课题,又是摆在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农村学生听力普遍偏低的原因
客观原因
对学生的听力训练并未在农村初中的英语教学中得到重视。教学配套设施不到位,有些农村初中并未开设专门的听力课,更没有英语语音室。这些因素影响了学生英语听力的提高、英语听力教学的开展。
学生的语言知识不足,没有养成正确的听说习惯,发音不规范,词汇量少,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了解不多,反应能力差。
东西方文化差异,英语氛围缺乏,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缺乏良好的英语交际环境。另外,教师对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缺乏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分阶段的指导和实施,这无形中削弱了学生说英语的兴趣。
在中考的巨大压力之下,各学校攀比考分直接影响了教师对英语听力教学的研究。教师无暇顾及提高学生听力的系统研究,听力训练时,都采用与中考一致的听对话和短文的形式,忽略了英语听力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致使训练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主观原因
语音的辨别能力差。部分学生对英语标准发音掌握不好,或者他们的英语发音与标准发音差距甚大。在听的过程中,往往分辨不出听到的是哪个词或者分不清词与词的界线。对词在句中朗读时的弱读、重读、连读,语调的升降、语气的变化也掌握不好,从而影响对全文的理解。对不同国家、地域、年龄、职业的人说的英语,学生无法较好地进行分辨。因此,一些极普通的常用词在学生听起来就成了陌生的词,影响了他们对全篇听力材料的理解。
主要内容抓不住。在听的过程中,要听懂每一个词,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不大可能的。只要听懂中心内容,就能理解领会全文。但部分学生不善于抓主要内容,他们只根据材料中的只言片语就断章取义地进行理解,不能通过对各个局部的理解快速找到上下文之间的联系,结果对整段内容产生片面的理解,得出错误的结论。
重要细节捕不牢。听力考试不仅要求学生听懂材料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而且要求学生听懂能说明主题的重要细节。对于那些影响整篇材料的重要细节,学生必须弄清楚,因为它们有助于对整篇材料的理解。例如:人名、地名、时间、年代、数字等。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往往忽视对以上重要细节的记忆与分辨,结果影响了对整篇材料的理解。
背景知识太狭窄。听力内容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果缺乏对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以及文化差异的足够了解,学生就会错误地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去理解,因而造成一知半解,甚至完全错误的结果。学生应学习各学科知识及在课外获得的社会、自然科学知识。
学生听力能力的培养策略
听力不是一种孤立的听的能力,它是和说、读、记、理解等方面的能力紧密连在一起的。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协调发展。
掌握语言知识,过好语音关、词汇关、语法关
听力是听和理解能力的总和。语言知识是听力理解的必备条件。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
学生发音不标准,就会造成近音词之间的混淆。学生辨音能力不强,就不能正确辨别语流中的语音变化。语音基础的优劣直接影响听力水平的高低。因此,训练学生听音素和单词时,一要注意听辨发音相似的易混淆的音素、字母、单词、数词等;二要掌握音素和单词在语流中的变化。常见的变化有四种:①音的省略,指元音音素[I]在非重读音和重读音中的省略。②音的连读,指在短语或句子中相邻的两个词,当前一个词是辅音结尾,后一个词是元音开始时,需要连读。③音的不完全爆破。指爆破音后跟破擦音、摩擦音、鼻音或舌侧音时,或者两个爆破音相邻时,前面的爆破音不完全爆破,而在口腔中形成阻碍,即停顿一下发出下一个音。④音的同化。指相邻的两个音受另一个音的影响而发出第三个音。
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听者不仅仅要辨音,同时又要领悟连贯语流中出现的生词,否则就难辨其意。语法知识也同样如此,它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有声材料的必要条件,是正确判断动作发生的时间、动作的执行者或承受者以及虚拟等情况的依据。
培养学生掌握听力理解的技巧与听的习惯
在听力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听力技巧训练。所谓听力技巧,包括语音技巧和理解技巧。语音技巧包括连读、弱读、句子重音、意群划分等。而理解技巧是指对所听内容的检索、预测、取舍等技巧。要教会学生:
保持良好的精神和心理状态,集中精力倾听录音,沉着不乱,选择答案要有信心,检查时不要轻易改变第一选择。
利用大题开始前的指令时间,抢读或边听边看选项,确定听音的重点,使听音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和选择性。
作听力笔记,强化记忆。把听力材料中最能反映和概括事物特征与本质的关键词,特别是人名、地名、年月日、年龄、价格、数字等记录下来。在记笔记的过程中,用一些自己可以辨认的简单符号、字母或缩写形式来记录。
纠正不良的听力习惯:不要力图把每个词、每个句子都听懂,遇到一时不理解的单词或句子时,就停下来思索,这样无疑就跟不上语速了。听时不要平均分配注意力,试图记住并理解材料的全部内容,结果反而不能形成完整的概念。教师应告诉学生,只要能够听懂大意、掌握文章的内容即可。
熟悉听力题型,掌握答题技巧。中考听力常见题型有听对话回答问题,听短文回答问题等。答题技巧包括听前预测、抓主题句、关键词、作简化笔记和捕捉信号词。教师要告诉学生常见的信号词,在听时要特别注意,以利于理解所听内容。
学生对听力技巧的掌握和良好听力技巧的形成,要求教师上课应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教师要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努力消除学生因害怕、担忧、反感而产生的心理障碍,整个课堂要自始至终让学生耳濡目染英语,学生的听力就会日臻提高。
具体训练方法
掌握听力技巧有助于提高听力水平。但英语听力技巧训练不能孤立进行,要与其他技巧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形成良好的思维定势。因此在内容呈现上,应遵循听、说、读、写教学的顺序,做到先听后说、先说后读、先读后写。
听说训练。“听”是对输入信息的“加工”,“说”是表达,是“输出”,没有输入就没有输出。在听懂的基础上说,在说的同时增强听的能力,使两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听说训练包括听音答问、听后复述、听后解释和听后辩论等。而中学阶段的听说训练侧重听音答问。听音答问就是让学生就所听句子、对话或短文回答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听音时要根据不同句式和不同疑问词来确定听的重点。对话话题:双方说话人的身份,说话的话题,说话的地点;听短文时要带着故事中的人物,故事中的主题,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以及how and why等问题,注意捕捉文中相关信息,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意理解能力。听力课上,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说,自己也要说。教师要根据学生每次听力训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时总结归纳、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讲解语音知识和语法知识,帮助学生克服语音、词汇、语法障碍,抓住所听内容的主题和整体等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获得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听力水平。
听写训练。听写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式。在听力课前,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听写一些发音相近的单词,一些含有同化、强弱读、连读、失去爆破或包含否定的句子;听写有数字、人名、地名、年龄的对话和短文。应开展听音画勾或打叉,听音选图,听音标号或排序以强化学生的记忆力。听写时要注意提高学生听写的速度。因为听记速度反映着思维的敏捷度。听第一遍时,可只记下单词的首字母,待听第二、第三遍时再补全单词,熟练、准确地完成全部内容。通过一个阶段的听写训练,学生的听力精确度和听写的速度会有所提高,而且有助于巩固学生的语法知识。
听读训练。听读训练,即听完一两遍录音后,进行模仿跟读。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在发音、动作、习惯方面的模仿能力极强。学生在跟读时,要仔细揣摩句子的重读、弱读、失爆规则,从而掌握一些朗读技巧。教师在课堂上应有意识传授诸如语音重音、节奏、音变、连读以及语调等知识。一旦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巧,模仿起来就会有声有色,有腔有调,再去听英美人讲英语,就不是外语而是“乡音”。同时,朗读对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觉,提高对语言的感悟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视听训练。通过观看英语动画片、英语教学节目及英语电影,培养学生在特定环境中领悟使用语言的能力,拓宽视野,获得乐趣和成就感。①要求学生能简单复述所看内容,能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就教师提出的问题做出判断。②在进行视听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和家长取得联系,密切配合。③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视听习惯,观看动画片和电影时要注意倾听语言,根据画面和听到的语言去猜测内容而不要去抢看字幕。抓住大意而不要字字句句地计较,以免影响学生的成就感。④家长与孩子在家共同观看电视节目。家长记录孩子观看的时间和投入的程度,把看电视作为提高听力的一种辅助措施,使娱乐与学习融为一体,让学生在欣赏中听英语。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萧山区衙前镇初级中学)
农村学生听力普遍偏低的原因
客观原因
对学生的听力训练并未在农村初中的英语教学中得到重视。教学配套设施不到位,有些农村初中并未开设专门的听力课,更没有英语语音室。这些因素影响了学生英语听力的提高、英语听力教学的开展。
学生的语言知识不足,没有养成正确的听说习惯,发音不规范,词汇量少,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了解不多,反应能力差。
东西方文化差异,英语氛围缺乏,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缺乏良好的英语交际环境。另外,教师对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缺乏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分阶段的指导和实施,这无形中削弱了学生说英语的兴趣。
在中考的巨大压力之下,各学校攀比考分直接影响了教师对英语听力教学的研究。教师无暇顾及提高学生听力的系统研究,听力训练时,都采用与中考一致的听对话和短文的形式,忽略了英语听力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致使训练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主观原因
语音的辨别能力差。部分学生对英语标准发音掌握不好,或者他们的英语发音与标准发音差距甚大。在听的过程中,往往分辨不出听到的是哪个词或者分不清词与词的界线。对词在句中朗读时的弱读、重读、连读,语调的升降、语气的变化也掌握不好,从而影响对全文的理解。对不同国家、地域、年龄、职业的人说的英语,学生无法较好地进行分辨。因此,一些极普通的常用词在学生听起来就成了陌生的词,影响了他们对全篇听力材料的理解。
主要内容抓不住。在听的过程中,要听懂每一个词,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不大可能的。只要听懂中心内容,就能理解领会全文。但部分学生不善于抓主要内容,他们只根据材料中的只言片语就断章取义地进行理解,不能通过对各个局部的理解快速找到上下文之间的联系,结果对整段内容产生片面的理解,得出错误的结论。
重要细节捕不牢。听力考试不仅要求学生听懂材料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而且要求学生听懂能说明主题的重要细节。对于那些影响整篇材料的重要细节,学生必须弄清楚,因为它们有助于对整篇材料的理解。例如:人名、地名、时间、年代、数字等。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往往忽视对以上重要细节的记忆与分辨,结果影响了对整篇材料的理解。
背景知识太狭窄。听力内容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果缺乏对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以及文化差异的足够了解,学生就会错误地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去理解,因而造成一知半解,甚至完全错误的结果。学生应学习各学科知识及在课外获得的社会、自然科学知识。
学生听力能力的培养策略
听力不是一种孤立的听的能力,它是和说、读、记、理解等方面的能力紧密连在一起的。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协调发展。
掌握语言知识,过好语音关、词汇关、语法关
听力是听和理解能力的总和。语言知识是听力理解的必备条件。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
学生发音不标准,就会造成近音词之间的混淆。学生辨音能力不强,就不能正确辨别语流中的语音变化。语音基础的优劣直接影响听力水平的高低。因此,训练学生听音素和单词时,一要注意听辨发音相似的易混淆的音素、字母、单词、数词等;二要掌握音素和单词在语流中的变化。常见的变化有四种:①音的省略,指元音音素[I]在非重读音和重读音中的省略。②音的连读,指在短语或句子中相邻的两个词,当前一个词是辅音结尾,后一个词是元音开始时,需要连读。③音的不完全爆破。指爆破音后跟破擦音、摩擦音、鼻音或舌侧音时,或者两个爆破音相邻时,前面的爆破音不完全爆破,而在口腔中形成阻碍,即停顿一下发出下一个音。④音的同化。指相邻的两个音受另一个音的影响而发出第三个音。
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听者不仅仅要辨音,同时又要领悟连贯语流中出现的生词,否则就难辨其意。语法知识也同样如此,它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有声材料的必要条件,是正确判断动作发生的时间、动作的执行者或承受者以及虚拟等情况的依据。
培养学生掌握听力理解的技巧与听的习惯
在听力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听力技巧训练。所谓听力技巧,包括语音技巧和理解技巧。语音技巧包括连读、弱读、句子重音、意群划分等。而理解技巧是指对所听内容的检索、预测、取舍等技巧。要教会学生:
保持良好的精神和心理状态,集中精力倾听录音,沉着不乱,选择答案要有信心,检查时不要轻易改变第一选择。
利用大题开始前的指令时间,抢读或边听边看选项,确定听音的重点,使听音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和选择性。
作听力笔记,强化记忆。把听力材料中最能反映和概括事物特征与本质的关键词,特别是人名、地名、年月日、年龄、价格、数字等记录下来。在记笔记的过程中,用一些自己可以辨认的简单符号、字母或缩写形式来记录。
纠正不良的听力习惯:不要力图把每个词、每个句子都听懂,遇到一时不理解的单词或句子时,就停下来思索,这样无疑就跟不上语速了。听时不要平均分配注意力,试图记住并理解材料的全部内容,结果反而不能形成完整的概念。教师应告诉学生,只要能够听懂大意、掌握文章的内容即可。
熟悉听力题型,掌握答题技巧。中考听力常见题型有听对话回答问题,听短文回答问题等。答题技巧包括听前预测、抓主题句、关键词、作简化笔记和捕捉信号词。教师要告诉学生常见的信号词,在听时要特别注意,以利于理解所听内容。
学生对听力技巧的掌握和良好听力技巧的形成,要求教师上课应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教师要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努力消除学生因害怕、担忧、反感而产生的心理障碍,整个课堂要自始至终让学生耳濡目染英语,学生的听力就会日臻提高。
具体训练方法
掌握听力技巧有助于提高听力水平。但英语听力技巧训练不能孤立进行,要与其他技巧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形成良好的思维定势。因此在内容呈现上,应遵循听、说、读、写教学的顺序,做到先听后说、先说后读、先读后写。
听说训练。“听”是对输入信息的“加工”,“说”是表达,是“输出”,没有输入就没有输出。在听懂的基础上说,在说的同时增强听的能力,使两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听说训练包括听音答问、听后复述、听后解释和听后辩论等。而中学阶段的听说训练侧重听音答问。听音答问就是让学生就所听句子、对话或短文回答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听音时要根据不同句式和不同疑问词来确定听的重点。对话话题:双方说话人的身份,说话的话题,说话的地点;听短文时要带着故事中的人物,故事中的主题,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以及how and why等问题,注意捕捉文中相关信息,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意理解能力。听力课上,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说,自己也要说。教师要根据学生每次听力训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时总结归纳、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讲解语音知识和语法知识,帮助学生克服语音、词汇、语法障碍,抓住所听内容的主题和整体等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获得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听力水平。
听写训练。听写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式。在听力课前,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听写一些发音相近的单词,一些含有同化、强弱读、连读、失去爆破或包含否定的句子;听写有数字、人名、地名、年龄的对话和短文。应开展听音画勾或打叉,听音选图,听音标号或排序以强化学生的记忆力。听写时要注意提高学生听写的速度。因为听记速度反映着思维的敏捷度。听第一遍时,可只记下单词的首字母,待听第二、第三遍时再补全单词,熟练、准确地完成全部内容。通过一个阶段的听写训练,学生的听力精确度和听写的速度会有所提高,而且有助于巩固学生的语法知识。
听读训练。听读训练,即听完一两遍录音后,进行模仿跟读。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在发音、动作、习惯方面的模仿能力极强。学生在跟读时,要仔细揣摩句子的重读、弱读、失爆规则,从而掌握一些朗读技巧。教师在课堂上应有意识传授诸如语音重音、节奏、音变、连读以及语调等知识。一旦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巧,模仿起来就会有声有色,有腔有调,再去听英美人讲英语,就不是外语而是“乡音”。同时,朗读对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觉,提高对语言的感悟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视听训练。通过观看英语动画片、英语教学节目及英语电影,培养学生在特定环境中领悟使用语言的能力,拓宽视野,获得乐趣和成就感。①要求学生能简单复述所看内容,能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就教师提出的问题做出判断。②在进行视听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和家长取得联系,密切配合。③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视听习惯,观看动画片和电影时要注意倾听语言,根据画面和听到的语言去猜测内容而不要去抢看字幕。抓住大意而不要字字句句地计较,以免影响学生的成就感。④家长与孩子在家共同观看电视节目。家长记录孩子观看的时间和投入的程度,把看电视作为提高听力的一种辅助措施,使娱乐与学习融为一体,让学生在欣赏中听英语。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萧山区衙前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