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科研是促进教学质量稳步上升、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教学质量的源头活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能靠时间加汗水,要靠智慧,靠教育科研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巴东县民族实验小学在多年的小考中,连续取得显著成绩,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后,都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像苏宇等数以万计的学生,最后进入了清华等高等学府深造。可以说,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广泛认可……
教师科研——提高质量的“助推器”
学者型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不是靠时间加汗水,而是靠智慧,靠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是教学质量腾飞的恒久动力。巴东县民族实验小学在“十五”期间,打出了“科研兴教”的旗帜。经过几年求索,巴东县民族实验小学凭借教育科研丰富着教育教学内涵,改变着教师的行为方式,谱写出了一曲曲朴实而精彩的教育质量赞歌。
2002年春,巴东县民族实验小学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深化研究推广实验》子课题《小学班级德育评价的深化研究》的课题研究。课题组组长彭本秀同志带领研究教师针对学生的现状,认真调查分析,积极探索研究,坚持一切活动贴近学校现实,贴近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贴近学生不同的家庭实际,与学生的内心产生共鸣,使他们的心灵产生震动,从而达到转变学生思想,培养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目的,将“十五”课题顺利推进。
2006年lO月,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2006年会暨第九届学术研讨会”上,巴东县民族实验小学被表彰为“全国百强德育科研名校”,校长田从俊同志在会上接受了中央教科所颁发的金字奖牌。学校承担的课题《小学班级德育评价的深化研究》通过鉴定验收,并获得了结题证书。
“十五”期间,学校还先后主持了《自主阅读课堂教学模式》《利用网络资源指导教学实践》《激趣导学》《校本研究》《小学生阅读学法指导研究》等研究课题。2007年,学校又新立项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研究》《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传承和弘扬土家族舞蹈研究》和《生命教育》等课题,进一步彰显课程改革的亮点,加快了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步伐,促进了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专题教研——提升水平的“指向标”
语文老师天天都得批改作文,学生却只看评分,很少明白老师批改的用意。针对这种情况,2000年秋,学校在副校长向国双同志的主持下,申报了恩施州《小学生作文自改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通过研究,学校摸索出一套既能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又能减轻老师的作文批改负担的教学模式。这个模式很受师生推崇,在我们学校以及部分兄弟学校被广泛应用。
为了继续探索作文教学的新路子,2003年12月,学校教科室主任崔昌玉同志,带领十四位老师向中央教科所申报立项,承担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课题的研究活动。课题组以“我口抒我心,我手书我口”为口号,以“勤于阅读、善于积累、乐于写作、勇于表达”为宗旨,有条不紊地开展活动。
在三年多的研究活动中,实验班学生参加了巴东电视台《电视作文》展播;制作《作文集》1000多本;在百花文学社等网站上发表习作4000多篇,每篇几乎都有指导教师的精心点评……学校还开展了户外采风、作文大赛、文学欣赏、写作培训、朗诵指导等活动;有600多篇学生习作在《作文评点报》《快乐语文》等报刊上发表,还有400多篇习作在各级大赛中获奖。研究教师有两节作文指导课堂实录,在中央教科所的研究课评比中获得二等奖。有200多篇研究论文、案例等在《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天地》等专业报刊上发表或在教育论文大赛中获奖。同时,课题组还在校园里开辟“个性化作文芳草园”,展出学生习作3000多篇;编辑出版了习作集《启航》和《花韵》……课题也在2007年11月通过中央教科所总课题组验收,并获得了结题证书。
常规研究——教师成长的“催化剂”
不搞教研的教师是没有底蕴、没有观点、没有灵魂的教师,也不可能踏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快车道。巴东县民族实验小学十分重视常规教研工作,学校在科研强校方面做了以下几方面的积极努力:
加强教师培训。学校坚持“一人培训大家受益”的原则,规定“走出去”的教师回校后,上交回报材料,在教师大会上回报体会,上一节回报课等。通过这种形式增加了全校教师的信息量,达到“以会代训”的目的。仅2006年学校就先后派出40多人次到北京、武汉、秭归、恩施等地参加讲课、听课等业务培训活动。
组织教研活动。学校结合教学实际,开展讲公开课、示范课、研究课、网络教研课、“送教下乡课”等教研活动,让教师在教学研究中不断学习各学科的理论知识,提高教学水平。
建立考评机制。学校每学期对教师的教研成绩科学量化,公正评选、表彰“优秀教研组”“教研能手”。每学期举行“我的教育故事”“与新课程共同成长”“与网络教研同行”等主题宣讲活动,促进教师在学习中研讨,在交流中成长。
(作者单位:湖北省巴东县民族实验小学)
巴东县民族实验小学在多年的小考中,连续取得显著成绩,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后,都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像苏宇等数以万计的学生,最后进入了清华等高等学府深造。可以说,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广泛认可……
教师科研——提高质量的“助推器”
学者型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不是靠时间加汗水,而是靠智慧,靠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是教学质量腾飞的恒久动力。巴东县民族实验小学在“十五”期间,打出了“科研兴教”的旗帜。经过几年求索,巴东县民族实验小学凭借教育科研丰富着教育教学内涵,改变着教师的行为方式,谱写出了一曲曲朴实而精彩的教育质量赞歌。
2002年春,巴东县民族实验小学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深化研究推广实验》子课题《小学班级德育评价的深化研究》的课题研究。课题组组长彭本秀同志带领研究教师针对学生的现状,认真调查分析,积极探索研究,坚持一切活动贴近学校现实,贴近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贴近学生不同的家庭实际,与学生的内心产生共鸣,使他们的心灵产生震动,从而达到转变学生思想,培养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目的,将“十五”课题顺利推进。
2006年lO月,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2006年会暨第九届学术研讨会”上,巴东县民族实验小学被表彰为“全国百强德育科研名校”,校长田从俊同志在会上接受了中央教科所颁发的金字奖牌。学校承担的课题《小学班级德育评价的深化研究》通过鉴定验收,并获得了结题证书。
“十五”期间,学校还先后主持了《自主阅读课堂教学模式》《利用网络资源指导教学实践》《激趣导学》《校本研究》《小学生阅读学法指导研究》等研究课题。2007年,学校又新立项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研究》《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传承和弘扬土家族舞蹈研究》和《生命教育》等课题,进一步彰显课程改革的亮点,加快了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步伐,促进了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专题教研——提升水平的“指向标”
语文老师天天都得批改作文,学生却只看评分,很少明白老师批改的用意。针对这种情况,2000年秋,学校在副校长向国双同志的主持下,申报了恩施州《小学生作文自改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通过研究,学校摸索出一套既能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又能减轻老师的作文批改负担的教学模式。这个模式很受师生推崇,在我们学校以及部分兄弟学校被广泛应用。
为了继续探索作文教学的新路子,2003年12月,学校教科室主任崔昌玉同志,带领十四位老师向中央教科所申报立项,承担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课题的研究活动。课题组以“我口抒我心,我手书我口”为口号,以“勤于阅读、善于积累、乐于写作、勇于表达”为宗旨,有条不紊地开展活动。
在三年多的研究活动中,实验班学生参加了巴东电视台《电视作文》展播;制作《作文集》1000多本;在百花文学社等网站上发表习作4000多篇,每篇几乎都有指导教师的精心点评……学校还开展了户外采风、作文大赛、文学欣赏、写作培训、朗诵指导等活动;有600多篇学生习作在《作文评点报》《快乐语文》等报刊上发表,还有400多篇习作在各级大赛中获奖。研究教师有两节作文指导课堂实录,在中央教科所的研究课评比中获得二等奖。有200多篇研究论文、案例等在《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天地》等专业报刊上发表或在教育论文大赛中获奖。同时,课题组还在校园里开辟“个性化作文芳草园”,展出学生习作3000多篇;编辑出版了习作集《启航》和《花韵》……课题也在2007年11月通过中央教科所总课题组验收,并获得了结题证书。
常规研究——教师成长的“催化剂”
不搞教研的教师是没有底蕴、没有观点、没有灵魂的教师,也不可能踏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快车道。巴东县民族实验小学十分重视常规教研工作,学校在科研强校方面做了以下几方面的积极努力:
加强教师培训。学校坚持“一人培训大家受益”的原则,规定“走出去”的教师回校后,上交回报材料,在教师大会上回报体会,上一节回报课等。通过这种形式增加了全校教师的信息量,达到“以会代训”的目的。仅2006年学校就先后派出40多人次到北京、武汉、秭归、恩施等地参加讲课、听课等业务培训活动。
组织教研活动。学校结合教学实际,开展讲公开课、示范课、研究课、网络教研课、“送教下乡课”等教研活动,让教师在教学研究中不断学习各学科的理论知识,提高教学水平。
建立考评机制。学校每学期对教师的教研成绩科学量化,公正评选、表彰“优秀教研组”“教研能手”。每学期举行“我的教育故事”“与新课程共同成长”“与网络教研同行”等主题宣讲活动,促进教师在学习中研讨,在交流中成长。
(作者单位:湖北省巴东县民族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