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消耗视角下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径选择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fox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新选择。从能源需求角度出发,分析了福建省当前能源消耗基本特点,主要体现为能源消费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仍然较高、能源消费构成较为单一等;在此基础上,基于能耗角度,从宏观层面探索福建省低碳经济发展路径,提出了开发新能源,发展低碳城市、走绿色、无公害农业低碳发展之路,建设低碳农村、推行低碳旅游等方案.为促进福建省低碳经济建设进程提供政策指导。
  关键词:福建省;低碳经济;能源;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F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2)02-0055-06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虽然万元GDP能耗大幅度降低,但全国总能耗和总二氧化碳排放依然居高不下,成为制约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障碍。而作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竞争力上升最快省份之一的福建省,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其能源消耗日趋增长,在生产领域、消费领域和流通领域基本处在高碳经济状况,从而导致温室气体的高排放,产生一系列政治、经济、外交、生态等严重后果,如何化解经济快速发展对资源、能源消耗的高度依赖,如何跨越资源、能源的瓶颈约束成为这一时期福建省面临的主要难题,而低碳之路无疑为福建省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保障能源安全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途径,也已得到世界各国普遍认同。为此,探索一条新型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战略选择。
  一、低碳经济的理论研究现状
  低碳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发展模式,通过技术更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与替代等多种手段,从而促进节能减排,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目前,国际上有关低碳经济的研究动向主要体现在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农业生产与碳排放、工业化进程与碳排放、碳减排的经济风险分析与减排对策研究等几个方面,研究重点侧重于发展模式及其结构在不同阶段下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在能源消费结构转换、新能源开发、寻找替代能源以解决碳排放问题这方面研究还比较薄弱。为此,当前发展以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已经刻不容缓,其必将逐渐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竞争点。
  二、能源需求呼唤低碳经济
  (一)福建省能源消费总量及其构成
  


  近几年来福建省经济高速发展,能源消费量也逐年上升,从2000年的2942.6万吨标准煤到2009年的8916.5万吨标准煤,增幅达2倍(见表1),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丰富,有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风电等,但仍然以煤炭为主,所占比例达到65%以上,石油、水电也占了约30%,新兴能源如天然气、风能比重过小,其他新型能源发展也较为缓慢,由此可见,煤炭能源消耗比重过大是当前影响气候环境和能量排放的关键因素,只有通过开发与利用能源,低碳经济才有出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二)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仍然较高,对能源依赖度强
  当前对能源需求及未来变化做预测时,国际上通常应用能源弹性系数这一重要指标来分析中长期能源与经济发展的数量关系,它的计算公式为:能源量的增长率/经济总量的增长率,即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对能源需求增加的程度,直接反映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与经济发展速度之间的比例关系。如果能源弹性系数富有弹性(大于1),表示本年单位不变价GDP能耗比上年上升;若缺乏弹性(小于1),表示本年单位不变价GDP能耗比上年降低。某种意义上讲,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越大,意味着经济增长利用能源效率越低,反之则越高,一般来说,把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控制在1以下是基本目标,从长远角度来看,要达到零排放目的,能源弹性系数大小除考虑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经济结构、管理体制、资源状况等多种因素影响之外,关键在于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只有不断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新兴能源消费比重,弹性系数大小才会不断降低。
  2000年以来,福建省能源消费弹性相较于经济发展呈现出冲高回落的趋势,平均值为0.89(见表2),其中有2005年能源消费弹性达到1.12,2006年“十一五”开始,随着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与力度的加大,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有所下降,但仍然维持在0.7左右,可见,伴随着经济发展,能源利用率还比较低下,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
  (三)福建省生活能源消费逐年上升,能源供给压力加大
  随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广大居民居住条件和舒适度的较大改善以及文化娱乐活动的极大丰富,福建省生活能源的消费量也越来越大(见图1),由图l可见,福建省生活能源消费量持续快速增长,2006年,福建省城乡居民生活消费748.85万吨标准煤,到2008年,福建省生活能源消费为855.75万吨标准煤,增长近14.3%。而从人均消耗来看,也呈逐年上升趋势(见图2),从2002年至2008年将近增长70%,由此可见,如何降低生活能源消耗,进一步促进节能减排,也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一大方向。
  三、福建省低碳经济路径选择——基于能耗视角
  (一)低碳经济发展构成要素
  发展低碳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其系统构成要素从宏观上来看,市场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等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要外部条件,而自然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等则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内在基础;从微观上来看,政府、企业、个人则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主体,也是前提所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推动者和执行者(见图3)。低碳经济发展系统作为一个系统而存在,既具有系统的整体性、结构性、有序性和动态性,也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其运转的效率与功能,一方面取决于主体自身的运行机制完善与否,即能否充分动员各种创新资源实现组合创新,从而获得总体持久力和竞争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也取决于系统内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结合方式,以及外在环境对低碳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
  


  (二)路径选择
  1.走低碳工业化之路,建设低碳城市。(1)构建低碳产业链,促进节能减排:随着经济的发展,竞争的加剧,目前,福建省产业链的价值分布是向资源型企业倾斜的,在提高产品竞争力的同时,也加大了能源消耗,因此,优化产业结构,对市场重新定位,构建新型低碳产业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首先从市场细分角度,缩短能源、汽车、钢铁、交通、化工、建材等高碳产业所引申出来的产业链条,这些引伸出来的产业已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需要,应进行转型,把这些产业“低碳化”,其次从市场竞争角度,调整高碳产业结构,逐步降低高碳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从生态设计入手形成自主知识产权,走品牌发展之路,打造绿色销售网络体系,从而 提高其核心竞争力,最终使产业结构逐步趋向低碳经济的标准;第三,从产品附加值角度,在优化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对产品进行市场改良,延长产品生命周期,从而使产业链由量的延伸转变为质的延伸,进一步减少能源消耗。(2)开发新能源,实现高碳到低碳的转换。第一,开发风能。福建省位于台湾海峡西岸,海岸线长达3325公里,沿海岛屿总面积达1324平方公里,由于海峡的“峡管效应”,风能资源形成条件十分优越,根据国家气象局公布的资料,福建省陆域风能理论蕴藏量在1000万千瓦以上,近海海域风能资源约为陆地3-4倍。沿海突出部、海岛和近海等地,年平均风速大、风向稳定,有效风速一般都在7000小时以上,平均每天20小时左右,年利用可达2190-3680小时,而且风力秋冬季为高峰期,春夏为低平谷期,刚好与水电的春夏丰水期、秋冬枯水期互补,给电网均衡出力创造有利条件,因此,应紧抓“十二五”契机,结合本省规划与海西建设进程,投建风能发电项目,逐步加大风能发电在福建省电力能源总消费所占比重。第二,发展太阳能。福建省海岸线长,日照时间充足,全省东南地区全年日照时数在2200-3000小时,太阳辐射年总量在5016-5852MJ/m。,闽北地区全年日照时数在1400-2200/小时,太阳辐射年总量在4180-5016 MJ/㎡,在太阳能产品应用上具有较优越的天然条件,目前,全省太阳能热利用滞后于发达地区,太阳能热水器的普及率不到5%,太阳能热利用产业的潜力和市场空间还很大,因此要加强太阳能产业的技术研究,重点推进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共服务开发平台的建设步伐;要推动太阳能产业化建设,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建立产业基地与伏光园区,加快产业化进程;要着重抓好太阳能产业重点项目的开发,如发展高纯硅、扩大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企业的生产规模、加快填补太阳能电池片生产环节的缺失等;要加强太阳能产业人才的使用、引进和培养,同时加大对太阳能产业的资金投入与政策支持的力度。第三,利用生物质能。在各种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质能是一个独特的、重要的能源,福建省生物质能源资源丰富,目前可作为能源利用的生物质有林业木质油料植物、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农产品加工副产品以及能源作物、稻壳、玉米芯、花生壳和甘蔗渣等农产品加工业副产品,甚至垃圾,大部分都可用于生产新型能源,因此,要加大对生物质能的利用效率,从而减少能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3)推行“绿色建筑”,构建“生态住宅”。推行“绿色建筑”主要就是要减少住宅建造过程中能源、水和材料的消耗。当前,据对砖混结构、全现浇结构和框架结构等建筑的施工材料损耗的粗略统计,在每万平方米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就将产生500-600吨建筑垃圾。因此,发展低碳地产,加强住宅低碳技术及产品的推广应用,科学规划拆迁进程,重复利用建筑钢模板等材料,结合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太阳能利用等,构建“生态住宅”,绿化小区环境,为人们提供健康、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住宅环境,从而有效减少垃圾形成,降低住宅生产过程中的材料消耗、噪音污染和二次装修污染等,达到建筑节能的目的。
  2.发展低碳农业,建设低碳农村。(1)对农村畜禽粪便进行资源化利用。目前农村畜禽粪便产生量巨大,但未得到有效利用,特别是随着规模养殖的进一步发展,其污染日益严重,重污染区域在不断扩大,严重威胁水体和农田环境质量。对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的最直接途径是发展商品有机肥产业,如果按3.5-4.0吨畜禽粪便生产1吨商品有机肥计算,福建省每年畜禽粪可生产约2000万吨有机肥,如按每吨销售价500元计算,可实现销售价值100亿元,每吨利税平均按目前的100元计算,则可实现利税约20亿,因此,加强有机肥无害化生产技术与施用技术的开发及相关政策的研究,大力扶持商品有机肥行业和培育商品有机肥市场,对于推进循环经济、提高农业和农民收益、改善农村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次是大力实施“一池三改”(建沼气池,改厨、改厕、改圈)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将厕所和畜禽舍跟沼气池结合在一起,人畜粪便自动流入沼气池中,经过了厌氧发酵过程,杀灭了病原菌,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人、畜、禽病原菌的交叉传染,减少了人畜传染病的发生,同时还净化了庭院环境,能有效解决畜禽粪便对地表水、地下水和空气的污染问题,是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的有效途径,同时,沼气可为农民提供做饭、照明的生活用能、供畜禽舍增温等。(2)走绿色、无公害农业低碳发展之路。要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为基地,在基地内通过“绿肥套种,园地覆盖、病虫综防、堆肥施用”等生物技术措施,采用沼气池处理人畜粪便,有效制止污染源,减少病虫害危害,减少农药、化肥对环境的污染,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产品品质与效益,为社会提供无公害产品;另一方面,要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增加森林碳汇,要继续“打绿色牌,走特色路”,要制定各类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努力涵盖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畜禽养殖和山特产品等多个领域,同时,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靠加工增值,拉动农业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3)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循环发展模式。在农业自然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全省自然资源现状和地貌特征及福建的生物气候环境,依据农业生态环境条件的相对一致性,生态农业的试点和发展方向的相对一致性,建设生态农业关键措施的相对一致性,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等生态农业理论,对全省生态农业发展类型进行科学规划,在此基础上,大力推广相应生态农业循环发展模式,如“猪一沼一果”生态农业建设模式、丘陵山地牧草果菌沼生态农业建设模式、庭院经济生态农业建设模式、丘陵山地农林复合型生态农业模式、赤红壤旱地生态农业模式、立体种养生态农业模式等,发展低碳经济,充分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实现节能减排,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3.推行低碳旅游。福建旅游业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一大支撑产业,是新世纪福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希望、一大优势、一大潜力、一大亮点、一大支柱。“山海一体,闽台同根,民俗奇异,宗教多元”是福建旅游的鲜明特色,全省有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7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3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个国家森林公园、8个国家地质公园、2个国家旅游度假区、85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此,推行健康、文明、环保的低碳旅游方式,才能更加有效促进资源节约,节能减排,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由于旅游是一个系统过程,包含食、住、行、游、购、娱等六大要素,因此,低碳旅游应当体现到每一个环节中,尤其是食、住、行3个方面。(1)饮食、购买环节。由饮食导致的碳排放是不容忽视的,因此,要提倡低碳消费,减少奢侈浪费,倡导简约的饮食习惯,不要过多的偏向动物食 品,优化饮食结构,要引导游客尽量选择本地食物,以减少交通外运增加碳排放,这样不仅能达到节能效果,又可以保证人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在饮食和购买环节中,要尽量减少塑料袋等一次性用品使用,这也是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的一大问题,由于使用一次性用品,会增加城市垃圾处理量,而焚烧以塑料袋为主的一次性用品,则会产生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如二嗯英),从而污染大气环境,同时,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并不丰富,过度使用一次性用品也不符合国情。因此,要采取相应措施,限制塑料袋等一次性用品的使用,从当前来看,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第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环保意识,尽量少用一次性用品,至少保证不要乱丢;第二,鼓励大家尽量使用耐用品,变一次性使用为多次使用,鼓励使用环保用品,以减少污染;第三,在景区、饭馆、各大商场普及使用绿色环保布袋,可以采取措施,提高顾客自身积极性,如顾客积攒到一定数量的布袋,返回商场后,由商场给予一定的金钱或物质奖励等;第四,加大科研开发力度,做好回收工作,寻找替代品,开发可降解塑料袋;第五,采取对塑料袋生产厂家征收环保费用、市民实行有偿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等方式,逐步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量。(2)住宿环节。对于跨地区或者多天旅游的游客来说,住宿条件必然也是一个考虑问题。当前,在住宿过程中,宾馆饭店资源能源浪费现象依然严重,一次用品的使用导致垃圾大量形成,不仅增加住宿成本,还导致环境严重污染;另一方面,由于游客缺乏低碳环保理念,在洗浴过程中,造成大量水资源的流失,同时,对节电意识也较薄弱,经常处于无意识状态,导致电力能源消耗过大,能源浪费。凶此,应推广“低碳住宿”方式,在旅游区要加大低碳环保理念的宣传,杜绝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变一次性为多次重复利用,改一天一洗为一客一洗,节约水资源,同时减少污染排放,对房间进行低碳设计,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3)交通环节。旅游离不开交通,交通是旅游的基础支撑,属高碳行业,与工业、建筑一起成为全球碳排放构成的三大来源。因此,交通节能减碳也至关重要,对于近距离旅游,尽可能提倡徒步方式,这样不仅能减少碳排放,又可以锻炼身体;而对于远距离旅游,则要提倡采用低碳交通方式:一方面多依靠公共交通减碳;另一方面利用先进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耗能少,污染小的环保车,节省能耗,多选择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而采取自驾车旅游的游客,尽量进行拼车同游,都能有效降低碳排放。对于景区内部,采用环保型交通工具,采用景区绿色环保大巴、电动车、自行车、步行等方式,既节能减碳,绿色环保,丰富旅游活动,又增加了游览体验。
其他文献
摘要:中西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具有数量及质量上的两大特征。从数量上看,农村人力资源基数大、增长快,从事第一产业比重过大,且女性劳动力比例逐年上升;从质量上看,农村人力资源的文化素质、科技素质不高,导致其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弱。因此,必须要从发展农村教育、建立多元农民培训体系及构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新机制等方面入手,加快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关键词:人力资源;农村;调查  中图分类号:F323.8
期刊
摘要:旅游生态负效应是指人类旅游活动对旅游地生态因子及其系统结构和功能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存在复杂的影响关系,不合理的旅游开发、游客行为以及经营管理活动极易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造成诸多直接和潜在的负面影响。研究表明,旅游活动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应该实施环境保护规划,转变旅游发展模式,强化社区参与,建立生态认证制度和环境价值补偿机制以实现长白山旅游与生态环
期刊
摘要:通过对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3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实证调查分析,探究了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合作收益实现的主要因素——合作意愿、合作资本、合作的制度条件等,并指出合理的制度设计是提升合作生产力的关键;剖析了制约杨凌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市场(企业)、政府实现外部收益即公共收益的因素;提出了完善制度设计,构建新型合作关系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合作收益;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合作生产力;农民专业合作
期刊
摘要:采用替代法、收入法、支出法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法对兰州农业多能价值进行了实证分析,测算得出2008年兰州农业多功能价值为189.97×108元,其非经济功能价值是经济功能价值的2.87倍,表明当地农业系统不仅仅提供农产品和原材料,还具有生态、社会、文化等多种功能。指出干旱半干旱地区应建立健全多功能农业运行、激励和补偿机制,推动农业经济、生态、社会等多种功能全面协调发展。  关键词:干
期刊
摘要:孔子思想的终极指向是践仁以成圣,这一终极追求必然包括成圣之何以可能的内在根据与实践途径两个基本方面;前者是本体论,后者是功夫论。本文以《论语》为基本文献来阐述本体依据和功夫路径之间体用一元的内在关系,由此展开,宋明理学中的一元论思维模式是对其继承和发展,而王龙溪的“良知见在”正是这一思维模式的典范和大成,将体用一元推向了顶峰。  关键词:仁;良知见在;一元论;孔子;儒家  中图分类号:B22
期刊
摘要:依据《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中规定的各项标准,构建现行政策下新农保养老金目标替代率的模型,分析影响替代率的不同因素、评估替代率总体水平,并提出养老金替代率的合意区间,基于此寻求各地方基础养老金和缴费档次及补贴标准的调整方案。研究发现,各地缴费档次及补贴标准的提高速度应与当地农民上一年人均收入的增长率保持相当,而基础养老金的提高则应略高于收入的增长,各地方应有所差异
期刊
摘要:通过对陕西省周至县猕猴桃产业发展状况进行实地调研,发现品种单一、科技程度低、销售渠道单一、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严重制约着猕猴桃产业和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为促进周至县猕猴桃产业快速升级,合理优化产业结构,特提出了如下对策和建议:加快品种结构调整,成立专门组织,拓宽销售渠道,加大科技投入等。  关键词:猕猴桃产业;产业升级;周至县  中图分类号:F32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期刊
摘要:采用问卷法入户调查了153名农村留守老人,运用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统计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发现:农村留守老人的情绪智力水平较高,自我和谐程度偏低;情绪智力与自我和谐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情绪智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自我和谐的变化,情绪智力水平越高,农村留守老人的自我和谐程度越高。  关键词:农村留守老人;情绪智力;自我和谐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
期刊
摘要: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并结合食物成分表和人口统计年鉴的数据,可以估算城乡居民自1997年到2009年部分年份的口粮消费量。在估算时,需要考虑居民在外就餐的情况,并需解决同一类食物下不同种食物不能直接加总和不同特征人群之间食物消费不能直接加总的问题。根据估算结果,自1997年到2009年城乡居民的口粮消费量都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并且农村居民的年人均口粮消费量在最近几年都是比城镇居民只高20
期刊
摘要:从流通环节提高农民收入解决农产品买难卖难问题,需要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和创新农产品流通渠道。基于供销社构建中国农产品流通体系是解决“买难”、“卖难”的可行性方案,是符合农民利益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路径。本研究以山西为例分析了我国农产品生产流通中的基本现状,提出供销社是流通领域中符合体制内运作的重要组织,在农产品流通领域有着特殊的地位与优势;提出了基于供销社构建我国“大农业”服务管理体制、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