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习作批改存在着劳而少功、事倍功半的“高耗低效”现象:教师辛辛苦苦地改,学生却只看分数,并不认真领会教师批改的良苦用心,写作水平提高甚微,修改习作能力薄弱。笔者在习作教学实践中,尝试通过以下几点做法来减轻工作量,提高习作批改的有效性,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一、变换形式,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一再呼吁“把古老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养成自己修改习作的能力。”这也是叶老语文教学思想“教是为了不教”在习作教学中的具体体现。那么,教师就要转变观念,变换形式,激发学生修改习作的兴趣,变“替学生批改习作”为“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习作”,把批改习作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能力上,让学生亲自参与到习作批改中来。我个人的具体做法主要如下:
(一)教师范改,学生自改
学生习作喜欢一锤定音,草稿写完即习作完成,不愿认真修改,或不懂得如何修改,因而习作水平提高不快。针对这一现象,我一般先认真阅读学生的习作,从中选出一两篇带有普遍性问题的,在课堂上用实物投影或印发给学生,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修改意见,同时明确修改原则:即尊重作者的意愿、站在作者的立场上、顺着作者的主体思路去思考,以保持作品的原貌、体现不同的个性。实践证明,学生的切身实践远远胜于教师单纯说教。教师抛砖引玉式的扶放指导,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学会修改习作的一些基本方法。
(二)教师粗批,学生细改
叶圣陶先生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既要重视学生习作的指导和批改,又要重视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习作这一重要环节。我在阅读学生习作的过程中,一般在需要修改处标上相应符号,使学生理解修改的方向、意图。估计学生看了符号还难以明白怎样修改的,我还适当加上旁批。然后把习作发还给学生,让学生细心体会教师所标的符号和所加的旁批,并根据教师的批注认真加以修改。最后老师检查学生修改的情况,给予评定。这种以批助改的方式为学生指明了修改的方向和方法,大大提高了习作批改的有效性。
(三)学生互批互改
实践显示,单纯教师的改或学生的自行修改,都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修改兴趣,提高修改习作的能力,也不利于学生间的思想交流。因此,我在学生形成初步的写作能力、修改能力的基础上,合理编排评改小组。每个批改小组以四人为宜,安排时考虑不同写作水平学生的搭配,以便实施组员间的引领。此外,我还经常组织学生跟好朋友交换习作评改。在学生讨论、评议、修改的过程中,教师巡视作适当指导。这样,每个人都有机会看到其他同学的习作,增加了相互交流的机会。学生由自己的“写”“作”演变为小老师的“评”“改”,其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了,修改习作的积极性猛涨。
(四)师生面批面改
叶圣陶先生指出:“给学生改作文,最有效的办法是面批。”面批面改是一种直观、互动、有个性、针对性强的作文指导方式。但面批最令老师们担心的问题就是时间如何才能得到保证。我在习作课堂教学中,常常深入各小组边督促学生修改,边面批优等习作。因为课堂时间非常有限,而优等习作往往问题少,在这个时候依靠学生自己修改,他们很难在原有基础上再有大的提高,所以,教师应尽早批改这类习作。我还让先批改完的优等习作的小作者辅导学困生,实现同学之间的互助,有效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对于三类、四类习作我在课后一般采用一对一式面批的方式:先肯定学生的成功之处,再让其欣赏优秀习作。接着引导其对照每次习作的具体要求发现自己习作的问题,教师再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发现他们有所进步就及时鼓励。
以上几种习作批改方法,让我在平常的写作教学中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效果。
二、赏识进步,激发热情,增强效果
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赏识,是指充分认识到人的积极因素,并加以肯定与赞赏。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可以帮助孩子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懦弱心理,它是促使孩子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催化剂。
我们进行习作评价的目的,并不是评判学生的好坏,而是激励学生,让他们体验成功,培养写作兴趣。因此,学生在练习习作的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难免的,教师要怀着一颗赏识的心,努力张扬每篇文章的闪光点,不能在批语中横加指责。特别是对于写作水平长期偏低、已失去习作的热情的学生,教师如果能用“高倍放大镜”去发现和看待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和赏识,唤起学生的写作热情,激发出学生的写作兴趣,那么他们的习作水平必定会有较大提高。
三、依标靠本,因材施教,讲求实效
每次习作的评改,还要突出本次习作写作的要求,避免面面俱到。一般说来,在低年段的写话教学,应切实抓好字、词、句的训练;中年段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连贯;到了高年段,侧重指导学生注意文章是否有中心,有条理,是否围绕中心组织和安排材料。各年级的训练各有侧重点,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训练、系列训练。作为习作教学重要环节的习作批改,也必须考虑不同年段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修改能力的实际水平,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切记要求过高,操之过急。
习作的批改还应考虑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在批改时应有所区别,侧重对待,不能用同一把尺子。优秀生的习作有一定的基础,需要的是锦上添花。而对于习作基础较差的学生,我注意多在词句基本功上给予细致指导,使他们过好语句通顺、内容具体等基本关,夯实习作基础。坚持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就能有针对性地使每个学生的习作能力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不断得到训练和提高,从而促进整体写作水平的提高。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这样长期的训练,教师批改得轻松,学生由怕写习转变为乐写,写作水平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变换形式,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一再呼吁“把古老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养成自己修改习作的能力。”这也是叶老语文教学思想“教是为了不教”在习作教学中的具体体现。那么,教师就要转变观念,变换形式,激发学生修改习作的兴趣,变“替学生批改习作”为“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习作”,把批改习作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能力上,让学生亲自参与到习作批改中来。我个人的具体做法主要如下:
(一)教师范改,学生自改
学生习作喜欢一锤定音,草稿写完即习作完成,不愿认真修改,或不懂得如何修改,因而习作水平提高不快。针对这一现象,我一般先认真阅读学生的习作,从中选出一两篇带有普遍性问题的,在课堂上用实物投影或印发给学生,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修改意见,同时明确修改原则:即尊重作者的意愿、站在作者的立场上、顺着作者的主体思路去思考,以保持作品的原貌、体现不同的个性。实践证明,学生的切身实践远远胜于教师单纯说教。教师抛砖引玉式的扶放指导,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学会修改习作的一些基本方法。
(二)教师粗批,学生细改
叶圣陶先生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既要重视学生习作的指导和批改,又要重视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习作这一重要环节。我在阅读学生习作的过程中,一般在需要修改处标上相应符号,使学生理解修改的方向、意图。估计学生看了符号还难以明白怎样修改的,我还适当加上旁批。然后把习作发还给学生,让学生细心体会教师所标的符号和所加的旁批,并根据教师的批注认真加以修改。最后老师检查学生修改的情况,给予评定。这种以批助改的方式为学生指明了修改的方向和方法,大大提高了习作批改的有效性。
(三)学生互批互改
实践显示,单纯教师的改或学生的自行修改,都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修改兴趣,提高修改习作的能力,也不利于学生间的思想交流。因此,我在学生形成初步的写作能力、修改能力的基础上,合理编排评改小组。每个批改小组以四人为宜,安排时考虑不同写作水平学生的搭配,以便实施组员间的引领。此外,我还经常组织学生跟好朋友交换习作评改。在学生讨论、评议、修改的过程中,教师巡视作适当指导。这样,每个人都有机会看到其他同学的习作,增加了相互交流的机会。学生由自己的“写”“作”演变为小老师的“评”“改”,其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了,修改习作的积极性猛涨。
(四)师生面批面改
叶圣陶先生指出:“给学生改作文,最有效的办法是面批。”面批面改是一种直观、互动、有个性、针对性强的作文指导方式。但面批最令老师们担心的问题就是时间如何才能得到保证。我在习作课堂教学中,常常深入各小组边督促学生修改,边面批优等习作。因为课堂时间非常有限,而优等习作往往问题少,在这个时候依靠学生自己修改,他们很难在原有基础上再有大的提高,所以,教师应尽早批改这类习作。我还让先批改完的优等习作的小作者辅导学困生,实现同学之间的互助,有效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对于三类、四类习作我在课后一般采用一对一式面批的方式:先肯定学生的成功之处,再让其欣赏优秀习作。接着引导其对照每次习作的具体要求发现自己习作的问题,教师再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发现他们有所进步就及时鼓励。
以上几种习作批改方法,让我在平常的写作教学中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效果。
二、赏识进步,激发热情,增强效果
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赏识,是指充分认识到人的积极因素,并加以肯定与赞赏。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可以帮助孩子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懦弱心理,它是促使孩子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催化剂。
我们进行习作评价的目的,并不是评判学生的好坏,而是激励学生,让他们体验成功,培养写作兴趣。因此,学生在练习习作的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难免的,教师要怀着一颗赏识的心,努力张扬每篇文章的闪光点,不能在批语中横加指责。特别是对于写作水平长期偏低、已失去习作的热情的学生,教师如果能用“高倍放大镜”去发现和看待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和赏识,唤起学生的写作热情,激发出学生的写作兴趣,那么他们的习作水平必定会有较大提高。
三、依标靠本,因材施教,讲求实效
每次习作的评改,还要突出本次习作写作的要求,避免面面俱到。一般说来,在低年段的写话教学,应切实抓好字、词、句的训练;中年段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连贯;到了高年段,侧重指导学生注意文章是否有中心,有条理,是否围绕中心组织和安排材料。各年级的训练各有侧重点,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训练、系列训练。作为习作教学重要环节的习作批改,也必须考虑不同年段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修改能力的实际水平,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切记要求过高,操之过急。
习作的批改还应考虑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在批改时应有所区别,侧重对待,不能用同一把尺子。优秀生的习作有一定的基础,需要的是锦上添花。而对于习作基础较差的学生,我注意多在词句基本功上给予细致指导,使他们过好语句通顺、内容具体等基本关,夯实习作基础。坚持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就能有针对性地使每个学生的习作能力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不断得到训练和提高,从而促进整体写作水平的提高。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这样长期的训练,教师批改得轻松,学生由怕写习转变为乐写,写作水平跃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