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是点滴积的积累,对于刚入学的儿童,我们更应该抓住其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合理有序地对他们进行启蒙教育。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在简单的准备课之后,第二单元则是浓墨重彩地对《十以内数的认识和渐渐发》的教学。本单元的知识点多,而对读、写数及简单计算大部分学龄前的儿童又都接触过,因此,教学中如果不能合理、精妙地分散新知识点,而只是千篇一律地从1写到10、算到10,就会使学生感到枯燥,甚至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才能高效、圆满地完成本单元的教学任务呢?我认为做到各个击破是关键。
所谓“各个击破”,就是把知识点分散渗透到每节课的教学中,做到注意突破,让学生感觉新意而乐学。下面我就《十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教学谈点体会。
本单元第一课时——《1、2的认识》,所包容的知识就非常丰富,既有数字1、2的写法,又有数的组成,还涉及到了不等号。我认为本节的教学,应重点突破阿拉伯数字在田字格里的写法,首先让学生认识田字格,知道田字格的上、中、下线及左、右舷所在的位置,用多种方法训练他们在田字格里写规范数字,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对于书的组成,我认为应该放在《3的认识》这一课时突破。教师引导学生多渠道、多花样地操作学具,直观了解数的组成与分成,通过游戏与对口令的形式,熟练掌握3的组成,这样就为以后学习10以内个数的组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对数与计算都有一定认识,而不等号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所以我认为对不等号的系统教学不能操之过急,而应该在反复的认、读之后,放在《6的认识》这一课时突破。为了让学生区别、牢记“>”和“<”号,我在教学中自编了一首儿歌:
大于号,像尖角,伸出右手瞧一瞧;小于号,也奇妙,左手两指来创造,大于、小于都贪吃,张嘴只把大数咬。
儿歌的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至于加、减法意义的理解和加、减法算式的写法,应放在《加、减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突破,教师应抓住一些关键词(如:合起来、去掉等),并借助一些态势语言进行教学,让学生充分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对于加、減法的写法,一定要做到正确、规范。
《4的认识》一课时,教法和程序基本类似于《3的认识》,只是增加了序数的教学,因此,本节课的突破点应该是序数。序数对于刚入学的儿童来说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容易跟基数混淆,教学中学具的作用就不容忽视。课堂上学生通过学具的操作,加深理解,能正确区别几个与第几个的含义。
一图四式是本单元的重点之一,他要求学生能够看一幅图写四道算式。学生掌握这个知识点就必须能充分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并具备一定的系统思维能力,所以本知识点的教学应放在反复地练习一图二式后进行,我认为在《9的认识》一课时中突破较为合适。教学时,先让学生看图,完整地说蹄兔,然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别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同时,学具的操作也不能少,通过学生动手,用手势表示算式的含义,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图画应用题是本单元的一个难关,我认为放在有关8的这一节教学中突破为最佳时机。经过入学后一个多月的训练,学生初具一些观察与口头表达能力,这是他们大致都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图画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这样就为选择算法扫除了障碍,解答图画应用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另外,本单元对2—10各数的认识,均以“加1”的加法为基本点来完成。教师应充分发掘教材的编排意图,在教学中抓住基本点,让学生逐步认识,循序渐进。
总之,启蒙数学的教学,不能贪多求快,我们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分散知识点,巧妙做到各个击破,只有这样,才能一步一个脚印,积跬步以成千里。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在简单的准备课之后,第二单元则是浓墨重彩地对《十以内数的认识和渐渐发》的教学。本单元的知识点多,而对读、写数及简单计算大部分学龄前的儿童又都接触过,因此,教学中如果不能合理、精妙地分散新知识点,而只是千篇一律地从1写到10、算到10,就会使学生感到枯燥,甚至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才能高效、圆满地完成本单元的教学任务呢?我认为做到各个击破是关键。
所谓“各个击破”,就是把知识点分散渗透到每节课的教学中,做到注意突破,让学生感觉新意而乐学。下面我就《十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教学谈点体会。
本单元第一课时——《1、2的认识》,所包容的知识就非常丰富,既有数字1、2的写法,又有数的组成,还涉及到了不等号。我认为本节的教学,应重点突破阿拉伯数字在田字格里的写法,首先让学生认识田字格,知道田字格的上、中、下线及左、右舷所在的位置,用多种方法训练他们在田字格里写规范数字,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对于书的组成,我认为应该放在《3的认识》这一课时突破。教师引导学生多渠道、多花样地操作学具,直观了解数的组成与分成,通过游戏与对口令的形式,熟练掌握3的组成,这样就为以后学习10以内个数的组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对数与计算都有一定认识,而不等号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所以我认为对不等号的系统教学不能操之过急,而应该在反复的认、读之后,放在《6的认识》这一课时突破。为了让学生区别、牢记“>”和“<”号,我在教学中自编了一首儿歌:
大于号,像尖角,伸出右手瞧一瞧;小于号,也奇妙,左手两指来创造,大于、小于都贪吃,张嘴只把大数咬。
儿歌的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至于加、减法意义的理解和加、减法算式的写法,应放在《加、减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突破,教师应抓住一些关键词(如:合起来、去掉等),并借助一些态势语言进行教学,让学生充分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对于加、減法的写法,一定要做到正确、规范。
《4的认识》一课时,教法和程序基本类似于《3的认识》,只是增加了序数的教学,因此,本节课的突破点应该是序数。序数对于刚入学的儿童来说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容易跟基数混淆,教学中学具的作用就不容忽视。课堂上学生通过学具的操作,加深理解,能正确区别几个与第几个的含义。
一图四式是本单元的重点之一,他要求学生能够看一幅图写四道算式。学生掌握这个知识点就必须能充分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并具备一定的系统思维能力,所以本知识点的教学应放在反复地练习一图二式后进行,我认为在《9的认识》一课时中突破较为合适。教学时,先让学生看图,完整地说蹄兔,然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别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同时,学具的操作也不能少,通过学生动手,用手势表示算式的含义,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图画应用题是本单元的一个难关,我认为放在有关8的这一节教学中突破为最佳时机。经过入学后一个多月的训练,学生初具一些观察与口头表达能力,这是他们大致都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图画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这样就为选择算法扫除了障碍,解答图画应用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另外,本单元对2—10各数的认识,均以“加1”的加法为基本点来完成。教师应充分发掘教材的编排意图,在教学中抓住基本点,让学生逐步认识,循序渐进。
总之,启蒙数学的教学,不能贪多求快,我们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分散知识点,巧妙做到各个击破,只有这样,才能一步一个脚印,积跬步以成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