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应用题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抽象的数学知识和实际问题之间的桥梁。小学中高年级的应用题指导需求和低年级比较开始发生变化,立足新的教学需求,本研究集中分析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现状与指导方法,旨在推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目标落实。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
引言
新课标明确指出:“发展应用意识和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是重点。”小学中高段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培养以及应用题解题方法渗透,逐步由知识教学转移到能力培养上。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和计算教学紧密联系,二者的有机联系使得应用题教学的重要性进一步突现出来,小学数学应用题内容涉及到“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方面的知识,知识点丰富、且蕴含数学思想,应用题教学成为整合各部分知识的契机,探究有效的指导方法也非常必要。
1.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现状分析
1.1教学掌握不足
掌握教材是我们有效组织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小学中高段数学应用题教学指导也要求教师了解教材[1]。新教材在应用题内容设置方面和传统教材编排比较更加科学,各章节的例题、训练题都和理论知识点紧密结合在一起,相互支撑,题目类型越来越趋向于多样化,但是部分教师对教材内容和编排思维掌握不足,导致教学过程中无法把握重点、构建知识结构。
1.2教学方法缺乏趣味性
趣味性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关键要素,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的学科教学活动组织过程中。但是显然目前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环节趣味性不足,学生没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趣味性体验,对数学应用知识学习环节的价值认识不足,所以教师需要在这方面深入思考[2]。
1.3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显然新时期的小学数学课程活动指导过程中,知识教学目标比较受到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教师单一刻板的教学方法应用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考,不关注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仅仅关注计算结果,模式化的解题思维对于数学学习来说非常不利。
2.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2.1让学生自编应用题
让学生自编应用题的过程中既体现了对学生主体性的调动,同时也给教师的教学指导提供了广阔空间[3]。如例题:“假如你需要买 5 颗糖,一颗糖是 0.6 元,还要买一只铅笔需要 1.6 元,你一共需要多少?”解決办法:(1)买糖需要多少钱? 0.6×5 =3(元);(2)加上铅笔一共多少钱? 3+1.6= 4.6(元);列入综合公式 0.6×5+1.6 = 4.6(元)。答:需要 4.6 元。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个副本,写相关的例子,可以改变里面的很多条件,也可以保留问题的实质,此时学生将有很多版本的应用题。比如:“5 辆汽车可交付 100 吨钢材 4 次。如果同样的 7 辆车运送 105 吨钢,应该运送多少次?”,想要解决类似的问题,学生想要在变中求不变,在不变中求变,自己尝试改变题目中部分信息就可以创造新的问题。
2.2渗透思想,提出方法
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两个关键要素。我们在指导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足,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无法迅速建立已知信息的内在关联,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旨在体现数学知识规律,让学生能够迅速解决实际问题,如推理、类比、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4],在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过程中确实有比较高的应用价值。比如,在《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学过程中,本课时的教学指导目标就是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鸡兔同笼”的思路,总结中渗透的“化归思想”。由于该问题具有很强的生活化特征,因此教师在指导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多出示一些同类型、同原理的生活化问题,逐步建立起数学模型如:“笼子中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条腿,请问,鸡和兔各有几只?”,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就可以利用表格法和假设法,且这种方法在同类型的应用题解题过程中可以推而广之的应用。
2.3一题多解,创新解题
学生由于应试教育浸染,无法跳出固化解题模式的怪圈。由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采用多种解题方式来解答应用题。如此,在提高学生的思维运转能力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举一反三的魅力。如例题,“小王和小李两人分别骑自行车从 A、B 两地出发,3 小时候相遇。其中一人的速度为每小时 20KM,另一人的速度为每小时 18KM,问:A、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针对这道题,笔者便可提出 3 种解题方式。解法一:根据 A、B 各自的路程相加,算出总路程,这也是相遇问题的一个特性。解法二:先分别求出两人每小时所骑行的路程,相加后再乘以总之间,这也是抓住了相遇问题时间一致的特点。解法三:先计算出两人的速度和,再由此列方程求解。
当然,关于这道题的解题方式自然不仅仅有这三种,但这也间接说明了,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思考问题的方法。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当学生掌握了不同的方法后,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才能更加游刃有余。
结语
总结上文,通过对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研究可知,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数学思维发展水平都不高,需要针对性展开教学指导,落实应用题教学目标,当然这是一项长远的工程。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的重点内容,考察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应用题教学方法多样,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的时候要结合学生思维能力、知识基础针对性选择。显然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效果还不理想,作为教学工作者我们需要树立反思意识,积极弥补传统应用题教学模式缺陷……上文重点分析了小学中高段数学应用题教学现状和策略,旨在给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可行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张静.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3,22(58):275-276.
[2]卢木水.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4,22(04):181-182.
[3]李宝林.高效课堂理念背景下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4,21(07):126-127.
[4]杨明杰.农村小学高年级小班化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之我见[J].学周刊,2019,33(02):174-175.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
引言
新课标明确指出:“发展应用意识和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是重点。”小学中高段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培养以及应用题解题方法渗透,逐步由知识教学转移到能力培养上。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和计算教学紧密联系,二者的有机联系使得应用题教学的重要性进一步突现出来,小学数学应用题内容涉及到“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方面的知识,知识点丰富、且蕴含数学思想,应用题教学成为整合各部分知识的契机,探究有效的指导方法也非常必要。
1.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现状分析
1.1教学掌握不足
掌握教材是我们有效组织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小学中高段数学应用题教学指导也要求教师了解教材[1]。新教材在应用题内容设置方面和传统教材编排比较更加科学,各章节的例题、训练题都和理论知识点紧密结合在一起,相互支撑,题目类型越来越趋向于多样化,但是部分教师对教材内容和编排思维掌握不足,导致教学过程中无法把握重点、构建知识结构。
1.2教学方法缺乏趣味性
趣味性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关键要素,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的学科教学活动组织过程中。但是显然目前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环节趣味性不足,学生没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趣味性体验,对数学应用知识学习环节的价值认识不足,所以教师需要在这方面深入思考[2]。
1.3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显然新时期的小学数学课程活动指导过程中,知识教学目标比较受到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教师单一刻板的教学方法应用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考,不关注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仅仅关注计算结果,模式化的解题思维对于数学学习来说非常不利。
2.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2.1让学生自编应用题
让学生自编应用题的过程中既体现了对学生主体性的调动,同时也给教师的教学指导提供了广阔空间[3]。如例题:“假如你需要买 5 颗糖,一颗糖是 0.6 元,还要买一只铅笔需要 1.6 元,你一共需要多少?”解決办法:(1)买糖需要多少钱? 0.6×5 =3(元);(2)加上铅笔一共多少钱? 3+1.6= 4.6(元);列入综合公式 0.6×5+1.6 = 4.6(元)。答:需要 4.6 元。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个副本,写相关的例子,可以改变里面的很多条件,也可以保留问题的实质,此时学生将有很多版本的应用题。比如:“5 辆汽车可交付 100 吨钢材 4 次。如果同样的 7 辆车运送 105 吨钢,应该运送多少次?”,想要解决类似的问题,学生想要在变中求不变,在不变中求变,自己尝试改变题目中部分信息就可以创造新的问题。
2.2渗透思想,提出方法
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两个关键要素。我们在指导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足,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无法迅速建立已知信息的内在关联,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旨在体现数学知识规律,让学生能够迅速解决实际问题,如推理、类比、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4],在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过程中确实有比较高的应用价值。比如,在《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学过程中,本课时的教学指导目标就是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鸡兔同笼”的思路,总结中渗透的“化归思想”。由于该问题具有很强的生活化特征,因此教师在指导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多出示一些同类型、同原理的生活化问题,逐步建立起数学模型如:“笼子中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条腿,请问,鸡和兔各有几只?”,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就可以利用表格法和假设法,且这种方法在同类型的应用题解题过程中可以推而广之的应用。
2.3一题多解,创新解题
学生由于应试教育浸染,无法跳出固化解题模式的怪圈。由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采用多种解题方式来解答应用题。如此,在提高学生的思维运转能力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举一反三的魅力。如例题,“小王和小李两人分别骑自行车从 A、B 两地出发,3 小时候相遇。其中一人的速度为每小时 20KM,另一人的速度为每小时 18KM,问:A、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针对这道题,笔者便可提出 3 种解题方式。解法一:根据 A、B 各自的路程相加,算出总路程,这也是相遇问题的一个特性。解法二:先分别求出两人每小时所骑行的路程,相加后再乘以总之间,这也是抓住了相遇问题时间一致的特点。解法三:先计算出两人的速度和,再由此列方程求解。
当然,关于这道题的解题方式自然不仅仅有这三种,但这也间接说明了,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思考问题的方法。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当学生掌握了不同的方法后,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才能更加游刃有余。
结语
总结上文,通过对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研究可知,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数学思维发展水平都不高,需要针对性展开教学指导,落实应用题教学目标,当然这是一项长远的工程。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的重点内容,考察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应用题教学方法多样,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的时候要结合学生思维能力、知识基础针对性选择。显然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效果还不理想,作为教学工作者我们需要树立反思意识,积极弥补传统应用题教学模式缺陷……上文重点分析了小学中高段数学应用题教学现状和策略,旨在给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可行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张静.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3,22(58):275-276.
[2]卢木水.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4,22(04):181-182.
[3]李宝林.高效课堂理念背景下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4,21(07):126-127.
[4]杨明杰.农村小学高年级小班化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之我见[J].学周刊,2019,33(02):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