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耕时代时间发生的空间是自然,工业时代的时间是发生在一个人工环境里面的,网络时代是发生在虚拟空间里,我们坐在这的时候其实脑子在那里头,我们的时间在那里头,不在这里。
梁克刚
元典美术馆馆长 策展人 当代艺术家
采访时间:7月19日
采访地点:元典美术馆
梁克刚是个全能型的人物,从建筑设计师到美术馆馆长,从独立策展人到当代艺术家,同时他还是个微博、微信控,他是一个身处于信息漩涡最强地带的游侠,因此他也是在繁忙网络中最有体会的人。
您最早的时候是做建筑设计,建筑界有讲究效率,实用性的建筑师,也有像王樹先生这样不怎么讲究效率,但追求人文感受的建筑师,那么您是怎么看两者之间的区别的?
其实从建筑上来讲有两种类型的建筑师:一种是创作型的建筑师;一种是服务型的建筑师。一个技能很好,受过很好的训练建筑设计师,可以把建筑做得很合理,因为这个是通过教育通过实践能够提升的,但是他没有能力去做非常棒的、有个性的建筑;创作型的建筑师,他们把每一个项目当成作品,他们会思考能不能创造一个有意思的建筑体,这个建筑体是不是以前没有出现过,它里面应该有新的设计理念,有一些实验性的对材料的实验,对空间表达这些方式的实验,它可能在当时是不被接受的,但是后来被证明是代表那个时代很重要的建筑。这种情况在建筑史上比比皆是,像蓬皮杜艺术中心,悉尼歌剧院。
一个闹市区里面建这样一栋高楼的话,会让人们更集中,这样本身是提升了某种形式的效率,但是他也会带来其他的问题,比如说堵车啊,雾霾,垃圾处理污染等等。
网络时代其实是一个消解这些问题的时代,理论上网络是可以消解摩天大楼的,其实是不需要大家集中到一个地方办公,或者在某一个集中的区域盖大楼,所以摩天大楼是工业革命的一个产物,将来会越来越没有存在的必要。大家都在扁平化。
建国60多年我们面临了着从农业时间到工业时间的转变过程,人对时间观念在农业时代的淡薄和在现代社会的急促成为一种比较好的对比,你是怎么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的?
农耕时代,时间主要是人跟自然之间的时间,就是说人只要跟自然的关系建立起来就行了,日落而息,日出而作,这是一个自然规律,万物依照这个规律生长,人的身体也要跟自然循环建立关系,你几点种地和人家几点种地也没有必然,都是在跟自然对话,形成习惯。但是工业社会是强调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是所有的时间点由人来决定,你必须9点打卡,因为这就是规定,你要不就没法工作,你就没法进入这个系统。生产线也是这样,少了个工人他就不能做了,你要在这个岗位,你就必须按照这个标准进来,所以工业革命实际上把时间变成了人和人之间的一个关系。农耕时代时间存在的空间是自然,工业时代的时间是存在于一个人工环境里面,网络时代是发生在虚拟空间里,我们坐在这的时候其实脑子在那里头,我们的时间在那里头,不在这里。
虽然在网络上,单位时间里面里你可以做很多很多事情,但这是一个信息超载,或者大脑超载的过程?
这对人是一个压力,安全感没有了,以往人生活在村子里,认识周围十几户人家就很舒服,后来人到了城市工作,范围扩大到成千上万人,现在网络时代,你是跟全世界连着的。在这个时间和空间的经纬度里面,人就更渺小了,每次人类活动范围一放大,人就变渺小了,更加不安全了。
您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是更多的加入家庭生活和朋友聚会,还是采取其他方式?
我的选择一个是工作,一个是亲情,进入这些相对具体的生活中去。可以是饭局,可以是朋友的小聚会,可以是谈恋爱,或者是旅游,换一个时空,把手机关掉,旅游是一种救赎。说的严重一点,就是你可能在这个环境里待久了受不了,你肯定要逃出去疗养一下。所以人一旅游心情还是很愉快的,就是看的东西完全不一样,然后时间的速度也变慢了。但你在城市里没办法确定,因为这个城市的速率是个整体的节奏,而且你的节奏跟这个城市的节奏不吻合,就会恐慌。
梁克刚
元典美术馆馆长 策展人 当代艺术家
采访时间:7月19日
采访地点:元典美术馆
梁克刚是个全能型的人物,从建筑设计师到美术馆馆长,从独立策展人到当代艺术家,同时他还是个微博、微信控,他是一个身处于信息漩涡最强地带的游侠,因此他也是在繁忙网络中最有体会的人。
您最早的时候是做建筑设计,建筑界有讲究效率,实用性的建筑师,也有像王樹先生这样不怎么讲究效率,但追求人文感受的建筑师,那么您是怎么看两者之间的区别的?
其实从建筑上来讲有两种类型的建筑师:一种是创作型的建筑师;一种是服务型的建筑师。一个技能很好,受过很好的训练建筑设计师,可以把建筑做得很合理,因为这个是通过教育通过实践能够提升的,但是他没有能力去做非常棒的、有个性的建筑;创作型的建筑师,他们把每一个项目当成作品,他们会思考能不能创造一个有意思的建筑体,这个建筑体是不是以前没有出现过,它里面应该有新的设计理念,有一些实验性的对材料的实验,对空间表达这些方式的实验,它可能在当时是不被接受的,但是后来被证明是代表那个时代很重要的建筑。这种情况在建筑史上比比皆是,像蓬皮杜艺术中心,悉尼歌剧院。
一个闹市区里面建这样一栋高楼的话,会让人们更集中,这样本身是提升了某种形式的效率,但是他也会带来其他的问题,比如说堵车啊,雾霾,垃圾处理污染等等。
网络时代其实是一个消解这些问题的时代,理论上网络是可以消解摩天大楼的,其实是不需要大家集中到一个地方办公,或者在某一个集中的区域盖大楼,所以摩天大楼是工业革命的一个产物,将来会越来越没有存在的必要。大家都在扁平化。
建国60多年我们面临了着从农业时间到工业时间的转变过程,人对时间观念在农业时代的淡薄和在现代社会的急促成为一种比较好的对比,你是怎么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的?
农耕时代,时间主要是人跟自然之间的时间,就是说人只要跟自然的关系建立起来就行了,日落而息,日出而作,这是一个自然规律,万物依照这个规律生长,人的身体也要跟自然循环建立关系,你几点种地和人家几点种地也没有必然,都是在跟自然对话,形成习惯。但是工业社会是强调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是所有的时间点由人来决定,你必须9点打卡,因为这就是规定,你要不就没法工作,你就没法进入这个系统。生产线也是这样,少了个工人他就不能做了,你要在这个岗位,你就必须按照这个标准进来,所以工业革命实际上把时间变成了人和人之间的一个关系。农耕时代时间存在的空间是自然,工业时代的时间是存在于一个人工环境里面,网络时代是发生在虚拟空间里,我们坐在这的时候其实脑子在那里头,我们的时间在那里头,不在这里。
虽然在网络上,单位时间里面里你可以做很多很多事情,但这是一个信息超载,或者大脑超载的过程?
这对人是一个压力,安全感没有了,以往人生活在村子里,认识周围十几户人家就很舒服,后来人到了城市工作,范围扩大到成千上万人,现在网络时代,你是跟全世界连着的。在这个时间和空间的经纬度里面,人就更渺小了,每次人类活动范围一放大,人就变渺小了,更加不安全了。
您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是更多的加入家庭生活和朋友聚会,还是采取其他方式?
我的选择一个是工作,一个是亲情,进入这些相对具体的生活中去。可以是饭局,可以是朋友的小聚会,可以是谈恋爱,或者是旅游,换一个时空,把手机关掉,旅游是一种救赎。说的严重一点,就是你可能在这个环境里待久了受不了,你肯定要逃出去疗养一下。所以人一旅游心情还是很愉快的,就是看的东西完全不一样,然后时间的速度也变慢了。但你在城市里没办法确定,因为这个城市的速率是个整体的节奏,而且你的节奏跟这个城市的节奏不吻合,就会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