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幼儿园这个大集体中,规则随处可见。面对话题中提到的“疯玩”孩子,我们既要分析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行为动机意图等内部影响因素,也要考虑游戏内容、班级环境等外部因素。内外兼顾,让规则走进孩子的世界。 多途径激发幼儿的内在动机 遵守规则的前提是认同规则,而认同的前提是需要。规则之所以被需要,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集体之中。我们不妨通过规则游戏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有些游戏的规则隐藏在游戏内容里,幼儿可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幼儿园这个大集体中,规则随处可见。面对话题中提到的“疯玩”孩子,我们既要分析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行为动机意图等内部影响因素,也要考虑游戏内容、班级环境等外部因素。内外兼顾,让规则走进孩子的世界。
多途径激发幼儿的内在动机
遵守规则的前提是认同规则,而认同的前提是需要。规则之所以被需要,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集体之中。我们不妨通过规则游戏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有些游戏的规则隐藏在游戏内容里,幼儿可以在快乐的游戏过程中逐步形成规则意识,如“捉迷藏”的游戏。有些游戏可以引导幼儿产生主动了解他人的视角的需要,如“你说我猜”“好朋友对对碰”“两人三足”等游戏。
有效发挥外在因素的积极影响
1.创设满足幼儿游戏需求的环境。幼儿之所以喜欢自主区域游戏,是因为他们能够自主选择喜欢的游戏内容、游戏伙伴等,换句话说,也就是我们满足了他们的游戏需求。对于“疯玩”的孩子,我们是否又真地考虑和满足了他们的游戏需求呢?有时,他们的“违规”也许只是太投入在自己的游戏中。因此,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幼儿的行为,適当调整游戏场地,丰富游戏内容和材料,来满足更多幼儿的游戏需求。
2.增强规则的弹性空间。例如,在玩“娃娃家”游戏时,有的规则,或者说玩法,是可以商榷的——是否可以有两个妈妈、爸爸可不可以做饭等;有的规则是必须要遵守的——游戏结束后要整理玩具。不论是玩法,还是规则,都可以留出幼儿和教师协商的空间。伴随游戏过程,随时协商、共同制定的规则才更具有效性。
其他文献
在全面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精神指导下,我园园本教研定位在“创设充分的自主空间,促进幼儿主动发展”。结合园本教研,中班组教研的定位是“创设开放的游戏环境,促进幼儿自主发展”。在实践研究的过程中,老师发现,孩子在角色区的游戏主题总变,今天玩自助火锅店,明天玩旅游,后天又玩起了娃娃家。老师能够认同孩子的游戏主题,知道应该让孩子自主自发地开展游戏,但同时也感到困惑与纠结
参赛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马春杰:欢迎三位参赛教师,首先祝贺你们在这次大赛中取得了好成绩。我想知道大家参加这次大赛的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金东:我最大的收获是,更加清晰了如何创设环境会更加合理,活动区的材料怎么投放会更加科学,怎么去观察和指导孩子更有利于他们的成长。我算是一个成熟教师,在工作当中我会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这次大赛我们有指导教师,她们进班指导我们工作的时候也会向我们提出一些建议和想法,这
亲子活动和幼儿园教学活动有着本质的区别, 如何组织3岁以下的幼儿开展适宜的活动?幼儿每周一次的活动频率导致其无法养成活动常规,教师该如何组织集体活动?活动时幼儿与家长同时参与,面对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状况,教师如何引导家长配合?这些问题让老师们充满困扰和疑惑,如何上好一堂亲子课成了幼儿园老师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我们就亲子活动组织实施策略进行一些讨论。 亲子活动,需重点“组织”孩子 场景
我班有一位“特殊”的孩子,他就是奇奇——一位攻击性、排他性、自我观念都非常强的孩子。奇奇的爸爸是一位税务工作者,近两年借调外地,通常周末回家;妈妈是一位医生,工作忙还常常有夜班。孩子两岁前的照料主要由保姆负责,两岁后,由外公外婆照料奇奇。 奇奇的到来给班级工作带来了一次次挑战,老师们记录了其中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情况。 小班行为观察 2016.9.1 小一班 晨间入园 今天,奇奇来得较早
升入中班后,我们班的小朋友对新的环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一天,几名小朋友在美工区的角落发现了一块蓝色的花布,像发现新大陆似的,议论纷纷。户外活动前,孩子们带着这块布,上楼去问了已经升入大班的哥哥姐姐,得知这块看上去旧旧的布是一块蓝印花布。蓝印花布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蓝?为什么有花里胡哨的图案?是谁做出来的?说实话,在没有遇见这块布以前,我也不清楚什么是蓝印花布,孩子们的提问一样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于是
该不该让硕硕转班,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一是,因为转班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而该由家园双方共同重视,对硕硕加强规则意识和交往技能的培养,同时切实帮助文文和其他幼儿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二是,倘若同意让硕硕转班,可能会影响教师工作的信心和动力,影响班级的稳定和幼儿园的管理,甚至给日后的管理带来弊端。 当某个孩子的利益与集体的利益发生冲突时,我们需要坚持原则,更需要讲究沟通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一直强调幼儿学习的整体性。通过《7只小猴去旅行》这本童趣十足又耐人寻味的绘本,谭老师带领孩子们以阅读作为支点,开启了一场童眼看戏剧的主题活动探索之旅,呵护孩子们阅读兴趣的萌芽,支持孩子们积极表达自我,不断追寻孩子兴趣的生长点,提升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共构讲故事、演戏剧的生长之树。 这里的绘本学习不单纯是一个阅读题材的主题活动,老师关注的也不仅仅是《7只小猴去旅行》材料
学会思考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去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从而达到豁然开朗的境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室里一片寂静,学生都在聚精会神地进行紧张的思考。老师要珍视这样的时刻。课堂上应当经常出现这样的寂静。”然而,我们教师往往喜欢热闹的课堂,课堂上如果出現一分钟的安静,教师就觉得有一个世纪那么长了,认为学生的思想都没有集中。其实,安静不等于空白,一味
王老师在话题中没有写是哪个年龄段的幼儿,但从幼儿的表现上看,感觉是一次中班的音乐活动。我觉得林林的表现很生动、形象,用滚来滚去的肢体动作来表现杨絮,很贴近幼儿在生活中的认知。这应该肯定,但是要注意方法。 如果是我,我会请小朋友们都安静下来,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休息,请林林上来向大家说一说,“你觉得风来了的时候,杨絮还可以怎么表现呢?”如果他还是躺在地上滚来滚去,这时我就会说:“小朋友是喜歡空中飞舞的
孩子们升入大班后,猛然间出现了对汉字的兴趣。他们会主动辨认生活中出现的常见汉字,发现自己认识的字会很骄傲地大声读出来。有些孩子已经能将故事书中的一些文字认出来,看书时爱问“这是什么字”。孩子还通过涂鸦、绘画、画像字而非字的符号等进行前书写活动。既然孩子们有了这样的自发兴趣,如何满足他们的需要,让他们可以自由地表达对汉字的认识,进行符合大班实际水平的前书写活动呢? 班级中的小朋友提出了一些关于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