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商业背景下火锅文化形成机制研究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RE1817093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火锅历史悠久,在现代商业背景下火锅具有更加多样的形式,作为餐饮业的三大支柱之一,商业结构比例格局在调整,购物、餐饮、娱乐的比例格局由7:2:1转变为5:3:2,一些新开的商业综合体中餐饮比重更是升至总量的40%-50%,餐饮业渐渐成为商业综合体的主力军。[ 2015中国餐饮现状分析]火锅又是四川美食的代表,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服务,装修,菜品等都在不断提高,火锅数量的大规模增加,其实是一种文化被群众接受,在现代商业模式下,火锅的文化内涵也在不断增加。
  1.问题提出
  中国素有“民以食为天”之说,每个地区依据自己独有的气候、地理、文化、生活习惯,衍生出独有的饮食方式,是区域性的结果,饮食地理已经成了文化地理的研究热点,但是对饮食本身研究较多,对现代形成的餐饮文化研究不多。火锅起源了重庆,作为重庆与成都的美食代表,在全国全世界遍地开花,是全球化与大众消费需求的结果,反映出现代大众的消费多元,打破区域限制,当火锅进入另一文化时空中,火锅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作为一种饮食习惯,会与当地文化饮食习惯冲突,若要保存下来,必然要发生融合。
  2.理论讨论
  英国学者约翰·安东尼·乔治·羅伯茨(Roberts.J.A.G)《东食西渐:西方人眼中的中国饮食文化》讲述了如今,在很多西方国家的每条高速公路边上都有中式快餐,几乎每家每户的厨房里都备有一口炒菜锅。这种饮食文化如何风靡全球,很多与西方差异很大的中国食物如何让西方人接受,经历了一个怎样从被排斥到接受的过程,作者通过不同时期西方人对中国饮食褒贬不一的观点,一一进行了详尽的描述。
  涉及饮食文化地理的研究十分有限。目前已有的是注重火锅本身文化的研究和火锅历史发展研究,缺乏以现代社会为时间点,研究火锅文化的文化机制。而且研究方法单一,较多为饮食史的角度来展开,理论始终离不开历史学研究。
  3.南北火锅文化对比
  3.1锅底
  锅底北方偏清淡,锅底的底料比较简单,加大葱,生姜,白菜等,主要吃的是肉的味道。有喜好吃辣的可以加辣油加重口味。
  南方火锅的锅底很丰富,但是南方火锅细分的派系又有很多,主要有川系,粤系,云贵系和江浙系。各个派系的锅底口味又有不同。
  川系火锅口味最重,辣味十足,花椒,干辣椒,生姜,蒜,各种大料,以麻辣鲜香著称。
  粤系火锅注重汤底的鲜香,有各色配好料的锅底,例如海鲜火锅、潮汕牛肉火锅、猪肚鸡火锅、豆捞等。不同的种类有不同口味的锅底。广东人爱好养生,有时喜爱加入各类药材,汤汁味道注重清淡鲜美。
  云贵系的口味吃的是独特。例如云南的菌菇火锅、腊排骨火锅、黑山羊火锅等,主要选用当地特产食材,风味独特;而贵州火锅口味偏好酸味,酸汤火锅就是当地代表火锅之一。
  江浙系火锅,包括菊花暖锅、一品锅、三鲜火锅等,据说菊花火锅盛行于晚清宫廷,取菊花瓣净洗,撕成茬丝洒入汤内。待菊花清香渗入汤内后,将生肉片、生鸡片等入锅汤熟,蘸汁食用,其滋味芬芳扑鼻,别具风味。一句话言之就是北方锅底比较单一,南方锅底的内容比较丰富。
  相比较而言,北方火锅更重点在于口味浓重,比如北京涮羊肉和四川火锅(重庆火锅),选择的食材、酱料也是偏重味觉和口感,追求个刺激吧。
  在成都的时候,面前大多是一碟清油,自己加些耗油,味精,香菜,葱花一类。降温为主,调味为辅在北方的时候,面前的蘸料是现成的,或者需要自己去调的,麻酱辣酱海鲜酱一应俱全。
  3.2蘸料
  南方以油碟为主,面前大多是一碟清油,自己加些蚝油,味精,香菜,葱花一类。降温为主,调味为辅。 北方的蘸料是现成的,或者需要自己去调的,麻酱辣酱海鲜酱蒜蓉酱一应俱全,火锅的好吃与否很大程度的取决于这碗酱。
  3.3吃法
  北方关于火锅其实应该叫做“涮羊肉”,吃涮羊肉首先要把调料调匀,要吃辣的可把辣椒油放到调料里。推荐的涮法是肉下锅后把筷子张开一寸左右,抽散下锅的肉片,数秒钟后肉片变成白色时用筷子左右归拢自己所涮的肉片,夹肉出锅,把明水甩去(免得料被稀释),蘸调料之后不松筷子趁热入口,这叫“热肉凉佐料”。
  等到全桌的人都不涮肉了,汤也肥了,可以把杂面下锅,杂面出锅后把冻豆腐垫底,一吃粉丝,二吃白菜,三吃冻豆腐。最后用剩余的调料冲一碗汤。
  南方火锅种类太多,但是大致的吃法还是两种
  烫(涮)。即将用料夹好,在锅中烫熟。要弄清哪些用料适宜烫(涮),哪些用料不可以烫(涮),而不是所有用料都可以烫食。一般来说,质地嫩脆、顷刻即熟的用料适于烫如鱼片、肉片、腰片、空心菜等;质地紧密、不易熟的,则要多烫一会儿,如毛肚、鸡鸭肫等;一些不易烫熟的用料,如鸡爪、鸭掌、肉丸等;一些不易烫熟的用料,则必须煮食才行。
   煮。即把用料投汤卤中煮熟即可。其要诀是:首先,要选适宜煮食的用料。一般来说,平菇、香菇、魔芋、粉条、鸡块、鸭掌、鸡爪等适于煮食,这些用料质地紧密,必须经过长时间加热才能食用。其次,要掌握好火候。有的用料煮久了,要散、要化,如海参、银耳等。只有血旺、蹄筋等可煮得久一些。
  4.火锅文化在现代的延伸
  4.1传统文化的延伸
  火锅饮食文化与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有着源远流长的关系,甚至与阴阳五行也密不可分。首先儒家思想强调“求真,尚善,包容”的思想,火锅饮食发展至今在烹饪方式上一直都是将所有的调料,花椒,辣椒,红油,各类的肉类,菜类放在一起煮,一口小锅,能煮天下所有的食物,就像人的心胸能容天下之事一般。其次就是在饮食中强调的“无味”就像阴阳五行,五行相克的辩证思想。再有,重庆的鸳鸯锅,一半为清汤底料,一半为红汤底料,中间是“s”状的间隔,像极了中国古代的八卦,两极相生,負阴而抱阳,互为矛盾,可以互相转化。   火鍋不仅仅是小小一口锅,却以了中国的古代哲学为基础,在平时的饮食中蕴含了大智慧。
  4.2调和众口
  中国人好热闹团圆,过年过节吃饭成了普遍的形式,五湖四海的人坐在一张桌子前可谓众口难调,火锅就可以完全解决这一问题, 喜欢吃辣可以选择麻辣锅,不吃辣可以点海鲜锅,还有牛油清油可以任意选择,也不会因为吃什么菜而发愁,选择每个人喜欢的菜下过,荤素搭配。还有很多火锅店,像“留一手”火锅可以选择自己調配的油碗,更是大大发挥了人们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由众口难调变成众口易调,而且,火锅制作方便,不用挑选食材都可以放在一起煮,体现了早期人们的接见品质,火锅深受大家喜爱。
   4.3长幼同桌
  很多地区具有封建陋习,小孩子和家中女人不能上桌吃饭,而这种想法根深蒂固,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发展,在火锅盛行的地区,人们的饮食习惯是家中吃饭,长幼同桌,男女同席,礼仪不拘,大家欢声笑语,自在随意。
  5.总结
  火锅发展至今,为了迎合全国广大人民的需要,早已有了南北融合的趋势,在川味的火锅店里也可以有自助的酱料碟可以供顾客自己调配。北方的火锅的锅底内容也丰富了不少,各种新奇的菜品也是层出不穷。火锅起源于重庆,但是现在在各个地方都可以品尝到火锅,而且根据各个地方的饮食文化,饮食习惯的不同,火锅加入了不同地方特色,有的偏麻,有的偏辣,有的清淡,有的适合涮牛肉,独具特色,也体现火锅文化的包容特色。
  参考文献:
  [1] 段璨. 从火锅看巴蜀性格[J]. 青年文学家,2013.01.20
  [2] 马衡. 重庆火锅发展史研究[J]. 大家,2011.04.25
  [3]邵建华. 认识四川火锅[J]. 美食,2004.3.15
  [4]杜陈猛. 重庆美食资源开发研究[D]. 重庆师范大学, 2012.11.01
  [5]周炫宇. 近代成渝地区饮食文化地理研究[D]. 西南大学,2014.04.01
  作者简介:韩萱颐,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研究方向:生态旅游,旅游经济。
  项目课题:西南民族大学2016年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本项目得到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资助,项目编号CX2016SP92
其他文献
【摘要】:作为社会规范的法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一直都是人们争论不休的一个热点话题。本文将从我国的历史出发,揭露从古至今法与道理之间模式的变换来细细谈论法与道德之间的关系。正确认清法与道德之间的关系:法治与德治,对我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以及作用。  【关键词】:法与道德,法治与德治  一、我国历史变迁下法与道德模式的变化  在封建时代的古时候,我国遵循以亲亲尊尊的血缘为中心纽带的“仁孝”观念的伦理道德传
期刊
【摘要】:随着中国进入消费社会和消费文化的崛起,雕塑艺术逐渐成为“消费品”,而由此带来的“审美泛化”深刻地作用于雕塑艺术。中国当代雕塑艺术的发展有了更多的选择方向,而其中消费文化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消费社会;消费文化;雕塑;“去经典化”  引言  当代中国总体上来说,消费逐渐成为中国经济的主导,它不仅满足了人们对物质享受的需求,而且在文化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们通过消费来认同自己的社
期刊
【摘要】: 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改变了以排水为主的传统建设理念,转而充分利用各个城市组成单元对于雨水截流的作用,以减少雨水汇集而形成洪流危害城市的风险,同时又配备蓄水设施将截流到的雨水储藏起来并加以利用,以缓解城市缺水危机。海绵城市将城市景观与防灾减灾双重目标以一种新颖的方式组合在一起,释放出城市生态环保的崭新价值,能够有效应对频发的城市型水灾、城市型旱灾、城市水体污染以及城市大气污染等灾害。  【
期刊
【摘要】:移动图书馆的建设是高校图书馆在移动技术、网络技术、云计算技术等方面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理论层面对高校移动图书馆建设的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高校移动图书馆建设的若干原则。  【关键词】:移动图书馆建设;个性化服务;移动服务  1 从数字图书馆到移动图书馆  1.1移动服务是图书馆服务功能的进一步延伸  移动服务是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功能的进一步延伸,是高校图书馆的一个全新的
期刊
【摘要】:现代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构建时期,证据法运行机制与社会控制功能成为法律学者研究重点。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出现了很多社会失范现象,这种情况的出现与我国证据制度规则缺位有关,而证据法则具有解决社会失范的作用,因此,本文将重点研究证据法的运行机制与社会控制功能。  【关键词】:证据法;运行机制;社会控制  前言:  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国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
期刊
【摘要】:中国作为文物大国,从1840年左右直到当今,由于战争劫掠、偷盗走私、非法交易等多种原因,使大量的珍贵文物非法流失到海外。在此背景下,本文从概念界定、我国流失文物追索存在的现状及问题以及提出的相应法律对策这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流失文物;追索;法律  一、概述  (一)流失文物  有关流失文物的定义,中华化会文化发展基金会抢救海外流失文物专项基金曾指出流失文物是专指1840年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犯罪低龄化的趋势增加,未成年人犯罪越来越频繁,未成年人做为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对他们的预防和矫正是整个法律体系中重要一环。但专门针对未成年犯罪的法条散落于各个法条中,没有形成体系,这样不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引导未成年人成长。虽然我国在2012年对未成年人刑事诉讼案件有了专门规定,但仍然有研究的必要,通过进一步细化全面的了解未成年人刑事诉讼制度,从而能更好的保护未成年人。 
期刊
【摘要】:我国的法理学从出现到发展至今,经历从幼稚到成熟。既经历了成为外部政治的简单回应,也经历了全部的从其他国家借鉴,终于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法理学。我国的法理学不断地进步。形成自己学科的品格,建立了自己学科的独立性,生成了自己学科的逻辑,逐渐的减少了政治学的影响,将去政治化进行到底,中国法理学新时代的使命是反思与创新,继续的深化改革达到在制度中关怀人、在实践中实现人的价值的理想状态。  【关键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从生态主体功能区建设入手,以县域生态主体功能区建设为对象,探讨县级区域的生态文明建设的伦理价值与规范,旨在研究县级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生态伦理学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什么,应样处理这种关系?最后提出几点关于县域生态环境实践活动中的建议。  【关键词】: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伦理价值  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明了“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期刊
【摘要】:刑事和解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项司法制度,具有自主性、恢复性和缓和性的特点,同时体现公正和效率的价值。我国为刑事和解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刑事政策和法律基础的保障。但是我国刑事和解在滥用职权现象明显、加害人保障和人人平等原则贯彻等方面存在不足,因此应在立法方面加强监督机制,完善加害人刑事和解的保护制度,以确保实现和谐社会的价值理念。  【关键词】:刑事和解制度;公平公正;和谐社会  一、刑事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