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题目】
在我们成长的历程中,一定有过这样或那样的事情,令你难忘,让你激动;也一定有关心你或帮助你的人,为你留下美好,令你珍藏在心。
请你以《镌刻在心底的记忆》为题,写一篇记叙性的文章,写出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600字左右。
【原文】
镌刻在心底的记忆
贾思情
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转眼间,我已经是一名九年级的学生了。回首往昔,第一次买菜的情形时常在脑海中浮现,挥之不去……
那是几年前一个夏天的早晨,我第一次到小菜市去买菜。小菜市里,各种声音混杂,就像一首交响曲。(叙写对小菜市的总体印象,耳边都听到什么声音呢?去菜市前订了哪些采购计划?妈妈传授了哪些经验?“我”又有怎样的认识呢?不妨交代一下,为下文的情节作些铺垫。)
“哇!这么多买菜的人!”我有些惊讶。我来到卖肉叔叔的面前,问道:“五花肉多少钱一斤?”(询问时用什么称呼呢?)那个人说:“十块钱一斤。”我说:“便宜点儿,九块钱一斤。”(讲价时,“我”是什么心理状态?)那个人说:“九块五。”(此时,“我”的心理有什么变化?)我说:“不卖算了。”(这会儿,“我”是什么表情与动作?卖肉叔叔有什么反应?)那个人被缠得没法,只好答应了。(要买多少肉呢?这里缺少说明,与下文够不成照应。)只见那个人左手拿着磨棒,右手拿着大刀,刀在磨棒上面磨来磨去,发出“噌噌”的声音,然后在大块五花肉上割下一块,称了称,正好一斤,用小塑料袋装起来,放进了我的篮子里。我付了钱,转身走了。
接着,我又买了黄豆芽和小白菜。我看了看周围 的人们,脸上都带着笑容,好像都遇上了喜事。篮子里装的不是鸡,就是鸭、鱼……妈妈曾经对我讲过:她小时候,这个小菜市只有一家卖肉的,那时肉才一块多一斤,人们却舍不得买。现在,人们都富起来了,肉摊也增加了四五家,精肉涨到了二十多块钱一斤,可人们还是经常买肉吃。(这里将今昔生活作了比较,本想采用以小见大的方式表明国家富强,却有点拔高主题了。)
拎着篮子往回走,我想,人们的生活水平正渐渐提高。在党的富民政策引导下,以后,我们的生活一定能达到小康水平。(展望未来固然可以,但没能呼应开头。)
【评析】
这篇习作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而且脉络清晰,叙事流畅,这是值得肯定的地方。但也有明显的不足,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一、缺少细节。因为忽视了细节描写,所以内容稍显单薄。比如“我”去菜市之前订的采购计划和妈妈传授的买菜经验,都缺少交代。再如买肉时,“我”与卖肉叔叔讲价的细节描写也不够,没能刻画出“我”的心理和动作,也未能具体展现叔叔的语言和反应;对于“我”成功买菜后的快乐感受,也缺少描写,导致文章感染力不强。二、拔高主题。小作者本想把生活中买菜这件小事提高到“国家大计”的高度,以小见大地表现国家富强,但文章并不是在写“小菜市的今昔”,并不适合拔高主题。
【升格建议】
针对以上的失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升格:
一、精心打磨,丰富细节。根据表达主题和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适当补充相应的细节描写,如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同时还要补充相关的情节,充实文章内容,使文章更加真实具体。
二、文章倒数第二段,应该进行适当修改,以表现“我”买菜成功后的快乐。
三、作为回忆性的文章为了与开头形成呼应,文章结尾可以交代回到现实的情况,做到首尾圆合。
【升格作文】
镌刻在心底的记忆
贾思情
光阴似箭,时光如梭。一转眼,我已经是一名九年级的学生了。回首往昔,第一次买菜的情形时常在脑海中浮现,挥之不去……(倒叙开头,引人入胜。)
那是几年前一个夏天的早晨,在妈妈的提议下,我第一次到小菜市去买菜。(交代事情起因。)还没到小菜市,我便听见了那里由吆喝声、叫卖声、讨价还价声组成的一首交响曲……此起彼伏,热闹非凡。(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菜市,让读者如闻其声,渲染了一种热闹气氛。)
我提着小菜篮,走进了吵吵闹闹的菜市。虽然常跟妈妈一道买菜,积累了一些“见习经验”,但是独立执行任务,我还是第一次。“买一斤猪肉、二斤黄豆芽、三斤小白菜……”妈妈订的“一二三”采购计划,在我脑子里转了一遍又一遍;“要记得还价……”妈妈传授的采购经验,让我心里直打鼓,和人家斤斤计较,我总觉得有些难为情呀!(既点明采购计划和妈妈“要讨价还价”的叮嘱,又刻画了“我”难为情的心理,生动逼真。)
“叔叔,五花肉多少钱一斤?”我挨近一家肉摊,轻声地问。(“轻声”暗示内心的胆怯。)“十块。”“能便……便宜点吗?我妈妈说……”我有些紧张,说话也结巴起来了,“我妈妈说,九块钱一斤就买……”(讲价时,“我”因紧张而结巴了,省略号用得恰当。)卖肉的叔叔笑了:“小朋友,你看这肉,鲜着哩!好吧,便宜点,九块五一斤,行了吧?”“九块。”我见他让了步,胆子壮了些, “妈妈说……你不卖,我可以到别人家买去。”说着,我开始实施了“讲价计划”的最后一招,装出转身要走的样子。(言行并举,果然奏效,场景如在眼前。)“哎,别走,别走……”这一招还真灵,那位叔叔連忙喊住了我,“就按你妈妈说的价,九块就九块——要多少?”“一斤。”说话间,他早已右手操刀,左手拿磨棒,“噌噌噌”地磨了几下刀,然后麻利地割下一块……(“操”“拿”“磨”“割”等一连串的动词,凸显卖肉叔叔手艺的娴熟。)
我又用同样的“经验”买了黄豆芽和小白菜。(语言简洁,衔接自然。)走出喧闹的小菜市,我的小篮子沉甸甸的,心里有一种成功的喜悦——我学会买菜啦!(此句真切地表达了“我”买菜成功后的快乐感觉。)
“乖儿子,该吃饭啦!”妈妈的一声呼唤,将我拉回到现实。(由回忆到现实。)我想,我还会继续将这次经历珍藏在心底。再忆起时,或许会别有一番情趣。(呼应开头,别具情趣。)
【评 语】文章升格后,摒弃了拔高主题的做法,而是有条不紊地描述了生活中的小菜市之景和“我”第一次独自买菜的过程,表现了“我”走进生活后增长的见识和适应生活的本领,叙事清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小作者在记叙过程中,能够把“我”观察到的事物较具体地记录下来,并且能够细腻地刻画“我”的语言、动作和心理等精彩的细节,真实地表现了生活中常见的事情和真切的感受,让人读之趣味盎然,还能让读者从文字中“看到”第一次买菜的“我”,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在我们成长的历程中,一定有过这样或那样的事情,令你难忘,让你激动;也一定有关心你或帮助你的人,为你留下美好,令你珍藏在心。
请你以《镌刻在心底的记忆》为题,写一篇记叙性的文章,写出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600字左右。
【原文】
镌刻在心底的记忆
贾思情
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转眼间,我已经是一名九年级的学生了。回首往昔,第一次买菜的情形时常在脑海中浮现,挥之不去……
那是几年前一个夏天的早晨,我第一次到小菜市去买菜。小菜市里,各种声音混杂,就像一首交响曲。(叙写对小菜市的总体印象,耳边都听到什么声音呢?去菜市前订了哪些采购计划?妈妈传授了哪些经验?“我”又有怎样的认识呢?不妨交代一下,为下文的情节作些铺垫。)
“哇!这么多买菜的人!”我有些惊讶。我来到卖肉叔叔的面前,问道:“五花肉多少钱一斤?”(询问时用什么称呼呢?)那个人说:“十块钱一斤。”我说:“便宜点儿,九块钱一斤。”(讲价时,“我”是什么心理状态?)那个人说:“九块五。”(此时,“我”的心理有什么变化?)我说:“不卖算了。”(这会儿,“我”是什么表情与动作?卖肉叔叔有什么反应?)那个人被缠得没法,只好答应了。(要买多少肉呢?这里缺少说明,与下文够不成照应。)只见那个人左手拿着磨棒,右手拿着大刀,刀在磨棒上面磨来磨去,发出“噌噌”的声音,然后在大块五花肉上割下一块,称了称,正好一斤,用小塑料袋装起来,放进了我的篮子里。我付了钱,转身走了。
接着,我又买了黄豆芽和小白菜。我看了看周围 的人们,脸上都带着笑容,好像都遇上了喜事。篮子里装的不是鸡,就是鸭、鱼……妈妈曾经对我讲过:她小时候,这个小菜市只有一家卖肉的,那时肉才一块多一斤,人们却舍不得买。现在,人们都富起来了,肉摊也增加了四五家,精肉涨到了二十多块钱一斤,可人们还是经常买肉吃。(这里将今昔生活作了比较,本想采用以小见大的方式表明国家富强,却有点拔高主题了。)
拎着篮子往回走,我想,人们的生活水平正渐渐提高。在党的富民政策引导下,以后,我们的生活一定能达到小康水平。(展望未来固然可以,但没能呼应开头。)
【评析】
这篇习作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而且脉络清晰,叙事流畅,这是值得肯定的地方。但也有明显的不足,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一、缺少细节。因为忽视了细节描写,所以内容稍显单薄。比如“我”去菜市之前订的采购计划和妈妈传授的买菜经验,都缺少交代。再如买肉时,“我”与卖肉叔叔讲价的细节描写也不够,没能刻画出“我”的心理和动作,也未能具体展现叔叔的语言和反应;对于“我”成功买菜后的快乐感受,也缺少描写,导致文章感染力不强。二、拔高主题。小作者本想把生活中买菜这件小事提高到“国家大计”的高度,以小见大地表现国家富强,但文章并不是在写“小菜市的今昔”,并不适合拔高主题。
【升格建议】
针对以上的失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升格:
一、精心打磨,丰富细节。根据表达主题和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适当补充相应的细节描写,如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同时还要补充相关的情节,充实文章内容,使文章更加真实具体。
二、文章倒数第二段,应该进行适当修改,以表现“我”买菜成功后的快乐。
三、作为回忆性的文章为了与开头形成呼应,文章结尾可以交代回到现实的情况,做到首尾圆合。
【升格作文】
镌刻在心底的记忆
贾思情
光阴似箭,时光如梭。一转眼,我已经是一名九年级的学生了。回首往昔,第一次买菜的情形时常在脑海中浮现,挥之不去……(倒叙开头,引人入胜。)
那是几年前一个夏天的早晨,在妈妈的提议下,我第一次到小菜市去买菜。(交代事情起因。)还没到小菜市,我便听见了那里由吆喝声、叫卖声、讨价还价声组成的一首交响曲……此起彼伏,热闹非凡。(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菜市,让读者如闻其声,渲染了一种热闹气氛。)
我提着小菜篮,走进了吵吵闹闹的菜市。虽然常跟妈妈一道买菜,积累了一些“见习经验”,但是独立执行任务,我还是第一次。“买一斤猪肉、二斤黄豆芽、三斤小白菜……”妈妈订的“一二三”采购计划,在我脑子里转了一遍又一遍;“要记得还价……”妈妈传授的采购经验,让我心里直打鼓,和人家斤斤计较,我总觉得有些难为情呀!(既点明采购计划和妈妈“要讨价还价”的叮嘱,又刻画了“我”难为情的心理,生动逼真。)
“叔叔,五花肉多少钱一斤?”我挨近一家肉摊,轻声地问。(“轻声”暗示内心的胆怯。)“十块。”“能便……便宜点吗?我妈妈说……”我有些紧张,说话也结巴起来了,“我妈妈说,九块钱一斤就买……”(讲价时,“我”因紧张而结巴了,省略号用得恰当。)卖肉的叔叔笑了:“小朋友,你看这肉,鲜着哩!好吧,便宜点,九块五一斤,行了吧?”“九块。”我见他让了步,胆子壮了些, “妈妈说……你不卖,我可以到别人家买去。”说着,我开始实施了“讲价计划”的最后一招,装出转身要走的样子。(言行并举,果然奏效,场景如在眼前。)“哎,别走,别走……”这一招还真灵,那位叔叔連忙喊住了我,“就按你妈妈说的价,九块就九块——要多少?”“一斤。”说话间,他早已右手操刀,左手拿磨棒,“噌噌噌”地磨了几下刀,然后麻利地割下一块……(“操”“拿”“磨”“割”等一连串的动词,凸显卖肉叔叔手艺的娴熟。)
我又用同样的“经验”买了黄豆芽和小白菜。(语言简洁,衔接自然。)走出喧闹的小菜市,我的小篮子沉甸甸的,心里有一种成功的喜悦——我学会买菜啦!(此句真切地表达了“我”买菜成功后的快乐感觉。)
“乖儿子,该吃饭啦!”妈妈的一声呼唤,将我拉回到现实。(由回忆到现实。)我想,我还会继续将这次经历珍藏在心底。再忆起时,或许会别有一番情趣。(呼应开头,别具情趣。)
【评 语】文章升格后,摒弃了拔高主题的做法,而是有条不紊地描述了生活中的小菜市之景和“我”第一次独自买菜的过程,表现了“我”走进生活后增长的见识和适应生活的本领,叙事清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小作者在记叙过程中,能够把“我”观察到的事物较具体地记录下来,并且能够细腻地刻画“我”的语言、动作和心理等精彩的细节,真实地表现了生活中常见的事情和真切的感受,让人读之趣味盎然,还能让读者从文字中“看到”第一次买菜的“我”,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