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法课内,得益课外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tj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篇好文章、一本好书往往就是一颗智慧的种子、一颗爱的种子。课内文本的学习,把这些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田,就有了真善美品格的萌芽,滋养感知,潜移默化,学生的心灵就会变得充实、高贵、美丽。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本好比一个锁钥,用这个锁钥可以开发无限的库藏。”这库藏就包括课外阅读文本。以教材为锁钥,利用教材与课外文本的“连接点”,去推开一个广阔的阅读天地,让课内与课外文本互相参照,彼此牵连,形成一个潜力无限的开放学习网络,会使教学更丰实,学生受益更大。
  下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为了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我是如何布置语文课外阅读作业的。
  一、着眼学法,顺势迁移
  学法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途径和手段,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在阅读教学中,无论是理解词语、品味句子,还是感受段落,都应该重视学法的迁移,由扶到放,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同样,在作业布置环节,如果教师能引领学生总结本课相关学法,顺势迁移,指导学生完成课外的阅读任务,那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根据探究话题,一脉相承
  为了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教师既要在教学过程中脚踏实地、训练到位,还要在本课教学的基础上登高望远。这时,根据课堂探究话题,选择与文本中心一脈相承的文章、书籍推荐给学生,让学生课内外联系,读出感受,体会思想,加强情感的熏陶。
  教学《黄河的主人》时,我依据作者叙述的顺序,先让学生感受黄河的惊涛骇浪、羊皮筏子的又轻又小、“我”的胆战心惊、乘客的谈笑风生,再感受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明白课文运用了侧面衬托和正面描写的手法表现艄公的主人精神。在此基础上,布置学生:阅读一篇文章《大自然的主人》和一本书《鲁滨逊漂流记》。看看书中的主人公是什么的主人,他们是如何成为主人的,作者是如何表现他们的主人精神的。
  2.据学习步骤,举一反三
  我在教学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时,采用了互动对话的教学方式,在学生读通读顺古诗的基础上,一边引领学生品词析句,一边启发学生梳理学习方法。一课终了,学生看着板书,自己总结归纳出学习古诗的方法:读出诗中画、读出诗中境、读出诗中情。然后我布置作业,让学生迁移阅读柳宗元的另一首写景诗《渔翁》,阅读更多的写景诗。
  美国心理学家比格指出:“学习的效率大半依学生所学材料可能迁移的数量和质量而定。因而,学习迁移是教育最后必须寄托的柱石。”以上作业布置,根据学习步骤,举一反三,让学生的课外阅读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着眼点不仅是阅读数量的增加,更是阅读质量的提升,真正让学生掌握学法,自主学习。
  二、关注写法,拓展延伸
  作业的布置,是课内外联系的桥梁,要让这桥梁架构起语文学习的宽度与厚度来,就必须像崔峦先生指出的那样:“语文阅读教学要走个‘来回趟’。”这“来”便是要弄清文本写了什么,“回”呢,则是要知道作者是如何写的,为何要这样写,也就是要揣摩、感悟作者的写作方法。在布置课外阅读作业时,我引导学生言意兼得,不仅要理解文本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还要引导学生在语言表达、写作方法上有所领悟、不断积累,储备一定的写作知识、能力。
  1.根据作者写法,乘胜追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说明事理的课文,教学时我紧扣文体特点,展开课堂教学三部曲:读成语,说原因,明观点;读例子,说联系,明对比;读启示,说事理,明写法。我还编写了一篇议论文《打开学问的另一扇天窗》,布置学生课外阅读。这篇文章和《滴水穿石的启示》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突出了语言凝练、选材典型等特点,同样运用了举例说明、正反对比等手法,不同的是《滴水穿石的启示》从一种自然现象谈起,得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取得成功的道理,而《打开学问的另一扇天窗》是从国人学英语会说不会用的社会现象谈起,引出要把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的事理。
  2.根据读写方法,顺水推舟
  《诺贝尔》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这篇课文的最后有一道作业题:利用本课提供的材料,为诺贝尔写一篇一百多字的小传。教学时,我利用这个问题来做切入口,并且贯穿全文的教学。学生经过当堂读写,已经掌握了诺贝尔小传的写法,然后我出示诺贝尔的自传内容,让学生评价,大家都认为写得不好,没有写出课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人格魅力。这时,我才告诉大家这是诺贝尔自己写的,看到大家为诺贝尔的谦虚惊叹不已,我随即布置作业:“站在不同的角度,会认识到不同的诺贝尔。诺贝尔的伟大精神和人格魅力,不是我们今天一篇一百多字的小传能完全涵盖的。老师推荐大家阅读《诺贝尔传》,相信通过阅读,你还能为诺贝尔写出不同角度的、同样精彩的小传来!”
  课外阅读作业的布置,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结课环节,应起到呼应新授、总结归纳、沟通课外、余音绕梁的作用。我们要以教材为依托,着眼学法,顺势迁移,关注写法,拓展延伸,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走向优秀的课外阅读材料。我坚信,课内学习是老师带着学生在游泳池里练习游泳,一旦学生掌握了要领,整个课外阅读的海洋将变成他们弄潮的舞台!
  (作者单位 江苏省张家港市万红小学)
其他文献
微格教学始创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它的基本思想是把教师的工作当成一种职业,强调教师同医生、律师等一样必须通过持续不断的训练才能获得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微格教学能对教师的教态、教学用语、板书、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课件制作的实用性等诸多方面进行诊断,是全面提高教师各项教学技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本学期我在微格教室上了一节观摩课,课题为高三二轮复习专题《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课后通过回顾视
摘 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首要问题是教师愿教,学生想学。这是学生学会与会学的开始,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从这一角度出发,思考提高体育教学质量,需要增强教与学的紧迫性,提高教与学的主动性,加强教与学的鞭策性,增加教与学的享受性,这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明确问题;找准根源;提高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9-0024-02  
新课程标准指出:“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知识、新方法的种子。”有问题才有探究,有探究才有发展,有创新。学生思维的过程受情境的影响。教师应学会:  一、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实践证明: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展开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學菱形性质时,导入时是这样设计的:  1.我们大
学生并不是从内心讨厌体育活动或体育课,而是对一些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教的内容、教的方法感到枯燥厌倦甚至反感,这是体育教学中教与学的对立。因此体育课如何吸引学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磁化”是前提  所谓“磁化”,就是增加教学的吸引力。我认为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与其责怪学生,不如反问教师自己。要使体育教学有实效,第一要紧的是要把学生的心“磁化”过来,使学生乐学。这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摘要:数学教学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教会学生主动学习。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调查问卷法等,对目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行研究,得出了数学教学中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在和外在因素,并提出激发数学学习兴趣的几种策略,使学生在快乐学习的基础上,发展其数学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习兴趣;因素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并获
我们有幸拜读了郭家军老师的《篮球比赛中应增设“假摔”判罚》一文,感谢郭老师的妙笔。我们对此文做了一些思考并做了总结与郭家军老师共商榷,同时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郭老师在文中说道:  1.“这就要求裁判员对比赛要有很强的解读能力,对那种一碰就倒,明显想以此来投机获利的球员,判为‘假摔’犯规,加重罚则,让其‘偷鸡不成蚀把米’。”  2.建议罚则三条。  3.这样可以遏制比赛中“假摔”行为的发生,净
[案例]  《开天辟地》片段一:  师:读了课文,大家产生了哪些想法呢?  生1:老师,宇宙应该是无限的,怎么会是一个大鸡蛋呢?  师:你是个爱思考的孩子,有丰富的科学知识。这是一种想象。  生2:那盘古醒来身边怎么就会有一把斧头呢?斧头是人类原始社会时期才有的工具,怎么会在天地未开的时候就会有呢?  生3:还有那亮光从哪里来的?既然日月都没有形成,地球上怎么会有光呢?  教室里顿时热闹非凡,学生
近年来,我国的基础教育正逐年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目标的各项教育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展开。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营造和谐宽松氛围,使学生敢于创新,不要用“师道尊严”来约束学生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要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从心灵上自然放松。在压抑的环境下,学生只会封闭自己的心灵,根本谈
摘 要: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以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运用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做,主动获取知识。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主动;猜想;激发;思考  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主动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方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手脑并用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可以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认识,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高中语文课程应该继续关注学生的语文积累以及语感和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在阅读和鉴赏、表达和交流的实践中,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增强语文能力,培养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的要求。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