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则中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幼儿期是创造力培养的最佳时期,而美术作为一门视觉艺术,不仅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只有美术,才有那么多的机会让孩子充分地动手动脑,才有那么多有趣、新奇的刺激,激发着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性。美术活动可帮助幼儿表达情绪及感受,及时宣泄被压抑的情绪。所以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提高其艺术修养,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下面本人就如何让孩子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谈一些个人看法:
一、重视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美育中幼儿表现美的灵魂是幼儿的自由想象和创造,而绝不仅仅是依样画葫芦似的模仿。在美术活动中,必须克服过分强调表现技能,技巧的偏向,因为这种偏向把创造性的表现活动降格为一种机械训练,这对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是不适宜的,其后果常常是使幼儿失去信心、产生无能感,害怕或者讨厌美术活动,或只学会机械地服从或模仿成人,这就完全背离了幼儿美育的宗旨。在教师的指导方法上,必须注意启发式而非命令式,克服以教师为中心的倾向。如在幼儿绘画时,有的教师常常让幼儿按自己的想法改这改那,对幼儿画得像不像太在意,不尊重幼儿的自己的看法和创造,这不仅损伤幼儿的积极性,而且会让幼儿认为,只能用一种“正确”的方法来表达一个事物或现象。除美术活动之外,在生活中,幼儿也常常表现出对事物的独特的审美感受和理解,成人不要随意贬低或纠正,而应鼓励和接纳。细心的教师会发现,幼儿的想象和创造会让成人学到许多东西。
二、调动各种感官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要培养他们的具体感,所谓具体感就是将模糊的稍纵即逝的表象、幻想,变成清晰的、具体的、永久保存的图像,就是要把头脑的想象具体的表现出来。怎么表现?也就是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因此,教师就可以组织多种多样、形式各异的活动,充分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系统。人的大脑信息百分之八十来源于视觉,“看”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美术活动中观察是极其重要的,通过观察物象、再现物象、添画、装饰、想象、涂色,使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让孩子闭上眼睛闻各种各样的气味,边闻边想象,刺激孩子的嗅觉系统,然后通过交流,有各种色彩表达自己的感受。
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放上不同质地的、不同规则的物体,让孩子摸一摸,刺激他们的触觉系统,再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大胆的描绘。
放一段音乐,让孩子们仔细倾听,刺激他们的听觉系统,让孩子们用手上的绘画工具表示听到音乐后的感受——这些尝试将取得很好的效果,会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好奇心、积极性、探索欲望,培養了他们的想象力。
三、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源泉
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他主张让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的体验。”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应常常带孩子走出活动室,看看美丽的花朵、摸摸大树、观察小动物等等,这样孩子的兴趣一下子就会被激活,想象也就随之迸发。例如:画《树叶飘飘》的时候,就可以请孩子们到户外观察各种各样的树木,重点引导幼儿观察秋天的树叶,找到树叶上的叶脉,发现树叶的颜色慢慢由绿变黄,或者由黄变红。启发幼儿想象叶子像什么,向好朋友介绍自己画的叶子,然后请幼儿自由讲述他们看到了一些什么样的树,怎样的树干、怎样的树叶、怎样的树枝——通过幼儿的回忆再现观察的物体,教师还可以通过图片、幻灯片、录像——等各种各样的多媒体手段再总结归纳,并与几何图形、夸张变形等相联系,使孩子了解到各式各样的树木之间的不同,但又有着共同的规律。利用活动,教师可以鼓励孩子们按自己的想象创造出一幅关于树叶的作品。结果教师将会发现,孩子们画出了千奇百怪的树叶,可能有人会说“怎么会有这样的树叶”那又怎样!不是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嘛: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在这基础上,教师再可以请幼儿在自己画的这片树叶里进行添画,孩子们会更加兴致勃勃。不光树可以是我们不常见到的,动态的情景也可以是幼儿通过自己的想象画出来的。当然动物园里机灵的猴子、威猛的狮子老虎、美丽的孔雀——也都是我们的活教材,看到这些可爱的动物,孩子们对它们形象的表现更为主动。在大自然中孩子们主动探索知识、积极参与活动,可见大自然不仅增添了孩子们的知识和经验,也促进了他们智慧发展,丰富了孩子们的整个精神世界。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也有一句名言:“自然总是美的”。自然界的景千姿百态、斑驳陆离、纷繁变换、美不胜收。大自然是幼儿绘画活动的最好课堂,欣赏大自然的景物为幼儿开启了想象的大门,发现了美、创造了美。
四、学会赏识幼儿画出心中的画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努力的成果得到别人的认同。幼儿也不例外,而且,这种渴望心理比成人更强烈。而幼儿绘画的潜力各有不同,应优先考虑对他们创造性的培养,不能只拿“像与不像”“行不行”作为评价一幅幼儿作品的标准。所以教会了幼儿画出一张美丽的图画以后,对他们的作品都要认真浅析,以鼓励、赞美为主,使幼儿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本领,有一种成就感,树立起信心了,他们就敢画了,想象创造的翅膀就可以自由飞翔了;把幼儿的绘画作品汇集起来,在家里展出、张贴,或送给小朋友,送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创造倾听他人意见的机会;同时,还要倾听幼儿的心声,多沟通多交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去了解他们需要什么,提供机会请幼儿讲述自己的作品,通过这个历程,为孩子搭建了展示自己的舞台,提升了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也培养了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编织出一幅幅充满浪漫童趣的可爱图画。
一、重视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美育中幼儿表现美的灵魂是幼儿的自由想象和创造,而绝不仅仅是依样画葫芦似的模仿。在美术活动中,必须克服过分强调表现技能,技巧的偏向,因为这种偏向把创造性的表现活动降格为一种机械训练,这对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是不适宜的,其后果常常是使幼儿失去信心、产生无能感,害怕或者讨厌美术活动,或只学会机械地服从或模仿成人,这就完全背离了幼儿美育的宗旨。在教师的指导方法上,必须注意启发式而非命令式,克服以教师为中心的倾向。如在幼儿绘画时,有的教师常常让幼儿按自己的想法改这改那,对幼儿画得像不像太在意,不尊重幼儿的自己的看法和创造,这不仅损伤幼儿的积极性,而且会让幼儿认为,只能用一种“正确”的方法来表达一个事物或现象。除美术活动之外,在生活中,幼儿也常常表现出对事物的独特的审美感受和理解,成人不要随意贬低或纠正,而应鼓励和接纳。细心的教师会发现,幼儿的想象和创造会让成人学到许多东西。
二、调动各种感官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要培养他们的具体感,所谓具体感就是将模糊的稍纵即逝的表象、幻想,变成清晰的、具体的、永久保存的图像,就是要把头脑的想象具体的表现出来。怎么表现?也就是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因此,教师就可以组织多种多样、形式各异的活动,充分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系统。人的大脑信息百分之八十来源于视觉,“看”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美术活动中观察是极其重要的,通过观察物象、再现物象、添画、装饰、想象、涂色,使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让孩子闭上眼睛闻各种各样的气味,边闻边想象,刺激孩子的嗅觉系统,然后通过交流,有各种色彩表达自己的感受。
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放上不同质地的、不同规则的物体,让孩子摸一摸,刺激他们的触觉系统,再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大胆的描绘。
放一段音乐,让孩子们仔细倾听,刺激他们的听觉系统,让孩子们用手上的绘画工具表示听到音乐后的感受——这些尝试将取得很好的效果,会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好奇心、积极性、探索欲望,培養了他们的想象力。
三、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源泉
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他主张让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的体验。”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应常常带孩子走出活动室,看看美丽的花朵、摸摸大树、观察小动物等等,这样孩子的兴趣一下子就会被激活,想象也就随之迸发。例如:画《树叶飘飘》的时候,就可以请孩子们到户外观察各种各样的树木,重点引导幼儿观察秋天的树叶,找到树叶上的叶脉,发现树叶的颜色慢慢由绿变黄,或者由黄变红。启发幼儿想象叶子像什么,向好朋友介绍自己画的叶子,然后请幼儿自由讲述他们看到了一些什么样的树,怎样的树干、怎样的树叶、怎样的树枝——通过幼儿的回忆再现观察的物体,教师还可以通过图片、幻灯片、录像——等各种各样的多媒体手段再总结归纳,并与几何图形、夸张变形等相联系,使孩子了解到各式各样的树木之间的不同,但又有着共同的规律。利用活动,教师可以鼓励孩子们按自己的想象创造出一幅关于树叶的作品。结果教师将会发现,孩子们画出了千奇百怪的树叶,可能有人会说“怎么会有这样的树叶”那又怎样!不是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嘛: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在这基础上,教师再可以请幼儿在自己画的这片树叶里进行添画,孩子们会更加兴致勃勃。不光树可以是我们不常见到的,动态的情景也可以是幼儿通过自己的想象画出来的。当然动物园里机灵的猴子、威猛的狮子老虎、美丽的孔雀——也都是我们的活教材,看到这些可爱的动物,孩子们对它们形象的表现更为主动。在大自然中孩子们主动探索知识、积极参与活动,可见大自然不仅增添了孩子们的知识和经验,也促进了他们智慧发展,丰富了孩子们的整个精神世界。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也有一句名言:“自然总是美的”。自然界的景千姿百态、斑驳陆离、纷繁变换、美不胜收。大自然是幼儿绘画活动的最好课堂,欣赏大自然的景物为幼儿开启了想象的大门,发现了美、创造了美。
四、学会赏识幼儿画出心中的画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努力的成果得到别人的认同。幼儿也不例外,而且,这种渴望心理比成人更强烈。而幼儿绘画的潜力各有不同,应优先考虑对他们创造性的培养,不能只拿“像与不像”“行不行”作为评价一幅幼儿作品的标准。所以教会了幼儿画出一张美丽的图画以后,对他们的作品都要认真浅析,以鼓励、赞美为主,使幼儿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本领,有一种成就感,树立起信心了,他们就敢画了,想象创造的翅膀就可以自由飞翔了;把幼儿的绘画作品汇集起来,在家里展出、张贴,或送给小朋友,送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创造倾听他人意见的机会;同时,还要倾听幼儿的心声,多沟通多交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去了解他们需要什么,提供机会请幼儿讲述自己的作品,通过这个历程,为孩子搭建了展示自己的舞台,提升了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也培养了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编织出一幅幅充满浪漫童趣的可爱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