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高中历史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大致体现在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其中家国情怀是诸素养中价值追求的目标,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的要求。故作为一名高中历史老师,我们应该积极践行核心素养培养理念,充分利用高中历史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助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关键词:高中历史 核心素养 家国情怀 策略研究
家国情怀是个体对自己国家的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是个体对自己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大爱。要想培养高中生的家国情怀就要想办法帮助高中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觀、民族观、文化观,增强高中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培养高中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但由于情感学习评价标准缺失和教师教学手段的单一,现阶段的高中生在历史课堂中情感体验匮乏,无法将历史课堂知识内化为家国情怀素养。故要想培育高中生的家国情怀,就要充分认识到这一教学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历史课堂的体验性。根据教学经验,我总结了三种有效办法,现分享给大家。
1、“合”学历史,提升家国认同
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是一种主观性极强的教学活动,要想将这种教学活动的教学效果发挥到最大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们能够自觉、自愿的参与到对历史事实的探究中,最终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等方式,发现并总结相关规律结论,获得知识学习体验。而合作教学法恰好是一种可以满足这一教学要求的教学方法,故“合”学历史是提升高中生家国认同的有效方式之一。
例如:在《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先将学生们分成了人数适宜的历史探索小组,然后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如下问题:
(1)说一说自己家族姓氏的由来、家族迁移状况、家族知名人物,并试着以绘制家族树的形式列出家中四代到五代人的姓名以及婚配情况。
(2)调查显示生活中的自己家族的祭祀祖先的时间和方式?
在小组探究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要通过调查找到问题的答案,还要对自己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整理形成调查报告。在课堂教学之时,我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导入教学活动,在对小组探究成果的验收中,进入了对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学习。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通过组织合作探究活动,将历史知识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到了一起,让学生们在小组合作探究中了解了中国政治制度中的家国概念,提升家国认同感。
2、“活”学历史,增强文化认同
历史是客观的历史,也是人文的历史。但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却往往过分重视历史学科的客观性,忽视历史教育的人文性,使得历史教学枯燥、刻板,学生历史课堂体验低下,阻碍了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因此,要想提升高中生的家国情怀,我们不妨创新历史教学方式,让学生们“活”学历史,增强文化认同。
例如:在《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对学生们说:“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思想活跃时期,在这一时期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学说流派,影响中国数千年的儒家思想就是在这个时代产生的。那么在这一时期究竟形成的怎样的思想局面,儒家学说又是如何从中脱颖而出的呢?下面就请大家和我一起搭乘时光的列车回到这个百家争鸣的时代。”接着,我让学生说出一条自己了解的百家争鸣知识作为搭乘本次列车的“车票”,并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知识作为“旅途风景”,最后以“验票”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以组织“时光旅行”的方式丰富历史知识教学方式,在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促进了学生多重感官体验的获得,进而在多重感官刺激中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3、“助”学历史,培育社会责任
历史是从社会生活中产生的,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因此,要想培养高中生的家国情怀我们不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当前社会热点问题,辅助学生理解知识,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
例如:在《祖国统一大业》一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先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学设备给学生展示了关于“港毒”“台独”的相关报道,然后问学生们:“对待上述事件你们是怎么看的呢?如果你是国家领导人,你会采取什么办法来维护国家的统一呢?”接着,学生们以自由发言的方式对上述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在我的引导下树立了“一个中国意识”,培育中自觉维护祖国统一的社会责任感。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们认识到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艰难性,从而让学生们认识到祖国统一的来之不易,更加自觉的加入到了对祖国统一的维护之中。
综述,要想培育高中生的家国情怀,就要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增强高中历史课堂的体验性,以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强化高中生的历史课堂参与,让学生们在参与中获得家国认同感、文化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刘志明.家国情怀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培养策略探究[J].亚太教育,2019(06):4-5.
[2]戚建满.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基本策略[J].学周刊,2019(16):63.
关键词:高中历史 核心素养 家国情怀 策略研究
家国情怀是个体对自己国家的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是个体对自己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大爱。要想培养高中生的家国情怀就要想办法帮助高中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觀、民族观、文化观,增强高中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培养高中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但由于情感学习评价标准缺失和教师教学手段的单一,现阶段的高中生在历史课堂中情感体验匮乏,无法将历史课堂知识内化为家国情怀素养。故要想培育高中生的家国情怀,就要充分认识到这一教学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历史课堂的体验性。根据教学经验,我总结了三种有效办法,现分享给大家。
1、“合”学历史,提升家国认同
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是一种主观性极强的教学活动,要想将这种教学活动的教学效果发挥到最大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们能够自觉、自愿的参与到对历史事实的探究中,最终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等方式,发现并总结相关规律结论,获得知识学习体验。而合作教学法恰好是一种可以满足这一教学要求的教学方法,故“合”学历史是提升高中生家国认同的有效方式之一。
例如:在《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先将学生们分成了人数适宜的历史探索小组,然后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如下问题:
(1)说一说自己家族姓氏的由来、家族迁移状况、家族知名人物,并试着以绘制家族树的形式列出家中四代到五代人的姓名以及婚配情况。
(2)调查显示生活中的自己家族的祭祀祖先的时间和方式?
在小组探究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要通过调查找到问题的答案,还要对自己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整理形成调查报告。在课堂教学之时,我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导入教学活动,在对小组探究成果的验收中,进入了对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学习。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通过组织合作探究活动,将历史知识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到了一起,让学生们在小组合作探究中了解了中国政治制度中的家国概念,提升家国认同感。
2、“活”学历史,增强文化认同
历史是客观的历史,也是人文的历史。但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却往往过分重视历史学科的客观性,忽视历史教育的人文性,使得历史教学枯燥、刻板,学生历史课堂体验低下,阻碍了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因此,要想提升高中生的家国情怀,我们不妨创新历史教学方式,让学生们“活”学历史,增强文化认同。
例如:在《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对学生们说:“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思想活跃时期,在这一时期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学说流派,影响中国数千年的儒家思想就是在这个时代产生的。那么在这一时期究竟形成的怎样的思想局面,儒家学说又是如何从中脱颖而出的呢?下面就请大家和我一起搭乘时光的列车回到这个百家争鸣的时代。”接着,我让学生说出一条自己了解的百家争鸣知识作为搭乘本次列车的“车票”,并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知识作为“旅途风景”,最后以“验票”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以组织“时光旅行”的方式丰富历史知识教学方式,在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促进了学生多重感官体验的获得,进而在多重感官刺激中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3、“助”学历史,培育社会责任
历史是从社会生活中产生的,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因此,要想培养高中生的家国情怀我们不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当前社会热点问题,辅助学生理解知识,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
例如:在《祖国统一大业》一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先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学设备给学生展示了关于“港毒”“台独”的相关报道,然后问学生们:“对待上述事件你们是怎么看的呢?如果你是国家领导人,你会采取什么办法来维护国家的统一呢?”接着,学生们以自由发言的方式对上述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在我的引导下树立了“一个中国意识”,培育中自觉维护祖国统一的社会责任感。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们认识到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艰难性,从而让学生们认识到祖国统一的来之不易,更加自觉的加入到了对祖国统一的维护之中。
综述,要想培育高中生的家国情怀,就要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增强高中历史课堂的体验性,以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强化高中生的历史课堂参与,让学生们在参与中获得家国认同感、文化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刘志明.家国情怀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培养策略探究[J].亚太教育,2019(06):4-5.
[2]戚建满.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基本策略[J].学周刊,2019(1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