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鸟情怀

来源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w19880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一】
  在春天里观察两只鸟
  不是一棵,也不是两棵,而是一排水杉,在我居住的城市的东南,向天空高高地直立着,高过了那些栗树、梧桐、刺槐和雪松。
   两只鸟,我们权且称它们为山喜鹊吧,在早春里飞来。我以为我认识它们,我以为它们是去年的那一对。它们的巢还在,也就是说它们原来的家还在。经过了去冬的那场大雪,看上去好像依然完好无损。而且,就一个鸟巢而言,它的高度、支点、造型,都大抵可以称得上经典。
   两只鸟飞来,先在空中盘查了一会儿,停留在附近的一棵树上,对去年那两只的鸟巢进行确认。我不知道上帝赋予了它们怎样的心灵提醒和暗示,也不知道它们依循了怎样的信息和气息,能够从浩渺的远方,准确地找到这一排杉树,找到它们的巢穴。现在的情况是,它们在经过确认后,瞬间同时飞起,又同时落在了鸟巢之上。我猜它们一定会检查它们一冬没有居住的房子,然后进行外墙的修补,更是要把卧室重新装饰一新。它们要在那里谈论天气和诗歌,生儿育女,当然,也要在那里抵御今年的飓风、雷电和大雨。
   很快,我发现我错了。那两只鸟并未干这些事情,它们选择了另一棵树,开始建造一个新的巢。从左往右看过去,如果去年的那个巢在第三棵水杉上,那么它們选择的就是第五棵。
   现在我似乎知道了,这两只鸟不是去年的那两只鸟,而应该是去年那两只鸟的儿女吧。年轻的一代,风华正茂,奋发有为,热爱生活,富于幻想,它们怎肯居住父母的旧巢呢?它们的家族不遗传依赖和懒惰,这是天然的风范;只有人类才会有不肖子孙,好吃懒做,在父辈积攒的财富中坐享其成、坐吃山空。鸟类不会。它们担当不起上帝的指责和同类的嘲笑。
   当然,建造一个家是复杂的、艰难的。我无法知道那两只鸟整个春天的辛勤和劳苦,我只能通过它们忙碌的身影来进行判断和猜想。就这样,有一天,它们的家建好了。一个巨大的鸟巢也像是突然从枝头上长出来,和树完美地融成一体。我能感觉到巢的坚固和安稳,也能想象那卧室的簇新和舒适。
   那天,让我觉得仿佛整个春天里,我都在向它们仰着脸。年轻人的新巢建在第五棵树上,父母的旧居建在第三棵树上;父母亲不在了,高高树顶的旧居空着,仿佛一个家族的图腾和标志;从我的角度看去,直立的杉树举着那个旧巢,更像是举着一个祖宗的牌位。那么,这两只鸟选择在第五棵树上建造自己的新家,是想守护好父母的遗址和祖宗的牌位;那么,与之间隔一棵树的距离,是不是想和旧时的文化传统既不挨得太远,又不挨得太近?它们在生命的繁衍和系统中,需要有自己年轻独立的思想,需要建立一种完全属于自己的信心和锐气。
   而我必须自觉离开了,我要做的不是对两只鸟进行观察和猜测,而是能否进行自身的反省,包括我对待美妙自然和可爱生灵的态度和行为。旧巢和新巢都建在树的高处,那几乎是树的梢顶了。它们未必不知道这要担当多么大的风险,但它们更知道这世上真正的风险来自人类。因此它们把巢尽可能地建在高处,建在梢顶,那是对人类明白无误地拒绝和痛斥。
   那个悬在高空的巢穴,高高悬在我们的头顶之上的巢穴,不知是鸟类的天性不安,还是人类的巨大痛苦。
   (作者陈峻峰,选自《在春天里观察两只鸟》。有删改)
  读有所思
   1.“那天,让我觉得仿佛整个春天里,我都在向它们仰着脸。”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是围绕“我观察两只鸟”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文意,简析两只鸟把巢筑在第五棵树梢顶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全文,分析最后一段所体现的作者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二】
  空鸟巢
   春天,总是在繁花绿叶间看到一些被遗弃的空鸟巢,像是村子的角落里失去烟火气的破败茅屋,房檐上蛛网密布,主人已不知去向。
   大多数鸟儿并不选择去年的旧巢孵蛋育雏。一棵树,一处房檐,石壁间长满荒草的缝隙,都有可能成为鸟儿暂时栖身的村庄。它们在这块地域上衔草筑巢,构筑临时的家园,培育孩子,然后又匆匆地搬迁——这成了鸟儿世界难解的一道谜。
   或许有一个词能够解开这样的谜团:安全感。飞翔在空中的鸟儿,早已洞悉了脚下的危险。一棵树似乎总是逃不开这样的宿命:风摧,雨打,雷劈,火烧,砍伐……倾巢之下,岂有完卵!树的命运的不确定性让鸟儿失去准确而明智的判断,逃离是唯一的选择。灾难来临,飞翔的姿势已无所谓优不优美,像战乱时期的难民,鸟儿匆匆从一棵树逃离到另一棵树,卑小的命运里饱含许多沧桑和流浪感。
   细小的鸟巢依附树身,临空危悬,仿佛警惕的眼睛。
   几乎无人知晓鸟儿的仇恨,它们内心的悲恸与哀怨常常被暗藏花香的语言忽略。
   小时候,总喜欢上山去寻找树丛中藏着的新鲜鸟窝,这几乎是整个童年的乐趣和向往。小小年纪,隐含许多成年的狡谲。拇指大的几枚鸟蛋,颜色雪白,或者暗褐中夹杂着斑纹,婴儿一般地安睡在巢里。一对幸福的夫妻携手在林间觅食,全然不知灾祸濒临。一双幼嫩的小手取走了鸟蛋,仿佛偷摘邻家未成熟的瓜果一样随心所欲。肇事者并不逃逸,仿佛有意滞留现场,观看伤心欲绝的父母怎样扯开喉咙怒骂。强者的霸道遮掩了制度和道德的约束,弱者只有通过一张相对自由的嘴巴远距离地发泄愤慨。    恶毒的举止来源于对未知事件的好奇,对悲惨结局的出现毫不在意,人类的心灵永远无法装下对弱小生命的尊重。家毁子亡,一春的希望瞬间化为乌有,鸟儿的伤心不亚于未亡人的恸哭,凄楚的哀叫电线一般绵长地划过那无边旷野……
   再次见到鸟巢的时间是今年三月。阳台的花盆间不知什么时候悄悄筑起了一只鸟巢,妻子发现它的时候已经完全成型。饭碗大的体积依旧做工精巧,仿佛记忆中某只鸟儿的手艺。已经无法确切叫出这只鸟儿的姓名了。玲珑小巧的身体,擅长飞翔,灰褐色的羽毛,两翼有一抹雪白,像流线形的飞机,每天升降于我的生活周围。惊喜之余,居然沒敢告诉女儿,担心女儿毁了它的家。幼时掏鸟蛋的一幕,依旧在目。每一天,怀着期待暗中观察鸟儿下蛋、孵化小鸟、嘴对嘴地喂孩子们虫子,直到它们长大,把身体完全交给天空。
   一只鸟儿从旷野迁徙到喧嚷的城市,是不是对高楼如林的城市的误读?空荡荡的鸟巢并不能给予答案。好在,它依旧置于我家阳台,作为怀旧时抵达疼痛的路径。
   每次回到老家都要惊叹故乡的变化,只是屋檐下再没见到燕子的新巢,地里迷惑鸟兽的稻草人也不见踪迹,曾经被祖母用来驱赶麻雀的竹制响器早已变成灰烬。房脊上挂着几滴细微的鸟鸣,但那声音与儿时听到的鸟声大合唱简直无法相提并论……
   尚记着许多鸟儿的俗名:红肚儿,水鸦雀,啄木官(啄木鸟),地麻雀,夜老鼠(蝙蝠),牛屎雁,鬼鬼阳(阳雀),薅草包谷(布谷鸟),扁茶罐(脚鸡)……像幼时一同玩耍过的伙伴,多年之后,依旧能够轻易喊出他们的乳名。
   是人的欲望打断了鸟儿的飞翔。那么多的鸟儿已被死亡收藏。那么多的鸟儿,像宝贵的眼泪,被我们随意挥霍。
   天空是一只倒悬的巨巢,衔着地球这枚鸟蛋——一枚病变的鸟蛋,正在加深天空的空度。
  (作者刘照进,选自《陶或易碎的片段》。有删改)
  读有所思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儿时偷鸟蛋只是因为好奇,无心之举却让鸟儿受到伤害,作者对此感到遗憾。
   B.作者用心守护阳台上的鸟巢,“惊喜”“期待”等词都表达了他弥补旧过的真诚。
   C.“我”能喊出俗名的鸟儿如今却已被“死亡收藏”,作者对伤害鸟类的行为十分愤怒。
   D.结尾的比喻,指向人类生存的巨大空间,“加深天空的空度”既是伤叹也是警示。
   2.鸟巢被鸟儿遗弃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以“空鸟巢”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文献
文题速递   你生活在城市还是农村?这几年来,你觉得周围的环境有了哪些变化?原因是什么?以“我周围的环境”为话题,写一篇事理说明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写作指津   在写这篇作文前,同学们先要进行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对周围的环境作深入调查。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调查兴趣等确定调查对象,比如空气、水质、植被、交通状况等。同时可以请教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等学科老师。在调查活动中,
期刊
文题呈现   生活处处皆风景,最美风景在路上。大自然的旖旎风光,校园的欢声笑语,家庭的温馨甜蜜,生命中的点滴触动……   请以“留住最美风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初作亮相  留住最美风景  葱绿一片、金黄一片、艳红一片……这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里是游人们争先恐后前来游赏的地方。有山可攀,有水可游,有花可赏,实是人间仙境啊!①   那天,我和家人来到这儿,稀疏的阳光和煦而不
期刊
人物事迹  时代楷模张桂梅   扎根边疆教育一线40余年,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全身心投入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和儿童福利事业,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是华坪儿童之家130多个孤儿的“妈妈”。她把所有财产和爱给了学生,她和同事们一起帮助18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走进大学,用教育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2002年,作为一名普通的山区教师,张桂梅立下了这样的誓言:“我想建一
期刊
春分前后,天气尚寒。我独自在奶奶家附近散步,不知不觉,走出去好远。   不远处有一排白瓦房,我好奇地走近,原来是座工厂。门口的牌匾上清清楚楚地刻着两个大字——蚕厂。   走进,厂子并不大。门口的两个大箱子中密密麻麻地铺着小小的、蠕动着的黑色幼蚕。廠中央架着一口烧着水的大锅,蒸气袅袅。锅的两旁是正在结茧的蚕,白白胖胖。   蚕昂着头,竭尽全力吐出珍贵的丝,很快乐很专注的样子,然而它却没有意识到,正是
期刊
一般来说,“敬畏自然”的内涵可解读为:热爱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反思对自然的过度开发、过度利用;直面自然对人类不当行为的惩罚;合理利用自然,维护自然的本来面貌,为自然之美着上人类的巧思妙想……   初中语文教材里不乏着笔自然的诗文名篇。比如,阐述人与自然关系的《敬畏自然》;表达与自然为友的《山中访友》;在自然中感受春天之美和生活、生命之美的《春》《雨的四季》;在自然赋予人最深切的情感体验
期刊
竺可桢的远见是为许多领域内学者称道的。   近几年雾霾天气多发,人们知道了PM10、PM2.5的存在,在竺可桢1936年的日记里虽没有这样精确的专用名词,却有关于空气中尘埃数增加造成污染的记录:“作近三年来南京之微尘数,知各月均有增加,1935年倍于1934年,而1934年又倍于1933年。但此项增加只限于空气最下一层。”这令李玉海尤为感慨。   让王作跃佩服的是竺可桢的国际视野。“竺可桢在上世纪
期刊
厚厚的玻璃窗都无法阻挡它四散的兽性。   人们匆匆与它相遇,在它面前摆几个姿势,拍照,又匆匆离开。而它,静默在橱窗内“履行职责”。   它是一匹汗血宝马。它枣红色的皮肤紧紧绷着,鼓胀的肌肉仿佛要将皮肤撕裂,腿上结实的筋脉构成锋利的刀刃,似要切碎入侵的敌人。它,四蹄如墨,马鬃如焰,尾巴高高翘起,弯成好看的弧度,如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这件艺术品若瞬间发力,必定横扫千军。   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几行大
期刊
左读范文  大 寒  那一天,我凭窗而坐,屋里依然冷,只是比外面的寒少了风的凛冽,少了雪的浸染。那棵夏日里枝叶浓密的树,此时疏疏朗朗,把缠着风披着雪的枝,横伸到我四楼的窗口。   两只麻雀不知在那根枝上停留了多久,披着厚厚的袄,偶尔偏转头颅,我们的目光便穿透寒冷忽然相接。它们的眼中并没有恐惧惊慌,却似乎是闪烁着好奇。有时它们会灵巧地转动身体,本来凝固的身影便灵动起来。然后在某个不被预料的时刻,便忽
期刊
高尔基说:“(开篇)好像音乐里定调一样,全曲的音调都是它给予的,也是作者花功夫的所在。”写好了开篇,行文往往一气呵成;同时,精彩的开篇能让读者一见钟情;开篇好,更是考场作文得高分的重要一环。  教师讲坛   邱老师:作文开篇重要不言而喻,但同学们作文中出现频率很高的失误是——   1.转弯抹角,入题太慢。如《记忆深处的那次活动》的开篇:在学校生活中,哪个学校不搞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虽然内容不一样,
期刊
故乡的雨,时而沉静时而暴躁。①  沉静时,雨丝如细线般坠落,滋养万物,融入街上男男女女的发丝间,落于纤细的指尖。②翻转着,晶莹剔透,仿佛一颗颗珍珠。③如果这时太阳出来的话,雨滴就被渲染成美丽的五彩珠。漫步在青石小道上,雨滴滴在上面,发出好听的滴滴答答的声音。她喂饱了庄稼,让万物丰收,让人们露出了美丽的笑容。她就像一位博爱的母亲,滋润着万物。④  暴躁时,雨点如黄豆般捶打着地面,像是在发狂,像是在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