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不少中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还是没有真正得到改革,要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让教师指导得轻松,学生学习得愉快,在教学中要注重激情和趣味性。
【关键词】中小学 语文教学 注重 情趣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不少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还是“穿新鞋,走老路”,要么抓不住重点,要么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厌学。教学不是民主,教师一味灌输,一讲到底,学生缺乏练习。为了追求考试成绩,教学中不是精讲精练,而是多讲多练,课堂教学收效甚微,可谓“教师用心良苦,但教法愚笨;学生求知欲强,然学法太累”。
鉴于此,本人根据自身教学工作的实际和体会,结合外出学习时听专家的讲座和观摩专家的语文教学工作课堂的情况,认为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情趣”。
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离不开阅读。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去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少些包办,多些自主;少些限制,多些引导;少些理性,多些激情。也就是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工作,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要把学生培养成“人”。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确实太少,最缺的就是“情”。
所谓“情”,就是情感或感情。它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要求教师对学生有情,二是要求教师对语文教学有情,上课有情。
首先,教师对学生要有情。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师爱胜过亲子之爱,因为它包括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们要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受到教育,要让他们心情舒畅、思维活跃,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学园、乐园”。
我们要关心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应该是我们的学生观,不是吗?世上哪有“全才”。我们要改变对学困生的看法,真正关心学困生,真正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关心每一位学生,要让每一位学生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都得到应有的进步和发展。
我们要蹲下来看学生,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戈泰尔说过:“理解,是爱的别名”。冰心说过:“淘气的男孩是好的,淘气的女孩是巧的”。我们只有蹲下来看学生,才能理解学生的淘气、好动、好玩,才能宽容学生,才能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没有理解,没有宽容,怎能谈得上爱学生呢?
其次,我们要对语文教学有情,上课要有情。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力,要科学设计教学、娴熟驾驭课堂、提高课堂效率、优化教学效果、创新教学艺术,让学生在有限课堂中轻松、快乐地获取有效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因此,要努力抓好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这三个关键环节。
课前,要关注教材,搞好教学设计,力求做到精心、精练和精美。课堂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我们要在课前与教材实施好“对话”,把教材读懂,读深,读透;要做一个情感丰富的人,把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和感情体会出来,并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把文章的感情基调转化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的感情基调,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就是说,我们要在课前准备好“一桶水”,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一碗水”。
课堂教学,是一种“艺术”,是我们与学生、学生与教材、我们与教材之间的“三者对话”。要实施好这“三者对话”,要求我们与学生、教材“配合默契”地共同创造这份“艺术”。我们的责任是组织教学,是引导,是点拨,是鼓舞,是激励,而不是包办代替和训斥。我们要按教学设计有效组织教学,熟练驾驭课堂的每个环节,灵活处理教学设计外的课堂情况,注意课堂生成,注重发挥教师的引导、师生互动和学生合作学习,有效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力争做到高效率、优效果、师生轻松和快乐。每堂课最多讲课30分钟,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开展互动学习、思考学习和创造性学习。课堂上,要做到声情并茂,要通过表演、模拟等方式把学生带到文章的境界中;课堂上,一声声的宽慰,一段段的表演,是老师心中藏着的爱意和善意的自然流露,这种流露就是一种极简洁的教学风格和一种让学生感动的教学艺术。要实现好课堂上学生、教材、老师之间的“三者对话”,可谓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没有感情的对话是苍白的”。事实上,没有感情的教学同样是苍白的,也是“不艺术”的。
课后,我们要认真辅导学生,要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要针对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或不能达到的预期效果及时分析原因,对成功的教学或满意的教学活动及时总结,反思亮点、热点、盲点和重难点,提出改进意见,并用案例形成书面反思材料。我们要不怕失败,要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做到有声有色,收到满意的效果。
所谓“趣”,就是课要上得富有趣味性,让学生乐学。不能认为将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分组探究,教师“歌之、舞之”,搞得热热闹闹就是有趣;不能认为戴上头饰表演一下,或做几个“课件”演示几下就是有趣。这样的认为显得太肤浅了。
首先,要求我们在课前要钻研好教材。要把课文读出味道来,因为读书既是生活的需要,又富有各种情趣。我们必须把课文读到有一种“兴奋的感觉”、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此时,自己才能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才能读出文章的精妙之处。只有这样,我们在课堂教学的指导中,才能驾驭教材,才能通过“范读”和指导精读,让学生朗读得绘声绘色,才能使语文教学富有趣味性。
其次,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有“趣”。教师要通过多知道学生读的办法,实施好“学生、文本、教师”三者之间的对话。要注重声音的抑扬顿挫,要注重教学艺术的多样化,在适当的时候,教师还要扮演课文中的角色,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得入情入境,或读得眉飞色舞,或读得潸然泪下。事实上,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会使学生借助听觉形象进入文章的意境,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从而使他们产生学习、探究的需要和兴趣。
语文教师还要有一点幽默感,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使之富有新颖性。课堂上那种“平铺直叙”的讲解,学生是不喜欢的,不是吗?“文如看山不喜平”嘛,课堂教学也是如此。
第三,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既有“情”,又有“趣”,将“情”和“趣”互为补充。老师对学生有爱,必然会赢得学生由衷的敬佩,学生将不会辜负老师的期待。老师组织的课堂教学有趣,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努力使每位学生都能取得自己能取得的成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不是吗?刘京海校长说过“成功是成功之母”嘛!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
作为一名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要苦练基本功,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工作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课堂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要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正确处理好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研究和选择自己的教学策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要努力组织好每一堂语文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要效益,既做到“授之以鱼”,又做到“授之以渔”,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于永正语文教学实录荟萃》
[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3] 《刘京海成功教育随笔》
【关键词】中小学 语文教学 注重 情趣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不少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还是“穿新鞋,走老路”,要么抓不住重点,要么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厌学。教学不是民主,教师一味灌输,一讲到底,学生缺乏练习。为了追求考试成绩,教学中不是精讲精练,而是多讲多练,课堂教学收效甚微,可谓“教师用心良苦,但教法愚笨;学生求知欲强,然学法太累”。
鉴于此,本人根据自身教学工作的实际和体会,结合外出学习时听专家的讲座和观摩专家的语文教学工作课堂的情况,认为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情趣”。
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离不开阅读。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去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少些包办,多些自主;少些限制,多些引导;少些理性,多些激情。也就是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工作,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要把学生培养成“人”。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确实太少,最缺的就是“情”。
所谓“情”,就是情感或感情。它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要求教师对学生有情,二是要求教师对语文教学有情,上课有情。
首先,教师对学生要有情。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师爱胜过亲子之爱,因为它包括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们要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受到教育,要让他们心情舒畅、思维活跃,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学园、乐园”。
我们要关心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应该是我们的学生观,不是吗?世上哪有“全才”。我们要改变对学困生的看法,真正关心学困生,真正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关心每一位学生,要让每一位学生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都得到应有的进步和发展。
我们要蹲下来看学生,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戈泰尔说过:“理解,是爱的别名”。冰心说过:“淘气的男孩是好的,淘气的女孩是巧的”。我们只有蹲下来看学生,才能理解学生的淘气、好动、好玩,才能宽容学生,才能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没有理解,没有宽容,怎能谈得上爱学生呢?
其次,我们要对语文教学有情,上课要有情。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力,要科学设计教学、娴熟驾驭课堂、提高课堂效率、优化教学效果、创新教学艺术,让学生在有限课堂中轻松、快乐地获取有效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因此,要努力抓好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这三个关键环节。
课前,要关注教材,搞好教学设计,力求做到精心、精练和精美。课堂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我们要在课前与教材实施好“对话”,把教材读懂,读深,读透;要做一个情感丰富的人,把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和感情体会出来,并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把文章的感情基调转化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的感情基调,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就是说,我们要在课前准备好“一桶水”,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一碗水”。
课堂教学,是一种“艺术”,是我们与学生、学生与教材、我们与教材之间的“三者对话”。要实施好这“三者对话”,要求我们与学生、教材“配合默契”地共同创造这份“艺术”。我们的责任是组织教学,是引导,是点拨,是鼓舞,是激励,而不是包办代替和训斥。我们要按教学设计有效组织教学,熟练驾驭课堂的每个环节,灵活处理教学设计外的课堂情况,注意课堂生成,注重发挥教师的引导、师生互动和学生合作学习,有效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力争做到高效率、优效果、师生轻松和快乐。每堂课最多讲课30分钟,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开展互动学习、思考学习和创造性学习。课堂上,要做到声情并茂,要通过表演、模拟等方式把学生带到文章的境界中;课堂上,一声声的宽慰,一段段的表演,是老师心中藏着的爱意和善意的自然流露,这种流露就是一种极简洁的教学风格和一种让学生感动的教学艺术。要实现好课堂上学生、教材、老师之间的“三者对话”,可谓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没有感情的对话是苍白的”。事实上,没有感情的教学同样是苍白的,也是“不艺术”的。
课后,我们要认真辅导学生,要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要针对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或不能达到的预期效果及时分析原因,对成功的教学或满意的教学活动及时总结,反思亮点、热点、盲点和重难点,提出改进意见,并用案例形成书面反思材料。我们要不怕失败,要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做到有声有色,收到满意的效果。
所谓“趣”,就是课要上得富有趣味性,让学生乐学。不能认为将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分组探究,教师“歌之、舞之”,搞得热热闹闹就是有趣;不能认为戴上头饰表演一下,或做几个“课件”演示几下就是有趣。这样的认为显得太肤浅了。
首先,要求我们在课前要钻研好教材。要把课文读出味道来,因为读书既是生活的需要,又富有各种情趣。我们必须把课文读到有一种“兴奋的感觉”、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此时,自己才能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才能读出文章的精妙之处。只有这样,我们在课堂教学的指导中,才能驾驭教材,才能通过“范读”和指导精读,让学生朗读得绘声绘色,才能使语文教学富有趣味性。
其次,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有“趣”。教师要通过多知道学生读的办法,实施好“学生、文本、教师”三者之间的对话。要注重声音的抑扬顿挫,要注重教学艺术的多样化,在适当的时候,教师还要扮演课文中的角色,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得入情入境,或读得眉飞色舞,或读得潸然泪下。事实上,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会使学生借助听觉形象进入文章的意境,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从而使他们产生学习、探究的需要和兴趣。
语文教师还要有一点幽默感,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使之富有新颖性。课堂上那种“平铺直叙”的讲解,学生是不喜欢的,不是吗?“文如看山不喜平”嘛,课堂教学也是如此。
第三,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既有“情”,又有“趣”,将“情”和“趣”互为补充。老师对学生有爱,必然会赢得学生由衷的敬佩,学生将不会辜负老师的期待。老师组织的课堂教学有趣,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努力使每位学生都能取得自己能取得的成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不是吗?刘京海校长说过“成功是成功之母”嘛!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
作为一名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要苦练基本功,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工作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课堂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要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正确处理好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研究和选择自己的教学策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要努力组织好每一堂语文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要效益,既做到“授之以鱼”,又做到“授之以渔”,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于永正语文教学实录荟萃》
[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3] 《刘京海成功教育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