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经》阅读札记:词语选释三则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msd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经》译文中采用了大量的俗语、口语词汇,其语言极具代表性,有不少故事口语成分较多,是研究汉语史的宝贵材料。其中有不少词语的意义十分晦涩,不经考释不易索解。本文特选释数条,以利于更正确地理解原文,同时为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材料。
  关键词寻而奉迎 而下须发 不中墮落
  中图分类号:H1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1-240-01
  
  《生经》是西晋译经大师竺法护于公元285年翻译的一部本缘部佛经,是他的重要译著之一。这部译经共五卷,五十五节,约五万字,内容极为广泛,主要是述说佛陀和其弟子的宿缘、本生故事,譬喻故事,劝化僧俗,赞扬菩萨、佛的功德等。
  一、寻而奉迎
  1.见比丘入至其家舍,欢喜踊跃,即从座起,寻而奉迎,稽首足下,请入就座。《佛说分卫比丘经第二》
  其中“寻而奉迎”中的“寻”确切含义是什么?令人费解。我们观察“寻而奉迎”在本段的句法位置,前句是“即从座起”,结构与“寻而奉迎”相似,“即”作为副词修饰“从、座、起”三个动作,我们推测“寻”也可做副词修饰“奉、迎”二动作,且“寻”和“即”意思相近。下面我们通过例证,发现“寻”有“立即”的意思。
  首先,在《生经》中我们发现了“即”和“寻”连用的例证:
  2.今此国王,敢来乞者,寻即施与,不能逆人。《佛说腹使经第二十八》
  3.不能自胜不复愁忧,时天帝释,即寻为仙人。《佛说弟子过命经第二十九》
  罗智丰(2006)在《生经复音词研究》中指出:“寻即”为立即、马上。“寻即往到比丘众所。”按:“寻”、“即”均有:“立即、马上”之义,都可用作时间副词,“寻即”是一并列式复词。
  《大正藏》中也有大量“寻”“即”连用的例子:
  4.王闻欢喜,寻即唤看,见已欢喜。《大正藏》
  其次,我们进一步调查了《生经》中“寻”的用法,一共出现47次,在《生经》中的用法一共有几种,归纳如下:寻 V,20次;寻时,10次;寻 即,4次;寻 名,3次;寻 而,2次;寻 以,2次;寻 其他成分,6次。
  从数量上看,“寻”修饰动词,在《生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寻”有副词的功能,如:
  5.寻逃遁走,出之他国。《佛说五仙人经第十一》
  6.时王即見,寻起迎逆,让之在床,則便就坐。《佛说那赖经第一》
  我们可以从这些“寻”修饰动词的例子中归纳出,“寻”有“立即、马上”的意思。“寻而奉迎”的意思是:立即起身迎接,“而”有表示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的作用,如“侃侃~谈”。
  二、而下须发
  7.趋欲得人,而下须发,授具足戒。《佛说和难经第三》
  “下须发”,是什么意思?“下”的具体意思是什么?“下须发”,在《生经》中共有3例,另外2例如下:
  8.还归其家,厌所居处,下其须发,而为沙门。《佛说仙人拨劫经第五十二》
  9.和难比丘,都不受谏,值得见人,辄下须发。《佛说和难经第三》
  其中我们在《生经》中还观察到2例“除须发”的用法:
  10.有欲出家,便除须发,而为沙门。《佛說和难经第三》
  11.谁令调达除头须发。《佛说君臣经第四十六》
  结合上下文语境,至少我们可以判断,“下须发”和“除须发”属于相同的动宾结构,并且“下”和“除”的意思有联系。
  我们在《大正藏》中发现“去须发”和“剃除须发”的用例,更让我们相信,“下须发”的意思就是“去除胡须和头发的意思”。
  12.或不去须发,而为法行。《大正藏》
  所以,“下须发”,表示剃除胡须和头发,且“下”在《生经》中作动词用,有“去掉,除掉”的意思。
  三、不中墮落
  13.不避诸难,勤苦求道,欲济一切,不中墮落,自致得佛。《佛说墮珠著海中经第八》
  “不中”难以理解,我们查阅《古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不中”有三个义项:1.不适当,不恰当。《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2.不符合,不相合。《庄子·逍遥游》:“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3.没有射中目标。《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乐射之,不中;又注,则乘槐本而覆。”
  这几种解释都不能解释“不中堕落”中的“不中”,“不中”在《生经》中就只有这一个例证,我们在《大正藏》中发现“不中”用例:
  14.诸比丘,此是第三盐苦因缘,其大海水盐不中饮。《大正藏》
  15.曾受恶名亦如澡盤不中盛食。《大正藏》
  16.设不著此岸,不著彼岸,又不中沒,复非在岸上。《大正藏》
  17.讽颂受持,增一尊法,广演流布,终不中绝。《大正藏》
  例14中就是因为大海的水很咸,所以不可以饮食。“不中”在一例证中,我们可以归纳成“不能”或者“不可以”的意思,是对主观意愿的否定或者对客观描述的否定。
  例16中从“此”“彼”“岸上”,可以很容易就理解为“中间”,指不在中间沉没。“不中”在二例证中,可归纳成:“不半途”或“不中途”,“中”表中间的意思。
  笔者认为“不中墮落”的“不中”指“不半途”,这句话指“不半途偏废”。
  
  参考文献:
  [1]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9.
  [3]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1995.
  [4]王云路,方一新.中古汉语读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5]罗智丰.生经复音词研究.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6.10.
其他文献
本文根据长期化学教学中总结的经验,对氯气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作了有益探索,并应用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Based on the 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long-term chem
[摘要]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实现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低碳经济要求经济发展实现“低排放、低污染、低能耗”的生产方式。吉林市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应根据自身的经济特点,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   [关键词]低碳经济 新能源 节能减排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4-0136-02    所谓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核心,是基础。历年高考中元素化合物内容占有的比例约30%。元素化合物知识在高考题中分布在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各
新课改下,教育教学理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已被摒弃,要求重新调整教材、教师、学生、媒体相互间的关系。为适应新课改需求,教师需优化教学过程,大胆
摘要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后,欧洲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875年德法战争危机中德国的遭遇和俾斯麦的外交失败可以证明这一点。本文认为1875年德法战争危机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俾斯麦的外交战略方针,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维也纳均势体系崩溃后俾斯麦重建的均势体系的起点。  关键词德法战争危机 三皇同盟 “萨布罗夫法则”  中图分类号:D8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1
李政道曾经指出:我们的教师在教学生做学“答”,而不是做学“问”。学“答”与学“问”仅一字之差,却道出了两种教学观的根本区别。然而现实教学中教师忽视了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
“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研究活动,在已有知识或经验基础上,经过同化、组合和探究获得新的知识、能力和态度,是发
摘要《仲裁法》通过的枉法仲裁罪一时激起千层浪,认为枉法仲裁罪违背仲裁本质,和国外通行做法不同。本文从我国国情出发,比对中西仲裁文化的差异性,从而得出枉法仲裁罪存续的合理性,并指出枉法仲裁罪是仲裁制度和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国仲裁发展的最新成果。  关键词枉法仲裁 仲裁文化 仲裁机构 中国特色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1-241-02  
从经济法作为一个部门法的发展历史来看,经济法学以往的成就、突破、纷争和遗憾,都可以在其研究方法的得失上觅求原因,所以经济法学未来的发展,关键在于如何选择和运用科学的
笔者有幸参加了2011年江苏省高效课堂巡礼。我为同行们上了一节高三复习示范课——二氧化硫。我改变传统的大容量、高难度的练、讲、练的高三复习法。上完这节课感触很深,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