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疑激起涟漪 质疑激活课堂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g19841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课程改革推行近十年,三维目标大家都知道,可是真正把三维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语文课堂的有几个人?如果真正落实了三维目标,影响教学进度乃至影响考试成绩怎么办?至今还有人认为:只要把语文课本所选课文讲完了,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否全面提高了?语文的字、词、句、篇是否都掌握了?学生是否能见眼生情、临场发挥、随机应变?学生写作文是否还“惹人淘神”?好多一线语文教师是否发现了这些问题的症结所在?
   一、明确语文教学的目标任务
   新课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应并驾齐驱,不可偏废。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上,知识与技能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要应付考试;而知识与技能是通过过程与方法来实现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过程与方法最佳状态应当是让全体学生“动”起来(动口、动脑、动心、动手),“设疑激起涟漪,质疑激活课堂” 也算是比较理想的课堂状态;尤其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很难把握,语文考试的试题也没法检验这个方面的程度,往往被一些教师忽视了。
   语文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出发点,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落脚点。
   二、新形势下的语文课堂模式
   不可否认,现在的初中语文教材选编的都是文质兼美的好文章。但是在新课程背景下,不应当把语文课本当成唯一的“把本经”,课堂模式也不应当是单向的教师讲,学生听,而是要研究怎样更好地 “用教材教”,让课堂活跃起来,让学习的主体“动”起来。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阅读与写作。而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离不开思维。思维贯穿于阅读与写作的全过程。换一句话说,不会正确思维的人,就一定不会阅读,也一定不会写作。许多学生读了几年、十几年的书,语文考试成绩也能说得过去,但是,就是不会灵活运用,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正确的思维方式。作为语文教师,要教的语文知识很多:字、词、句、篇;听、说、读、写;语法修辞、文学常识,林林总总。老师觉得语文难教,学生觉得语文难学。其实,最根本的问题在于没有抓住思维训练这一环节。
   那么,怎样才能把文本与思维连接起来呢?下面试从五个方面来谈谈个人的一些认识,试与大家商榷。同时,尽可能地把生涩的文本转化为甘甜的雨露,渗入到每个学生的心田。
   (一)设疑——借助文本,引渠灌溉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语文教材文本是源头,也是活水。但是,如果死搬硬套地去讲解文本,那源头只能是死水一潭,大不了把一潭清水搅浑。而恰当地设疑就相当于修渠,若要“水到渠成”,课堂上师生互动是主要途径;要想“引渠灌溉”,就得要全面调动每个学生的思维,让全班学生都能围绕教师所设置的疑点积极思考:文章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观点、见解?围绕什么线索展开?突出了什么主题思想?揭示了社会的什么本质问题?等等。对于一篇课文,一读,明白大意;二读,抓住要点;三读,明晰思路;四读,抓住关键;五读,领会主旨。这些都是边读边思的过程。
   “疑”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善于动脑筋的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一些联想、想象以及一些奇怪的猜想,也会遇到一些难以解理的问题,这样必定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想要解决问题的欲望、追根求源的心理,这就是探究。探究的心理一旦产生,便会驱使学生积极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从而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
   (二)提问——挖掘文本,拓展延伸
   农村初中学生受阅读量的限制,以及传统的“灌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不敢“越雷池一步”, 思维受局限,这就得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课文内容以及学段课程要求,预设并提出能引导思维的问题,这也如同修渠之前先要搞好测量一样,所提出的问题相当于测量时所定的标签,学生就能沿着问题的思路步步深入。
   好的语文课,应该是教材开发与创新的“第二加工厂”。这种加工是抽象的,是一种思考过程。这就需要靠恰当地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的“第二加工厂”,老师和学生都需要去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编者的选文意图和文本所包含的教育意义。
   语文新课程倡导“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理念,对教材进行第二次“加工”,就得要研读教材、深钻教材、调整教材、补充教材、拓展教材乃至延伸到课外。
   对于初中所选古诗、古文教学,由于相隔时代久远,故事情节与现代生活大相径庭,语言形式与现代汉语截然不同,这就需要增加相应的环节,如介绍背景、翻译原文等,让学生易于接受,并能入情入境地体验古文的美之所在。
   (三)质疑——精研文本,感悟现实
   质疑就是对一些问题进行深入地思考。思考就是思维加分析。反过来讲,不会思维,就不会分析、也就不会深入思考。
   对于一篇课文,通过前面所述的“五步读法”,文本主旨基本了如指掌,接着就要进行深入分析思考,联系现实,举一反三,逐类旁通。对于现实中的种种生活现象,作家们是啥态度?是啥看法?我们普通人又是啥态度?是啥看法?学生的思维如同鞭炮,恰当的设疑、质疑如同引子。只要把引子连接到鞭炮的正点上,点一处而引全发。
   一石激起千层浪,思维的火花是需要经过碰撞才迸发出来。活跃的课堂氛围、积极的思维空间就能激起学生思想的涟漪。其实,学生的思维很活跃,一些创新性的想法,往往能够在对问题的质疑和对问题的主动探究过程中,被有效的激发出来,努力探究,找到问题的答案。一旦学生成功的解决了问题,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了满足,尽情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成功的体验又使学生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学习的兴趣。这种方式将会使语文课堂引入良性循环轨道。
   (四)讨论——提炼升华,各抒己见
   讨论,是一种最有效的师生互动方式,也是透彻理解文本之后,知识内化的表现形式。课改以前的课堂根本不可能给学生讨论的机会,课改以后的讨论却往往流于形式。讨论就是对文本的提炼升华,然后是各抒己见,发表个人对于某种事情在某种情境之下会有哪些可能性?甚至可以发表与文本主旨截然不同的观点。
   讨论要有明确的主题,要有充分的思考余地,要给同学们发表言论的自由,教师要对突出的、新颖的观点给予点评。比如,我曾经将“上网利与弊”这个话题交给学生讨论,结果讨论的很激烈,我又让学生把自己的观点整理出来写成文章,说“上网利大于弊”的理由有哪些?说“上网弊大于利”的理由有哪些?就这一话题,乘热打铁又组织一次辩论会,学生按自己的观点进入正反两方,形成两大阵营,各组推选出一辩二辩三辩,各阵营成员积极为主辩人提供辩论素材。教师最后作了适当地点评,这次活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发散——跳出文本,抒发情感
   发散就是多层次、多角度、方面地思考问题。并且进入活学活用的境界。解读文本之后,会不同程度地触动学生心灵,有的人就会由此及彼,有所感触,此时就应当乘势而上,或者进行扩展阅读,或者进行必要的写作练习。
   阅读与写作是紧密相关的,也是相辅相成的。不会阅读的学生,作文必然写不好。学会阅读和写作,先要学会思维。怎么思维?就是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
   阅读题考的就是“为什么”。你平常阅读时就注意了“为什么”,并且能找到正确答案,还怕考不好吗?作文,不管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要思考这么几个问题:谁?干什么?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如果动笔之前把这几个问题想明白了,就可以下笔成文了,甚至还可以妙笔生花。
   尾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人们的语文素养是通过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不可能一蹴而就。语文考试成绩高,并不能说明这个人的语文素养极高,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要为提高全民的语文素养而负责。让聆听你的教诲每一位学生对于中国语文都有浓厚的兴趣,在每一堂课上都有所获,而且都能学以致用,活学活用。
  
   (作者简介:李辉举,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谭坝九年制学校教师。)
其他文献
迟子建是当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女作家,在其作品中她以神奇灵动的儿童视野、活泼无忌的儿童语言、纯净透明的儿童心理建构着一个纯美无暇的精神世界。不同于同时代的其他作家,迟子建的叙述更多的是对自然生命和人间温情的平实叙述。在众多叙事角度中,迟子建最钟爱儿童视角,通过天真活泼的儿童视角的叙述,给读者展现了一个不同于成人叙事的更加奇幻的世界。对于儿童视角的偏爱,迟子建是这样解释的:“我喜欢采取童年视角叙述故
期刊
池莉小说中的爱情故事充分注重日常生活的逻辑,以非常世俗化、功利化的眼光来看待男女之间的关系。池莉小说中的爱情描写呈现出在世俗化倾向下对道德伦理观念的消解。   一、解读池莉的创作观   池莉在《写作的意义》一文中说:“只有生活是冷漠无情的,它并没有因为我把它编成什么样子它就真的是那样子,……生活把什么没有展示出来?爱情忠诚、欺诈、陷害、天灾人祸、大喜大悲、柴米油盐、家长里短,我终于渐悟
期刊
从三十年代开始创作爱情作品的杨绛,一开始就淡漠了狂热和浪漫,通过书写狂热下面的无奈和真实来展现爱情和婚姻的另一面。本文通过回顾五四浪漫文学作品与分析杨绛冷静思考下的文学作品来探讨杨绛作品中透露出的对爱情婚姻的认识。   一、狂热和浪漫的爱情   五四以后,由于西方个人自由观念的输入,我们开始慢慢认识自我,中国青年的自我在这个时候开始觉醒。在反抗旧传统这一点上,拿旧的爱情观开刀无疑是最能
期刊
《诗经》弃妇诗中塑造的各种女性形象常被视为经典为后人评论,从中我们看到了女性作为男权社会中的附庸的悲剧,但我们也从她们身上看到自我崛起和自我意识的觉醒。本文试图从这些悲剧中分析她们自我意识的觉醒,并和西方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做一个对比,比较一下自我意识程度以及造成的相关原因。   一、引语   《诗经》是中华民族文学这个大花园中最旖旎的一朵花。其中所记录下来的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至今都让人赞叹。
期刊
摘要:根据湖北工业大学学生调查数据,我们对大学生的政治观,思想道德,生活,学习,社会交际,心理健康六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培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综合素质,素质教育    为了全面了解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情况,深入探讨在校学生的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的规律,以便营造更加有利于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学校环境,我们对我校在校本科生进行了综合
期刊
中国南方航空公司,航线遍及世界各地,是世界500强企业,是全亚洲最大世界第三大航空公司,也是我国最早拥有客机的航空公司。公司为纪念成立100周年,撰写出版了百万字的《中国南方航空纪事》一书,全书共五册。我作为封面设计者,谈谈设计创作感悟。   书籍,是作为文字图形的一个载体存在。书籍装帧,是使这个载体更具影响力与渲染力,更能突出信息传递的功能性。   书籍装帧设计大多是“先有稿,后有书”的命题
期刊
汉画像石是汉代在墓室、祠堂、墓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是古代为丧葬礼俗服务的一种石刻艺术。画像石是当时社会风貌的具体描绘,被人们看作汉代历史的画卷,不仅是汉代以前中国古典美术艺术发展的颠峰,而且对汉代以后的美术艺术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它产生于西汉中期,至西汉晚期得到迅速发展,东汉中期以后达到其鼎盛期。   雕刻技法与风格   画像石制作过程大概
期刊
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理性遭到怀疑,传统遭到颠覆,主观取代客观。各个领域都掀起反叛的浪潮。于是,倡导文学性写作的新新闻主义开始在新闻界崭露头角。   新新闻主义作为一种思潮刻在了六十年代的历史丰碑上。所谓新新闻主义,就是主张运用文学创作的手法来写新闻,“指运用记者自己的感受和访问手法从人物的内心获得对某一事件的观点,而不是依靠一般采集材料,提出老一类问题的手法。它是把重点放在写作风格和描绘方面
期刊
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多年,新课改的理念也慢慢进入人心,教学的重点也从教师转到学生上,但是当前的高中英语教学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教学理念上,教师没有完全更新,教师过分注重教学技巧、教学策略与处理方法而忽视教学内容;“任务型教学法”,“多元智能理论”,“最近发展区”,“语言的输入与输出理论”等理论的应用仅存流于表面。   过分注重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虽然新课标要求“以人
期刊
许渊冲(1921-)从事文学翻译六十多年,翻译著作及翻译理论著述等身,是我国翻译实践和理论界知名的专家,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的译论是来自于他本人从事翻译实践的总结和提炼,因而具有较高的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际运用价值。   一、文艺美学与翻译美学   翻译美学和文艺美学属同一学科层级,两者都是美学的分支学科。文艺美学主要研究文艺创作者根据社会、个人的审美意识去感受生活并反映生活美丑属性,按照美的规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