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池莉小说中的爱情故事充分注重日常生活的逻辑,以非常世俗化、功利化的眼光来看待男女之间的关系。池莉小说中的爱情描写呈现出在世俗化倾向下对道德伦理观念的消解。
一、解读池莉的创作观
池莉在《写作的意义》一文中说:“只有生活是冷漠无情的,它并没有因为我把它编成什么样子它就真的是那样子,……生活把什么没有展示出来?爱情忠诚、欺诈、陷害、天灾人祸、大喜大悲、柴米油盐、家长里短,我终于渐悟,我们今天的这生活不是文学名著中的那生活。我开始努力使用我崭新的眼睛,把贴在新生活上的旧标签逐一剥掉。”池莉声称文学是“俗物”,所以她认为小说只能从“尘世”获得生命力。
池莉的作品告诉人们要务实地生活,一个人在面临现实与理想的选择时,应当选择前者而非后者。池莉认为,现实是无情的,它不允许一个人带着过多的幻想色彩生活,现实中的琐碎、浩繁、无边无际是差不多能淹没并销蚀一切。池莉笔下的男男女女,在生活的激流中翻滚挣扎,时起时伏。虽然作家也曾“相信生活必竟是美好的,使用诗的语言肯定,用美好的眼光扫视周围的一切,”因而她的作品世界尚不乏爱情、家庭那固有的一点“温馨”和“甜蜜”。但总的来说,这一切都遮盖不了作者在爱情这一美丽诱人的外壳里充填的惆怅和酸楚无奈。
二、池莉小说中的爱情描写
(一)以女性为视角的婚恋观
1.庸常生活下爱情理想的消磨
以《烦恼人生》中印家厚的老婆和《太阳出世》中的赵小兰为代表,她们是庸常生活状态下的平庸女人。丈夫和家庭是她们的一切,她们的天地是狭小的,她们有小市民的俗气,但并没有失去女性的温柔善良。尽管印家厚的老婆俗里俗气,赵小兰刁蛮任性,但她们对男人还有温情和爱,还有女性的软弱和依赖,她们对自己男人的发威,是因为还信任他们,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主心骨。因此,夫妻之间尚有一息余存的爱情。在这种平庸的日常生活下,人们已经被日常生活规律所束缚,爱情已经成为一种无意识、非主流的存在。
2.以爱情为筹码的交易
以《不谈爱情》的吉玲为代表。吉玲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她还是保持着十分清醒的头脑。她在茫茫人海中选择庄建非,既不是因为感情上的情投意合,也不是因为理想上的志同道合,而是为了走出花楼街那个贫穷粗俗的家,找到一个上层社会的丈夫过上舒服的好日子。在吉玲眼中,婚姻爱情与高尚无缘,它只是实现自己生活目标的一种手段,一个无规则的游戏。吉玲的罗曼史痛快淋漓地解构了传统的理想爱情,赤裸裸地描写了现实生活中市民爱情的虚假性和不完美性。
3.以生存为名义的爱情交换
以《你是一条河》中的辣辣为代表。在辣辣的心里,爱情是一件虚幻可笑的事,生存才是实在而迫切的。为了自己和孩子的生存,辣辣巧妙地和这些各怀鬼胎的男人周旋,毫不犹豫、心安理得地接受这些男人献殷勤。 “所有的男人都不知道辣辣的真实想法。凡送礼物来,不论轻重多少,辣辣一概收下,然后高高兴兴和孩子们吃掉。一时间,辣辣屋里屋外,进进出出的都是些充满爱意的人。”生活的重压使辣辣失去了女性对爱情的向往,甚至可以利用“爱情”来进行物欲的交换。
(二)以男性为视角的婚恋观
1.世俗生活下的爱情妥协
以《不谈爱情》中的庄建非为代表,他的爱情自开始就弥漫着一层虚假的面纱。他的妻子吉玲为了走出贫穷落后的家庭不惜以种种手段“赢”得了他的心,他们组成了一个小家庭,但也渐渐为婚后日子的平淡琐碎所慢慢稀释冲淡,于是有了不满、失望、争吵,终因一件小事,彼此不妥协而化成了离婚的轩然大波。正当两个人像齿轮咬合不相让之际,出国名额之争奇迹般地使二人化干戈为玉帛,让二人和好如初。经过一系列的事件,庄建非从爱情幻想中惊醒,重新正视现实。在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结局背后,见出世俗功利的权衡盘算和精明。
“不谈爱情”,在此时是一种选择,也是一种投降,更是一份无奈。池莉在对俗常婚姻生活的审视中,她发现了爱情的虚假性,不是爱情的光环笼罩了个性解放、独立幸福的内核,而根本是种种现实功利因素代替了爱情。
2.无爱可言的现实世界
小说《来来往往》中的商界精英康伟业在爱情和婚姻之中尝尽了理想破灭的伤痛。主人公康伟业生活中的四个女人,可以说是他人生道路的四个阶段。戴晓蕾是康伟业少年时代的一个甜蜜梦幻,是他骚动青春期的一个美好寄托。与政治型的妻子段莉娜的婚姻生活没有爱情却实实在在,尽管与他分歧甚多,但却是他日常生活的伴侣,地位升迁的靠山。然而,当他扶摇直上,在商海的弄潮中成为一名成功人士时,他以为和白领丽人林珠揉搓出了刻骨铭心的爱情。他抛弃邋遢世故的老婆,迎娶现代时髦女郎,上演了一场浪漫言情剧,但是他们的爱情很快就土崩瓦解。爱情理想的破灭使奋发有为的康伟业沿着道德的斜坡迅速堕落,他与第四个女人时雨蓬的关系变得非常简单,两人只有调情、享乐,只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和皮肉游戏。小说的结尾,康伟业终于抛弃了理想的浪漫情怀,重回他现实生活轨迹中去。
三、对池莉小说中爱情描写的思考
池莉小说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现实主义的原生态图。在池莉看来,爱情应首先依附现实生活,现实中的爱情是基于物质与精神均衡的两性关系。她的创作目的就是要使她的主人公从水中月、雾中花的爱情梦幻中清醒过来,建立一个能够过日子的安稳的“小窝”,意在让人们调适入世的角度,顺应生活的激流,抵挡各种诱惑,去寻找困苦中的欢乐。作家在这里只是展现了真实的生活,而没有表现出真正的生活;只有现实的描绘,而没有审美的判断。生活的本真面貌是什么样子?池莉告诉我们,它既非天堂地狱,它平平淡淡、庸庸常常。
池莉的小说过分地认同市民社会的价值标准,不谈理想,没有远大的目标与追求;不谈爱情,放弃高尚的情感追求,以非常世俗功利的眼光去看待男女之间的关系;其小说创作中轻视思想和精神的价值,抹煞知识分子的意义和思想力量,缺少情感的力度和震撼力,缺乏激起人们追求生存意义和提升审美理想的强大动力。因此我们看到其作品呈现出的价值观的单向性无法涵盖生活的丰富性,作品的可读性也无法遮盖作品的单薄感。
池莉站在市民立场上看待一切,评价一切,注重活着而忽略了人生意义和生命审美精神,忽略了生命价值的永存,忽略了文学的终极使命是生命审美价值。池莉自己也曾坦言:“好日子不仅仅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因此读者对文学作品精神深度的发掘,对作品精神世界的依赖、信仰以及追求是不容置否。文学作品应该体现出一种人文的关怀。池莉的小说没有用批判的眼光来审视生活和人生,没有透视文学的审美功能和人的生存价值以及生命意识,很难给予人们思想的启迪和灵魂的净化。因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作品的审美意义,显示不出文学的终极意义。与池莉同属新写实小说作家的方方、刘震云等,他们的创作体现出文人对世俗生活的人文关怀,其创作深切地关注了现代人的生存困惑,解析了现代人的精神困惑,以求重建一个适应、满足现代人生活的精神家园。而池莉以及活跃在当代文坛的畅销书作家们却以崛起的市民社会的世俗画面扮演着另一种先锋姿态——和大众传媒一起制造着各种流行的建立在物质享受之上的极富欺骗性的幸福意识和以浅薄抒情为内核的生活时尚。这种浮华的时尚是可怕的,不仅没有很好地表现我们所处的时代,还有可能误导读者去追求另一种形式的经过巧妙包装的纸醉金迷。
在大众文化的时代,文化产品是消费品,它的娱乐休闲价值是不容置疑的,但它的深层价值取向也是值得关注。文学创作不应该被这个浮躁的时代俘虏,要站在人生的圈外,清醒地冷静地将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发自内心的对人生深切的关注和反思,对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进行深刻的文化反思。只有在对艺术个性的自觉追求中以丰富的内在精神执着地抵抗市场经济社会的外在负面冲击,并逐步形成博大的人文情怀和深刻的艺术灵魂,真正的富有艺术性的好作品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池莉.真实的日子[M].江苏: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
[2]池莉.也算一封回信[J].中编小说选刊,1988(4).
[3]池莉.你是一条河[M].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1995.
(作者简介:方珠伴(1983-),女,大学本科,广东开平人,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一、解读池莉的创作观
池莉在《写作的意义》一文中说:“只有生活是冷漠无情的,它并没有因为我把它编成什么样子它就真的是那样子,……生活把什么没有展示出来?爱情忠诚、欺诈、陷害、天灾人祸、大喜大悲、柴米油盐、家长里短,我终于渐悟,我们今天的这生活不是文学名著中的那生活。我开始努力使用我崭新的眼睛,把贴在新生活上的旧标签逐一剥掉。”池莉声称文学是“俗物”,所以她认为小说只能从“尘世”获得生命力。
池莉的作品告诉人们要务实地生活,一个人在面临现实与理想的选择时,应当选择前者而非后者。池莉认为,现实是无情的,它不允许一个人带着过多的幻想色彩生活,现实中的琐碎、浩繁、无边无际是差不多能淹没并销蚀一切。池莉笔下的男男女女,在生活的激流中翻滚挣扎,时起时伏。虽然作家也曾“相信生活必竟是美好的,使用诗的语言肯定,用美好的眼光扫视周围的一切,”因而她的作品世界尚不乏爱情、家庭那固有的一点“温馨”和“甜蜜”。但总的来说,这一切都遮盖不了作者在爱情这一美丽诱人的外壳里充填的惆怅和酸楚无奈。
二、池莉小说中的爱情描写
(一)以女性为视角的婚恋观
1.庸常生活下爱情理想的消磨
以《烦恼人生》中印家厚的老婆和《太阳出世》中的赵小兰为代表,她们是庸常生活状态下的平庸女人。丈夫和家庭是她们的一切,她们的天地是狭小的,她们有小市民的俗气,但并没有失去女性的温柔善良。尽管印家厚的老婆俗里俗气,赵小兰刁蛮任性,但她们对男人还有温情和爱,还有女性的软弱和依赖,她们对自己男人的发威,是因为还信任他们,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主心骨。因此,夫妻之间尚有一息余存的爱情。在这种平庸的日常生活下,人们已经被日常生活规律所束缚,爱情已经成为一种无意识、非主流的存在。
2.以爱情为筹码的交易
以《不谈爱情》的吉玲为代表。吉玲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她还是保持着十分清醒的头脑。她在茫茫人海中选择庄建非,既不是因为感情上的情投意合,也不是因为理想上的志同道合,而是为了走出花楼街那个贫穷粗俗的家,找到一个上层社会的丈夫过上舒服的好日子。在吉玲眼中,婚姻爱情与高尚无缘,它只是实现自己生活目标的一种手段,一个无规则的游戏。吉玲的罗曼史痛快淋漓地解构了传统的理想爱情,赤裸裸地描写了现实生活中市民爱情的虚假性和不完美性。
3.以生存为名义的爱情交换
以《你是一条河》中的辣辣为代表。在辣辣的心里,爱情是一件虚幻可笑的事,生存才是实在而迫切的。为了自己和孩子的生存,辣辣巧妙地和这些各怀鬼胎的男人周旋,毫不犹豫、心安理得地接受这些男人献殷勤。 “所有的男人都不知道辣辣的真实想法。凡送礼物来,不论轻重多少,辣辣一概收下,然后高高兴兴和孩子们吃掉。一时间,辣辣屋里屋外,进进出出的都是些充满爱意的人。”生活的重压使辣辣失去了女性对爱情的向往,甚至可以利用“爱情”来进行物欲的交换。
(二)以男性为视角的婚恋观
1.世俗生活下的爱情妥协
以《不谈爱情》中的庄建非为代表,他的爱情自开始就弥漫着一层虚假的面纱。他的妻子吉玲为了走出贫穷落后的家庭不惜以种种手段“赢”得了他的心,他们组成了一个小家庭,但也渐渐为婚后日子的平淡琐碎所慢慢稀释冲淡,于是有了不满、失望、争吵,终因一件小事,彼此不妥协而化成了离婚的轩然大波。正当两个人像齿轮咬合不相让之际,出国名额之争奇迹般地使二人化干戈为玉帛,让二人和好如初。经过一系列的事件,庄建非从爱情幻想中惊醒,重新正视现实。在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结局背后,见出世俗功利的权衡盘算和精明。
“不谈爱情”,在此时是一种选择,也是一种投降,更是一份无奈。池莉在对俗常婚姻生活的审视中,她发现了爱情的虚假性,不是爱情的光环笼罩了个性解放、独立幸福的内核,而根本是种种现实功利因素代替了爱情。
2.无爱可言的现实世界
小说《来来往往》中的商界精英康伟业在爱情和婚姻之中尝尽了理想破灭的伤痛。主人公康伟业生活中的四个女人,可以说是他人生道路的四个阶段。戴晓蕾是康伟业少年时代的一个甜蜜梦幻,是他骚动青春期的一个美好寄托。与政治型的妻子段莉娜的婚姻生活没有爱情却实实在在,尽管与他分歧甚多,但却是他日常生活的伴侣,地位升迁的靠山。然而,当他扶摇直上,在商海的弄潮中成为一名成功人士时,他以为和白领丽人林珠揉搓出了刻骨铭心的爱情。他抛弃邋遢世故的老婆,迎娶现代时髦女郎,上演了一场浪漫言情剧,但是他们的爱情很快就土崩瓦解。爱情理想的破灭使奋发有为的康伟业沿着道德的斜坡迅速堕落,他与第四个女人时雨蓬的关系变得非常简单,两人只有调情、享乐,只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和皮肉游戏。小说的结尾,康伟业终于抛弃了理想的浪漫情怀,重回他现实生活轨迹中去。
三、对池莉小说中爱情描写的思考
池莉小说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现实主义的原生态图。在池莉看来,爱情应首先依附现实生活,现实中的爱情是基于物质与精神均衡的两性关系。她的创作目的就是要使她的主人公从水中月、雾中花的爱情梦幻中清醒过来,建立一个能够过日子的安稳的“小窝”,意在让人们调适入世的角度,顺应生活的激流,抵挡各种诱惑,去寻找困苦中的欢乐。作家在这里只是展现了真实的生活,而没有表现出真正的生活;只有现实的描绘,而没有审美的判断。生活的本真面貌是什么样子?池莉告诉我们,它既非天堂地狱,它平平淡淡、庸庸常常。
池莉的小说过分地认同市民社会的价值标准,不谈理想,没有远大的目标与追求;不谈爱情,放弃高尚的情感追求,以非常世俗功利的眼光去看待男女之间的关系;其小说创作中轻视思想和精神的价值,抹煞知识分子的意义和思想力量,缺少情感的力度和震撼力,缺乏激起人们追求生存意义和提升审美理想的强大动力。因此我们看到其作品呈现出的价值观的单向性无法涵盖生活的丰富性,作品的可读性也无法遮盖作品的单薄感。
池莉站在市民立场上看待一切,评价一切,注重活着而忽略了人生意义和生命审美精神,忽略了生命价值的永存,忽略了文学的终极使命是生命审美价值。池莉自己也曾坦言:“好日子不仅仅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因此读者对文学作品精神深度的发掘,对作品精神世界的依赖、信仰以及追求是不容置否。文学作品应该体现出一种人文的关怀。池莉的小说没有用批判的眼光来审视生活和人生,没有透视文学的审美功能和人的生存价值以及生命意识,很难给予人们思想的启迪和灵魂的净化。因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作品的审美意义,显示不出文学的终极意义。与池莉同属新写实小说作家的方方、刘震云等,他们的创作体现出文人对世俗生活的人文关怀,其创作深切地关注了现代人的生存困惑,解析了现代人的精神困惑,以求重建一个适应、满足现代人生活的精神家园。而池莉以及活跃在当代文坛的畅销书作家们却以崛起的市民社会的世俗画面扮演着另一种先锋姿态——和大众传媒一起制造着各种流行的建立在物质享受之上的极富欺骗性的幸福意识和以浅薄抒情为内核的生活时尚。这种浮华的时尚是可怕的,不仅没有很好地表现我们所处的时代,还有可能误导读者去追求另一种形式的经过巧妙包装的纸醉金迷。
在大众文化的时代,文化产品是消费品,它的娱乐休闲价值是不容置疑的,但它的深层价值取向也是值得关注。文学创作不应该被这个浮躁的时代俘虏,要站在人生的圈外,清醒地冷静地将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发自内心的对人生深切的关注和反思,对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进行深刻的文化反思。只有在对艺术个性的自觉追求中以丰富的内在精神执着地抵抗市场经济社会的外在负面冲击,并逐步形成博大的人文情怀和深刻的艺术灵魂,真正的富有艺术性的好作品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池莉.真实的日子[M].江苏: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
[2]池莉.也算一封回信[J].中编小说选刊,1988(4).
[3]池莉.你是一条河[M].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1995.
(作者简介:方珠伴(1983-),女,大学本科,广东开平人,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