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是每一个教师,都要面对的工作,也是我们日常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问题,学困生转化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班级能否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关系到班级建设的成败。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在教育实践中我体会到:具备“四心”,心灵碰撞心灵,事半功倍,转化学困生。
一、“爱心”感化。
师者父母心。学困生往往是班级成绩的拖累者,课堂纪律的破坏者,教室卫生的抹黑者,同学安全的肇事者。对这样的学生,要说爱他,的确难。常言道,爱自己的孩子是本性,爱别人的孩子是伟大。陶行知先生曾说:“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受到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秀学生的希望之火。怎样关爱学困生呢?
爱,首先要关心学困生 。“爱”是感情诱导的本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爱学生,真诚待之,学生也会以诚挚回报。教育转化后进生最首要的一环就是要与学生建立真诚的感情基础。“亲其师而信其道”,班主任与学困生之间没有真挚的情感联系,转化学困生是不可能的。学校的教学管理中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缺少对学困生的关爱,他们得到的温暖太少,周围的人对差生往往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嫌弃心理。因此,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更要对学困生进行适当的“偏爱”,这种爱也要真挚、发自内心深处,不能带有任何虚情假意。
其次,應尊重学困生 。对学困生,班主任应以平等朋友的身份出现,尊重学困生的人格,与学困生坦诚相待,让学困生感到与老师之间没有距离,从而敞开心扉,接纳你、相信你。教师作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领路人,要有慈母般的爱心,宽容但不姑息,要用真诚之手扶持他们,用自然且完美的精神,引导他们走向光辉灿烂的明天。
二、“细心”了解。
俗话说:对症下药。只有了解了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才有利于转化。而学困生的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外在的如家庭方面:家庭成员的消极观念、家庭成员的不良爱好、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家庭提供的学习环境等;社会方面:不正的社会风气、不宜的娱乐活动、不良的腐朽思想等;学校方面:片面追求升学率,教师的素质和水平欠佳,教师的教育方式简单机械、方法粗暴等。内在原因如:个人的心理素质、意志品质,是非观念,基础差异、学习方法,不良交往等。
怎样做到较为全面的了解学困生呢?
第一,观察。听其言,观其行,察其色;从中可以发现学困生变化的蛛丝马迹。
第二,深入。深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交心谈心,参加学生的一些活动,可以收集到许多信息。
第三,统计。包括学生的学业成绩,学生的作业收交,学生的劳动状况,学生的考勤记载,学生的违纪次数,学生的操行评分等等。
第四,联系。加强与各科任教师的沟通与交流,与相关班级的对话,能增进对学困生的全面了解。
第五,家访。根据学生在校的表现,有针对性地开展家访活动,能够进一步深入、真实了解学生。
此外,诸如问卷、走访等也能收集到许多信息,对了解到的情况,有必要做好分类记载、建档立卡、心中有数。
三、“耐心”转化。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学困生的转化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学困生”转化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需要老师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努力。学困生的典型特征之一是意志力薄弱,而薄弱的意志力又往往导致他们在错误面前能说不能做,要做又不能坚持,没有恒心,缺乏毅力。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有正确的方法,又要有坚定的信心和足够的耐心。
四、“信心”激励。
学生自被老师划为、同学看成、自己觉得是学困生时他的自信心就一点一点的丧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是必经的历程。
首先,对学困生要有信心。老师要充分地尊重和信任学生,教师在语言和行动上要给学生以期望,让差生明白老师从没有放弃他们,而且随时在期待他们的进步与成功,这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前提。
其次,肯定学困生的进步。学生判断能力较弱,老师评价是他们形成自我评价的主要来源,学生需要从老师给予的肯定性评价中确立自信心。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第三、为学困生创设机会。给孩子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力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有许多学困生体验不到成功的愉悦,是因为确立的奋斗目标不符合实际,目标制定的过高,学困生虽然经过很大的努力,还是达不到目标,自然有损学困生自信心的树立。目标制定的过低,学困生不费吹灰之力就达到,感觉老师在有意同情他,自然体验不到成功的愉悦。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困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教给学生克服困难的方法,帮助他们完成,他们在一个个目标的完成中,信心就一步步建立起来了,并激励自己向更高的目标攀登。
第四、发挥学困生的特长。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有的学困生虽然学习不太好,可是体育出色;有的语文不好,然而个别数学冒尖;有的成绩较差,但是动手能力较强;有的学习困难而品性较好。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为各类学困生创设展示的平台,充分的发展学困生的特长,有效地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是我们教师一项长期、复杂又是常态的工作,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需要我们老师具有奉献精神,持之以恒,一分耕耘 ,一分收获。
一、“爱心”感化。
师者父母心。学困生往往是班级成绩的拖累者,课堂纪律的破坏者,教室卫生的抹黑者,同学安全的肇事者。对这样的学生,要说爱他,的确难。常言道,爱自己的孩子是本性,爱别人的孩子是伟大。陶行知先生曾说:“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受到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秀学生的希望之火。怎样关爱学困生呢?
爱,首先要关心学困生 。“爱”是感情诱导的本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爱学生,真诚待之,学生也会以诚挚回报。教育转化后进生最首要的一环就是要与学生建立真诚的感情基础。“亲其师而信其道”,班主任与学困生之间没有真挚的情感联系,转化学困生是不可能的。学校的教学管理中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缺少对学困生的关爱,他们得到的温暖太少,周围的人对差生往往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嫌弃心理。因此,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更要对学困生进行适当的“偏爱”,这种爱也要真挚、发自内心深处,不能带有任何虚情假意。
其次,應尊重学困生 。对学困生,班主任应以平等朋友的身份出现,尊重学困生的人格,与学困生坦诚相待,让学困生感到与老师之间没有距离,从而敞开心扉,接纳你、相信你。教师作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领路人,要有慈母般的爱心,宽容但不姑息,要用真诚之手扶持他们,用自然且完美的精神,引导他们走向光辉灿烂的明天。
二、“细心”了解。
俗话说:对症下药。只有了解了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才有利于转化。而学困生的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外在的如家庭方面:家庭成员的消极观念、家庭成员的不良爱好、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家庭提供的学习环境等;社会方面:不正的社会风气、不宜的娱乐活动、不良的腐朽思想等;学校方面:片面追求升学率,教师的素质和水平欠佳,教师的教育方式简单机械、方法粗暴等。内在原因如:个人的心理素质、意志品质,是非观念,基础差异、学习方法,不良交往等。
怎样做到较为全面的了解学困生呢?
第一,观察。听其言,观其行,察其色;从中可以发现学困生变化的蛛丝马迹。
第二,深入。深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交心谈心,参加学生的一些活动,可以收集到许多信息。
第三,统计。包括学生的学业成绩,学生的作业收交,学生的劳动状况,学生的考勤记载,学生的违纪次数,学生的操行评分等等。
第四,联系。加强与各科任教师的沟通与交流,与相关班级的对话,能增进对学困生的全面了解。
第五,家访。根据学生在校的表现,有针对性地开展家访活动,能够进一步深入、真实了解学生。
此外,诸如问卷、走访等也能收集到许多信息,对了解到的情况,有必要做好分类记载、建档立卡、心中有数。
三、“耐心”转化。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学困生的转化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学困生”转化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需要老师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努力。学困生的典型特征之一是意志力薄弱,而薄弱的意志力又往往导致他们在错误面前能说不能做,要做又不能坚持,没有恒心,缺乏毅力。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有正确的方法,又要有坚定的信心和足够的耐心。
四、“信心”激励。
学生自被老师划为、同学看成、自己觉得是学困生时他的自信心就一点一点的丧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是必经的历程。
首先,对学困生要有信心。老师要充分地尊重和信任学生,教师在语言和行动上要给学生以期望,让差生明白老师从没有放弃他们,而且随时在期待他们的进步与成功,这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前提。
其次,肯定学困生的进步。学生判断能力较弱,老师评价是他们形成自我评价的主要来源,学生需要从老师给予的肯定性评价中确立自信心。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第三、为学困生创设机会。给孩子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力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有许多学困生体验不到成功的愉悦,是因为确立的奋斗目标不符合实际,目标制定的过高,学困生虽然经过很大的努力,还是达不到目标,自然有损学困生自信心的树立。目标制定的过低,学困生不费吹灰之力就达到,感觉老师在有意同情他,自然体验不到成功的愉悦。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困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教给学生克服困难的方法,帮助他们完成,他们在一个个目标的完成中,信心就一步步建立起来了,并激励自己向更高的目标攀登。
第四、发挥学困生的特长。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有的学困生虽然学习不太好,可是体育出色;有的语文不好,然而个别数学冒尖;有的成绩较差,但是动手能力较强;有的学习困难而品性较好。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为各类学困生创设展示的平台,充分的发展学困生的特长,有效地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是我们教师一项长期、复杂又是常态的工作,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需要我们老师具有奉献精神,持之以恒,一分耕耘 ,一分收获。